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凡是读过《伤寒论》的人对“脉证并治”这几个字我想都不会感到陌生,在各篇的开篇之首仲景皆冠以“XX病脉证并治”作为篇题,尽管其题首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的不同,但其后之“脉证并治”则无一例外而一以贯之,笔者以为此绝非偶然,况且在正文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与此相呼应的文字,如“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等等,那么对“脉证并治”的真正内涵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古人说“读书宁涩勿滑”,“不忽于细”而“必谨于微”,殆即此之义欤?(限于篇幅,本文只就以浮脉为例而为试说,不当之处敬希各位师友指正,亦权为抛砖引玉之资吧!)
在《伤寒论》中共有60条原文谈及浮脉,其中太阳病篇见于1、6、12、16、29、30、37、38、39、42、45、46、47、49、50、51、52、55、57、71、72、98、108、112、113、115、116、128、129、132、134、138、140、151、154、166、170、174、176共39条原文;阳明病篇见于187、189、201、221、223、225、227、231、232、235、240、244、246、247、257、共15条原文;少阳病篇只有268条1条原文见到见浮脉;太阴病篇见于276和278两条原文;少阴病篇只有290条1条原文论及浮脉;而厥阴病篇有327条和363条原文论及浮脉.。
通过对以上《伤寒论》中60条关于浮脉原文的学习,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浮脉在一般情况下主表证,(此点可以通过这60条原文有39条见于太阳病篇即可得出结论。)换句话说,当人体发生的疾病趋势(或可说态势、病位)偏向或倚重于表时应当出现浮脉--------仲景每言“当”或“法当”,此“当”即是指一般正常的情况下,比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关于这一点,仲景曾反复申明,谆谆告知我们,但是我们又知道,浮脉只不过是代表了一个正常情况下的总的趋势,而其个别细节却又有脉浮紧及浮缓的差异,请注意,在浮脉的大前题上,无论是浮紧或是浮缓都是从属于浮脉,换言之,脉浮说明病位于表浅(亦可说是病理斗争之初期阶段),而根据脉象之浮紧或是浮缓则可得知、了解到患病的机体对于“病邪”所作出的反应程度的强或是弱,这里有一个细节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家注意:此反应的强或是弱并不是取决于患病机体所感受的“邪气”究竟是“风”还是“寒”,而是由于患病机体体质的因素--------即在感受同一病邪的情况下,体质强者与体质弱者所作出的是截然不同的积极与消极的抵抗,而毋庸置疑的是,消极的抵抗不是不抵抗,而是抵抗无力,请看仲景在太阳病篇第12条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阳浮者热自发”,这个“阳浮”就是抵抗,而因“阴弱”后继乏源,腠理不密而“汗出”,也正是由于这种抵抗不力的结果,才造成了“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54)的后果。而脉象的浮缓,恰正说明了此时的患病机体的抵抗态势的馁欠,那么,仲景采用以强壮身体机能为目的的桂枝汤来治疗该证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必然了,诸位请看桂枝是一味促进表层血液循环的药物,而芍药亦是可以通过扩张内脏血管,而甘草协同姜枣又能振奋胃肠道的消化机能,而如果说桂枝是动力能源,而芍药即可充当机体内部的疏通器,如此二者相合,由内到外、由外至内从而使整个的机体从一个低迷的状态活跃起来,亦正由于姜、枣、草的协同跟进,而又为桂、芍的功能促进打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50条)此脉象的浮紧则说明此患病机体的心肺功能良好,体质较强而抵抗能力也就相应旺盛,所以仲景说:“宜以汗解之”,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在《伤寒论》中,凡是说“以汗解之”的,均指用麻黄汤类发汗者而言,此亦为定例。(此遵胡希恕先生所说)行文至此,一些伤寒注家所谓的“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之说是否能够站得住脚也就不言而自明了。而从脉象的浮紧或是浮缓来判定体质的差别乃至用于指导后续的选方用药,无疑才是仲景的真正原意,而其“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也只不过如同是一、二一样作为符号以示为类型之分别而已矣。
(未完待续) |
上一篇:瓜蒌瞿麦丸方药浅析下一篇:潮热未必皆实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