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530|回复: 21

仲景小考

[复制链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发表于 2021-5-21 06: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心宁2019 于 2021-12-21 21:41 编辑

                           仲景小考
    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这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伤寒论序》中所引,其中所提到的《名医录》始著于《新唐书•艺文志•医术部》:“甘伯宗《名医传》七卷。”,是唐人甘伯宗所撰,录自伏羲至唐一百二十位名医事迹并按年代先后编录成《名医录》七卷,又名《名医传》、《历代名医录》。《名医录》两宋犹存,故林亿得见而后亡佚。初唐良史,言必有征,甘伯宗所录之内容应是可信的,后世对张仲景的认知亦仅此而已,唯未言及仲景之生卒时间,盖史料缺如实不易考,但推测其大致的时段应是可能的。
     我们都知道,今天读到的《伤寒论》并非张仲景的原著,而是经魏晋医经家王叔和之手撰次而成的,皇甫谧《甲乙经序》可证:“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伤寒论•伤寒例》王叔和亦明言“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其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这说明皇甫谧所言不误,其确实读到过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而皇序中提到的《汤液经》早已失传,张仲景是否依《汤液》而为《伤寒论》呢?陶弘景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外感天行,经方之法,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此可证皇序所言不虚。但《伤寒论》的序中却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这里撰用《素问》、《九卷》显然与皇序的广论《汤液》的说法不符,故后人多称此序伪或言仲景原序有后人追加增补之内容,日人山田正珍《伤寒考》中认为,序中至“思过半矣”的前一半为仲景亲手所写,自“天布五行”以下为王叔和所作。杨绍伊先生在其所著的《伊尹汤液经》的序言中亦称:“‘论广’之惑已明,再辨叔和撰次。《甲乙经序》又云:‘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按,今本仲景书卷端即题云‘王叔和撰次’,以士安言解之,所谓‘撰次’者即撰集仲景遗论,以之次入仲景书中也。若然,则今本仲景书为伊圣之《汤液经》张仲景之‘广论’、王叔和之仲景遗论,撰三种集合而成。叔和非惟撰次‘三阴三阳篇’已也,即仲景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五句,与‘若能寻余所集,则思过半矣’至‘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一节,悉出其撰次。知者以此篇序文读其前半,韵虽不高而清,调虽不古而雅,非骈非散,的是建安。‘天布五行’与‘省疾问病’二段,则笔调句律,节款声响,均属晋音。试以《伤寒例》中辞句,滴血验之,即知其是一家骨肉。……且仲景为医中之汤液家,汤液家举书,不举《汤液经》而举《素问》,不数伊尹而数岐黄,何异家乘中不系祖祢而谱东邻也。”。实际上《伤寒论序》既非伪序也并非什么增补,因为这个序就是王叔和撰次而作的序,只是为尊仲景而先录了一段仲景之原著中的内容,而因为前后文字皆有“余”字,后学多以为是同一人故而造成了误会。我们再重读序文,“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一段正是王叔和首引的仲景原著内容(其视角更宏观且不言具体的诊疗事宜),这里的论曰自然指的是仲景之旧论,这里的“余”是指仲景无疑,而后面的“余宗族素多”、“若能寻余所集”、“余宿尚方术”的“余”都是王叔和的自称而非再是仲景了。即序中只有第一段是仲景所言,而从“余宗族素多”往后都是王叔和撰次之序,所以“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是王叔和经历的而非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不只是建安纪年之初的这十年(强调这几年只是这几年死的人较多),建安共有二十五年,王叔和追忆过往“感往昔之沦丧”或在建安或已过建安皆为可能,因为皇甫谧写《甲乙经序》时是在公元256年前后,又称“近代太医令王叔和”说明王叔和当是曹魏时期的太医令而距今不远,依此推论张仲景及《伤寒论》都应比我们较前的认知要早,因为王叔和撰次的《伤寒论》是搜采张仲景之旧论而成。
     而又有文献学家洪贯之,考据学家钱超尘等将序言中建安改作建宁者,正是误读此序为仲景所作,而建宁年间王叔和盖为幼年或未出生,定非叔和追忆之年代,误改经论大为不妥。而我们从康平本《伤寒论》中也不难发现宋本中的“集论曰”三个字在康平本中是旁注,而“汉长沙守南阳张机著 晋大医令王叔和撰次”字样并不在序言之后,而是写在下篇伤寒例之首,这一情况可提示我们一是康平本可能与宋本有关,二是在“论曰”之上是“伤寒卒病论集”,而这个“集”字与序言第二段中“若能寻余所集”的“集”字相关,这个“集”字正是“由许多作品汇编而成的书籍”之义,三是著者与撰次者明确清晰,这里的“撰次”与序言中“撰用素问九卷……”亦是相对应的,即王叔和并非原原本本地抄录了张仲景的伤寒论,而是将收集到的仲景旧论及素问九卷等内容进行了重新撰次编录。唐甘伯宗《名医传》:“仲景传《伤寒论》,迨西晋高平人王叔和撰次成序,得成全书。”已作定论矣。
     以上分析基本上解决了王序与皇序的冲突,即张仲景确依《汤液》而为《伤寒论》,而王叔和亦确依张仲景的《伤寒论》旧论及《素问》、《九卷》等而重新撰次《伤寒卒病论》。而《伤寒论序》实为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时所作。下面我们再看看张仲景的生卒年代能否有所突破,再读皇甫谧的《甲乙经序》,序中记录了一段张仲景的逸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此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这里提到的王仲宣即“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魏志•王粲传》:“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道病卒,时年四十一。”《魏志》言粲年十七以西京扰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三国志•魏志》)这可说明二十岁的王粲与仲景相遇当在荆州属地,南阳、零陵、桂阳、长沙皆属荆州部,《名医录》称仲景官至长沙太守,所以建安二年(即197年)二十岁的王粲与仲景相遇在长沙是最有可能的,而此时的长沙太守却是张羨,史载初平二年(191年)长沙太守孙坚被刘表兵射死,其子策复继之,建安二年迁策为会稽太守,讨袁术,盖此年张羨领长沙也,又建安三年张羨听从桓阶建议,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兵背叛刘表,刘表发兵讨伐张羨并由王粲执笔写了一篇《三辅论》以示师出有名。(这里提示我们此时的王粲仍在荆州属地且与张羨亦有过交集)《后汉书•刘表传》:“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羨率零陵、桂阳二郡畔表。”《三国志•刘表传》:“表攻之,连年不下,羨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资治通鉴》又载:“建安五年……刘表攻张羨,连年不下。曹操方与袁绍相拒,未暇救之。羨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可见长沙至少于建安五年后的二三年才归表,张羨盖卒于建安八年左右(公元203年)。裴松之引王粲《英雄记》曰:“张羨,南阳人,先作零陵、桂阳长,甚得江湘间心。”前述不难发现张羨与张仲景生活在同时期、同为南阳人、同为长沙太守、同时与王粲有过交集,而且“羨”与“景”可同训,可谓交集甚多,因此诸多学者认为张羨就是张仲景。孙鼎宜曰:“意者,机字,为羨之讹,张羨其字仲景,与名字相应。其时与地皆同。”,章太炎亦云:“似张羨即仲景,岂一名机,一名羨欤?《后汉书》所以无传者,殆以隔在荆州,未入中夏,故姓名不彰欤?又仲景名机,亦无确证,张羨之为仲景,盖无疑义。”郭升象:“以余论之,则张羨者,实即仲景也……籍则南阳,官则长沙太守,年则建安,其为仲景何疑?仲景名机,而史以为羨者,羨非仲景本名,则必为别名也。”上述可知,张羨建安二年做长沙太守之前是先作零陵、桂阳长,且“甚得江湘间心”,如果张羨就是张仲景的假设成立,以史志得知灵帝时确系时有大疫,建宁、熹平、光和、中平年皆有大疫流行,盖仲景治法杂出,民赖以全活者甚众(《一统志》、《湖北通志》),故“甚得江湘间心”。同时提示我们张羨作零陵、桂阳长的时间不会太短,而举孝廉又当在其前,故其举孝廉当在灵帝之时,灵帝168年至189年在位,而按制孝廉举至朝廷后并不立即授以实职,待熟悉朝廷行政事务后,经选拔据品第结果再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我们假设张羨即张仲景做了十年的零陵、桂阳长,就是建安二年往前倒推十年,即187年,按制应满四十岁,那么他的生年最迟也是147年,如果张羨不是刚好四十岁举孝廉,或是举孝廉后并不是立即任命为零陵、桂阳长,亦或是做零陵、桂阳长不止十年,那么他的生年就可能还要往前推。我们再看《南阳人物志》:“元嘉冬,桓帝感寒疾,召玑调治,病经十七日,玑诊视曰:‘正伤寒也’,拟投一剂,品味辄以两计,密覆得汗如雨,及旦身凉。留玑为侍中,玑见朝政日非,叹曰:‘君疾可愈,国病难医。’遂挂冠遁去,隐少室山。及卒,葬宛城东二里许,后人尊为医圣。”这段文字又见于《神仙通鉴》。而多认为“所云仲景事迹怪诞,且名时不符,有类齐谐,无足辨也。”(黄竹斋《医圣张仲景传》)这里所记载的汉桓帝20岁时患了伤寒请仲景医治,据此推算仲景应不会小于20岁,我们假定仲景是130年生人,灵帝时(170年)即满40岁,举孝廉后又在零陵、桂阳经营数十年再领长沙太守,最后卒于200年。之所以推测元嘉年仲景二十多岁即成名医亦因《何颙别传》中说“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卒如其言。颙先识独觉,言无虚发。”何颙遇到总角时之仲景何以言“后将为良医”?盖年少的张仲景即已师从同郡名医张伯祖了,若非如此何颙何言为良医而不为其他呢?《湖北通志》又谓仲景曾与何颙客游于洛,《医林列传》说在京师时,多所治疗,尤精经方,人皆称上手。盖即仲景医治桓帝元嘉伤寒之时。综上所述我们把张仲景的生年假定为公元130年而卒于公元203年,盖为七十三享年。
    如此推算张仲景的《伤寒论》盖成书于公元190年前后或于此更早些,即张仲景做零陵、桂阳长期间,这个时段成书亦给华佗曾读到过《伤寒论》并称其“此真活人书也”成为可能。宋孙奇曰:“《伤寒杂病论》成,华佗读而善之曰‘此真活人书也’。临刑之日,焚书狱中,曰‘此可以活人’,亦即此书也。”(见林校《金匱》序)提到华佗,皇甫谧《释劝论》: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可见仲景与华佗齐名。《隋志》方书亦二人连载,而陈寿只传华佗,不及仲景,何也?近人谢利恒在《伤寒杂病论考证》一文中说:“范、陈二史皆不为仲景立传,论者多疑之。余谓此无足异也。古之视医,不过执技之流,越人、元化,盖亦后世草泽、铃医之类耳。仲景尝为太守,则史家不复厕之方技之列矣,然医家则固奉为师也。”谢氏所论极是。华佗生卒年虽无确考,但其卒年盖吕布、陈登之际,建安三年(198年)以前,即华佗此前是读到过仲景的《伤寒论》的(即张仲景之旧论定非晚出于建安)。而王叔和搜采编撰时应是《伤寒论》成书之后三、四十年的事情了,盖王叔和终成《伤寒论》时汉献帝(公元234年)已逝(王叔和前后三撰仲景遗论于《脉经》、《张仲景方论》中),或因避“献”字讳而不用“羨”名而取其别名“机”或作“玑”,故后世不知张机即是张羨。就此我们也推算了王叔和的生卒年大概在公元175年至245年期间,因王叔和与王粲、卫汛(仲景弟子)同时,且盖与王粲同乡同族,共投刘表后随刘琮以荆州降曹,遂仕于魏为太医令,士安言“近代太医令”盖叔和已亡又距其不远。故王叔和在时间上与张仲景及皇甫谧都曾有过交集是极有可能的。而因史料缺如此考多为推测,故不足为据,非为确论,或可为一说。
                                                 凡丁写于沈阳东油寓所
                                               0二一年五月十九日
     





上一篇:少阴病方一、二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下一篇:奔豚病与人体应激

3

主题

58

积分

1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8
发表于 2021-5-21 10: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假一假二,假三假四,假设假定,任意心出,不若待之考古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1: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伤寒论之诸多学说,脏腑、气化、界面、症候群等等可以说都是理论假说!

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伤寒论之诸多学说,脏腑、气化、界面、症候群等等可以说都是理论假说!

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1

积分

272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61
发表于 2021-5-21 17: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也是猜测,什么汤液经法都是忽悠人的,皇甫谧也是道听途说,胡乱猜测,还是好好的看看脉经序言中说的“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求验”,好象没有写到汤液经法吧,这和张仲景说的“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不一样吧。
再说,张仲景也指出了学习的书籍,也没有提到什么汤液经法吧

总是相信别人乱说,自己不动脑考虑。
我说美国总统喜欢吃烤地龙,你们也信。尽信书不如无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8: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8: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12

积分

100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12
发表于 2021-5-21 21: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研究训诂的?
刘协,死后谥号献,史称汉献帝。按文中考证,仲景逝世早于刘协,避讳献字真有点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8

积分

1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8
发表于 2021-5-22 00: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达生之 发表于 2021-5-21 21:14
老师研究训诂的?
刘协,死后谥号献,史称汉献帝。按文中考证,仲景逝世早于刘协,避讳献字真有点扯了。 ...

“《汉书》无传”,或可知不搞古汉语,不搞文献学,也不搞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08: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达生之 发表于 2021-5-21 21:14
老师研究训诂的?
刘协,死后谥号献,史称汉献帝。按文中考证,仲景逝世早于刘协,避讳献字真有点扯了。 ...

达生看来是真的看了拙作了,不过何以言仲景张机啊?在史学家眼里这个张机亦非确论!

我们见到的《伤寒论》已然不是张仲景的原著了,而是王叔和撰次的,这肯定不会“有点扯”,而王叔和撰次的时候盖是在建安之后,就是献帝刚刚死掉,王叔和署名时不署张羨而署张机,我讲的是这个意思,或许还是我没表达清楚。

象达生这样的质疑才是真正有益的,文章虽小信息含量并不小,不是什么人都能读进去的,至少你得熟悉甘伯宗、皇甫谧、何颙、张羨、王粲、卫汛、王叔和、陶弘景等等,所以说考据文章不易写也不易读。

嗷嗷地喊口号谁都会喊,象达生这样能提出具体的问题就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了。说些酸话既不益于己也不益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0: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提到的钱超尘先生可谓文献学家,应该是训诂学方面的大家了,我们看看他在其书中的论述:“笔者认为,张怿于建安五年被刘表击败后,仲景受刘表命而为长沙太守。张机一名羡,张羡即张仲景也。”大家看出其中的混乱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0: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提到的钱超尘先生可谓文献学家,应该是训诂学方面的大家了,我们看看他在其书中的论述:“笔者认为,张怿于建安五年被刘表击败后,仲景受刘表命而为长沙太守。张机一名羡,张羡即张仲景也。”大家看出其中的混乱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09: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所谓的大家同样可以出错,而钱之错非为笔误之类的一种失误,而是逻辑上的,思路上的,显然是理不清楚张怿、张仲景、张羡之间的关系。

张仲景的生卒年多是认为生于150年卒于219年,有没有文献支持呢?同样没有,用小丹子的话说同样是瞎猜的,这个219年盖亦认为是建安十年之后张仲景才写《伤寒论》吧,而实际上无论是张仲景还是王叔和写《伤寒论》可能都不在建安,就是说张仲景早于建安而王叔和晚于建安,这是最有可能的。

虽说是瞎猜的但绝非凭空而论,同样得顾及各种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12

积分

100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12
发表于 2021-5-24 09: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宁2019 发表于 2021-5-22 08:50
达生看来是真的看了拙作了,不过何以言仲景张机啊?在史学家眼里这个张机亦非确论!

我们见到的《伤寒论 ...

那又引来新问题:
脉经序中有“咸”字,伤寒论中有“先”“陷”,这些为何又不避讳。
伤寒论中还有“协热而利”,协字都不避讳,有没有必要避讳献字。
古时有没有避讳谥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1: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达生之 发表于 2021-5-24 09:22
那又引来新问题:
脉经序中有“咸”字,伤寒论中有“先”“陷”,这些为何又不避讳。
伤寒论中还有“协热 ...

这个问题问得好,但我答复不了,因为正象小丹子说的那样我既不是搞古汉语的也不是搞文献学及历史的,什么也不是,喜欢读点书喜欢思考倒是真的,所以我在论中讲的很明确,多为推测不为确论可为一说,仅此而已。

如果说张羨就是张机,那总得为署名张机而不署张羨找点理由吧,专家们说汉人多有二名而我说可能是避讳。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说不通的地方还请多指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8

积分

1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8
发表于 2021-5-24 22: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钱超尘搞古汉语的,他是陆宗达的研究生,搞古汉语的执着于字词,对文献学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可能深度不够,文献学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也可能说不了一分,谁说多了都是胡说。关于张仲景几乎就没直接材料,让宋代人说汉末人,跟写小说差不多,还是只给几个关键词胡写那种,别人看着乐呵,心里高兴就是行。还是得等考古发现,我二十多,可能还能等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08: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丹子虽只二十多却懂得不少,后生可畏啊,想想我二十多时还是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现今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真心的羡慕你们,年轻真好。现今想写点东西出来感觉时间不够用了,所以年轻真好,尤其是年轻又有学问就更好。看来小丹子我还是没叫错的。

考古所得是可遇而不可求事情,这种心态同时也反映了年轻人浮躁的状态,不能脚踏实地,不愿坐冷板凳,不想付辛苦,所以说出话来总觉得空,觉得飘。

我写的东西好像有这么个特点,看上去觉得挺别扭而不愿意接受,但又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给人很无奈的感觉,因为我就是一个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人,不但喜欢挑别人毛病而且还喜欢挑自己的毛病,所以对挑出文章毛病的朋友真诚致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2 06: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稍做改动,因旧说中提到张羨卒于建安五年而未加详细考证便人云亦云了,也跟着讲张羨卒于建安五年,而经反复研读史料中的这段话,“建安五年,刘表攻张羨,连年不下”显然张羨并非卒于建安五年,而是建安五年后的二三年左右才死去的。这样仲景爷的卒年就要往后推二三年,故享年盖七十三岁。

特此改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20: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被论坛给“隔离”了,好久不能正常登陆了,今天试试应是又可以正常登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21: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本是又写了一篇“六病欲解时解密《伤寒论》”,因自己并不满意还需修改便未发表,当有一天发现无法正常登陆时,心想大概是缘分尽了,遗憾的是连说句再见的机会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1

积分

272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61
发表于 2022-3-10 15: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王叔和撰次的时候盖是在建安之后,就是献帝刚刚死掉,王叔和署名时不署张羨而署张机

你说的这句话不对,建安之后十年之内,张仲景还不会看病,如果能看病,依他的才华,能够死亡这么多人,再说,伤寒论是经过多少年临床实践以后才写的,序言属于回忆性写作,并不是建安当时面临疫情写的。什么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这十二个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1

积分

272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61
发表于 2022-3-10 15: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序言就是张仲景自己写的,后人看不懂,胡乱猜测,王叔和只是整理,没有参与书写,皇甫谧只是道听途说,没有看过伤寒论这本书。他的说辞不值得信。
序言中的32个字,就是张仲景书写伤寒论的内在心法,只不过很少人能够看懂。

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没有点悟性,这32个字,根本弄不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1:51 , Processed in 0.20957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