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039|回复: 8

[原创] 重新认识六经辨证

[复制链接]

3

主题

698

积分

70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98
发表于 2018-4-22 09:00:52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受益于邢斌老师讲课,余思考如下:
古代分为医经派和禁方派,据现有资料推测仲景原来学的是医经派的针灸砭石等技术,这在伤寒论中也在经常以误治的方式出现应该是公开流行的通治法,不像禁方派各承家技始终顺依秘不外传。
在《伤寒论》自序当中,一开始就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说明扁鹊是他的偶像,甚至可以说是医学领路人,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医经派的知识是广为人知的是公开的,非常容易收集获取。
在医经派中仲景的医术造诣还是很高的。比较著名的证据是仲景见王仲宣。他说,你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这个王仲宣不相信他的话,也没吃这个药。然后他看到张仲景询问谎说他吃了,张仲景直指他实际上没吃,但他还是不相信。二十年后果然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跟扁鹊见蔡桓公相似,被用竹简记录下来,若水平不高一是看不出来二是不会有人留意并记录下来,竹简很贵的。
但是问题就是这一派的东西在伤寒面前败下阵来。“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所以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去搜集到了《伤寒论》的“原始文本”(别人的家传秘方),然后这些东西对伤寒是颇有效验的。缺点是这些方子多是验方,什么情况下用全凭经验,仲景依据自己的旧学(医经)对它们进行了分类梳理。
为什么伤寒论难学,因为它是在用医经思想在分类药物药方,本身就是一种跨界行为,解释难免不周。只有我们还原它们本来面目时,才有可能真正读懂它,诠释它。




上一篇:临证小个案(顽固头痛15年)--清上蠲痛汤
下一篇:嚴重耳鳴一例20180430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8-4-22 1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以解决人们实际健康问题的学问,“理、法、方、药”;“养、摄、防、治”;“文、哲、科、技”融会贯通是中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优势。
  现在西医也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的培养。人为的割裂中医学派之间的传承联系,强调各派学说的独立性,违背了“整体、动态、联系、辨证”的中医思想和思维方式。
  医经派擅长于研究疾病防治的基本规律,医方派擅长于研究疾病救治的精准方药,两者均为构成完整中医药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天与人都是合为一体的,医经派和医方派之间有机融合、优势互补怎么成了“跨界行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98

积分

70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98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1:20:37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4-22 11:06
  中医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以解决人们实际健康问题的学问,“理、法、方、药”;“养、摄、防 ...

你看神农本草经,药物只论四气五味,可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原理和经络理论是有区别的,直至后世出现“引经药”的概念二者才联系紧密起来。这也是日本及近代黄煌老师等提出方证对应概念的缘由,如果经络理论能完全套合药方,还用后世衍生众多学说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045

积分

183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5
发表于 2018-4-22 11: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容以学 于 2018-4-22 11:56 编辑

最早原始人用某些物质治疗某些身体不适症状大概都源于生活经验。

但人类之所以为人,问“为什么”几乎是社会本能。设法解释现象是迟早的事。人类早期精英总会有人设法解释人为什么会生某种病?某个药或方为什么会有效?有些病很多种药或方都有效,就会有人想搞明白为什么,是不是它们有某种共性?各种理论慢慢就产生成型了。

人的成长经历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微缩,孩子三四岁时就总爱问为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34

积分

135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4
发表于 2018-4-22 17: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在文中提到的在仲师之前就有《伤寒论》的“原始文本”,这种观点跟正在本论坛上讲《伤寒论》的张耕铭先生的说法一致。对此,我颇觉新鲜(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98

积分

70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98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9:16:06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mujing 发表于 2018-4-22 17:40
楼主在文中提到的在仲师之前就有《伤寒论》的“原始文本”,这种观点跟正在本论坛上讲《伤寒论》的张耕 ...

自序中“博采众方”就是明证,当然不是一家之方,可能是几家或几十上百家,方子或称验方或称效方或干脆叫秘方,或有理论或无理论,仲景是把理论和方子高度整合的集大成者。所以后世评价所载方子多验效,至于理论难懂,那是因为囿于当时的医学认知,无法作到完美砌合。我辈所为应该是再次博采众学,使之有序简于区分才是正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8-4-22 23: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格物->致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98

积分

70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98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1:09:42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目前把学习伤寒论分三个阶断来晋阶。
第一阶断学习序列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和宋本伤寒论体序一致表示病的渐进,难点在于太阳篇十分庞杂不时穿插其它内容虽在太阳病篇且有些症状很像但不得按太阳病治之。比如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进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此段太阳病就很难辨明,有学懂太阳病伤寒论过半之说。学习简法是从后往前逆序看(逆六经序而非条文),凡有夹杂者皆宜从后论,即后面条文的权重层级高于前文。此法虽简但不保准,只是大概率。
第二阶段是胡希恕老先生代表的观点: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
太阴主里少阴主表厥阴主半表半里。
优点是区域划分明朗,宜从八纲切入区别用药,缺点是厥阴和少阳难学,尤其是厥阴,甚至被陆渊雷称为千古疑案。
我所画的学习序列为太阳↣少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如有异议不关他人(我是选择性汲取并非套袭)。这解释了少阳的重要性,契合内经所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在此回应一下网友张耕铭的叙问,少阳指由体表流向脏腑的体液通道,其中就包括中医滋润人体百骸的经络。它的状态指标多反应在胆上或者说与胆相似,比如囗苦(中医解释为胆汁外溢)。
第三阶断,探索中,稍后公布一些我的区化调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98

积分

70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98
 楼主| 发表于 2018-4-24 20:35:10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学的易学,顺序为
少阳↣太阳↣阳明;
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少阴↣少阳。
阳明主表和大肠太阳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
太阴主里少阴主表厥阴主半表半里。
如果没人感兴趣,本贴就暂不更新,也不浪费大家流量打扰大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2:03 , Processed in 0.07773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