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06|回复: 0

脉与气的思考(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9 10: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气之运行,脉形无循,
人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与天地自然相适应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各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灵枢•经脉》中的这段话是对人体构造的高度慨括。对于生命的养护,古人有清晰的认识,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素问•六节藏象论》),呼吸自然之气吐故纳新,以五味补充生命之气新陈代谢,是生存的方式。生机之始始于气,生机之灭终于气,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于是气绝便成了身亡的代名词。
气是一切中医理论的基础。在《黄帝内经》中与气相关的名词有阴气、阳气、天气、
地气、水气、火气、气血、血气、真气、神气、营气、卫气、谷气、正气、邪气、清气、浊气、金气、土气、六气、五气、肝气、心气、肾气、脾气、肺气……凡肉眼看不见的无形之能量变化、身体能感受的有形之质的功能态都称“气”,气的滥斛、气的广义性无以伦比。《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从气的角度来理解疾病的本质,是中医气一元论的本质内涵。
《素问•五脏别论篇》:“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意即五脏六腑精气的变化,都能从寸口的脉象上表现出来,可以判断疾病状态。我以为脉象的实质可能是机体机体代谢过程中相应部位或器官中包含有自然之气和生命之气的能量聚集与释放,能量聚集与释放所构成的生物磁场而呈现的信息波或信息流,通过心率或心律反应到动脉血管的波动,这种脉搏的波动现象古人取类比象概括为气的变化,所以从脉象可推测脏腑的气机而预知疾病的变化。神经疾病的定位诊断与神经传导的特定部位相关,从特定部位的异常症状也可以推知体内相应器官的病变,血管却没有神经的敏感,且动脉血管深藏体内,在体表只有两额角、两颊下的人迎脉、手腕近端的寸口脉、踝下足背的趺阳脉表浅,容易触及。但脉之象是否也包涵有似神经传导那样的作用机制呢?
在《黄帝内经》时代,脉法的应用十分繁杂,但以“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的寸口脉法为主,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倡导六经辨证的“病脉证并治”的脉法主要为寸口脉法和趺阳脉法,在晋王叔和厘定《脉经》以后,寸口脉法一统天下,分析其原因,历来的解释都强调了“气口独以五脏主”,如《》:黄帝问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难经》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何谓也?扁鹊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气口何以演变为寸口?在《素问•经脉别论篇》别有论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把这段话的涵义归纳成现代语言,即是通过饮食吸收的营养物质参与机体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过程是一个均衡机体能量聚集和释放的过程,此过程所释放的信息波或信息流即是机体阴、阳、气、血的动态变化,此变化呈现在气口这一寸部位,所以称“寸口”,寸口动脉搏动的波形变化即是脉象,脉象反映着全身机能代谢的状况,代谢正常,脉象和缓;代谢失调,脉象异常;代谢停止,脉象消失,生命终结。
《濒湖脉诀》概括了明代以前的脉气理论,李时珍简要指出:“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义。气如橐蘥,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十二经中,缘有动脉,惟手太阴,寸口取决。此经属肺,上系吭嗌,脉之大会,息之出入。一呼一吸,四至为则,日夜一万,三千五百。一呼一吸,脉形六寸,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从脉动的态势来分析机体气机的变化即是“气之运行,脉形无循,”的真正涵义。




上一篇:脉与气的思考(三)
下一篇:脉与气的思考(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3 06:21 , Processed in 0.19144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