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793|回复: 11

关于伤寒金匮的脉证初探:迟脉篇

[复制链接]

29

主题

2233

积分

32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33
QQ
发表于 2014-11-15 12: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层索引:
0楼:条文汇总
1楼:主【寒】的迟脉
2楼:主【荣气不足、血少】的迟脉
3楼:【大黄类】迟脉
4楼:【?】类迟脉
5楼:关于【心下坚】

《伤寒论》部分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荣气不足,血少】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荣气不足,血少】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荣气不足,血少】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大黄】
大黄六两(去皮) 芒消一升 甘遂一钱匕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大黄】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消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寒】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荣气不足,血少】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取汗。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寒】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寒】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 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36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寒】


《金匮要略》部分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荣气不足,血少】
栝蒌桂枝汤方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荣气不足,血少】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寒】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寒】【荣气不足,血少】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荣气不足,血少】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荣气不足,血少】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寒】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寒】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荣气不足,血少】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目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寒】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寒】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于一枚(炮)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枳术汤方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瘀血】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寒】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去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大黄】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大黄】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上一篇:关于伤寒金匮的脉证初探:缓脉篇
下一篇:关于伤寒金匮的脉证初探:紧脉篇

29

主题

2233

积分

32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3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12: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像上一次说【缓脉】,还需要讨论一大段什么是缓脉(因为历代对缓脉的认识分歧太大、不统一)。现在说的【迟脉】,认识上基本是一致的,就是说脉率的慢,至于慢到什么程度,仲景文中没有明示。但有趣的是,仲景形容“跳得快的脉”,却有几种说法:“”“”(134)、“(脉滑而)”(214)。
特别是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
更加清楚的表达出仲景就是在言脉率的改变:【迟脉】,就是“动数脉”的相反了。而笔者搜索全部的条文,发现除了【迟脉】,就再也没有形容“跳得慢的脉”了(当然把《炙甘草汤》的脉结代也算进来的也说得过去,不过讨论意义不大,毕竟这条侧重点是说脉律的不规整)。
既然要说脉率,还是先复习一下正常状态下的脉率吧,感觉“一息四至、五至”这些受医生的主观因素影响太大,不得客观,所以还是引:
《生理学》书上的内容:脉率的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一般就是70~80次/分,平均在72次/分。(婴儿则是120~140次/分,幼儿90~100次/分,学龄期儿童80~90次/分)
也有说老人家的脉率偏慢,可以是55~60次/分,但经笔者临床观察,或者是老人家常常兼杂疾病的影响,这个脉率不如书上写的常见。
知常达变之后,转入正题:【迟脉】所主:
1、迟脉主【寒】
上面的条文再系统归纳如下:(共10处)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36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十七)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四)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五)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九)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十)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十四)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
迟脉主寒,这个算是共识的问题,文中也写得清楚“迟则为寒”,所以就不赘述了。从治法上看(四逆汤、瓜蒌薤白白酒汤)。仲景言“迟则为寒”,文中见“实寒”居多。2条(其实也算是1条)提及“戴阳”:下焦阴盛,逼龙火上窜,也指向“实寒”。
教科书上习惯写“脉迟而有力”,提示“实寒”;“脉迟而无力”,提示“虚寒”——在肯定了“脉迟”的情况下出现的二元论,看似合情合理,但临床上却不实用:
“脉迟而有力,提示实寒”——四逆汤是处理实寒还是虚寒?四逆汤的脉证当是有力还是无力?通脉四逆汤呢?白通汤呢?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呢?……
说到这里依然还是会有“吐槽”的声音的:是少阴心肾阳虚才会导致四逆汤证的!所以阳虚是本,阴盛格阳是标,治病应该求本。这时候笔者就会问:“什么是实寒、什么是虚寒呢?”——“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当然正气、邪气不是不相交的两个孤立平面,外因也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但这里分实、分虚,这必须要较真,不至于乱套:实证侧重点是说邪气,虚证侧重点是说正气的,概念必须要清晰:
四逆汤,没有哪一家学说是用来“补阳”的,火神派就算再滥用,也情愿说这是“扶阳”而已。虚寒,阳虚生内寒,既然是虚证,正治当以补法,选药也是补益药中的补阳的药(温里药就算有也不应该是君),这才是病机、用药、遣方丝丝入扣,让人信服。
四逆汤破阴回阳救逆,如果笔者说这是治疗虚寒证,估计也会被同行笑话说“你的伤寒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然后,“脉迟而无力,提示虚寒”——这个也不一定,下面有诉迟脉主【荣气不足、血少】的情况,不独指虚寒。
所以,还是那句话,脉诊是望闻问切的最后一诊,规范的中医应当四诊合参,整体把握,综合判断。以“脉迟”+有力无力,判断实寒、虚寒,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不够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233

积分

32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3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12: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2、迟脉主【荣气不足、血少】
这种说法太拗口,不过这是引照原文50条“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所以就这么标示了,尊重仲景的原文。
上面的条文再系统归纳如下:(共9处)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二)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六)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十三)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发现主【荣气不足、血少】的迟脉,治法方面,9处条文提出6种治法:桂枝汤、桂枝新加汤、栝蒌桂枝汤、桂枝加龙牡汤、白虎加人参汤、小柴胡汤。
桂枝汤的本方及衍化方占了4个!
上一次说缓脉的时候,曾经点过桂枝汤出现脉的条文共有8条:脉洪大(25)、脉浮弱(42)、脉浮(45、276)、脉浮数(57)、脉迟(234)、脉浮虚(240)、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二十)。
有数、有迟,这两个是对立的。但共性方面就是“浮”、“虚弱”。缓脉着重言脉型松散,脉虚弱的话除了缓脉的特征之外还应该兼见无力的表现。而脉率方面却没有太强调。——这是上一次说缓脉时候得出的关于桂枝汤脉证的结论。
但这一次总结完【迟脉】所主之后,对桂枝汤证,或者说桂枝类方的方证,又有新的体会:“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笔者觉得这句是对桂枝汤方证、脉证的比较全面的解析,可惜的是,它只出现在《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而且也没有点出以桂枝汤主之,有点遗憾。
这是笔者的臆断:后世描述的“脉率在一息四至”的是【缓脉】,而“脉率在一息四至以下”的才是【迟脉】。但经过先后两帖对仲景“缓脉、迟脉”的总结之后,笔者的臆断是:
现在这种主“荣气不足、血少”、主要以桂枝汤(及类方)治疗的这种“迟脉”,就是后世说的“脉率在一息四至的缓脉”了(这么说依然很拗口,但意思应该还是表达出来了)。
而白虎加人参汤的脉证(脉浮而紧→脉浮→脉洪大→脉弦细芤迟,同一病证的不同阶段脉象)在滑脉篇中详细说过。
小柴胡汤的脉证(典型是浮、弦、细而无力)在弦脉篇中也归纳过,所以就不再赘述了。和桂枝汤一样,有退热作用的小柴胡汤,在脉率方面是可以数也是可以迟的。可否理解成治疗外感病的时候,特别是发热的时候主要是“数脉”;而治疗内伤杂病调体的时候,主要是“迟脉”,这就有待进一步的归纳才有定论。
PS:“弦”“迟”并见:
【弦脉】也主血虚阴亏,现在【迟脉】也主【荣气不足、血少】;而【弦脉】也主实寒主痛,上边总结的【迟脉】也主【寒】。所以也将弦脉、迟脉并见的条文总结,如下(仅3条):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实寒】
(二)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荣气不足,血少】

(四)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寒】【疟疾】


弦迟并见主实寒,其实临床很多见,笔者上个星期日跟师傅抄方的时候,遇到一个梁先生,近40岁,1个多月来反复胃痛、腹胀、呃逆、五更泻且日腹泻4、5次,曾行胃十二指肠镜提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诊拟四神丸加减,效果不满意(一点效果都没有!)
然后师傅让我打脉,发现这位梁先生15秒钟才跳16次!而且三部脉皆应指,如按琴弦,但非弦紧,甚至有点软绵绵的无力感。或者是无知者无畏吧,我坚定的说“这脉主实寒”!师傅苦思良久,斟酌了好久,开出了“桂附理中汤合二陈、加丁香柿蒂”,昨天患者再回来,很高兴的要求再捡3帖。——仿佛又有吐槽的声音:都桂附理中汤了还说不是虚寒?!“楼主的中内是美术老师教的吧?”——笔者已经无力反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233

积分

32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3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12: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3、【大黄】类迟脉
【滑脉篇】中曾经提过:
大承气汤的主脉可以是数、也可以是迟,但在“主之”“急下”类别出现的脉都是迟的,但不论是迟是数。“滑、实”才是关键:“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去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但小承气汤的主脉,却是滑数脉……
上一次是因为总结大、小承气汤而引出了“迟脉”,可这一次是因为“迟脉”再一次引出大承气汤。而且还不仅仅是大承气汤,还有大陷胸汤、大黄牡丹汤。
一共4条,如下: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十七)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去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十八)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仲景用大黄,见于下列各方:
调胃承气汤(大黄4两、炙甘草2两、芒硝半升):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者(94);脉反和者(105)。
大柴胡汤(柴胡半斤、半夏半升、生姜5两……大黄2两)
桃核承气汤(桃仁50个、大黄4两、桂枝2两、炙甘草2两、芒硝2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4两、半夏2合半、大黄2两、大枣6枚,其余各药1两半)
抵挡汤(水蛭虻虫各30个、桃仁20个、大黄3两):脉微而沉
抵挡丸(水蛭虻虫各20个、桃仁25个、大黄3两)
大陷胸丸(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芒硝半升、杏仁半升,送白蜜)
大陷胸汤(大黄6两、芒硝1升、甘遂1钱匕):动数变迟(134)、脉沉而紧(135)。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其脉关上浮
附子泻心汤(附子1枚,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
小承气汤(大黄4两、厚朴2两、枳实3枚):脉滑而疾(214)、脉弱(251)。
大承气汤(厚朴半斤、大黄4两、枳实5枚、芒硝3合):脉迟(208)、脉实者(240)、脉滑而数(256)、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十)、脉数而滑者实也(十)、三部脉皆平(十七·下利篇)、脉迟而滑者实也(十七)、脉反滑者(十七)
茵陈蒿汤(茵陈蒿6两、栀子14枚,大黄2两)
麻子仁丸(麻子仁2升、大黄1斤、芍药半斤、枳实半斤、厚朴1尺、杏仁1升,蜜):趺阳脉浮而涩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炙甘草2两、大枣12枚)
鳖甲煎丸(大黄3分,……)
大黄蟅虫丸(干地黄10两,芍药4两,……,大黄10分)
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甘草3两、大黄3两、大枣10枚、枳实5枚、桂枝2两、生姜5两):脉浮而数
厚朴三物汤厚朴8两、大黄4两、枳实5枚
大黄附子汤(大黄3两、炮附子3枚、细辛2两):脉紧弦,此寒也
厚朴大黄汤(厚朴1尺、大黄6两、枳实4枚)
己椒苈黄丸(各药皆1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子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3两)
栀子大黄汤栀子14枚、大黄1两、枳实5枚、豉1升
大黄硝石汤(大黄、黄柏、硝石各4两、栀子15枚)
大黄甘草汤(大黄4两、甘草1两)
大黄牡丹汤大黄4两、牡丹1两、桃仁50个、瓜子半升、芒硝3合脉迟紧
下瘀血汤(大黄2两、桃仁20枚、蟅虫20枚、蜜、酒送服)
大黄甘遂汤方(大黄4两、甘遂2两、阿胶2两)
——可见:
方虽多,共29个,但有言脉的只有调胃承气汤、抵挡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陷胸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麻子仁丸、厚朴七物汤、大黄附子汤、大黄牡丹汤10个。
而且这10个方子,大黄用量最重的是大陷胸汤(麻子仁丸用量虽多达1斤,但作丸剂,大黄与各药比例不如大陷胸汤),用6两大黄,而且药味仅3味。所以这方子言的脉,应该是最接近大黄的脉证:脉动数变迟(134)、脉沉而紧(135)。
而有言脉率的方子还有:
小承气汤脉滑而疾(214);
大承气汤脉迟(208)、脉滑而数(256)、脉数而滑者实也(十)、脉迟而滑者实也(十七);但在“主之”“急下”类别出现的脉都是迟的。
厚朴七物汤脉浮而数。
大黄牡丹汤脉迟紧。
看来,大黄脉实脉是必需脉,可数、可迟,不过迟脉更多见——笔者一开始是很难理解这个事情:用大黄怎么可能是迟脉呢?但总结之后,发现事实确实如此。
都说仲景用药是参《神农本草经》,那笔者再考《神农本草经·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
原来大黄不单止是下热,而且也是下寒的,还有瘀血、血闭、癥瘕积聚、留饮、宿食,都能下!
这时候,再看《中医诊断学》上说的迟脉,有一句这样的话:“脉迟并非皆为寒证,如伤寒阳明病肠热与燥屎互结,阻滞脉气流行,可见迟而有力之脉”。——笔者的理解是:“脉迟并非皆为寒证,(任何实质性病理产物,寒属性的也罢、热属性的也罢、还是寒热属性不清楚的也罢)反正,阻滞脉气流行,就可见迟而有力之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233

积分

32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3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12: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4、【?】类迟脉
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二十二)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十五)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十四)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目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共6处,实际上4处。“妇人中风……热入血室”那个“热除脉迟”比较倾向于【荣气不足、血少】的分类;而“谷疸”那个勉强可以归到【大黄类】。
麻黄升麻汤用药达14味之多,似乎涵盖【寒】、【荣气不足、血少】。水气病那条,就真的不太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233

积分

32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3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12: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5、关于“心下坚”
这一次对迟脉的总结,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心下坚”的问题,把出现“心下坚”的条文罗列如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朮汤》主之。
枳朮汤方
枳实七枚 白朮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占占,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治食犬肉不消,心下坚或腹胀,口干大渴,心急发热,妄语如狂,或洞下方:
杏仁一升,合皮熟研用
上一味,以沸汤三升和取汁,分三服,利下肉方,大验。
——
涵盖6篇,以“寒、痰、水、积”所致,处方5个。
笔者最近遇到一个患者,30岁男性,黄某,西医诊断为“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病”。主诉为:每一次吃东西的时候,特别是咽硬的食物,到了“心口这个位置”就会感觉食管被撑了一下似的,舌体中,质地水嫩,色暗红,舌苔白、薄润;脉弦迟软。
笔者拟“四逆散、升降散、当归芍药散”,结果前2天患者感冒了(考虑被儿子传染),但意外的是,与以往的感冒不同,患者觉得这一次感冒,咳嗽出现得早了许多(以往都是感冒好了之后,才出现咳嗽,一咳嗽就迁延好久不愈),这一次感冒第一天就出现咳嗽,而且咯出许多鼻涕水一样的稀痰!神奇的就是,这种“吃东西时候,食管被撑了一下的感觉”却消失了!所以,看来总结一下条文,做一些文书工作,还是对临床有点好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9

积分

27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9
发表于 2014-11-15 16: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s:223]  [s: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733

积分

182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33
发表于 2014-11-16 13: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s:231]  [s: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39

积分

128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39
发表于 2014-11-16 19: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一下,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3

积分

117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63
发表于 2014-11-17 06: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精神可嘉,继续
君子致中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4

积分

33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4
发表于 2018-2-27 23: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4

积分

33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4
发表于 2018-2-28 00: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伤寒金匮的脉证初探:迟脉篇




感谢楼主分享!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0:50 , Processed in 0.08039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