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8-7-1 14:05 编辑
伤寒“六病证”,简称“六证”。即“太阳病证”简称“太阳证”。如《伤寒论》48条:“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余如“少阳证、阳明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等,为“少阳病证、阳明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等之简称。
太阳证,是身体表部的实热病证,特点是:脉浮,头痛,恶寒,手足热。如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头痛、恶寒,是太阳证常见症状,学者都熟悉。不过,手足发热这个太阳证的要点,大多学者都比较忽略。脉浮、手足发热,是太阳证的典型表现。假如手足发热者脉反沉,就是太阳与少阴合证。如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手足寒、脉沉是少阴证特点。太阳病证脉浮手足发热,变为脉沉手足发热,就是太阳与少阴合证,法当与麻黄细辛附子汤。如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反发热,是手足反发热。因为少阴证法当手足寒,而少阴证手足发热者不是常规表现,故曰反发热。如29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手足发热脉沉者,与麻黄细辛附子汤,若不瘥,则是少阴寒甚,自身无力解表,故当温少阴,宜四逆汤。假如不温少阴,继续与麻黄细辛附子汤攻表,就恐出现里寒下利。这就是说,太阳证脉浮、手足发热、无汗,变为脉沉者,就不能与麻黄汤,而应与麻黄细辛附子汤。假如与麻黄细辛附子汤,病不瘥,虽然手足热,也应与四逆汤救少阴。少阴病证也有手足反发热者,如292条。
太阳证也有不恶寒者,如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232条:“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证,常在太阳时辰上开始发病。
阳明证,是身体里部的实热病证,特点是:胃家实热,汗出濈濈然,脉大,不恶寒,口渴,腹满不大便。如185条:“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244条:“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381条:“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身体里部为胃肠所在之处。胃肠实热者属阳明,胃肠虚寒者属太阴。
阳明病证,常在阳明时辰上开始发病。阳明证发病在阳明时辰上者,无下利。阳明证发病在少阴时辰上者,无潮热。潮热,是身上潮潮的发热,不是干热,但也不是出汗。
阳明证见,常为其人濈然微汗出和发朝热。如188条:“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208条:“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其热不潮,就是干热。
少阳证,是身体中部的实热病证,特点是:口苦,咽干,目眩,呕多或噫气不除,或呕而肠鸣,或呕而下利,或手足冷不下利。身体中部为五脏所在,五脏实热者能够影响脾胃,因而出现呕吐、下利。此呕吐下利,可以是热利,也可以是寒利。如黄芩汤证下利,是脾胃气热,猪苓汤证下利,是肾气热;柴胡汤证呕吐、三泻心汤证呕利是脾胃寒。白虎汤证手足厥冷是表虚里热。
少阳病证,常在少阳时辰上发病。
太阴证,是身体里部的虚寒病证,特点是:胃家虚寒,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口不渴。如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太阴证和少阴证的鉴别要点,是口渴与否?下利厥逆而口不渴者属太阴,下利厥逆而口渴者属少阴。
太阴病证,常在太阴时辰上发病。
少阴证,是身体中部的虚寒病证,特点是:脉沉小,手足厥,但欲寐,自利而渴。少阴证自利而渴和太阴证自利不渴,是两者的明显区别。如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此条又可证明,少阴病不等于少阴证。假如少阴病就是少阴证,那么282条冠名为少阴病,却又说“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岂不是废话吗?
少阴病证,常在少阴时辰上发病。少阴证脉沉也有手足发热者。
厥阴证,是身体表部的虚寒病证,特点是: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之利不止。厥阴病证还有手足厥冷和手足发热交替出现的特点,或称“厥热胜复”。阴寒胜,表寒入里则手足厥冷;胃气胜,阳气达表则手足发热。如336条:“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五日”,是昼日天刚亮时,先手足厥,即五日中都是先手足厥,而后复手足发热,故曰“设六日当复厥”。341条:“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伤寒病“发热四日”,是四日中都是先手足发热,“厥反三日”,是前三日是先手足发热,而后复手足厥冷。“复热四日”,是说第四日手足复发热,而后不复手足厥冷,手足厥冷比手足发热少一日,即“厥少热多”。342条:“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厥四日”,是四日中都是先手足厥冷;“热反三日”,是四日中的前三日都是先手足厥冷,而后复手足发热;“复厥五日”,是说五日中的后二日,手足复厥冷,而后不复手足发热,手足厥冷比手足发热多二日,这是“寒多热少,其病为进”。其病为进,是说厥阴病证之阴寒程度加深了,里寒加重了。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始发热六日”,是说伤寒九日中的前六日,都是先手足发热而后复手足厥冷,“厥反九日而利”,是说伤寒九日中的后三日,手足复厥冷,而后不复手足发热,第九日出现下利。这是手足厥冷比手足发热多三日,是里寒更重,所以出现下利。这种情况就怕除中。由此可知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的重大意义。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一定是脉沉手足厥冷,假如脉沉而手足不冷,就没有急温之的依据。
当归四逆汤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是血虚厥寒而不是阳虚厥寒,故曰“当归四逆”。阳虚厥寒脉细欲绝者必然下利清谷。血虚厥寒脉细欲绝者必然不大便。如347条:“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347条就是血虚复厥,为血虚内寒,须与335条“厥应下之”的内热之厥相鉴别。内热而厥者脉细有力(弦实),内寒而厥者脉细无力(虚细)。血虚厥寒者“脉细欲绝”,不同于阳虚厥寒者“脉微欲绝”。
厥阴病证阴寒胜者,则变为少阴虚寒,如331条之“见厥复利”。厥阴病证阳胜太过者,则变为少阳实热,如341之“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厥阴病证,常在厥阴时辰上发病。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学习中医,也需了解一些改革开放政策,今后中医会咋样?下一篇:医苑杂谈 一五二 中医的出路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