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337条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凡厥,是说所有的厥,不论虚寒之厥,还是实热之厥,其病理因素都是阴阳气不相顺接。厥,就是手足逆冷。手足冷,一定是手足供血不良。如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伤寒寸口脉微,为阳虚,必然肢端供血不良,出现手足厥冷;至七八日肌肤冷,也就是七八日之前,肌肤不冷,至七八日发展到肌肤冷,其人躁,这是阳气虚衰;无暂安时,是其人躁动,一刻也不得安宁,此为脏厥,必死。338条揭示了,伤寒脉微而厥,延续至七八日,则发展为死证。那么往前提一日,也是濒死证,不过还或许有得救。如343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也就是说,伤寒脉微而厥,至六七日,烦躁,灸厥阴,其厥复温者还能生还。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和至六七日,厥多一日就不一样。厥至七八日是“其人躁,无暂安时”,厥至六七日是其人烦躁。烦属阳,躁属阴。脉微而厥,烦躁者,灸厥阴,扶其阳,还有阳生、厥回,其人转危为安的希望。“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是残阳与盛阴相争,必死。那么再往前提一日,是什么情况呢?如300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这也够呛。那再提前一日呢?如342条:“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此条“复厥五日”是倒装句,按句式顺序应为“五日复厥”,将“复厥”提前,是为了强调复厥。“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是说伤寒四日中,前三日是手足厥冷和手足发热交替出现,第四日是复手足厥冷,而不复手足发热,“复厥五日”,是第五日仍为复手足厥冷,而不复手足发热,这是手足厥冷比手足发热多二日,即为寒多热少,阳气退,其病为进。“进”是寒邪由表向里进。但是还没有深入到里部,寒邪深入到里部者,必下利,如300条。由此可知,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这个急温之,就是为了防止出现虚寒下利,以避免病情发展为濒危证。323条脉沉者,一定是手足厥冷,否则没有急温之的依据。如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1条“反发热”,是手足反发热。《伤寒论》是广论伤寒发热病证的,三阴三阳病证都会发热,而少阴病证脉沉者,通常为手足冷,所以少阴虚寒脉沉者,假如手足发热,即为反发热。如29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厥阴病证手足厥冷和手足发热交替出现,其手足复厥时,并不是脉微。
还有血虚复厥。如347条:“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此为血虚而厥。假如是阳虚而厥,脉虚厥冷者必下利。血虚而厥者则为不大便,此为亡血,不可下,下之则竭其血,故曰“下之死”。
再看实热之厥。如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滑而厥者,是里有热,里有热怎么不下之呢?这个“脉滑而厥”和“厥深热亦深”之“厥应下之”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呢?如335条:“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335条是表邪入里之实热厥。假如是表邪入里之虚寒厥,连续厥逆三日者必下利,如332、342条。335条连续厥逆三日,却不下利,必为表邪入里之实热厥,故曰“厥应下之”。那么,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和335条“厥深者热亦深”有什么不同呢?关键是在得病的日期上,335条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是手足厥冷四五日,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是手足厥冷初日。伤寒手足厥冷四五日者,必为表邪入里较深,邪入胃中。伤寒手足厥冷初日者,则为表邪入里较浅,邪入胸中。假如不是这样,则无法理解“伤寒脉滑而厥者”为何不下之?
有学者认为,“伤寒脉滑而厥者”之“厥”,不是手足厥,而是厥脉,并且引用王叔和“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关于厥脉的论述:“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则脉欲厥;厥者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是其候也。”假如350条“伤寒脉滑而厥”是厥脉,而不是手足厥,那么338条“伤寒脉微而厥”也应是厥脉,而不是手足厥,这可就说不过去了。因为338条假如是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那就和“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根本对不上。所以,350条“伤寒脉滑而厥”,法当为手足厥,而不当为厥脉。那么,寸口脉滑,为寸口动脉血液充实,而寸口动脉血液充实者,出现手足厥,就不好理解了。寸口脉微或脉虚者,其手足厥冷好理解,因为寸口动脉血虚,热能衰减,手足厥冷则合乎情理。而寸口动脉血液滑利充实,热势强盛,怎么会手足厥冷呢?有说是热郁于里,此说不成立。热郁于里,阳气不得出,同样应为寸口脉微,如124条“瘀热在里”的抵当汤证就是“脉微而沉”,而257条“脉数不解”的抵当汤证是合热阳明而消谷喜饥,与124条瘀热在里不同。况且抵当汤证没有手足厥。即124条“脉微而沉”并没有手足厥,可见阳热瘀在里者,即便脉微,也不会手足厥。还有少阴虚寒脉不至者,也有手足发热者,如292条。少阴虚寒脉不至,比脉微更虚,还会有手足发热者,那么伤寒脉滑者,为什么会出现手足厥冷呢?寸口动脉滑利者,反而手足厥冷,不可能是瘀热在手足。那么理由大概只能是,寸口部分动脉血液逆流,形成局部动脉血液逆循环,一部分动脉血液不流过手足,因而手足厥冷。这和江水或海水逆流,形成局部逆循环的情况有点类同。假如不这样考虑,还有其他说得通的道理吗?
伤寒脉滑而厥者,不可发汗,假如发汗,亦必口伤烂赤。
|
上一篇:他山之石下一篇:[转载]日本人凭什么比我们中国人多活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