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言:这篇文章是笔者的一个探讨,完全出于业余兴趣。关于陈胜、项羽的人物故事,在语文老师、历史学家的课堂上,在评剧、京剧、电影、文学作品中已经讲述太多。本文则从体质学角度解读历史人物,因为结构决定功能,体质决定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所述仅一孔之见,供笑耳!
笔者开篇点明,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很可能是麻黄体质!大家一定感到奇怪,你这样说,证据在哪里?《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我们看陈胜起事的地点:大泽乡,其地必潮湿,空气湿度大,这对麻黄体质者是不利因素。这还不够,他们在途中又遭遇大雨,想来也是淋的个落汤鸡,饥寒交迫,内外困争,一个“雨”字就此奠定了体质基础。根据对麻黄体质人的观察,麻黄体质者淋雨或者长期感受潮湿,如果患病,其结局有二:
其一是躁动,夸张一点描叙为狂越烦躁,条文证据见《伤寒论》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言及“烦躁”,为亢奋。对陈胜吴广来说,官逼民反昏君当道是大的历史背景,麻黄体质是人物的生物学基础,天降大雨、失期当斩则是导火线,最终导致揭杆而起的结局。
其二则是身体困重,意志消沉,精神病者可有自杀倾向。条文证据见《伤寒论》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言及“身不疼,但重”,为抑制,如同大英雄项羽之颓败结局。
每当读到项羽,心中常会有种感慨:秦末战场上骄傲的常胜将军项羽,为何临死前一反常态,发出“虞姬虞姬奈我何”之妇人叹息?
首先我们分析,作为战场上一位勇猛的将军,他的体质可能是哪些?笔者以为首先考虑麻黄、大黄体质,如大青龙汤体质、防风通圣丸体质等,而不会是黄芪、桂枝体质。
大青龙汤之所以被古人发明,离不开特定的人群基础、古人类的社会活动——食物采集,尤其是肉类食物的采集,离不开男人的狩猎,其人必身强力壮,善于追逐攻击,所以大青龙汤体质其实质是上古时代的猎人体质。
再如:秦始皇军队尚“黑”,皮肤黑而身体强壮者,必为麻黄体质。秦处西地,多风沙,秦腔雄浑而悲凉,音乐源自人物性格,所以,秦人必多麻黄体质者。麻黄体质的男人,是直接的战斗力;麻黄体质的女人,则是战士的生源。所以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中国,是与他麾下有一支由大青龙汤体质或防风通圣丸体质战士为主力的军队分不开的。
从文本上也有证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项羽被称为少年英雄,勇猛过人,青年项羽就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作战。在战场上,项羽有万夫不挡之勇,所用武器也是重兵器,可见其体格必强壮、肌肉必丰隆、性格必粗犷,如同张飞、李逵之辈。所以,对项羽来说,他是麻黄体质无疑,但他究竟属于麻黄体质中的大青龙汤体质还是防风通圣丸体质呢?笔者以为,是防风通圣丸体质。理由何在?《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我们都知道桂枝体质的一个特征是性沉静,喜读书好学习,而从《史记》文本来看,项羽其人性格躁动非静,不喜读书学习,所以,在项羽的体质因素中缺乏桂枝体质因素或者桂枝体质因素未显露出来,这样大青龙汤体质就被排除。《史记》记载“项氏世世为楚将”,即项羽出生于军人世家——一个麻黄-大黄合体体质在战场上得到反复磨练优选的家族,项羽毫无疑问秉承了这一血统。所以对项羽来说,无论从生物学基础还是军事学的客观环境熏陶,项羽都有着旁人不及的优厚基础,所谓命运注定他是一名杰出战将。
但是,随着战场形式政治局势的逆转,自项羽从彭城撤退之后,连遭彭越、刘邦、韩信军队围追堵截,长途转移作战,餐风露宿淋雨,粮草匮乏饥饿,反复战斗体力匮乏,局势日益严峻,呈现出麻黄体质的第二结局——身体困重,意志消沉。在项羽的军事生涯中,有着多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如破釜沉舟的典故即出自他的战例。但一旦人的意志消沉,是不可能打出以少胜多的胜仗来!所以,他一反英雄气概,竟然消沉至发出“虞姬虞姬奈我何”的儿女情长之叹息与“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此种对命运的屈服之言!此时此刻,他生命中的桂枝体质因素显露出来,竟然也能吟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荡气回肠之诗句,不由不让人为一代霸王扼腕叹息!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
我们不妨假设,如果当时虞姬给项羽端上一大碗热腾腾的葛根汤,而非那柔弱闪着泪光的哀伤眼神与愚蠢的“歌数阕,美人和之”,可能历史就要改写了!最少他不会选择自刎乌江,而是毅然战死沙场或者渡过乌江东山再起!要知道,项羽临死前并没有丧失战斗力,“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他也并非没有逃脱的机会,“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觽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他也并非没有东山再起的实力,“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自杀于项羽,完全是他对自己生命的终结,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隐性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项羽病了!这场病随风雨悄然袭来,体被寒伤,却自不知觉。当然,项羽的最终失败其决定因素因其为人处事,一如司马迁之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真所谓成也体质,败也体质!
相对项羽来说,刘邦不会是防风通圣丸体质,刘邦的体质里有桂枝、半夏因素。提到刘邦,不得不提古代宫廷体质。为什么传说中被商伊尹发明的汤剂是桂枝汤,却不是别的方剂?虽然传统多从医食同源角度解释,更重要的是因为宫廷具有桂枝汤应用的人群基础,如同大青龙汤的体质人群是古代猎人。笔者称桂枝汤为中国古代宫廷第一方。王叔和就是宫廷医生,在他对《伤寒论》的编纂中,对桂枝汤用功尤多,大量关于桂枝汤的脉诊、病机内容的添加,透露出他对桂枝汤的实践与思考,而这些都来源于他的病人群体——宫廷人群。在《金匮要略》中还提到尊容人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体质,这也是宫廷体质之一种。历史学家阎崇年在讲叙万历皇帝时就提到其人懒动,肚子大,竟然拖到地上需要人抬着才能走路的地步,万历皇帝的肚子就是夸张的“黄芪肚”!
笔者有时候想,如果古代皇帝能同时继承项羽与刘邦的血统,或许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不会如此阴柔!所谓之后2000年历史,似乎在项羽自刎乌江的一刹那就已注定!
那天,乌江边的如血残阳,悲壮而凄凉,空气为之凝固,流水为之凝泣,《易水歌》被谁唱起: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可惜那天发生在乌江边的真实场景是,项羽的尸体被刘邦的士兵争相蹂践抢夺以邀功领赏,“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悲哀啊,这就是所谓刘邦的胜利,中国历史从此又多了可耻的一笔!
项羽的离逝,为一个古老民族原始、雄浑、阳刚的时代划上句号,中国从此步入人治社会,孔子的儒家学说从此登上历史舞台!而经方这颗古文明之星,也随着古老时代的终结而陨落!因为它彻底失去了自身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土壤,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经方的陨落是中国历史也是中医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从当代来看,中华民族已经从封建社会转型为社会主义社会,整个人类已经摆脱了旧世纪的愚昧,科学精神贯穿在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经方所需要的社会文化土壤正在重新发育,生长肥沃。笔者毫不迟疑地相信,经方在当代必将崛起,经方中所保存的文化思想必将在当代复苏振兴,古文明之花会再度在这片故土绽放,因为这是时代的召唤,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同时,学术上的争鸣也会随之而来,相信不久的将来,各学科中关于传统文化“百家争鸣”的局面会再度出现!笔者等待新孔子、新老子、新孟子、新墨子、新韩非子的出现!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转帖《黄煌药人方人说》下一篇: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子宫脱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