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236|回复: 22

炙甘草补胃气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6-15 16: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曰:“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之心下痞,是胃中虚。胃中什么虚呢?理应是胃气虚。胃气虚者,则下之利不止,“日数十行”,下利太甚,水谷不得在胃中停留腐熟,故谷不化,“腹中雷鸣”,是清气下陷,“心下痞硬而满”,是客热与水湿互结,“干呕心烦不得安”,是胃中虚,客气上逆故干呕心烦不得安。
胃管是空腔,平时容纳的就是胃液。胃液是纳入胃中的水谷,经过腐熟消化吸收而生成的津液,也就是胃气,是用来消化水谷的。饮入于胃的水液,在没有经过胃气消化吸收之前,可不是胃液,只是水液。而在体内任何部位停蓄不运的津液,也会变成水饮邪气,脱离了津液的性质。
胃液不足者,必客气上逆于心下。客气是什么呢?是浮热。“伤寒中风,医反下之”,肌表之浮热由表入里,进入胃肠,从原先客居在表部,因“下之”而转到客居在里部。为什么说浮热之气是客气?因为浮热之气是由于血管里的营气不足,虚而发热,热则膨胀,卫气不能顺利的通透回营,以致郁积在卫分,郁而不运则化热,变化成邪气客居在表。邪气是一定要被人体的正气祛除出体内的,在没有祛除出去时,邪气只能是象客人一样的暂时居住,所以称作客气。下后胃中虚,随下入里的客气必上逆于心下,故使心下痞硬。甘草泻心汤,用大剂炙甘草补益胃肠之气,另有人参、大枣协同补气,干姜温复胃气,半夏燥湿消痞,黄芩、黄连清泄客气,诸药合作,甘草人参大枣干姜将胃气补强,使胃中津液充实而客气无所居住,半夏黄芩黄连则顺利祛邪从下而出,胃中和,病乃愈。
甘草泻心汤与半夏泻心和生姜泻心汤方证,其不同点是下利甚,“日数十行”。甘草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方,其药物组成的不同点是,甘草泻心汤用甘草四两,半夏泻心汤用甘草三两,其余药物及用量皆相同。而甘草泻心汤证的病机,仲景明曰“但以胃中虚”,所以加大甘草用量,是用于补胃气无疑。另外从四逆汤治疗下利清谷用甘草,而干姜附子汤证没有下利,不用甘草,也可以证明甘草补胃气的功能。
明白了甘草的作用,就能明白大承气汤为什么不用甘草?陷胸汤、厚朴麻黄汤、干姜附子汤,为什么不用甘草?五苓散、猪苓汤、陷胸丸,肾气丸等为什么不用甘草?它们都是胃气不虚,用甘草恐犯实实之弊。如肾气丸“饮一斗,小便一斗”,若无上实下虚,岂能有“消渴,小便反多”?胃气虚寒者,必小便不利。肾气丸证或有小便不利者,但那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仍是肾气虚而不是胃气虚。




上一篇:关于第27条“无阳”的问题
下一篇:桂枝解肌,就是损阳
发表于 2010-6-15 17: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草,味甘,色黄,确是补胃生津佳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876

积分

270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76
发表于 2010-6-15 22: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胃气虚寒者,必小便不利”,乃至理名言,我本人胃气虚寒半年,小便黄且少,小便池有泡沫,查肾功能及小便常规无异常,但B超示双肾多发性小结石。以前无胃寒时无肾结石病史。我个人的体会,请大家给个治疗意见,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06: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胃气虚寒者,其小便不利的表现,一般不是淋漓涩痛。淋漓涩痛者,多是湿热内阻。虚寒小便不利,多是小便次数少,如每日小便二三次、三四次,小便色黄黯,每日尿的总量少于常人,而每次的尿量不明显见少,与正常人每日小便五六次不同,与湿热内阻者小便短涩频数也不同。正常人的尿色不太黄,虚寒和虚热、实热、湿热者的尿色均黄。虚寒也有小便色白的,那是寒甚的表现。
虚寒小便不利,法当温养脾胃,基本方是理中丸。大便稀者可酌加附子,腹满心悸者可加茯苓,小便色白者必加附子。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876

积分

270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76
发表于 2010-6-16 13: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之言甚是。《内经》云:“肾者,胃之关也”。据此有说治胃虚寒用补肾阳之法。
把我的情况详细说下:
    半年前误服寒凉药导致胃窦处一固定部位凉汪汪的感觉伴大便溏,近一个半月前又因为服药不慎后导致病灶处凉冰冰的感觉,服桂枝人参汤不效, 改服吴茱萸汤方(吴茱萸10g)大便不溏但仍不成形且胃脘仍觉寒凉,服大剂量附子理中汤两副(制附片20g-30g,干姜50g-60g,炒白术35g,白参30g,炒甘草20g)不效;服半夏泻心汤两副(黄连2,黄芩5,法夏15,干姜10,党参15,炒甘草5,红枣20,肉桂5,桂枝10),喝第一煎感觉胃脘固定处凉冰样感觉顿失,但仍有在受风寒或吹风扇后胃脘固定处有寒凉感。现在不喝药了,改灸足三里、上巨虚,中脘等穴。
   可能是我长期喝汤药,导致胃不喜多喝水、稀饭,更不想喝药。一旦水喝多了趟下来睡觉胃中振水声(类似肠鸣,其实可称为胃鸣)明显。
   请有治疗胃寒症经验的指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876

积分

270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76
发表于 2010-6-16 14: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下:舌质淡红略紫中有裂纹,苔正常,脉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4: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治疗的方药应属正确。问题在于你现在不适宜喝汤药。因为你现在的身体状态是胃中“寒多不用水”(《伤寒论》),也就是说胃气虚寒,难以消化水。这是典型的“太阴病下利口不渴”之证。所以,如果不渴,就不要渴水。就是口渴,也要“少少与饮之”,或吃一个烫温的小西红柿,很解渴的。舌淡略紫主水气,脉弦亦主水气,舌中有裂纹,如果是原先没有裂纹,应是血亦不足,建议你服用理中丸合八味肾气丸。如果没有合适的丸剂,服用汤药,尽量浓缩,就是去滓再煎,浓缩到每次服30毫升以内。
(制附片20g-30g,干姜50g-60g,炒白术35g,白参30g,炒甘草20g)这个量大了,有三分之一的量就够了。附子3、干姜10、白术10、党参10、炒甘草10、茯苓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积分

11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gengwulian

Rank: 1

积分
61
发表于 2010-6-16 15: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空穴来风) 的帖子

咱班门弄斧凑个热闹,建议你用小柴胡汤或小建中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876

积分

270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76
发表于 2010-6-16 15: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楼上能熟练运用《伤寒论》条文解释胃寒病机确是一语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876

积分

270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76
发表于 2010-6-16 15: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我市售的 附子理中丸 都吃了好几瓶压根儿不见效,现在也不想吃了,真够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876

积分

270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76
发表于 2010-6-16 15: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因为老不想喝水所以慢慢就导致肾结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876

积分

270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76
发表于 2010-6-16 15: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gengwulian) 的帖子

太阴病好像用不到小柴胡汤;
《伤寒论》有云淋家不易发汗,故认为桂枝类方不适宜胃寒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182

积分

58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2
发表于 2010-6-16 15: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不知空穴来风兄灸后可有疗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876

积分

270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76
发表于 2010-6-16 15: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多是自己灸,多灸足三里和上巨虚,中脘自己灸时烟很呛所以灸的时间不长不多五分钟。体会灸足三里有补虚止汗之功效(我本人体虚,副服含桂枝方后盗汗,灸足三里后当夜未再盗汗),中脘灸的时间虽短但有点效果灸后胃鸣明显好转,估计长时间灸中脘应该会取效的。下次找个人帮忙灸中脘再来汇报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19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继承仲景,学习锡纯

Rank: 2

积分
419
QQ
发表于 2010-6-16 16: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类方不适宜胃寒家!"(11楼)这话似有不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中丸的服法是“日三四、夜二服”,一日一夜要服五六次,“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就是初服一丸,日夜服五六次,若腹中未热,渐增至每次服三四丸,每日服五六次,你是这样服的吗?
另外不要认为肾结石是“老不想喝水”导致的。你现在的结石,应是寒结,不应是热结,所以,喝水多了,蓄在胃中,排泄不利,肾脏也凉,形成寒性结石。渴与不渴,是鉴别寒热性质的简明依据。
由于未曾谋面,所提建议,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876

积分

270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76
发表于 2010-6-16 22: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我确实服法不当,那我用市售的 附子理中丸 可以这样服嘛?谢谢!
楼上真是个明白人,我发现我真是糊里糊涂的学中医学了好几年,惭愧得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7

积分

26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07
发表于 2010-6-16 22: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草是平补脾胃的最佳上品~~
重用甘草可以健运脾胃而治便秘,我想可能是岳美中用甘草泻心汤治便秘的关键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2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
若没有理中丸,服用北京同仁堂的附子理中丸(蜜丸)应该也可以,蜂蜜能够制约附子毒。
甘草补气生津,重用甘草可以润肠,但若用之失法,也可以引起肿满。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06: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gengwulian) 的帖子

小柴胡汤证的病位主要是在胁下,是胁下有热,胃中有寒,也就是少阳与太阴并病,少阳邪热激动胃中水气,才有了或心烦喜呕,或胸胁硬满,或嘿嘿不欲饮食,或往来寒热等证。
小建中汤证的病位是在厥阴。其所出现的证状“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等,都是营阴不足而生虚热,营热内扰,卫阳外浮,营卫不和而出现的寒热夹杂的病证。
太阴病,大便溏泻,口不渴,这是里虚寒证。与小柴胡汤和小建中汤证的病位、病性和病机均不相同。
桂枝类方确实不适合胃寒家。主要是因为桂枝散气,胃寒家中气虚。若胃寒家兼有外证者,也应先以理中汤温其内,待其胃气复,再“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如“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此条之证:霍乱吐利而兼有头痛、发热、身疼痛等证,明显是兼有外邪,为什么不能以五苓散解之,因为其人“寒多不用水”,胃气已虚衰。桂枝散气,必损胃气。所以说,桂枝类方不适合胃寒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06: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下利腹胀满,是虚寒下利。若为实热下利,下利邪去,腹胀满当缓解。虚寒下利者,胃气虚衰,失去温摄之功,虽下利而胃气依然虚滞不运,邪气不去,“至虚有盛候”,故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为表部邪气客居,里虚表实,当先温里,若攻表,必更伤胃气,致胃气愈虚,腹满愈甚,势必出现胃气衰败的脏厥之证。
所以,下利腹胀满,虽有表邪,亦当“先温其里”,宜四逆汤。此法同“霍乱(吐利),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的道理是一样的。相同的是,二证均不用桂枝。不同的是,两者之胃气虚弱的程度不一样。理中丸证是太阴虚寒,下利后腹满当减;四逆汤证是少阴虚寒,也就是少阴太阴并病,胃气虚甚,下利后腹满不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20: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草是阴中之阳药,其益津液,是益阴中之阳,所以,说是补气,而不是补阴,更易于甘草的准确应用。如白虎汤证见渴者,是加人参而不是加甘草。小柴胡汤证见渴者,是加人参、瓜蒌根,也不是加甘草。五苓散方用于浮热消渴者,没有甘草。肾气丸方用于上热下寒消渴者,也没有甘草。心肺阴亏之百合病,是用大剂量百合、地黄补阴,而不是用甘草。甘草善于补益人体半表半里和里部之津液。如少阴证津液不足之咽痛证,用甘草益气止痛。太阴证胃中虚冷,吐逆而厥,用甘草干姜汤复其胃阳。津液是运行在血管外面的液态物质,《伤寒论》谓之阳气。血液是运行在血管里面的液态物质,《伤寒论》谓之阴气。亡阳厥逆之少阴病危证,用甘草而不用人参,更不用地黄,可知甘草是补气要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2-5-5 12: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炙甘草补胃气, 那生甘草呐? 金匮的方子多是生甘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3:49 , Processed in 0.14756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