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161|回复: 9

[推荐] 我国学者发现中医经方改善慢性偏头痛的新机制

[复制链接]

701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089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9-20 18: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国学者发现中医经方改善慢性偏头痛的新机制

来源:国自然医学科学部   作者:韩岚 韩立炜 


图 吴茱萸汤通过升高中枢和外周5-HT,抑制CGRP释放,减轻慢性偏头痛的痛觉敏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473360)资助下,首都医科大学龚慕辛教授课题组在中医经方治疗慢性偏头痛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吴茱萸汤调控中枢和外周5-羟色胺改善慢性偏头痛大鼠模型的痛觉敏化(Wuzhuyu Decoction relieves hyperalgesia by regulating central and peripheral 5-HT in chronic migraine model rats)”为题,于2022年1月10日在线发表于《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hymed.2021.153905
  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是一类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性、搏动样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神经性疾病,发病机制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5-羟色胺(5-HT)紊乱导致的痛觉敏化相关。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常用的曲坦类药物(选择性5-HT受体激动剂)以缓解偏头痛发作为主,通过中枢直接作用途径,特异性结合于中枢5-HT1B/1D受体,促进颅脑血管收缩和抑制疼痛相关物质神经肽的释放,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药物耐受,过量使用还可导致药源性头痛的发生。
  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的记载,认为吴茱萸汤可温中散寒补虚,抑制浊阴上逆而致头痛。目前,吴茱萸汤临床已用于慢性偏头痛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团队在炎症汤所致慢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中,发现中枢和外周5-HT均下降,给予吴茱萸汤后,不仅升高中枢5-HT,更有从外周对中枢的间接调控作用,即吴茱萸汤可以通过升高结肠中色氨酸羟化酶、5-羟色氨酸以及肠嗜铬粒蛋白A和5-HT阳性细胞数,促进5-HT合成并释放入血,升高外周5-HT,升高的5-HT与神经轴突上的5-HT受体结合,间接降低CGRP释放,从而抑制慢性偏头痛的痛觉敏化。该研究同时发现,阳性对照药舒马曲坦对外周5-HT无显著影响,反而促进中枢5-HT转运体的表达,是其致药源性头痛可能原因;而吴茱萸汤对中枢5-HT转运体的表达并无影响(图)。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经方吴茱萸汤治疗慢性偏头痛,具有促进肠道神经递质合成,从而影响三叉神经CGRP释放、降低痛觉敏化的间接作用途径,这也为血管神经性疾病的治疗与药物发现提供了新思路。





上一篇:王永炎为《中医学原理通论》作序
下一篇:如何正确处理中西医课堂学习的关系呢?
传承经方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22-9-20 19: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末年辣椒传入中国之前,本土具有辣味的调料好像就要数吴茱萸了。
  
  吴朱萸是古代制作菜肴的重要调味品之一,比如元代御医忽思慧写的中医第一本食疗养生专著《饮膳正要》中就有一种[吴茱萸粥]的美食。

  辣味可能有一定的麻痹神经从而产生镇痛效果的作用。
  
  不知道此实验中所用到的{炎症汤所致的慢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从体质学角度来分类,属于{阳虚型}还是{阴虚型}。
  个人推测:如果进行体质判别的话,这些大鼠可能大部分属于{阳虚型},因为吴茱萸这样一个热性很大的药,从理论上讲不太可能对阴虚型和阳虚型偏头痛大鼠都统统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1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089

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20: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辣椒引进之前用的辣味调料是花椒,所谓的食茱萸也是一种花椒不是吴茱萸,吴茱萸味道太苦。http://shanzhuyu.com.cn/zhongyao/969.html
传承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22-9-21 06: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中医药研究有更多发现,支持中医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836

积分

214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36
发表于 2022-9-24 14: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古人是怎么发现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呢?照这么研究中医到底是中医退步还是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22-9-25 09: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gugu 发表于 2022-9-20 20:14
辣椒引进之前用的辣味调料是花椒,所谓的食茱萸也是一种花椒不是吴茱萸,吴茱萸味道太苦。http://shanzhuyu ...

  正是因为吴茱萸除了辣还很苦,所以又辣又香的辣椒在明朝末年传到中国之后,才能迅速取代吴茱萸在国人餐桌上的地位。

  古人把吴茱萸当辣味佐料是客观历史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因为无可替代,至于麻味的花椒,那是另一种风格的调味品了。
  古人饮食条件差,非贵族很少吃能够吃到肥甘厚味,日常菜品都是以五菜{葵(冬苋菜)、藿(豆芽苗)、薤(苦蕌jiào)、葱、韭}之类的青蔬为充,这些菜大多都是苦辣刺激或者酸涩味道的,所以古人对苦味的耐受程度应该远远高于吃惯了甘甜美食的现代人。

苦藠学名为薤白,是一种蔬菜.jpg


  您链接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当地人称椿叶花椒的‘食茱萸’”也未必确切: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贵州的苗族地区拍片,还见到了当地人用食茱萸来做菜,他们管这种植物叫椿叶花椒,不仅用这种植物的叶子腌泡菜,以取其辣味。还用食茱萸的果实做另外一种叫“鲊(zha)肉”的东西:把肉切成一块一块,用盐腌制好,和蒸好的米饭和上茱萸子实、木姜子混合在一起放入坛子里发酵,这种东西也是非常好吃,解馋。再往后,我见到食茱萸的次数就非常少了。前些天,在上海的丰收蟹庄做客,庄主老傅给我演示了他腌制醉蟹的过程,中间加了一味调料,我一看,说这不是茱萸吗?他说对,这就是茱萸的果实。看来直到今天,仍有人用这种调料调味。

 这是2017年央视[味道]节目播出的{味自田园来 侗族红肉}的文案,在其调料列表中将“花椒”与“吴茱萸”并列,说明两个问题:一、花椒与吴茱萸不是同一个东西;二、当地人并未称之为‘食茱萸’:https://tv.cctv.com/2017/10/03/VIDEJYrccSkxDuz8nIqsP07d171003.shtml
  红肉也是侗家喜爱的佳肴,制作方法是将猪肝、猪腰和瘦肉洗净,切成片,煎熟或烤熟,再将其切成细片。然后把切好的肝脏、腰花和瘦肉放在盘里,加上辣椒面,花椒面吴茱萸、橘皮、生姜、葱蒜、食盐、浆油等作料和生猪血拌匀,即可食用。因颜色鲜红,故称红肉。

  另外,陕西师大的于赓哲教授对医史和食史有较深的研究,写过《唐朝人的日常生活》和《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等著作,也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过一个系列{隋唐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也说到了唐人用吴茱萸拌“冷淘(凉面)”:


======

  个人认为,在经方之中,凡是以{升}来计量的药材,均为“含水量较高”的{生鲜品}或者{半干品},比如:
  一、饴糖
  二、半夏
  三、麦门冬
  四、薤白--[四逆散]加减法中有“加薤白三升”一项
  五、吴茱萸--1、[吴茱萸汤]吴茱萸一升(约90克);2、[温经汤]吴茱萸三两(约45克);3、[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两升(约180克)。
  
生鲜品吴茱萸晒干之后重量约为原来的五分之一,故以上三方实际使用的干品吴茱萸分别约为:18克、9克、36克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1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089

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5 12: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厨师的文章,食茱萸https://chushi.cool/archives/1026/,亲自尝试过的人非文字工作者可比。
传承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22-9-25 13: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gugu 发表于 2022-9-25 12:27
厨师的文章,食茱萸https://chushi.cool/archives/1026/,亲自尝试过的人非文字工作者可比。 ...

  都是茱萸家族的植物,就算是另一个品种,也不能说明“食茱萸”没有“吴茱萸”那么苦吧。
  苦味药绝大多数都是寒性的,而跟温热程度的相关性大的是辛辣的味道,{辛热和辛甘化阳、苦寒和苦酸泻热}是中医常用的术语,以及经方配伍(如:主厥热胜复兼少阴虚寒的[乌梅丸])及时医治法(如:叶天士的“苦酸泄热法”)的理论依据。

  查了《中药大辞典》,对“食茱萸”的性、味、归经、功效有如下记述:
  干品的用量两者也基本一致:吴茱萸为1.5~4.5g(〈中药学〉),而食茱萸为0.5-1钱(见下)

  食茱萸

   【出处】《千金·食治》

  【别名】越椒(《广雅》),檔子(《本草拾遗》),艾子(《本草图经》),辣子(《纲目》)。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千金·食治》:辛苦,大温,无毒。
  ②《唐本草》:辛苦,大热。
  ③《纲目》: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温中,燥湿,杀虫,止痛。治心腹冷痛,寒饮,泄泻,冷痢,湿痹,赤白带下,齿痛。
  ①《药性论》:治冷痹腰脚软弱,通身刺痛,肠风痔疾,杀肠中三虫,去虚冷。
  ②《千金·食治》:止痛下气,除咳逆,去五脏中寒冷,温中,诸冷实不消。
  ③《唐本草》:功用与吴茱萸同,少为劣耳,疗水气用之乃佳。
  ④《食疗本草》:主心腹冷气痛,中恶,除饮逆,又齿痛酒煎含之。
  ⑤《本草拾遗》:治恶血毒,起阳,杀牙齿虫痛。
  ⑥《纲目》:治冷痢带下,暖胃燥湿。
  ⑦《重庆堂随笔》:少食能疏风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药性论》:畏紫石英。
  ②《本草图经》:不可多食,多食冲眼,兼又脱发。
  ③《纲目》:动脾火,病目者忌之。

  【各家论述】
  《本经逢原》:食茱萸与吴茱萸性味相类,功用仿佛,而《本经》之文,向来错简在山茱萸条内。详其主心下寒热,即孟诜治心腹冷痛之谓;温中,逐寒湿痹,即中恶,去脏腑冷之谓……。虽常食之品,辛香助阳,能辟浊阴之滞。已上主治,岂山茱萸能之乎?其治带下冷痢,暖胃燥湿,水气浮肿用之,功同吴茱萸而力少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1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089

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9-25 14: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食茱萸是香辣味,被淘汰的原因是取汁麻烦。

传承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22-9-25 19: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gugu 发表于 2022-9-25 14:33
食茱萸是香辣味,被淘汰的原因是取汁麻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1&wfr=spider&for=pc
...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食茱萸就不会被淘汰了,而是会变成替代吴茱萸的常用药材。

  因为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服药治疗会比以前贫穷时代更加追求舒适性,而舒适性越高依从性越好,越有利于慢性病的长期治疗。
  既然食茱萸是香辣不苦的,效果又与吴茱萸相同,只是力量稍逊,那只需适当加大一点剂量即可,何乐而不为呢?入汤药也不需要用单独的特殊的方法来取汁。

  近一二十年来原产于南美的〈甜叶菊〉开始在国内中医界尤其是儿童医院广泛使用,主要就起调味作用,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2:25 , Processed in 0.084468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