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305|回复: 10

每个人的伤寒论

  [复制链接]

9

主题

312

积分

100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12
发表于 2021-8-6 18: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达生之 于 2021-8-6 18:37 编辑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伤寒论。
我不是推崇无规则化,而是对失去统一的规矩很遗憾。
我希望能恢复伤寒原意,找到古人的用药用方规矩,但这很难。
众所周知,我们看到的伤寒论已经掺杂了很多后人的不同思想,所以找到一条一以贯之的规矩,几乎不可能。
但伤寒论永远值得我们去挖掘。


先来看几条条文: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伤寒论的文风就很独特,内容是一条条的,每个条文可以完全独立,行文简明扼要,信息量很大。几乎没有和它类似的书籍。
上边列出来这几条条文都很简明扼要,前边罗列一些重要症状,后边是什么方主治,没有一点多余。字不多但信息量很大。
简直可以说,这就是一条条口诀。
如果这真是口诀,那么什么场景下才需要用口诀来储存传递信息?
现在我们背口诀一般是为了应付考试,但汉以前没有医学考试,为什么需要口诀?

我们来看几个历史时间点。
1,公元前6000年:
中国发掘出来的最古老的中医药实物,是一个距今八千年的中药罐,可以百度搜索到。八千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
2,公元前4000年:
中国境内文字的发源,一般认为是六千年前,也就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
3,公元前3000年:
炎黄时代距今五千年,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4,公元元年:
黄帝内经大概成书于西汉时期。
5,公元200年:
张仲景时代。伤寒杂病论成书。

民国时期有一位大师认为,汉以前的书,都是经过一个发展过程才成书的。
黄帝内经如此,伤寒论也如此。

从以上时间点可以看到,中医发源于岐黄是胡说八道。一个比黄帝大3000岁的中药罐,足矣说明问题。
3000年是什么概念?有一个比我们大3000岁的历史人物叫姜子牙。
公元前6000年就有了专业工具的中医学,还要再等上3000年,黄帝出生再发源,这不可能。

当一个学科有了专业工具,说明这个学科已经较为成熟,那中医的发源应该早于公元前6000年,鉴于越古早越发展慢的历史规律,应该可以把中医发源推到公元前10000年。
从上边的时间点,可以看到,不管是公元前10000年还是公元前6000年,都早于文字发明的公元前4000年。
也就是说,中医是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发源的。
很显然,没有文字,就形成不了复杂的理论。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存储信息的。没有文字,意味着无法记录。也意味着,一个信息无法独立保存,想要将重要信息传承下去,只能靠口口相传。
但是,古人或者说原始人,没有太多条件专门的去学习背诵传递信息,他们寿命短,生存环境恶劣,这可能造成了很多重要信息丢失。
不过还是会有信息传下来,这些信息应该具有一些特点,即简明扼要却信息量大。
信息量大,才够重要。简明扼要,才能被记住。
这不就是口诀吗。

有人认为中医学的根本是中医理论,是阴阳五行,是藏象学说。
想象一下,假如回到没有文字的时代,你天纵奇才,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你觉得这些长篇大论能传下去吗?
而那些独立完整的口诀式条文,是不是更容易传下去。即使传承过程中丢掉几条,那没丢的条文因其完整性,还是有意义的。
所以,我认为,中医的发源应该就是经方的发源。
中医的原始用药目标,也就是经方的用药目标,既不是病机,也不是调节阴阳偏性,
应该就是直观可视可感的一个个症状。
同样,中医对药物的原始认识,也不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而是某药能治某证。

如果伤寒论里所有条文都是上古传下来的口诀,那我们可以通过蛛丝马迹反推出当时的用药规矩。
可惜的是,这些口诀式条文也并不多,更多的是后人补充上去的条文,当然,后人有后人的先进性,但也有一些误导。
有的人是经方传人,知道原始规矩,他们总结和补充的条文就和口诀式条文有同样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历史发展中,有的规矩丢了,有的新规矩加入了,于是,有的条文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比如六经的加入,本是不符合原始思想的,但还是被加入了,而且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条文的指导思想不统一,导致现在读者对伤寒论解读的不统一。
想要大浪淘沙,找回原始指导思想,也就更难。

近年来,经方大有兴起之势。但也都是各家有各家的伤寒。
也难怪,伤寒论本身就是不断加入新思想的产物,我辈再加一点好像也说的过去。
所以我说,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理解,变成每个人的伤寒论。
而且,原始思路是挺好的,但后来加入的思路也不是一无是处,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不能一概否决。

伤寒论研究应该是一个没有终点的事业。
期待伤寒论发扬光大。

欢迎评论区交流。
公众号【一起学经方】




上一篇:经方可以脱离脏腑理论
下一篇:试论《伤寒论》之合病是病时相合

27

主题

1042

积分

373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2
发表于 2021-8-6 20: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中医真的比现在的医生厉害?
如果说是,那就是崇古思想在作怪。
事实上古代的的医生大多数水平一般,不如现代医生,水平高的也是极少,恰恰这些极少数水平高的医生也被后世神化。

点评

这得看个人,不是用现代和古代可以区分的。如果个人有着前人的经验不用,硬要自己从头干起,自己来总结经验,那水平必然有限  发表于 2021-8-10 08:5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12

积分

100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12
 楼主| 发表于 2021-8-6 21:50:35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haha 发表于 2021-8-6 20:47
古代的中医真的比现在的医生厉害?
如果说是,那就是崇古思想在作怪。
事实上古代的的医生大多数水平一般, ...

这不是水平的问题,是该怎么对待古人经验的问题。古人水平低,耽误你学习了吗?张仲景没你水平高,可你也写不出第二个伤寒论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1882

积分

301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82
发表于 2021-8-7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写得好好。有新意,有见解,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1-8-12 16: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新颖,挺好的,但是不要执着。大家都在研究伤寒论,因为它不仅价值大,而且还有很多问题没搞明白。等我们搞明白了,可能会有更好的观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积分

3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1-9-18 11: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见解不错。
个人觉得,无论是伤寒,还是黄帝内经,还是6000年前的药罐,这些反应出楼主对中医的见解还只是停留在中医书上,如果可以多了解一下山海经,易经,玄学上的书,您就可以了解中医的发源史更多的信息,黄帝内经里的岐伯也提到他有老师,老师的老师肯定还有,黄帝内经只是一部较成熟的医学对话记录,里面提到的几本书现在都没有,也找不到,并不等于就没有,也不知道内经里所谓的上古是几年前,还有里面的圣人,过百岁还能生育,证明上古人类的寿命可不短……。很多人喜欢断章取义,现在的中医培训很多也是这样,拿一句古文出来写一篇论文然后就来讲,算不算误 人不说,但一解说,整部医书就乱套了,前后都矛盾,自然就搞得中医现在地位没有那么明显。想要发展中医,还是老实地从中华古学入手,慢慢推演,前人是给我们写下经验,而我们后人却想把经验当理论。试想,大家在华夏大路上生活有近史的这100年,什么事能跳出经验,所谓考古,现在也考出很多几千年前就有什么二维码什么导弹,这些又有什么理论可以支持,理论只是在真实产物下才能建立,而经验是哲学下的一种手段,就像从最开始的计算机到今天的WIN11,有多少子程序不是从经验上复制过来的,并不是说WIN11又是从头开始写到成品,那样的工作量,人员,程序字数会有多少,都需要经验去复印,减少时间负出。医学也一样,中西医也是这样发展,都需要经验,但经验不等于理论,西医10年前的理论跟10年的理论又变化多大,市面上禁药又多了多少。
总之,学中医不是大家在这辩来辩去,中医就会强。只有把大家的经验,临床上的知识一起互进,才是发展的道。这是我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学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09:16 , Processed in 0.165158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