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学习中的困惑
记得早春的时候和绍兴军老师一起聊起了中药量效的关系,邵老师问了我几个问题,我竟无言以对。经方医学体质学说里边,如果出现了某种药证,我们可以加大该药物的剂量,但是加多少会更合适?比如说附子,有人用半斤八两,日本汉方用几克甚至零点几克也能有效,这个该怎么解释?轻可去实似乎也解释不清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中药的最佳剂量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时候大剂量,什么时候小剂量?他的量效关系怎么把握?对于这一块我确实没有深入探究,请求论坛中各位老师帮忙解惑,在次谢过各位大德。
经方医学的回归,方证相应的使用,方-药-人体质的融合使中医学再次容光焕发,而经方热在全国各地也如火如荼迅速燃烧了起来,辨证论治思维在临床应用中冷却了下来。回过头来思考一下,经方的野性思维,先考虑是什么,再考虑为什么这种反推模式抛去了理性思辨的过程是一种本质上的回归,那么问题就来了,唐宋以降至20世纪这段时期的中医学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医学模式该怎么更好的去继承?我想不应该以简单的合方或方剂加减为主来继承这段时间的中医学吧。经方医学思维能够解决学习中医上手慢、疗效慢、自信心不足、辩证不准的缺点,但是对于更高层次的深入是否应该借鉴辩证思维,让其加入其中。怎么做到更好的融合我也一直在思索探索中,希望走在前面的老师可以提供点思路一共后学参考学习,谢谢各位老师。 |
上一篇:中医现状之思考下一篇:网上看病时代真的来了?——全国首家网络医院半年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