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医的标准化只能定在病因病机 中西医内科学,尽量将病进行归类加以区别治疗,这是希望简化辩证过程,通过方证相应关系来快速施治。 然而,我们知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邪侵入人体,人体因个人不同,具体部位应激反应不同,出现的症状何其多也!这些症状,能够逐一道尽吗? 病虽有万千,然不离其宗。 中医强调辩证施治。通过辩证,了解到疾病的病因病机,然后才有施治的过程。 然而,中医治疗疾病,自古以来,就有“同方不同药,同药不同方”。各医各治,法度各有不同。 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中医无法确定方药标准,已然成为了中医标准化、现代化的一道门槛。 很多人埋怨中医被现代医学所边缘化。这不奇怪。出了医疗事故,我们没有可以评判的依据啊! 那么,中医是不是就没有标准可以执行了? 有。 理法方药当中,用方可以不同,用药可以不同。但有理和法,必须是相同。因为万病不离病因病机。邪进入人体有先后次序,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症状和相应病理性产物,这个是可以被观察和推理确定的。 只有在准判断出病因和病机的情况下,才会有后续精准施治。 在中医标准化方面,个人举荐张仲景的伤寒论。 张仲景对六病的归类,就是根据邪侵入人体的先后发展次序而设定。 同时,他根据邪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症状和病理性产物,设下了113个指导方,示范方,教学方,公式方。 然而,“用药如用兵”。 邪是随时变化的,方剂也相应随之变化,不能一成不变。通过这些方剂,我们也可以很好的窥视其后的相应邪的变化。 后世有些人拿书中原药原剂量治病,甚至说是不可更变,这是极左。不知变通。这些人,应该好好理解桂麻各半,桂二麻一。 所以,与其追求方证相合,不如认真分析邪之变化,研究病因病机的过程。这样应对,才是客观的,科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