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19751118 于 2022-1-20 09:49 编辑
中医学里很常使用阴阳二字,然而相同的字眼,在不同辨证法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比如在八纲辨证中,阴是指阴证,阳是指阳证。当一个人生病时,新陈代谢的表现变得亢进,就称之为阳证;反之,表现变得衰弱,就称之为阴证。而在脏腑辨证中,阴是指阴液、物质,阳是指阳气、能量。因此虽然二者用字相同,但在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中,阴阳各有不同的涵义。
举例来说,一般学习脏腑辨证的人都认为伤寒论中太阴病的病机是脾胃阳虚;而对八纲辨证而言,太阴病它是病位在里的阴证,同时因为津液不足(食不下,自利益甚)属虚证,所以是里阴虚证。
再举例,金匮里的百合病,在脏腑辨证中,会被辨成阴虚发热证(病因与症状夹杂在一起),或是因为有精神症状,更进一步辨为心阴虚发热证。而在八纲辨证中,百合病有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等症状,所以属于是热证、里证、虚证,合起来为里虚热证。
八纲辨证它是很纯粹的辨证,并没有将病因症状夹杂的情况,所以单纯好理解,而且根据辨证结果,能够很快速、清楚地知道处理的方向,比如辨证的结果是里虚热证,你绝对不会用发汗解热的方剂来治疗患者。
总之,当我们在学习中医书籍时,必须弄清楚书中阴阳二字的真正涵义,才不会错把冯京当马凉。不过在中医汗牛充栋的著作中,经常出现借着阴阳二字来偷换概念的著作,史丹利以前被这种著作困死好长一段时间,总以为是自己的智力有问题,或是不够认真努力,所以看不懂,后来才知道是作者本身的逻辑有问题,经常偷换概念,让人不知所云。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古人说的就是对的,特别是历史上有名的那些医家,这是我们学习中医古籍必须注意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