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合病、并病:
如温病学中卫营合邪之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元参方,其中卫分证候:发热微恶寒,咳嗽胸闷;营分证候: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脉数。其他诸如气血两燔之化斑汤等等。这就如《伤寒》中有太阳少阳合病之柴胡桂枝汤证,少阳阳明(腑实)合病之大柴胡汤证等。
二、药证、方证:
如清营汤条文,“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五条》)。热伤营阴之证,可有“烦渴或口反不甚渴,或竟不渴”。烦渴是热盛津伤,胃津不足,故渴而欲引水自救,尚未致蒸腾营阴。而不渴是热蒸营阴,血中津液上腾。不渴比烦渴津伤更甚,黄连枯燥,防其伤阴,故本条去之。渴甚,乃热伤胃津,故用之以清胃热。吴氏以渴与不渴而定黄连之用否,非止一药之弃取,实则以此判别营阴耗伤之轻重尔。
这也近似“药证”指征,在具体方剂中运用又如“连梅汤”中黄连与乌梅、麦冬等相配,苦寒与甘寒合用。而“方证”之说,像时方、温病中亦有xx汤法、xx汤证,非伤寒之独有。
三、温病病名的繁琐问题:
常见的有九种温病之名,有根据新感、伏邪而分,有根据发病季节而分,其中暑病又可分“冒暑、中暑、暑风、暑瘵、暑秽”等,纷繁错杂,难以摸着头绪。
但随着现代温病学发展,如《温病纵横》中分为两类:纵为湿热病,以“三焦辨证”为法;横为温热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法,不拘病名,辨证加减。
四、对斑疹治疗的误读: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六条》“禁升麻、柴胡、当归、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他这里的前提是风热邪气,赵绍琴经手的经方误治案例亦是佐证。故一些用柴胡桂枝汤、葛根汤或其他方剂成功的案例来以此批评吴氏有失公允。
五、疗效细节方面:
目前感觉赵绍琴先生是位高明的内科大家,但有些病例略显拖拉,若以伤寒经方风格也许能一剂而愈,但有些病例的处理也只有赵老高明手段才不会招致鲁莽孟浪。如《经方实验录》曹氏记载的几个失败承气汤病案,重者身殁。赵老亦有相似危重病例,其用新加黄龙汤方法巧妙,3~4诊即让患者痊愈。不过想来找赵老看病的病家大都家境殷实,与药材调护都能到位也有关。
总体来说,本人自我感觉温病学不如伤寒那么简洁明了,容易上手,确实难学。但在学好伤寒的前提下,再学习温病用药思路,就如同大开大合的刀法中融入灵秀绵细的剑法,能够扩展思维、提升辨证疗效(只要思维不互相干扰,不相互掣肘)。
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在肯定-否定-肯定自我的过程,可能过些时候自己又会觉得以上所写都是错误的。因本人功力不够,认识较浅,以上只言片语不够连贯,权当抛砖引玉,学者当能举一反三。质之高明,以求斧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桂枝汤法是调和阴阳之法下一篇:结核病治疗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