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638|回复: 0

辨“六病”亦即辨“六气”为病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20-4-20 15: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辨“六病”,即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太阳病时辰,为隅中(巳)、日中(午)、日昳(未)。阳明病时辰,为晡时(申)、日入(酉)、黄昏(戌)。少阳病时辰,为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太阴病时辰,为人定(亥)。少阴病时辰,为夜半(子)。厥阴病时辰,为鸡鸣(丑)。“六病”时辰,是六个时空段,即日夜之间,时空变化的六个时间段。时空的变化,就是炁场的变化,炁通气,所以,辨“六病”,实质上就是辨“六气”为病。时空变化的六个时段,就是六气。《伤寒论》六病时段为:太阳病巳午未,阳明病申酉戌,太阴病亥子丑,少阴病子丑寅,厥阴病丑寅卯,少阳病寅卯辰。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三阴病时辰有重叠?厥阴病和少阳病时辰在寅卯上重叠?揭开这个问题,也就揭露了“六病”亦即“六气”为病。
    六气的变化,根本上是昼夜的变化。没有昼夜的变化,也就没有六气的变化。昼夜的变化,本质上是阴阳的变化。所以,三阳病和三阴病,可以概括为阴阳二病,即阴阳二气为病。阴阳二气,其实就是寒热二气。如《黄帝内经》曰:“太阳,通于夏气……少阴,通于冬气。”气血升浮者即为阳,气血沉潜者即为阴。人体内的阴阳气就是营气和卫气。营卫气的运动变化在昼夜间是有规律的。如《黄帝内经》曰:“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日)而外出,得阴(夜)而内搏,内外相薄,是以日作。”“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汗孔)乃闭。”
    昼日卫气由脏出腑、由里出表,而行于阳,故三阳病多为表热、腑热。月夜卫气由表入里、由腑入脏,而行于阴,故三阴病多为表寒、腑寒。如太阳时辰上,卫气在体表隆盛,此时感受外邪,表部气血必然郁滞,卫气与邪气在表部分争,则为太阳热病的典型表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时辰上,卫气降入胃腑,此时感受外邪,卫气与邪气在里部胃腑分争,则为阳明热病的典型表现:胃家实。阳明病也有脉浮发热无余证者,临证所见,阳明时辰上,病人脉浮发热,不恶寒,也没有其他症状,此属何证呢?不恶寒不是表邪入里了吗?可是清热、泻下,皆不愈。这是因为没有注意“六气”的变化规律。《伤寒论》232条:“(阳明病)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阳明时辰,天之日头西下,人与天应,卫气亦下沉入胃,故“日西而阳(表)气已虚”,不能出现脉浮紧,只能脉浮。不恶寒,是表部气血没有郁滞,肌肤还能得到气血的温煦。脉浮为邪气在外,所以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是无汗。少阳时辰上,卫气从六腑向外升浮,此时感受外邪,卫气与邪气在半表半里部分争,则为少阳热病的典型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太阴时辰上,卫气沉潜入脾,胃腑空虚,此时感受外邪,邪气乘虚侵入胃腑,卫气不敌入里之邪气,则为太阴寒病的典型表现:腹满而吐,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少阴时辰上,卫气深潜心肾,半表半里部空虚,此时感受外邪,邪气乘虚侵入半表半里部,卫气不敌邪气,则为少阴寒病的典型表现:脉微细,但欲寐。厥阴时辰上,卫气从五脏升浮六腑,表部还比较空虚,此时感受外邪,邪气乘虚犯及六腑,卫气与邪气在表里之间进退,则为厥阴寒热错杂的典型表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六病提纲证,是六病各自的常规表现。
    至于厥阴病时辰和少阳病时辰在寅卯上重叠,是由于冬天日头短、夏天日头长。例如,在冬至时节,寅卯时,天色还黑,此时发病,就是厥阴病;在夏至时节,寅卯时,天色已亮,此时发病,就是少阳病。“六病”皆如此。例如经曰:“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假如在冬至时节,酉戌时,天色已黑,此时发病,就不能叫“阳明病”,因为阳明时辰应为天还亮时;也不能叫“太阴病”,因为太阴时辰还没有到;所以只能叫“伤寒病”。如336条:“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此条曰伤寒病,不是太阳病伤寒,因为太阳病表(阳)气隆盛,必没有手足厥。三阴病时辰重叠,也有个一般规律。太阴病多在亥上发病,经过子丑,至寅时则缓解。少阴病多在子时发病,经过丑寅,至卯时则缓解。厥阴病多在丑时发病,经过寅卯,至辰时则缓解。阳明病也有这个一般规律,如《金匮要略》:“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日晡时为申,申时烦躁,再倍发热,就是阳明病,至夜即愈,是从申时发热谵语,经过酉戌,至夜晚即缓解。这是卫气至夜晚则入阴(脏),胃腑热气得减,故至夜即愈。 dbdac117c3ae601aaddb98c7a8256687.jpg





上一篇:解热良方葛根麻黄汤
下一篇:仝小林院士:讲到伤寒经方,我有些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10:06 , Processed in 0.072794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