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周末,在一本书上读到恽铁樵弃文从医的故事: “正当恽铁樵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时候,丧子之痛不时向他袭来。在经历了长子、次子、三子皆死于伤寒后,他深深感到求人不如求己,遂深入研究《伤寒论》,同时问业于伤寒名家汪莲石先生。之后,第四子又病,发热恶寒,无汗而喘,显然是太阳伤寒的麻黄汤证。请来的名医,虽熟读《伤寒论》却不敢用伤寒方,豆豉、栀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等连续不断,遂致喘热益甚。恽铁樵踌躇徘徊、彻夜难寐,直至天明才果断开了一剂麻黄汤,并告诉夫人,前三个儿子皆死于伤寒,今慧发病,医师又说无能为力,与其坐以待毙,宁愿服药而亡。夫人不语,立即配服。一剂肌肤湿润,喘逆稍缓;二剂汗出热退,喘平而愈。”
以恽铁樵先生当时的社会地位,请来的中医应是上海有一定影响力和口碑的医生,且又研读过《伤寒论》,医疗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当然也比恽铁樵强许多。可是,在面对如此典型方证时却视而不见,投以一派辛凉之品,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从请来的中医用药上来看,可以推知他们认为此患儿病机当是风热壅肺。然而投以辛凉之品后竟毫无寸效,病情甚至加重。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改变思路,重新处方用药。不过,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做法如出一辙,一错再错。如此典型的方证,熟读《伤寒论》的他们不可能不知晓,但为何久久不“认错”?究其实,可能是他们固有的观念深深地扎在脑海里。
这个病例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的主流中医思想。发热恶寒、脉浮数、苔薄黄便为风热之证,冬不用石膏、夏不用麻黄,桂枝麻黄皆虎狼之药,可使人暴毙等固化的观念深深扎根在中医人的脑海中。从而使他们一叶障目,在治病过程中选择性地忽略一些客观方证表现,而多了许多主观的臆想,最后造成处方用药的偏差。
就中医来说,经验是非常珍贵的,但是过分依赖依赖经验又往往容易一叶障目。在临证过程中,疾病是不断在变化的,当没有典型症状出现时,依靠经验确实有非常大的优势。然而假使在面对客观的症状面前,还固执地坚守经验,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固化的一些观念都是难以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是自己。学好中医的办法是不断地去重复,临证——重读伤寒——临证——重读伤寒,以此循环下去,不断认识并摒弃旧有的错误观念。长年累月,即使不能成为一方名中医,也必是一个优秀的中医师。 以上内容同步分享于公众号:被迫网上摆摊的经方选手(欢迎各位经方爱好者或从业者关注交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