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608|回复: 8

仲景治病规范-仲景治病的法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143

积分

21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3
发表于 2010-11-25 16: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史丹利在经方沙龙网看了几篇网友在讨论法与方的关系,忍不住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说是自己的看法是太抬举自己了,这应该是胡老的看法,原本想全部整理之后才贴出,但是史丹利念书的进度实在太慢,所以只能先贴出一些,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添入,这些内容是根据胡老的讲座中选取出来的,史丹利将它命名为《仲景治病规范》,里头多是不含方的条文,用以证明当初史丹利说过的话,含方的条文固然重要,不含方的条文也很重要,而这些条文可以说就是仲景治病的一些原则,也可以称作是「法」吧。底下蓝色是原文,黑色是解读。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一条大家耳熟能详,姑且将它看成是太阳病的定义,凡是符合脉浮、头项强痛、恶寒的疾病,都称之为太阳病,其中又以恶寒为其特征。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这是太阳中风证的定义,凡是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同时又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症候,称之为太阳中风。有些医家认为太阳中风不恶寒只恶风,事实上根据上面可以知道这样的说法是错的。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这是太阳伤寒的定义,凡是脉浮、头项强痛,同时又有必恶寒、体痛、呕逆、脉紧的症候,称之为太阳伤寒,这里恶寒用「必」字,可见是一定要具备的,至于发热与否则不是必见症。

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这是仲景告诉我们如何知道疾病有没有变化,可以从脉的改变来看,也可以从症候来看,比如这里是以太阳病为例,如果有呕吐频仍表示进入少阳病,如果是病人发烦躁表示进入阳明病。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
这是仲景告诉我们,表证被误下之后,病人有可能产生的反应之一,如果病势是往上反应的,代表机体还有能力抵抗外邪,这时候可用桂枝汤来治,为什么是桂枝汤而不是用麻黄汤或其它解表方呢,这就是仲景告诉我们凡是病人被误治之后,体内的津液多少会受到损伤,因此即使被误下之后的病人是无汗恶寒,你也必须给他桂枝汤,增加他体内的津液,以助身体把邪气赶出去,另外从这里也可以知道桂枝这味药具有治气上逆的的作用,所以精神患者为何处方中多有桂枝这味药道理就在此。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桂枝汤本来的作用是解除肌不和的情形,也就是体内津液不足造成肌肉失和,如果病人是血管充实,发热没有出汗,表示身体里头津液并不匮乏,所以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换句话说凡是遇到表证但还不至于陷入阴证,同时体内津液不充实者,都可以使用桂枝汤。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这是仲景告诉我们,临床上有一些人看起来很像桂枝汤证,也有汗出,似乎是体内津液缺失,但是你要仔细区别,得问问他平时的饮食习惯,比如说这个人很喜欢喝酒,每天都喝,那么这种汗出,并不是桂枝汤证的汗出,是属于里头有湿热造成的汗出,如果把他当成桂枝汤证来治疗,给他喝了桂枝汤之后,他会呕吐,这是因为桂枝汤会造成他里头的湿热加重,另外也告诉我们遇到病人里头有湿或有热的人,要使用桂枝汤得考虑再三。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这与上面一条是相关的,因为桂枝汤会加重里头的湿热,导致这种人的胃发炎充血,如果呕吐的力量过大,造成血管破裂,就会吐血,这是仲景告诫再三,可见得仲景当初可能也犯过这样的错。

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这是仲景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把到的脉是很微弱的,即使外观症候很像麻黄汤、桂枝汤等等,都不可以轻易使用,因为这样的人体内津液严重缺乏,如果再使他出汗,即使是像服桂枝汤后出这样少量的汗,都会让他往太阴病发展,换句话说,可能会出现心脏衰竭的症候。

阴不得有汗。
这是仲景告诉我们说,一般属于阴证的人,因为体内津液缺乏的关系,身体代谢缓慢,所以不容易出汗,因此临床上遇到不容易流汗的人,得到感冒,千万不要直接认为是伤寒,而给予麻黄汤发汗,必须考虑到他有可能是少阴病。

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这是告诉我们说,一般汗出多的人,或是津液原本充足的人,被过度发汗,这都是一种津液损失太过的情形,这样的人由于里头津液损失太多,造成肠道干燥,大便因而发硬,千万不要认为是燥矢,而给予承气汤类攻下,这种排便困难的问题,只要补充津液,就可以解决。另外他也告诉我们平时有大便硬的人,体内津液可能是属于不足的,临床也可以由大便软硬来判断体内的津液充足与否。

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这是告诉我们,临床上遇到口渴又拉肚子,或是小便频数的人,即使他同时有感冒,不论是像桂枝汤证或是麻黄汤证,都不可以轻易使用,因为这样的人里头津液都属于严重的不足,随便再给他出汗,很快会变成太阴病。

        从以上这几段的条文,就可以看出仲景反复强调体内津液是否充足,是我们采取如何治病的指标,他举出不同的例子来强调,也可能这些例子就是他临床上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是胡老认为很珍贵的治病规范,而这些东西就是史丹利认为除了方子以外的治病法,在一般的慢性病这些规范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对于急重症,只要违反这些规范,一下子就会让疾病发展到坏的一面,所以史丹利以为学经方的人不可以不知道这些规范,换句话说,这些与含有方子的条文共同构成仲景治病的「道」,治病的「法」,而且回头看看,可以清楚看出这个法不难、不复杂,就是「保津液」,很符合「大道不繁」的说法,但虽说不难了解,可是要清楚知道体内津液的盈亏却不是那么简单,所以仲景也不厌其烦举出很多例子来告诉你,从这里可以看出津液是否充足,从那里也可以看出津液是否充足,让你能全面掌握病人体内津液的真实状况。
        从这个角度来看,网友是不是更觉得仲景很了不起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20 收起 理由
王晓军 + 20 精彩解读!期待继续!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方与法的关系
下一篇:关于肺主皮毛的原理思考一: “皮毛主肺还是肺主皮毛”

33

主题

934

积分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一切有为法如梦也如幻

Rank: 3Rank: 3

积分
934
QQ
发表于 2010-11-25 18: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很有道理。谢谢分享。
一切法无所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11-25 20: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伤寒论每一条都是珍宝,理应细细研读。
太阳病证之最重要特征是脉浮,其次是恶寒,再其次是头项强痛。
“渴而下利,或小便数者”,若发其汗,不一定变成太阴病,只是有可能变成太阴病,也有可能变成少阳病、阳明病或厥阴病,以及其他坏病等。
抛砖引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25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终于有探讨仲景法的帖子了,这可以纠正一些对经方的误解。不过楼主文中所述“保津液”的法,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其实仲景精通《内经》,他遵守的是《内经》津血同源的理论。津液不足固然不可发汗,血液不足同样不可发汗。所以仲景说,亡血家不可发汗,疮家不可发汗。这与《内经》“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如出一辙。

如果弄清了仲景用方的理与法,这方与证的关系才能变得清晰,甚至透明起来,用经方必然会得心应手,而不再是“试试看”。如此,才是仲景之功臣,而不是经方之奴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316

积分

105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16
发表于 2010-11-25 22: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6 00: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河先生所言极是,中景说的是津液是阳气,血是阴气。所有的病都是阴阳气不相调和。这就是后世气血辩证的源头,也是活学中景法。
问题是很多人中景法没学会,就自己搞新花样了。
肾气丸治疗水气不利,是养阴利水;如果没有水气内停呢?还要用泽泻茯苓吗?张景岳发明了左归丸,这就是时方。这是好的。不好的,就多如繁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46

积分

321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10-11-26 03: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论,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

好像有句话说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书都是用来解释经典的。
六十岁前别写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0-11-26 06: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把握仲景治病的法, 才能更好的用好仲景的方.

谢谢楼主的精彩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11-26 18: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保胃气,是伤寒论的核心精神

胃口好,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标志。胃口好,反应了人体内的气血和调,胃气健运。
气血的“气”,通常是指阳气。而伤寒论之阳气所指,就是津液。阴阳气的划分,是根据其各自运行的方式来界定的。运行在脉管内的血液就是阴气,运行在脉管外的津液就是阳气。人体内的血液(淋巴液)和津液,是互生互化的,所以,阴阳气的正常运行,是相互沾流和相互顺接的。
津液和血液,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能源,也是抗病祛邪的基本能量。
津液和血液(淋巴液),是靠胃气受纳、腐熟和运化水谷而生成的。津液和血液的过盛或不足,都会出现郁滞不通,从而影响胃气的健运。比如太阳病麻黄汤证的呕逆;阳明病大承气汤证的反不能食;少阳病柴胡证的呕不能食;厥阴病的饥而不欲食;太阴病的食不下;少阴病的吐利不能食。所以,在津血过于壅盛的时候,就要释放津血,而在津血不足的时候,就要补益津血,从而达到使胃气健运、津血运行通畅的目的,这才是伤寒论的思想精髓。所以说,保胃气,是伤寒论的核心精神。保胃气与固津液,不能等同于一回事。固津液,是固护津液,不使津液散失的意思。而保胃气,是保护胃气,排除寒热虚实等邪气的干扰,从而保持胃气的受纳、腐熟和运化水谷精微的正常功能。
伤寒论的治疗大法正是遵循中医理论“泻实补虚”的基本原则。然泻实往往是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不得过伤津液,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类。再从表病不可妄下,亦不可发汗过多;里病不可妄汗,亦不可攻泻太过;半表半里病不可妄然汗下,徒伤津液的告诫上,可以看出张仲景又是何等的重视津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6:53 , Processed in 0.20805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