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陆渊雷说:“统观仲景书,但教人某证用某方,论中有桂枝证、柴胡证之名,可知意在治疗,不尚理论。中医之治疗有特长,理论则多凭空臆造,仲景不尚理论,正是识见胜人处。”
各行各业凭空臆造理论者不乏其人,中医界亦如此。不过,联系实际而升华出来的理论,不能一概谓之臆造。如经曰:“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仲景曰:尺中迟者,为荣气不足;荣弱卫强汗自出,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这是桂枝汤证的病机,理论联系实际,言简意赅。
又如经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伤寒论》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是接续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也就是伤寒五六日,正邪在表部分争了五六日;血弱,是营血弱了;气尽,是气行表部经尽。血弱、气尽,故腠理开,表邪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胁下是柴胡汤证的病位。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即为营血弱,气行表部经尽,则腠理开,设胸满胁痛者,就是表邪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胸胁,故与小柴胡汤解胸胁之邪;脉但浮者,则为营血不弱,气行表部经未尽,故与麻黄汤解表部之邪。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就是营血弱,气行表部经尽,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心下,故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此为阳微结,必有表邪,而复有里邪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结,假令纯阴结,则为悉入在里,不得复有外证头汗出,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里病。所以然者,少阴不得有头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为什么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呢?因为上焦不通,则胃气不和,与小柴胡汤,则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大便得出,身濈然汗出则不了了者得解。此柴胡汤证的病机则是,上焦不通,津液不下,胃气不和。
同理,桂枝甘草汤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则是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心中,水气冲心,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水气冲心者为阴弱阳强,若为阳气虚,则必恶寒,甚或水湿下注而作利。如经曰:“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伤寒厥而心下悸,是水气上冲而心下阳郁,宜先治水,当服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与四逆散加桂枝,治其心下和腹中阳郁,如四逆散方证之“悸者,加桂枝”。茯苓甘草汤证之心下悸,与四逆散加桂枝之悸不同。四逆散加桂枝,用于治疗厥而心悸,是水气较轻,阳郁较重,以手足厥为主症;茯苓甘草汤用于治疗厥而心下悸,是水气较重,阳郁较轻,以心下悸为主症。四逆散方“悸者加桂枝”,为心中悸,心中位置偏上,故心中悸者水气较轻,阳郁较重,则以桂枝宣通上焦心阳,柴胡枳实宣通中焦脾胃之阳,以求外解水气,而不用茯苓向里渗利;茯苓甘草汤证为心下悸,心下位置偏下,故心下悸者水气较重,阳郁较轻,则以生姜、茯苓化饮利水。如果用四逆散加桂枝治疗“厥而心下悸”,方以柴胡、枳实、芍药损伤胃阳,就会出现“水渍入胃必作利”的病状。
抵当汤证之“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为什么说是“热在下焦,瘀热在里”呢?因为脉微而沉,就是血弱、气尽,腠理开,表邪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少腹。假如此脉微而沉是阳气虚,则必恶寒,甚或下利不止。其人反而表现为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则为瘀热在里的反应,故抵当汤主之,以活血破瘀泄热。
统观仲景书,桂枝汤方证、柴胡汤方证、承气汤方证等,皆为理论指导临证,以辨阴阳,知表里虚实,而明白治法。论中之桂枝证、柴胡证,皆再一再二,再三再四论述其病机,以明治法,可知仲景书是以法统方,即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仲景集三阴三阳理论之大成,以简概繁。经方方证治法简而明,源于其理论造诣深厚,且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正是仲景胜人之处。后人说仲景不尚理论,乃后人未得经旨。
|
上一篇:经方的理论精神下一篇:医苑杂谈 一七三 B超 13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