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500|回复: 7

关于伤寒金匮的脉证初探:仲景的寸、关、尺篇

[复制链接]

29

主题

2229

积分

32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29
QQ
发表于 2014-12-11 18: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上一篇《细脉篇、三部九侯篇》中提及到一个“之前一直被忽略”的问题,因为发现了关于“三部九侯”、“寸口、微出寸口、关上、上关上、微下关、尺中”,所以,感觉有必要做一个系列汇总,也就是那个之前被忽略的问题:仲景的“寸(口)、关(上)、尺(中)”。
经过搜索,发现仲景文中的“寸口脉”,在特定的语境之中,说的就是“寸脉”,标准文式是:寸口(脉)……关上……尺中。例子下面会归纳,所以暂时提一处,如: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然后,“关上”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关脉】,“尺中”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尺脉】。
而这种脉象,又和一直讨论的“相兼脉”不一样,为了下面讨论方便,笔者将其称为“组合脉”,这种脉象比一般的单纯说一个“脉滑数”,来得具体、细致,临床指导价值也相对较高,可视为专方专脉,或者专病专脉。
为什么呢?这存在一个“富集反应”(之前也提到过这个词)。不知道各位同道有没有类似的感觉:有时候症状越单一的疾病越不好治,甚至无症状的疾病更加难治。
笔者是这么理解的,这其实就是一个“富集反应”:每出现一个症状,就把没有这个症状的人群筛走了,出现的症状越多,给医生的线索也就越多,当然,纷杂的症状也会迷惑医生,导致误诊——但这比没有线索又好一些。
正因为这个,【组合脉】就比一般普通的脉象更有指导意义。
如下:
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29、何为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猪苓(去皮) 白朮 茯苓各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金匮第十七出现的条文重复)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馨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府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馨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馨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
就以上8处。
然后,结合语境,能够推断出仲景说的就是“寸口脉”(太渊)的条文,如下汇总: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目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以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
以上,因为前后文发现有“寸口脉……趺阳脉……”,所以很大几率是作为“三部九侯”的同一平面、并列关系的“寸口脉”“趺阳脉”……开篇讨论,因此,将上述条文说的“寸口脉”列为一类,定性为“就是现代说的寸口脉诊”。
当然还有剩下的,还不能确定仲景是在说“寸脉”还是“整个寸关尺的寸口脉”。这里也分2类:一类是仲景文述“寸口脉”,如下: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目中反有浊唾诞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一云寸口脉紧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粟而振。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
因为缺乏了语境,所以不能武断的说,以上这些就是说“整个寸关尺的寸口脉”。作为一个现象存在,归成一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后是仅剩下的3条,仲景文述是“寸脉”,究竟是何种意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朮六铢 干姜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师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目出,为入府,即愈。

复杂的“寸口脉”讨论完之后,再来看看单独的“关(上)脉”和“尺(中)脉”。这2个就相对统一得多了,不存在太大的歧义。
硬要说有歧义的话,就是“关上”还有听到说法是:关上就是关脉之上,就是寸脉——这个笔者不敢苟同。还是那段经典的: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馨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府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馨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馨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可见“关上”说的就是“关脉”,而且关脉上面的,也不止是寸脉,仲景还分了“微出寸口”、“寸口”、“上关上”,这3部,都在关脉的上面。
关于“关脉”的条文不多了,如下:
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268、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
268条是唯一一处再出现“上关上”的条文,“上关上”是候“心下”的,按“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分析:汗为心之液,笔者见到很多小朋友入睡之后就出汗了,今天看到这一条之后,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要好好体会一下,这类小朋友的“上关上”部脉是不是浮大的才是。呵呵。
最后剩下的是“尺(中)脉”,如下: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肾死藏,浮之坚,按之乱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
尺脉候“气冲”,候肾,肾的死藏脉是“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尺脉微弱的不可汗、下。有说法:50条述“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这个不应该是“迟”,而是弱之类的脉,结合全文看,应该有道理。




上一篇:项背强几几,"几几"正解
下一篇:少阳方面

70

主题

2223

积分

698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23
发表于 2014-12-11 18: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一问题,仲景所言寸,关,尺者,比如说【寸口脉沉而弱】是指左手脉还是右手脉,左右手的脉象往往不同,还望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2223

积分

698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23
发表于 2014-12-11 18: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脉关上浮者】是左关还是有关,怎样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2223

积分

698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23
发表于 2014-12-11 19: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脉关上浮者】是左关还是右关,怎样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229

积分

32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29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20: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袁桢 的帖子

袁桢:【其脉关上浮者】是左关还是有关,怎样判断。 (2014-12-11 18:59) 
[s:190]
是哦!袁坛友真是心细!这确实是个大问题,看来又引出一个新的要注意的问题了!
不知道袁坛友有没有相关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笔者看看,对这个总结一定有莫大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9

积分

27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9
发表于 2014-12-11 21: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令人闹心的脉,研究的少!!!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229

积分

32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29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22: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klsllc 的帖子

klsllc:最令人闹心的脉,研究的少!!!好文。 (2014-12-11 21:43) 
谢谢这位坛友一直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05

积分

13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05
QQ
发表于 2015-6-4 18: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金匮第十七出现的条文重复)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这两条,按照现在的脉学来理解肯定是有问题的,同一桡动脉会出现寸数尺涩(涩属迟脉类)、寸迟关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20:29 , Processed in 0.07667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