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8-3-25 06:33 编辑
经方治病的标的,用一个字概括,是“和”,“和”就是“谐和”。谐和什么呢?谐和阴阳气。如《伤寒论》58条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凡病,是所有的病;阴阳自和,是阴阳气自我谐和。阴阳气自我谐和者,不论什么病,必自愈。所以,无论以什么方法治疗什么病,谐和阴阳都是基本的目标和准则。谐和阴阳,就是使阴阳气谐和运行而不相互冲突。如《伤寒论》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卫气不共荣气谐和,就是卫阳不与荣阴谐和,也就是阳气不与阴气谐和。这是卫阳与荣阴发生了冲突,形成“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各行各的,互不交通的病态。这种病态是“荣弱卫强”。如《伤寒论》95条曰:“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救邪风的意思,是制止邪风,救护正气。
所谓邪风,是指太阳中风,如《伤寒论》12 条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阳浮而阴弱,就是卫阳强而荣阴弱,也就是阴阳不和。解决的方法,是复发其汗,使卫阳能渗入脉中,荣阴能渗出脉外,荣卫能相互交通,即“荣卫和则愈”。荣卫和就是阴阳和。《黄帝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然其要一”就是对立统一规律。所以说,谐和阴阳是治疗一切疾病的目标和准则。
谐和阴阳的基本原则是顺势而为。如经曰:“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脉浮者,是疾病部位在身体表部。如经曰:“脉浮者,病在表。”脉浮,是人体血液集中到身体表部,与表部的邪气分争,抵御表邪入里,这也是自身欲解除表部邪气的表现。脉沉实者,是疾病部位在身体里部,人体血液集中到身体里部,与里部的邪气分争,这也是自身欲解除里部邪气的表现。
脉浮,也是表部气血不和,表部气血谐和者,不应脉浮。表部气血不和的表现是阳脉实、恶寒、身体疼痛、关节疼痛等。谐和表部气血的方法是发汗攻表。因为脉浮或阳脉实,是气血运行趋势向外,发汗法就是顺应气势向外的趋势而谐和表部气血。
脉沉实,也是里部气血不和,里部气血谐和者,不应脉沉。里部气血不和的表现是阴脉实、腹满痛、小便数、大便硬等。谐和里部气血的方法是泻下攻里。因为脉沉实或阴脉实,是气血运行趋势向里,攻下法就是顺应气势向里的趋势而谐和里部气血。
小柴胡汤证之气势偏向外行,故与柴胡解外。小柴胡汤证气势偏向外行的表现是,胸胁满、手足温、或手足冷但头汗出、舌上白苔,故与柴胡为主药,顺应气机向外之势而疏解胸胁之郁。与小柴胡汤,如果出现呕不止、心下急或呕吐而下利者,是气势偏向于里,法当与大柴胡汤下之。大柴胡汤方以枳实、芍药导气向里而下行,也是顺势而为。
小柴胡汤证“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是肝胆阳气强而脾胃阴气弱,故与柴胡黄芩泄肝胆之阳,人参甘草扶脾胃之阴,从而谐和阴阳。
黄连阿胶汤证“心中烦、不得卧”,是阳盛心热,热伤营血,故与黄连、黄芩清心胸之热,阿胶、芍药、鸡子黄补益营血,从而清热和营,谐和阴阳。
桂枝汤方,是《伤寒论》谐和阴阳之第一方。桂枝汤法,是谐和阴阳之基本法。基本法,是损强扶弱,中病即止,不可过用。如桂枝汤的服法为“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因为服一次桂枝汤,汗出病瘥,则荣卫得和,如果不停后服,继续服用桂枝汤,就会破坏荣卫谐和的状态,导致阳气虚。
桂枝汤方谐和荣卫,是用于荣阴弱、卫阳强的状态。如果卫阳不强,或者荣阴不是相对为弱,而是过虚,那么误用桂枝汤,就会误损卫阳,也就是不该损阳而损阳,因而导致阳气虚。如29条:“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此得之便手足厥冷,就是阳气虚了,故作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桂枝汤不是补益剂,而是益荣阴、损卫阳之剂,所以不可误服。承气汤的服法也是“一服得下,止后服”。总之,经方治病的目标和准则,就是谐和阴阳。阴阳谐和者,其病必愈。
|
上一篇:“中药病了”,再精准的辩证都无奈!下一篇:娄绍昆腹诊文字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