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曰:“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日晡是申时,为阳明病时辰,如经曰:“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依次类推,日中所发热者,属太阳也;日出所发热者,属少阳也……《伤寒论》以感受风寒而开始发热的时辰,命名“六病”之名称,具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如太阳病时辰(从巳至未上),太阳之天气为气盛在中天,太阳之人气为气盛在头上,故第1条太阳之为病,法当头项强痛。阳明时辰(从申至戌上),天之阳明为日行西下,人之阳明为气下腹中。如180条阳明之为病,法当胃家实。此即天人相应,人之气,法天之道。巳午未上,气盛在头,此时伤寒发热,其人外气怫郁,面色缘缘正赤,阳气怫郁在表。这是病机向外,人体阳气在表部与邪气分争,抗御邪气入里,并欲祛邪出外。
巳午未上,太阳病时辰,日行中天,阳气隆盛,人体气机向外抗邪,多表现为脉浮。如太阳病中风、太阳病伤寒之脉浮;太阳病温病之脉阴阳俱浮;太阳痉病,脉反沉,是肌体水气重,阻碍脉气浮起,但是痉病身体强急,也是气机向外,故与瓜蒌桂枝汤、葛根汤等解外,取微汗则愈;太阳病风湿,也是取微汗则愈;太阳中暍,身热疼重,也是气机向外,不可用下法。
申酉戌上,阳明病时辰,天之阳气西下而阳衰。人之阳气的运行趋势,法随天之阳气的运行趋势。天之阳气盛于日中,人之阳气亦盛于日中。如《黄帝内经》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隆,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天之阳气为日西而衰,日西之时就是日晡所时。日晡所,阳气应当衰减,不应像日中所那样隆盛,故脉不应当实。不应当实而反实,就是有实邪,治法就应泻实。日晡所,太阳西下,人之阳气亦为下行,故日晡所发热而脉实者宜下之,这是顺应日晡所之阳气下行的趋势而下之。
亥子丑上,太阴病时辰,天之阳气为日没入夜,人与天应,人之阳(卫)气为入阴入脏。如《黄帝内经》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亥子丑上,阳气入阴(里),常人外感风寒在亥子丑上发病,则表现为寒邪入里,腹满而吐,自利益甚。
子丑寅上,少阴病时辰,天之阳气为日沉地心,人与天应,人之阳(卫)气为气入心中,常人外感风寒在此时发病,则多为心气受阻,表现为脉微细,但欲寐。
寅卯辰上,少阳病时辰,天之阳气为旭日东出,人与天应,人之阳(卫)气亦向外升浮,常人此时外感风寒,少阳升浮之气被邪气压抑,则郁而化火,少阳火气上熏口、咽及目,则出现口苦、咽干、目眩。
以上是“六病”发病之一般机制。当然,有一般就有特殊。但是,认识一般机制,是认识特殊机制的基础。例如,少阴病,法当脉微细,但欲寐,这是阳气虚寒,其病情发展趋势,是在但欲寐的状态下,继而厥逆下利。假如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出现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这就不是少阴寒证,而是少阳热证。这就是《伤寒论》“三部六病”时位辨病。
|
上一篇:葛根麻黄汤可治太阳温病下一篇:新书推荐 || 《黄宫绣医学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