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桂枝汤 太阳表虚证治剂,有发汗退热,养胃滋液,调理虚弱体质的功效。 【组成用法】桂枝9g,芍药9g,生姜9g,生甘草6g,大枣(擘)4枚。水煎两次,分2次温服。药后一两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 服药喝粥后,要卧床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应停服桂枝汤,随证处予其他方药。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醋、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方义大意】桂枝、生姜辛温发汗药,二者也有健胃作用,与甘药大枣、甘草配合,益胃而生津液。芍药微寒而敛,既可制桂姜的辛散过度,又配合枣草的化生津液。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治剂,又是安中养液的方药,故其适用于津液不足的太阳病表虚证。大凡津液有所损伤之后仍有表证者,无论有汗无汗均须用桂枝汤。本方与麻黄汤专于发汗解表的作用不同,因有发汗解热,益胃滋液的作用,因而《伤寒论》中称之为解肌,称桂枝汤证为外证,称麻黄汤证为表证,宜注意。 【方药巧记】桂生要甘枣。联想:桂生药甘枣。 【方证要点】发热、自汗、恶风、脉浮弱。 【方证细辨】㈠主证:发热、恶风寒、自汗出。㈡或然证:⑴拘急疼痛:头部及四肢肌肉拘急疼痛、胃肠痉挛性的疼痛、腹直肌拘急疼痛等;⑵气上冲:鼻鸣、干呕、昏晕、烘热、面红、失眠、多梦、胸腹有气上冲感、脐腹部的搏动感等;⑶时发热:发热呈阵发性,而非持续性发热不退,可定时发热,也可不定时发热;可一日发热一二次,也可发二三次;⑷出汗多样性:或全身,或半身,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一般性出汗,或顽固性出汗,或自汗,或盗汗;⑸腹泻、或便秘、鼻衄、无汗等。㈢审证:无里热证,即不喜冷性饮食、咽喉不干燥、小便清白等。㈣体征:⑴体瘦:体型多消瘦,肌肉不发达,皮肤湿润而比较细腻,腹壁薄而无力,但按之表皮较硬,腹直肌紧张;⑵体能差:不耐体力劳动,不耐疲劳;⑶舌脉: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脉浮、或弱、或缓、或数、或大而无力。 【适证加减】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作欲死,时发时止者,加桂枝6g,名桂枝加桂汤;胸满腹胀、咳喘、痰多者,加厚朴、杏仁9g,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阵发性腹痛,时发时止者,加芍药9g,名桂枝加芍药汤;持续性腹痛、拒按便秘、舌苔较厚者,加芍药9g、大黄6g,名桂枝加大黄汤。黄汗浮肿、黄疸、或恶风尤甚者,加黄芪9g,名桂枝加黄芪汤;汗多、心悸、头昏、食欲不振者,加芍姜各3g、加党参或人参9g,名新加汤;项背拘急或下利者,加葛根12g,名桂枝加葛根汤;全身有强直性痉挛自觉症或他觉症者,加栝蒌12g,名栝蒌桂枝汤;遗精梦交、心悸不安者,加龙骨、牡蛎各9g,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恶寒、汗漏不止,小便难,四肢微急者,加附子6-12g,名桂枝加附子汤;无汗、身痒起疹者,加荆芥、防风、白蒺藜各9g,仿桂枝麻黄各半汤。 【适用病症】阵发性发热汗出、高热、自汗、汗出偏沮、无汗、畏寒、奔豚气、下利、虚人外感、重症虚劳、排尿性晕厥、噎膈、风隐疹、月经疹、妊娠发热、小儿惊风、小儿尿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目盲等。 【注意事项】⑴桂枝与芍药用量应一致相等,凡增减桂枝或芍药的用量,都会改变本方治疗范围;⑵肥满之人,或发热恶寒无汗者,或发热、烦躁、口渴引饮、舌红、苔干或黄腻者,或小便数、心烦、脚挛急者,当忌用本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