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12条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中风,就是太阳病中风。太阳病中风,是在巳午未时辰上开始发热,也就是第3条“太阳病,或巳发热,或未发热”。“脉阳浮”是寸脉浮而有力,“阴弱”是尺脉浮而无力,与太阳病伤寒之脉“阴阳俱紧”不同。脉阴阳俱紧是按之尺寸俱为紧张有力。汗自出,是发热汗自出,与太阳病伤寒之发热无汗不同。啬啬恶寒,是特别恶寒,啬啬是象声词,是病人畏寒时牙齿咬合,从牙缝中吸气时发出来的声音。啬啬恶寒,是对病情表现的生动记录,闻其声若见其形,可以使人联想到恶寒时呲牙咧嘴并肌体收缩的样子。淅淅,也是病人恶风时呲牙咧嘴吸气的声音。翕翕,是象形词,就像鸟类收拢羽毛,是聚合的意思,在此是形容病人面色通红如醉酒样,这是血液聚合于面。如192条“翕翕如有热状”,《金匮要略》“翕翕发热,形如醉人”“其面翕热如醉状”等翕字的意思,都是指病人面色怫郁如醉酒貌。这种面色,跟太阳病发病时辰相关。太阳病巳午未上,天之阳气隆盛在天顶,人与天应,人之阳气隆盛在头面,故常人感受外邪在此时发病者,其人面色通红。鼻鸣,为鼻腔脉络拘束不通,津液郁滞不行常道,外溢为鼻涕,阻塞鼻腔通气,用鼻呼吸时发出的啸鸣音。鼻涕出与汗出同理,一为鼻腔组织拘束不通而津液郁滞不行常道,外溢成为鼻涕;一为肌表组织拘束不通,津液郁滞不行常道,外溢为汗。干呕,是胃气上冲抗御表邪,胃气上逆则呕。
桂枝汤方: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4枚掰开
桂枝通阳,善解表气郁滞;芍药益气,善补营阴不足;炙甘草补中,可助胃气祛邪;生姜温胃止呕,兼除表邪;大枣健脾胃,补津液,可防汗出津伤。诸药合用,调和营卫,健胃祛邪,解表不伤正气,热退人即精神如常。
桂枝汤证之啬啬恶寒,其实是畏寒,与麻黄汤证之恶寒不同。畏寒,是增衣覆被其畏寒就能得减,增衣覆被就不冷了。恶寒,是增衣覆被其恶寒不能得减,增衣覆被仍然恶寒。
太阳中风是表热证,是热在骨髓。如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2条之啬啬恶寒,就是身大寒。身大寒,增衣覆被则汗出增多,汗出则骨髓热出,病人会感觉烘热,即不畏寒。但是不能揭开衣被,揭开衣被就会啬啬恶寒,盖紧衣被又会汗出增多,烘热难耐,既不能揭开衣被,也不能贴近衣被,病人只好用手撑着衣被,这就是“身大寒,反不欲近衣”的临床表现。
太阳病中风,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其寒在皮肤是水气停聚在皮肤,热在骨髓是阳气聚集在骨髓。“寒在皮肤”这个“寒”,是指水气。如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41条“渴者,此寒去”就是心下水气去。因为太阳病热在皮肤者,不可能触摸其心下寒凉。太阳病热在骨髓者,也不可能触摸其皮肤大寒如冰。
桂枝汤方谐和营卫,促使人体阴平阳秘,营卫得和,则表邪得解。表邪是从哪里排解的呢?是从出汗排解的吗?非也!桂枝汤的服法:“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微似有汗,是似汗非汗,身上潮潮的稍微有点汗。微似有汗,就能把全身皮肤的水气排解出吗?需注意,“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是温覆一个时辰,令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而不是令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一个时辰。遍身漐漐微似有汗,就达到了疏通表部气血的效果,表部的水气就能随着气血循环,从尿中排出。其实桂枝汤中的芍药,就有利小便的作用。麻黄汤中的麻黄,就有利尿的作用。桑菊饮中的芦根,就有利尿的作用。银翘散中的竹叶,就有利尿的作用。表邪是从小便排出的,不是从出汗排出的。出汗出的是津液,发汗的目的是疏通表部的气血,而不是排除水湿。汗为心之液,假如汗出多,就伤损正气了,大汗淋漓,病必不除。大汗淋漓,则津液亏少,皮肤肌肉腠理空虚,水气必然乘虚停留在腠理,病必不除。
排除水气,靠的是津液。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脉外,就是津液;津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渗入脉中,就是血浆。血浆是液晶状,在影像下发亮,水气不是液晶状,在影像下发黑。水气可以在全身任何部位停留,水湿之气停留之处,就是病毒病菌大量繁衍之处。水湿之气停留在肺,肺部影像就有黑影,照片就是白影,也就是白肺。白肺是肺炎的证据,也是痰湿的证据。水湿之气被津液排除出去,大量病毒也就被排除出去。水气去,则气血流通顺畅,病毒也就失去了大量繁衍的场所,即便有少许病毒还在体内,它也没有能力兴风作浪,不能造成人体的病态。这就是中医学的思维。 |
上一篇:再论《伤寒论》“六病”与“六证”的关系下一篇:桂枝麻黄各半汤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