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许叔微医案:
何保义在王太尉麾下从军,偶感风寒,脉浮涩而紧。
我说:“如果有头疼、发烧、怕风、无汗的症状就是麻黄汤证;烦躁的话,就是大青龙汤症。”
何保义说:"我现在特别烦躁。""
我投了大青龙汤三剂,汗出而解。
许叔微评论:
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都是用于表证的发汗药,不同之处在于,桂枝汤治汗出、怕风;麻黄汤治无汗、怕冷;大青龙汤治无汗而烦。
这三个无论哪个,病人喝下去都应该是微微出一点汗,这样病才能解。如果出了一身大汗,这是亡阳,属于虚,表现为烦躁睡不着觉。
原文:
何保义从王太尉军中.得伤寒.脉浮涩而紧.予曰若头疼.发热.恶风.无汗.则麻黄证也.烦躁.则青龙汤证也.何曰.今烦躁甚.予投以大青龙汤.三投.汗解.论曰.桂枝.麻黄.青龙.皆表证发汗药.而桂枝治汗出.恶风.麻黄治无汗.恶寒.青龙治无汗.而烦.三者皆欲微汗解.若汗多.亡阳.为虚.则烦躁不眠也.
第一、麻黄无汗桂枝有汗?
我怀疑麻黄汤无汗、桂枝汤有汗的错误认识就是从许叔微这里诞生的。明明麻黄证是痛,病人身上有各种疼痛,就应该考虑麻黄了,但许叔微题也没有提。看宋本的35条: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这条麻黄汤证,仲景反反复复提了三次疼两次痛,为啥许叔微视而不见;只提了一次无汗,就念念不忘?
另外他对大青龙的理解也比较肤浅,以为是烦躁版本的麻黄汤。
何保义是个军人,相对强壮,所以他得病一般就是带麻黄的,就不知道为啥许叔微没考虑过葛根汤?就因为病人强壮,所以喝了三剂大青龙也不会有事的,大青龙没有那么可怕。
第二、亡阳就是虚吗?
许叔微的评论里认为汗出多了就是亡阳,这个没问题,但接着说亡阳就是虚,这个问题就大了。恐怕后来的“表阳虚”概念就是从此出来的,这是他的又一次对后世不良影响。
他认为的阳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大概率是从内经上搬过来的。人阳多了,不容易出汗,比较实;人阳少了,容易出汗,比较虚。用麻黄可以耗散阳,用附子可以补充阳。
但仲景的阳是这个意思么?
阳是津液,津液是阳,汗出多,就是亡津液,就是亡阳了。这不是我的意思,是我读出的仲景的意思,或者说是我认同的胡老读出的仲景的意思。
如果你不服,觉得许叔微那个阳才是仲景的阳,那么我们把这两个概念放到上下文里,看看逻辑是否一致。
无论是许叔微的阳的概念,还是“阳就是津液”,都解释的通汗出多就是亡阳这个仲景的论述,这里两者打平。
看一下宋本的68条和70条: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在这里仲景很明显说了,汗出多了以后,会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虚,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另一种是实,用调胃承气汤。
我们在29条里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芍药甘草汤和调胃承气汤,仲景虽然没有说虚实,但对比68和70条,意思很明显,汗出太多,根据人体质不同,可能会用芍药甘草或者调胃承气汤。
仲景已经明说了汗出会导致虚实两种情况,许叔微却说汗出是亡阳是虚,不是误导后人是啥?再看阳是津液的概念,在这几个条文里也丝毫不受影响。阳是津液胜出。
追究许叔微错误的根源,是他试图用内经解释伤寒论,逻辑能力又不太强。学中医的这样的人很多的,内经伤寒混为一谈,胡搅蛮缠,有的还会去误导别人。
转自微信公众号“东汉末年”原创 |
上一篇:评点伤寒90论,尺中迟者怎么发汗?下一篇:按许叔微的理论,奥密克戎是热毒呢还是寒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