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19751118 于 2022-1-20 09:48 编辑
我们都知道中医疗效取决于辨证是否准确,然而只要辨证准确了,疗效真的就能提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除了辨证需要准确以外,还必须再加上一个条件--你使用的辨证法是可靠的。否则,就如同拿着一把准心歪掉的枪,你再怎么努力仔细瞄准,你都不可能打中靶心。
翻开中医基础学,里头罗列了许许多多的辨证法,有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等等七八种辨证法,其中有许多的辨证法是很有问题的,特别是目前中医界盛行使用的外感六淫辨证与内伤脏腑辨证,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内容都属于主观臆测而非是客观论证,既然辨证方法以主观臆测居多,辨证结果当然与实际状况就会有很大的出入,用药也就不容易见到效果。
不过同学们也不用太担心,毕竟在多数国人的心中,包括许多中医师在内,普遍认为中医只能够调理身体而已,至于治病什么的就交给西医吧!看看新冠肺炎的疫情几乎没有中医的发挥空间就可以知道。
史丹利想起在清末民初鼠疫横行的年代,西医对此黑死病完全束手无策,可是在广东省有一群中医先辈,依靠着仲景流传下来的方法,治愈了不少鼠疫患者;反观现在,史丹利只能摇头感概啊!
辨证法,简单来说就是将事物分类的方法,将事物分类有助于我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最原始的辨证法就是二分法,对人类来说这是最直观的分类方式,属于本能的一种认识外在世界的方法,比如说大小、高低、上下、左右,乃至于个人好恶…等等。显然它是一种二元对立的辨证法。
中医也不例外,中医认识疾病所采用最基础的辨证法就是阴阳辨证,因为人在得病之后,要不是症状明显,让人痛苦不堪;要不是症状虽然不明显,却让人全身无力、精神变差、吃不下饭。这种分类方式着重在病人对疾病的反应上,而得病的原因并不是它所在意的。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累积足够的经验之后,人们将疾病症状中比较特殊、明显,而且会影响治疗的部分单独提出,比如寒热、虚实、表里,这样就发展出八纲辨证。因此八纲辨证是在阴阳辨证的基础上再细分出来的,而八纲辨证在中医学的贡献中最突出的一点,也是后世医家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对病症的认识中加入了病位的概念。六经辨证则是在八纲辨证之中,再加入半表半里这个病位,进而达到辨证的完善。
从阴阳辨证发展开始,一直到六经辨证,这些辨证法都是根据客观事实总结出来的经验,其中没有太多的主观臆测,因此直接可靠,逻辑缜密,也符合实际状况;依之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明显,对于后学者而言也容易学习。以史丹利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基层从医者的观点来说,这些才是中医学里真正宝贵的部分,是值得发扬光大的部分。
虽然中医辨证法发展到六经辨证的程度,已经达到大致完善的地步,但是距离真正能够处理疾病还是有一段不算短的差距,六经辨证只能提供我们一个治疗病人的方向,而方证辨证才是治疗能否取效的关键。
举例来说,当我们面对一个患者,经过辨证之后,知道他属于表阳证,也就是太阳病,但能治太阳病的方剂很多,有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等等,那么哪一个方剂才是对证有效的?这时候只是依靠太阳病这样粗略的辨证是不足以辨别与选方的,我们必须往下再细辨患者属于何种方证,如此才能连结到用方剂治疗疾病的关键部分。
什么叫方证?方证就是使用该方剂的适应证,也就是说当病人具足一些符合该方剂治疗的特定表现,给予病人服用这个方剂,效果肯定会出现。以桂枝汤证为例,不管是什么疾病,只要病人出现发烧怕冷,皮肤不干燥或湿润,不口渴,体格偏瘦,脉象偏弱的情况,如法给予病人服用桂枝汤,病情肯定会好转。
因此,方证辨证才是整个辨证的核心,只有掌握了方证辨证,中医治病才会有疗效,这是学习中医时最重要的一个观念。然而历代方书中所记载的方证并非都是确实可靠的,而在这之中最能够经得起一再验证的方证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证,这也是为何伤寒金匮方又被称为经方的缘故,因为这些方剂是真正的经典之方。
不过,方证辨证虽然是辨证的关键,但是它并不好学,也没有明确的规则可循,对于初学者要掌握它并且运用自如并不容易,所以先学习六经辨证的目的,就是要缩小方剂选择的范畴,让选方变得较为容易。当我们面对没有经验的疾病时,先用六经辨证将选方治病的范围缩小,如此就不会茫然、不知所措,之后再回想该范围的条文内容,就能够轻易地选择出合适的方剂,这是对于初学者与处理未知疾病最有效率的辨证方式。
然而要达到这样的程度,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对伤寒金匮中的条文足够熟悉;否则,即使能辨出病人的病情属于何种范畴,也无法给予合适的治疗,所以胡老才会说:「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