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不少伤寒学者,认为“但见一证便是”,是专属柴胡方证。其实“但见一证便是”,体现在《伤寒论》诸多方证条文中,不只是限于柴胡证。如: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这是太阳病,下之后,但见气上冲一证,就可与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这是太阳病外证未解,但见脉浮弱一证,就可与桂枝汤。
“病常自汗出者,……宜桂枝汤”。这是但见病人常自汗出一证,就可与桂枝汤。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这是但见时发热一证,自汗出而不愈者,就可与桂枝汤。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这是但见发汗病不解,反恶寒一证,就可与芍药甘草附子汤。
如以上方证条文,但见一证便是者,《伤寒论》中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再说伤寒中风,原文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不是说,病柴胡证者,但见有柴胡一证便是,而是伤寒中风,但见有柴胡一证,就可以与柴胡汤。
那么“伤寒中风”是什么意思呢?多数医家认为,是太阳伤寒或太阳中风。如果是太阳伤寒或太阳中风,那就有一个问题。如“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问题是,太阳伤寒,医反下之,应该出现“结热”证。结胸或气痞(心下痞濡),就是结热证。而不应该出现心下痞硬。比如第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这是因为太阳伤寒是阳气重,故脉浮紧,若被下后,应表现为热邪入内与阳气互结的特点。热邪与阳气互结,就是“结热”。如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邪气入,是邪热入,与正气相搏,是与阳气相搏,于是结热于邪下。结热者会出现心下硬,但不会出现心下痞硬。只有阳气不重者,若被下后,才会出现心下痞硬,或下利的病变。如桂枝证,被下后,就会出现利遂不止。虽然桂枝证是荣弱卫强,但是这个卫强,是相对于荣弱而说的,所以桂枝证的卫强,不是阳气重,不能与麻黄汤证的荣卫俱强等同。
病人得伤寒中风病证,但见柴胡证的一证,就可与柴胡汤。而不是病人得柴胡病证,但见柴胡证一证,就可与柴胡汤。柴胡证之一,是寒热如疟状。妇人中风,若但见寒热如疟状一证,就可与柴胡汤。如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太阳中风桂枝证若但见寒热如疟状一证,就不能与柴胡汤。如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中风服桂枝汤,若见寒热如疟状,一日再发者,就可与桂枝二麻黄一汤,而不是与柴胡汤。据此认为,伤寒中风,应是中风证的一种。伤寒中风应是一个独立的病名。如同太阳中风、阳明中风、少阳中风、太阴中风、少阴中风、厥阴中风、妇人中风等一样,都是独立的病名。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临证思考9:冠心病治疗心得下一篇:感悟伤寒论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