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822|回复: 30

试论六经辩证与卫气营血辩证的实质和关系(初稿)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4-5-2 17: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试论六经辩证与卫气营血辩证的实质和关系(初稿)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叶天士对外感温病的邪气性质作用机理与传变规律的关键认识和阐述。本文旨在从新的角度进行解读以期给人新的启迪。
  温邪为阳邪,阳性上受。既言邪气性质又言侵入人体的部位在上部。首先犯肺,进一步明确邪气侵袭(进入)的部位在太阴肺。太阴肺主卫。中焦脾胃亦营卫生化之源,且营卫输布无不有赖于太阴肺。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各从通道由中焦出太阴肺输布而周达全身。
  内经言太阳为开,太阴为开。开者邪气入而病由生。太阳开而邪气入,发为伤寒。太阴开而邪气入,发为温病。仲景言伤寒必恶寒,不恶寒者为温病。此即伤于寒者必恶寒,伤于温者不恶寒(或微恶寒)。开者属表,从致病邪气可以直接侵袭而使人得病的角度看,开者主表。虽然六经皆有经络通于表,一定程度上皆可邪气直中,概言六经皆有表亦可,但从一般受邪及邪气传变规律来看,内经所言太阳太阴之开者,主表之常也。
  传统表里分论,大抵表,半表半里和里。但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可与外界直接接触,邪气可以直接进入使人得病的内表面,完全具有表的特性。叶天士首先犯肺可以视为从邪气从呼吸道内表面而入,吴又可从口鼻而入可视为邪气亦有从消化道内表面而入。所以传统认为的里,既属人体之里,又有表的特性,实质就是里表。
  人类从有脊椎腔肠动物进化而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是两条进化主线。所有脏器的进化无疑都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这两个系统的功能。关于此点,不作展开。腔肠的本意,就是外表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内表面暴露在与吸入空气,食物,水饮的直接接触中。外表太阳所主,卫气所属。卫出中焦,发上焦,依赖于太阴肺气的宣发与输布才能发挥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的功能。所以太阳主表与太阴肺主表的作用应该是互相协调并行不悖的。又寒邪温邪之性异,习惯以足太阳膀胱与手太阴肺以为主表之论也。
   此论太阳太阴皆主表,则合内经言太阳太阴皆为开之说。又言阳明厥阴为阖。一般而言,开乃邪气进之门户(亦能出),阖乃邪气出之门户(亦能进)。邪至阳明,既是病势猖狂,又是强攻之末,亦能欲作再经而不服。若能近门决战,驱邪而出,则能胜之而愈。邪至厥阴,阴阳错杂离决,阴阳气不相顺接,则重寒治从少阴,错杂比类乌梅,热则权衡胜复,亦乃决战而驱邪外出之门户。
  所以太阳为外表主进,阳明主里表之出。太阴主里表之进,厥阴主外表之出。邪从外表进者,入里而有出,邪从里表进者,出表而有出。
  温病与伤寒异者,除仲景恶寒与否外,当辩逆传心包。麻黄汤证亦肺卫病,亦太阴肺之功能异常,何以仍归太阳伤寒?所以因邪气性质不同,顺传者归伤寒。此亦肺卫受邪属寒属温之别,顺传与否与伤寒温病之别。顺传者按伤寒六经传变规律论之,常见有从阳明者,则脏病还腑为顺。逆传者,首论心包。
  心包之称谓,从何而始,以及其依据等,非考证不必细究。但结合中医脑病学说与现代医学认识,与其说心包代心主事还不如说代脑主事。或者以脑代替心包成为第六脏。心包既然在经络学说等方面可以圆通,为何在脏腑中没有真正属脏的地位?实际上心包的功能基础如经络等必然存在,因为古人并没有对脑功能的更深理解而暂时把大部分脑脏的功能归附与心包,并从属于君主心的指挥。心的最主要功能是营养输送与部分代谢产物清除,以及作为人体某些必要物质的载体,但心有思想吗?处于植物人状态的人有思想吗?以及死亡以脑死亡为标准以及心脏的可替换,血液的可替换等来看,神经系统的主宰在于脑而不在心,中枢神经系统停止工作,可以判定人体的死亡。当然更不在心包。
  人类进化的两条主线是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主要是脑和脊椎以及消化道的组织细化和功能细分。形态上讲就是脑和脊椎与以三焦为名的腔肠包容物的进化。三焦为一大腔,包含五脏五腑,以为与大脑具有脏腑对应关系的大腑。这种对应关系完全可以从进化论中找到依据。此处不作展开。
  一阴一阳为之道。则外表太阳厥阴开阖主之,里表太阴阳明开阖主之。中有少阳少阴为枢机主之。
  温邪异于寒邪,更易伤阴,且人体抗邪者,阳气也。故感寒邪,不足者阳气也,感温邪,不足者,阴气也。难经有问:伤寒(广义)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则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此从一般来讲,汗出救阳,下则救阴。知变则汗出过多亦伤阳,下之洞泄亦伤阴。又可推知伤寒下不厌迟,温病下不厌早之意。难经所答,亦伤寒温病治疗法则之不同。
   足厥阴肝经上达巅顶,与脑相连。若视心包经络所行归于脑之经络,则此巅顶相连当为手足厥阴相连处。结合卫气营血辩证观之,逆传心包之说,未必十分恰当。温病从太阴手经入,传亦当以手经传。所以当为手太阴肺传至手少阴心,然后手厥阴心包(脑)。逆传心包之说,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别于伤寒符合足经传变而言。
卫包括功能和物质基础两个方面,功能称作卫阳,物质基础称作卫气(水谷精微中彪悍滑疾部分,行于脉外)。营亦包括功能性称谓营阴与物质基础血液两个部分(水谷津微变化而为赤,行于脉中)。伤寒温病过程中虽皆可能营卫俱病,但伤寒以伤阳为主,温病以伤营阴为主。伤寒传变以足经传变论之,温病以手经传变论之。寒邪阳可抗之,所以可容有迁延,温邪与阳同气,营阴无抗邪之能,一旦邪入营血,不容有迁延。
  伤寒外邪,从外表肌腠毛孔入者为多,且有卫阳为助以抗邪,所以离营血较远。温邪从太阴內表黏膜而入,可直接吸收进入营血,此人內表之弱点也。亦温病发展一日三变病势凶险不日即可夺人命之原因。亦指温病可以迅速进入厥阴决战,胜则安,败则死,而伤寒从太阳入,若传至厥阴当以数日期。
伤寒 足厥阴当以寒去阳气来复为转机,手厥阴当以热去营血得存为转机。若有阳明下之愈病的机会,则伤寒未到阳明不可下,温病则未到阳明须当下则下,力争太阴脏病还腑手阳明,通腑泄热,下而愈病。去年圣诞治一小儿素体阳盛便秘高热咳喘数日不减者,用三日大承气汤,方转入坦途。谨记前贤用大黄治肺炎高热答肺与大肠相表里言。方与伤寒同,辩则与伤寒有不同。伤寒有麻杏石甘汤,温病有表里双解汤,用石膏之意,皆清阳明里热之护着。此伤寒温病气分之治,不离阳明,亦到气清气之意。
  入营又可透热转气,实质邪之入营,犹如外邪之敌攻入营地,四处猖獗,但尚未伤及营地中驻军。可视为病在手少阴心经,亦指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此时可设法在药物帮助下驱邪出营,如连翘银花之属。此可转浅出气分亦可转深入血分之性,亦少阴枢机之性。而入血分,直须凉血散血,此亦厥阴背水一战,以期热去阴复,转危为安之意。所以温病之卫分,属手太阴肺,温病之气分,属手阳明大肠,温病之营分,属手少阴心,温病之血分,属手厥阴心包(脑)。其中在气分之前(包括气分以及营可转气)而解者,治则同伤寒,汗清两法为宜.。汗有用药寒温之不同,清则为类。不得转气之营分及血分,则与伤寒治不同。清营凉血散血各随证治之。所以温病卫气营血辩证,所论实为手部三阴经疾病辨证论治之一般规律。然伤寒阳病,主要矛盾在足太阳。温病阴病,主要矛盾在手厥阴。而伤寒六经辩证则是足部六经疾病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原因在于寒热邪气性质不同,一从下,一从上。伤寒有一个伤阳过程,所以有足部三阳经病,传变过程中或直中时又可有足部三阴经疾病,而成六经辩证。温病首先犯手太阴肺卫,并无温邪伤阳过程,所以手部三阳经病并不作为主要过程参与其中。手阳明和手太阳手少阳可在温病中通过症候来表现,但不具有一般性规律。比如太阴与阳明气分兼见,营分与少阳三焦兼见。血分与太阳小肠兼见。
仲景名言不恶寒者为温病,且通篇基本未对温病论治做出系统性的规律性的诊治论述,可见伤寒六经辩证不能涵盖温病辩证。寒性趋下,本文认为伤寒六经辩证更多的是论述足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的一般规律。温性趋上,温病卫气营血辩证更多的是论述手部三阴经病诊治的一般规律。以六经病涵盖十二经病并不妥当。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20 收起 理由
zhiban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朱颜医案医话选
下一篇:都是大意惹的祸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2 20: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經各可受六淫邪氣侵擾,成各類病,原本應當可以六經鈴百病,覆蓋所有寒熱燥濕
風各病類。問題是什麼是六經,它們覆蓋那些區域,這個目前還沒有統一口徑和十
分具體的定位和描述。一般可以認為六經是表裡層次之不同,這似乎是較多醫家認
同的。那麼上下區別辨證也好、三焦辨證也好,都只在六經表裡內,再細分上中下
區域,並不出六經範圍。

若說衛氣營血辨證,其實它更不出六經範圍。此辨證既有方便之處,也製造了很多
概念混亂。衛氣營血辨證有部份是對病性的描述,也就是對病的嚴重度的定性,也
有對病位淺深的描述。只是描述和定義都含糊不清,先天性地把病性之輕重度和病
位之淺深度混為一談。製造不少混亂,有待理清。依照內經定義,血氣在臟腑名血
氣,血氣在體表、經絡、四肢叫營衛。等於說,原本營衛都屬表,氣血都指裡。內
外病邪可以各奔衛氣營血虛弱之部,不一定非得依照衛氣營血的次第傳遞。基本上,
人體自保機製,先護臟腑,再充營衛,所以病到臟腑,比病在營衛要深重,但也不
都是絕對都以此次第傳遞。

另外,葉天士可能混淆瘟疫、溫疫和溫病三者。瘟疫是疫癘之氣,也就是如今說的
傳染病,也分寒熱燥濕風等五疫。溫疫僅其一類,葉天士說的從鼻入首犯手太陰者,
為此類疫癘。寒疫多從口入,首犯足太陰。此二類,以疫癘邪氣之輕重而犯上下病
位不同。而一般非傳染的溫熱病,依然多從太陽入,除非自身傷陰,而有內外雙感
並病。自身傷陰而生內邪之熱,各臟腑都有可能開始,並非都從手太陰開始,也不
一定都從手太陰治。所以,葉天士的路數,作為臨床經驗作參考,非常有意義。但是
一旦拿來框定熱病,謂熱病傳遞次序一定從手太陰起,則問題和混亂蜂擁而至。

愚見過對熱病描述最好的是黃元御的四聖懸樞,既補充了傷寒論對熱病治法之不足,
又不違背六經體系,以此說為根基,參照溫病諸方,可謂完美。

简体版
六经各可受六淫邪气侵扰,成各类病,原本应当可以六经铃百病,覆盖所有寒热燥湿
风各病类。问题是什么是六经,它们覆盖那些区域,这个目前还没有统一口径和十
分具体的定位和描述。一般可以认为六经是表里层次之不同,这似乎是较多医家认
同的。那么上下区别辨证也好、三焦辨证也好,都只在六经表里内,再细分上中下
区域,并不出六经范围。

若说卫气营血辨证,其实它更不出六经范围。此辨证既有方便之处,也制造了很多
概念混乱。卫气营血辨证有部分是对病性的描述,也就是对病的严重度的定性,也
有对病位浅深的描述。只是描述和定义都含糊不清,先天性地把病性之轻重度和病
位之浅深度混为一谈。制造不少混乱,有待理清。依照内经定义,血气在脏腑名血
气,血气在体表、经络、四肢叫营卫。等于说,原本营卫都属表,气血都指里。内
外病邪可以各奔卫气营血虚弱之部,不一定非得依照卫气营血的次第传递。基本上,
人体自保机制,先护脏腑,再充营卫,所以病到脏腑,比病在营卫要深重,但也不
都是绝对都以此次第传递。

另外,叶天士可能混淆瘟疫、温疫和温病三者。瘟疫是疫疠之气,也就是如今说的
传染病,也分寒热燥湿风等五疫。温疫仅其一类,叶天士说的从鼻入首犯手太阴者,
为此类疫疠。寒疫多从口入,首犯足太阴。此二类,以疫疠邪气之轻重而犯上下病
位不同。而一般非传染的温热病,依然多从太阳入,除非自身伤阴,而有内外双感
并病。自身伤阴而生内邪之热,各脏腑都有可能开始,并非都从手太阴开始,也不
一定都从手太阴治。所以,叶天士的路数,作为临床经验作参考,非常有意义。但是
一旦拿来框定热病,谓热病传递次序一定从手太阴起,则问题和混乱蜂拥而至。

愚见过对热病描述最好的是黄元御的四圣悬枢,既补充了伤寒论对热病治法之不足,
又不违背六经体系,以此说为根基,参照温病诸方,可谓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3 22: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思绪突来一气呵成未改一字仍当细细梳理。温病必从太阴起不是本文主要立论。比如挂水反应比如毒物咬伤,比如破伤风,凡邪直入营血为病,都可有归温病类的确凿证据。之于温病,是一大类言,广义概念,如同伤寒大类下仍有太阳伤寒,则温病大类之下乃有温病,温疫等。至于伤寒不传手经之论,各位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寻找证据。本人倾向于因邪气性质不同,决定了这个论点是成立的。希望探讨,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4 05: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伤寒传足不穿手,上文结论大体如此。
卫气营血辨证从方证角度去研究,效果很好,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很多症状是温病独有的,像前段时间有人发个重度斑疹,这伤寒论哪提到过。

 (2014-05-03 21:55) 
有關斑疹,傷寒論沒怎麼說,但是卻可以放在六經體系裡來診治,黃元御就是這麼
做,他的理論體系也說得在理。除斑疹外,還有痘類。黃元御把斑疹放在營血病,
痘類是衛氣病。不同的是,黃元御是依內經衛氣營血的定義,斑疹透出營分,就直
接由衛分出表,而不是透營轉氣。事實上,葉天士的透營轉氣,也可能是直接由營
透衛分出表,但是葉天士囿於他的衛氣營血的次第,不得不說透營轉氣。實際如果
病還在氣分,熱毒病還很沉重,而實際溫病家臨床會發現,經過正確的"透營轉氣"後,
病人都好差不多了,並沒有病在氣分那麼沉重。葉天士對衛和氣的定義和區分並不
嚴謹,氣分藥和衛分藥也沒有嚴格界線,問題可能出在他這個衛氣營血的定義有毛
病。如果依照內經衛氣營血的定義,當不至於此。所以在黃元御的體系裡,無此困
惑。從辨證到用藥都有一致性和規律可循。總之,我認為溫病家的臨床經驗,特別
是透營轉氣的治法,和藥方都很有價值,但是理論體系比較鬆散不嚴謹,有待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4 06: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伤寒传足不穿手,上文结论大体如此。
卫气营血辨证从方证角度去研究,效果很好,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很多症状是温病独有的,像前段时间有人发个重度斑疹,这伤寒论哪提到过。

(2014-05-03 21:55)
傷寒傳足不傳手,雖然有道理,但不一定是仲景先師本意。一般認為手足同氣,要病則一起病,故十二經病分為六部份。而足經覆蓋範圍大,所以多從足治。這是基於手足同氣的假設,病人是否都如此,肯定值得探討。

有種可能是手足經絡之間不溝通,則手足經成異氣,病則異類,輕重也不同。如太陽病,若體表津虛,則手足太陽經缺水而導致不溝通,不通則手足異氣。原本太陽經不缺津液,也無堵塞,手足太陽當是水火並統之同氣(即膀胱壬水和小腸丙火並統),熱則並熱,寒則並寒。今缺水或堵塞,手足經不溝通,則丙壬分家,火水不濟。故成丙火上炎之病熱,上體高燒,而伴足寒,手足太陽異病。餘經可類推,脾濕而肺燥的情形挺常見,有可能是濕阻太陰經,阻斷手足太陰之間的溝通。

一般風熱容易導致體表津虛,所以熱病導致手足異氣遠比寒病多,也有病人原本體內就缺少津液,也容易有這樣的毛病。熱病又多危症,故熱病多主治在手經,也合情理。一般傷寒不大傷津,除非人為過汗。所以,如上手足異氣之病會少些,寒則手足和身體上下皆寒,可以足經為主治對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4 06: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此思绪突来一气呵成未改一字仍当细细梳理。温病必从太阴起不是本文主要立论。比如挂水反应比如毒物咬伤,比如破伤风,凡邪直入营血为病,都可有归温病类的确凿证据。之于温病,是一大类 .. (2014-05-03 22:18)
愚前文是質疑葉天士說凡溫病皆犯手太陰一說,我比較讚同黃元御的說法,即溫疫首
犯手太陰(我記得這是內經說的)。而非疫病之溫病,來自外淫,依然首犯太陽,次
第而入裡。內熱則由內陰虛,各臟腑都有可能。
  
如今看來,黃元御說得合理。溫疫如今可以歸類成風熱型流感,病毒或細菌可以直接
侵犯肺臟。而一般中暑的熱病,還是從體表熱傷脫水開始病起,這就是傷寒論中的
太陽中暍之病,根本沒治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09: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病与温病又不是一个概念,先生。我的理解本意上讲,伤寒与温病从大类上分,主要基于感受邪气性质的不同。寒邪趋下伤阳,人体下部重阳气,温邪趋上伤阴,人体上部重阴气。此亦阴阳之道也。否则阳只归上,寒则归下,何言阴阳之道?是从一般规律意义上说。细分之下,比如太阳中风,风邪属阳但兼夹寒邪,风者,百病皆兼,显然不能作为替代伤寒温病以邪气寒热性质来分而为标准,所以太阳中风虽以风邪为主,性质属阳但兼寒邪,所以仍属伤寒大类。比如中暑,既然先生也可谓临床经验丰富,那么就其病变之危急等,归于温病还是伤寒为妥当?伤寒温病在各自传变发展过程中,当然有交集,遣方用药也有交集,但这不能用来作为疾病分类特别探讨伤寒温病一般规律的依据。手足经正常情况当然相通。病理状态下所以必然相互影响。但感受不同性质邪气后,邪入进入途径与传变规律则各有特点与侧重,显然不能相互涵盖。这种不能涵盖是因各自具有一般性规律所致。本人所言伤寒主以足三阳三阴经为传,温病主以手三阴经为传,即是基于此认识,虽然仍显证据不足。若言伤寒也有涉及手少阴心,则可以比较,伤寒之手少阴病与温病之手少阴病,区别在哪里?其他因足经而致手经病,与温病之手经病亦有何性质上的不同?足厥阴肝病能涵盖手厥阴心包(脑)病否?足厥阴病特点是厥(寒为病之本),手厥阴以神志异常乃至生命垂危为特点,(热为病之本),显然不能!人体病理状态下,寒热常见,伤寒病中可有因寒生热,温病中也可能因热生寒,但无论怎样的寒热,其导致的原因是寒还是热,必定影响乃至决定疾病的性质以及发病传变的规律。尽管某个交集处辩证与遣方用药可以一致或类似。至于足经涵盖面积比较大,认为可以此为据来说明手经病可以归入足经病来探讨六经即能涵盖十二经,忽略温病自身手经自身发病与传变规律,我认为更是大错特错。阳上能下,寒下能上,人本阴阳升降。但言足经能涵盖手经,则还用手经作什么?人体六经可也。
  至于黄元御之论,本人不是很清楚。不作多言。但以六经统十二经,任何解读,都会有牵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4 12: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热病与温病又不是一个概念,先生。我的理解本意上讲,伤寒与温病从大类上分,主要基于感受邪气性质的不同。寒邪趋下伤阳,人体下部重阳气,温邪趋上伤阴,人体上部重阴气。此亦阴阳之道 .. (2014-05-04 09:25)
傷寒六經,如果反應是表裡六層,那跟手足十二正經,概念顯然不同,但又有統屬關
係。如說太陽主表,那麼所有經絡只要在表層,統屬太陽所統。在肌肉層,不論何
經何絡,可能都是陽明所統,諸如此類。而此六經各歸某臟腑所主也是可能的。所
以,很大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傷寒論用的六經體系,這個體系可能比經絡體系大得多。
  
黃元御著作最有名的是四聖心源,但我覺得最有開創性的是四聖懸樞,如果想了解
溫病、疫病,值得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02

积分

144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02
发表于 2014-5-4 14: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楼主伤寒和温病两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6: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已有二稿,基本主旨:提出卫气营血辩证即是(手)三(阴)经辩证,即温病三经辩证与伤寒六经辩证是分属温病和伤寒两个不同疾病体系的辨证论治方法。三经辩证,尼玛笨杏岂不是妄想要开宗立派哉?呵呵,自嘲一把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6: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足少阴寒多热少,温病手少阴热多寒少。温病手少阴热多寒少,病本为热,如何以伤寒足少阴病本为寒寒多热少的诊治规律来涵盖?足厥阴以寒厥为病本,手厥阴以高热神昏乃至迅速危及生命为特征,如何涵盖?书不是用来禁锢的,是用来启发思维的。当然,有空会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7: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六经辩证与卫气营血辩证的实质与关系(二稿)
提要:本人从叶天士温病论述关键条文引开去,结合自身多年临床以及对伤寒论的体悟,粗浅地提出并论述了卫气营血辩证实际上就是手三阴三经辩证这个论点。相对应的,伤寒论所揭示的是足部六经疾病辩治的一般性规律。造成寒温两类不同疾病体系的根本原因或言决定因素主要在于寒温邪气性质之不同。文章论述过程中,对内经三阴三阳开阖理论作出颇为新颖和详细的解读。认为三阳开阖,与三阴开阖,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相互协调,并行不悖,各负其责又各有侧重。一为针对寒邪而设,一与相对温邪而应。受寒邪则阳抗之,首犯足太阳,受阳邪首犯手少阴。伤寒则遵六经辩证诊治规律,温病则遵三经(卫气营血)辩证诊治规律。文章认为伤寒论(足部)六经辩治不能涵盖同名手经辩治,尤其是足三阴经病与手三阴经病本质上截然不同。足三阴经病本在寒,寒多热少,手三阴经病本在热,热多寒少。本文尚提出心包地位以及脑作为第六脏,在实质上代替心包与手少阳三焦相对为脏腑表里对应关系的问题,限于篇幅与较低相关度而未作展开讨论
  关键词: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三经辩证,太阳为开,厥阴为阖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叶天士对外感温病的邪气性质作用机理与传变规律的关键认识和阐述。本文旨在从新的角度进行解读以期给人新的启迪。
  温邪为阳邪,阳性趋上。既言邪气性质又言侵入人体的部位在上部。阳邪伤阴。结合人体经络分布与运行,阳邪所伤者,当属手部阴经。首先犯肺,进一步明确邪气侵袭(进入)的部位在首先在手太阴肺。同理,寒邪所伤者,当属足部阳经,首犯者,足太阳膀胱。太阴肺主卫,朝百脉。中焦脾胃亦营卫生化之源,且营卫输布无不有赖于太阴肺。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各从通道由中焦出太阴肺输布而周达全身。所以太阳于卫,卫外功能言,太阴肺主卫,通营达卫言。卫外者易伤于寒害于阳,通营达卫者,易伤于温害于阴。(至于太阳伤寒寒邪闭塞肺卫,病本伤于寒,所以不害于阴)
   内经言太阳为开,太阴为开。结合邪气寒温属性与致病机理,则伤寒足太阳为开,温病手太阴为开。开者邪气入而病由生。足太阳开而寒邪入,发为伤寒。手太阴开而温邪入,发为温病。仲景言伤寒必恶寒,不恶寒者为温病。此即伤于寒者必恶寒,伤于温者不恶寒(或微恶寒)。开者属表,从致病邪气可以直接侵袭而首先使人得病的角度看,足太阳手少阴皆主表,此与足太阳属卫与手太阴肺主卫本质同。然虽皆主表,却不在同一疾病体系中。若在同一疾病体系中,则不当有二者皆主开。所以内经言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阖,是指伤寒病体系侧重。而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是温病体系侧重。而十二经病总体上又共同遵循此开阖总体规律。正因为各有侧重,决定了伤寒与温病分属本质上不同的两个疾病体系。比如在伤寒论体系中,不能言太阳主表同时言太阴主表。恰恰一阴一阳为之道,一开一合为之道。所以伤寒病体系中,当为足太阳为开主表,足厥阴为阖亦主表。虽然十二经皆有经络通于表,一定程度上皆可邪气直中,概言十二经皆有表亦可,但从一般受邪疾病首发以及邪气传变规律来看,内经所言太阳太阴之开者,主表之常也。
   传统表里分论,大抵分表,半表半里和里三个层次。但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可与外界直接接触,或者脉管破损,营血分暴露,邪气可以直接进入使人得病的内表面,或者伤口破损处,都可视为具有表的特性。叶天士首先犯肺可以视为邪气从呼吸道内表面而入,吴又可从口鼻而入可视为邪气亦有从消化道内表面而入。所以传统认为的里,既属人体之里,是相对近外表的卫气分的里,又具有表的特性,实质就是可视为里表。是一种更加接近营血分而当邪气来犯,传变更加迅速,病势更加凶险预后相对更差的里表。另从给药途径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程度来分析,比如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直接静脉滴注相比较,可以得出结论:邪气越是更容易直接侵袭营血分,越是迅速凶险和预后不良。营血者,阴也,所以温邪更易伤之,且为病为重。比如风兼寒,发为太阳中风或伤寒,比如风兼温,发为风温或春温。
   人类从脊椎腔肠动物进化而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是两条进化主线。所有组织脏器的进化无疑都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这两个系统的功能。关于此点,不便再作展开。腔肠的本意,就是外表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内表面暴露在与吸入空气,食物,水饮的直接接触中。或者本属表,因意外或人为导致外表打开通于里,亦成里表,比如动物咬伤,比如静脉穿刺,比如手术等。这些里表正常情况下并不存在,亦无邪气直接侵袭营血分的威胁,但一旦形成,就具有容易使邪气直接侵袭营血分的里表性质。
外表足太阳所主,卫气所属。里表手太阴所主,卫气所达。除开经表(十二经皆可,且外表里表皆适)直中,一般情况下言常,则寒邪趋下侵袭人体外表必从足太阳。寒重可手足太阳同时为病。但疾病辩治尊伤寒。同理,温邪趋上侵袭人体里表必从手太阴,邪重可手足太阴同时为病,如吴又可温邪从口鼻而入,鼻入者呼吸道,口入者消化道,手足太阴皆病,为凶为重。辩治则仍尊温病。
卫出中焦,发上焦,依赖于太阴肺气的宣发与输布才能发挥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的功能。金水同属太阴,一化生营卫,一输布营卫。肺朝百脉之功在朝。此与手少阴心主血脉不同。卫气营血之行,源在太阴脾之运化,更在太阴肺之输布。肺主气,无气之推动,血脉不行。心主血脉,功更在转运,更似中转之枢纽,所以手少阴亦为枢机。血液肺循环是解决气体交换,实质就是为营养携带与代谢交换提供充足的氧气作为载体条件。此点意义上来讲,保证营卫正常输布的源头和前提在于太阴。所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犹如寒邪下受,首犯太阳,因太阳即卫,抗击寒邪的源头和前提在于太阳。所以太阳主表与太阴肺主表的作用虽然在人生病时各有侧重且分属两个不同的疾病体系,但人未生病时,二者的作用是互相协调,并行不悖的,且时刻准备着抗击不同性质的邪气来犯,而邪气来犯后,所发病及传变规律治疗法则当分属不同疾病诊治体系。习惯以足太阳膀胱与手太阴肺以为主表之称谓论之也。
   此论太阳太阴皆主表,则合内经言太阳太阴皆为开之说。又言阳明厥阴为阖。一般而言,开乃邪气进之门户(亦能出),阖乃邪气出之门户(亦能进)。邪至阳明,既是病势猖狂,又是强攻之末,当然亦能欲作再经而不服(伤寒有针足阳明使不传则愈)。若能近门决战,驱邪而出,则能胜之而愈。邪至厥阴,阴阳错杂离决,阴阳气不相顺接,则重寒治从少阴(水木之同源),错杂比类乌梅,热则权衡胜复,亦乃决战而驱邪外出之门户。
   伤寒足三阴病,主在阴多阳少,而手三阴病反主在阳多阴少。且手三阴病温邪不从肌腠次第而来(或停留时间十分短暂),直接或迅速伤及营血,以太阴为开,厥阴为阖。温邪挟热,阴伤更热,一派有阳无阴之危急重像,犹足三阴可能之有阴无阳之危急重像。手足三阴同名经者,为病之迥异,更加说明伤寒温病当分为两个不同的疾病体系。从开至阖,一涉及手少阴心(营),即有神志之异。此与足少阴肾经为病,病机病理完全不同(以手少阴病为主者,热为病且重之本,以足少阴病为主者,寒为病且重之本)。足厥阴经病,与手厥阴心包(脑)病,相比如何?治之何异?
伤寒主以足阳经为开者主表,必以足阴经为阖者亦主表次之,所以足太阳为开主表,则足厥阴为阖亦主表为辅。同理,手太阴为开主表,必以手阳明大肠为阖亦主表为辅。足太阳病如在本经即愈,则外表开阖功能恢复正常,则病愈也,为顺也。逆则传里。手太阴病如在本经即愈,则开阖功能回复正常,则脏病还腑手阳明阖处而出,病愈也,为顺也。何为入里何为逆?足太阳传足少阳足阳明再传三阴为入里亦为逆。同理,手太阴不出手阳明阖处,而传手少阴手厥阴为入里为逆也。此亦可为逆传心包之一解
   温病与伤寒异者,除仲景恶寒与否外的重要提示外,当辩逆传心包。麻黄汤证亦肺卫病,亦太阴肺之功能异常,何以仍归太阳伤寒?因邪气性质不同,顺传者归伤寒,而不顺传者为逆。此逆,实指侵传手足经不同之借言。因一般认识皆从伤寒,所以此言逆,可解为不同与伤寒的发病与传变规律而言。此亦肺卫受邪属寒属温之区别,顺传逆传与伤寒温病之别之间的关系。顺传者按伤寒(足部)六经传变规律论治之。逆传者,首论心包,且以温病传变规律论治之。
一阴一阳为之道。则外表足太阳厥阴开阖主之,里表手太阴阳明开阖主之。中有少阳少阴为枢机主之。故感寒邪,不足者阳气也,感温邪,不足者,阴气也。难经有问:伤寒(广义)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则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此从一般来讲,汗出救阳,须救阳者,伤寒也,所以仲景处处顾护阳气,下则救阴,须救阴者,温病也,所以叶氏等处处顾护阴液。然当知变则汗出过多亦伤阳,下之洞泄亦伤阴。又可推知伤寒下不厌迟(或病本不陷早下反使陷为逆),温病下不厌早之意(或病若能早下而从阳明出脏病还腑而愈为顺)。难经所答,既内涵伤寒温病病机病理之迥异,亦明示伤寒温病治疗法则之不同。
   此分论寒温阴阳上下手足开阖之详解。大致阳开必合阴阖,阴开必合阳阖。或仍有条理不清,逻辑混乱,容后再行梳理。枢者少阳少阴,自各有阴阳之道,非本文论述重点。留作后论
   心包之称谓,从何而始,以及其依据等,此处非为考证所以不必细究。但结合中医脑病学说与现代医学对大脑生理、病理、功能的认识,与其说心包代心主事还不如说代脑主事。或者以脑代替心包成为第六脏。心包既然在经络学说等方面有依据,理论上可以圆通,为何在脏腑中没有真正属脏的地位?实际上心包的功能基础如血脉经络等必然存在,因为古人并没有对脑功能的更深理解而暂时把大部分大脑作为脏的功能归附于心包,并从属于君主心的指挥。心的最主要功能是营养(营卫)转输与部分代谢产物的清除,以及作为人体某些必要物质的载体,但心有思想吗?处于植物人状态的人有思想吗?以及死亡以脑死亡为标准以及心脏的可替换,血液的可替换等来看,神经系统的主宰在于脑而不在心,中枢神经系统停止工作,可以判定人体的死亡。当然更不在心包。人可换心,但恐不能换脑矣。只不知今后可否
  人类进化的两条主线是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主要是脑和脊椎以及消化道的组织细化和功能细分。形态上讲就是脑和脊椎与以三焦为名的腔肠包容物的进化。三焦为一大腔,包含五脏五腑,以为与大脑具有脏腑对应关系的大腑。这种对应关系完全可以从进化论中找到依据。此处不作展开。
   足厥阴肝经上达巅顶,与脑相连。若视心包经络所行归于脑之经络,则此巅顶相连当为手足厥阴相连处。结合卫气营血辩证观之,逆传心包之说,未必十分恰当。温病从太阴手经入,传亦当以手经传。所以当为手太阴肺传至手少阴心,然后手厥阴心包(脑),本为手三阴疾病传变之一般规律,与卫气营血相当。然伏气致温,又当何解?内经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中医言秋收冬藏,冬能藏者,岂有遵养生之道而易病哉?所谓冬伤于寒者,必有逆四气规律而不藏精在先。不藏精者,营阴之不足也。当春之时令节气,阳气生发,肝主行事,相火妄行,营阴不足之身,必受其害,并春令时风外以相应,病则温也。此与感寒即发之伤寒当然不同。又素体阴虚者能冬不能夏,素体阳虚者喜夏不喜冬。所以营阴素虚者可能冬伤于寒而病不骤发,但一旦气温上升,相火妄行之时外应时气却发温病。所以逆传心包之说,主要目的是还是为了有别于伤寒符合足经传变规律而温病符合手经传变规律而言。
  卫包括功能和物质基础两个方面,功能称作卫阳,卫阳的物质基础称作卫气(水谷精微中彪悍滑疾部分,行于脉外)。营亦包括功能性称谓营阴与其物质基础血液两个部分(水谷津微变化而为赤,行于脉中)。伤寒温病过程中虽皆可能营卫俱病,但伤寒以伤(卫)阳为主,温病以伤(营)阴为主。伤寒传变以足经传变论之,温病以手经传变论之。寒邪阳可抗之,所以可容有迁延,温邪与阳同气,营阴几无抗邪之能,只有本体营阴功能强弱之别,一旦邪入营血(而且更直接更容易),不容有迁延。
  伤寒外邪,从外表肌腠毛孔入者为多,且有卫阳为助以抗邪,所以离营血较远。温邪从太阴內表黏膜而入,可直接吸收进入营血,此人內表之弱点也。亦温病发展一日三变病势凶险不日即可夺人命之原因。亦指温病可以迅速进入厥阴决战,胜则安,败则死,而伤寒从太阳入,若传至厥阴当以数日乃至十数日而至(当然温病虽转入坦途但缠绵不愈者亦多见)。
  伤寒足厥阴当以寒去阳气来复为转机,温病手厥阴当以热去营血得存为转机。若有阳明下之愈病的机会,则伤寒未到阳明不可下,温病则未到阳明须当下则下,力争太阴脏病还腑手阳明,通腑泄热,下而愈病。(去年圣诞治一小儿素体阳盛便秘高热咳喘数日不减者,用三日大承气汤,方转入坦途。谨记前贤用大黄治肺炎高热答肺与大肠相表里言)。方与伤寒同,辩则与伤寒有不同。伤寒有麻杏石甘汤,温病有表里双解汤,用石膏之意,皆清阳明里热之护着。此伤寒温病气分之治,不离阳明,亦到气清气之意。
  入营又可透热转气,实质邪之入营,犹如外邪之敌攻入营地,四处猖獗,但尚未伤及营地中驻军。可视为病在手少阴心经,亦指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此时可设法在药物帮助下驱邪出营,如连翘银花之属。此可转浅出气分亦可转深入血分之性,亦少阴枢机之性。而入血分,直须凉血散血,此亦厥阴背水一战,以期热去阴复,转危为安之意。所以温病之卫分,属手太阴肺,温病之气分,属手阳明大肠,温病之营分,属手少阴心,温病之血分,属手厥阴心包(脑)。其中在气分之前(包括气分以及营可转气者)而解者,治则同伤寒,汗清两法为宜.。汗有用药寒温之不同,清则为类。不得转气之营分及血分,则与伤寒治不同。清营凉血散血各随证治之。所以温病卫气营血辩证,所论实为手部三阴经疾病(病本在热,阳多阴少)辨证论治之一般规律。伤寒六经辩证则是足部六经疾病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原因在于寒热邪气性质不同,一从下,一从上。伤寒有一个伤阳过程,所以有足部三阳经病,传变过程中或直中时又可有足部三阴经疾病(但病本在寒,阳少阴多,与手三阴病有本质不同),而成六经辩证。温病首先犯手太阴肺卫,并无温邪伤阳过程,所以手部三阳经病并不作为主要过程参与其中。手阳明和手太阳手少阳可在温病中通过症候来表现,但不具有一般性规律。比如太阴与阳明气分兼见,营分与少阳三焦兼见。血分与太阳小肠兼见。
  仲景言明不恶寒者为温病,且通篇基本未对温病论治做出系统性的规律性的诊治论述,可见伤寒六经辩证不能涵盖温病卫气营血辩证(手三阴辩证)。寒性趋下,本文认为伤寒六经辩证更多的是论述足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的一般规律。温性趋上,温病卫气营血辩证更多的是论述手部三阴经病诊治的一般规律。以六经病涵盖十二经病并不妥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21: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法与谁无二至,关系不大,亦与本人无关。温病辦证以邪气性质病位病势程度轻重为要目。此点来讲三经辩证与三焦辩证本质上可同。上焦太阴肺主,以最远之阳明大肠为表里,次以稍近之手太阳小肠与手少阴心相表里,最近以手少阳统三焦与手厥阴心包(脑)相表里,次第来看,当太阴主上焦,少阴主中焦,厥阴主下焦。三经辩证来看,病从太阴至少阴再至厥阴,病最深重凶隐,三焦辩证来看,病从上焦至中焦再至下焦,必手少阳三焦热毒炽盛,营阴衰竭,而致肾阴枯竭,肝肾同源则肝肾阴亏至极而有一系列危重病证。所以伤寒和温病体系中,三焦分属亦不尽相同。上焦归肺可同,中焦一为脾胃,一却为少阴心和太阳小肠。下焦一为肝肾,一却为厥阴心包和少阳统属三焦。此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4 22: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伤寒足少阴寒多热少,温病手少阴热多寒少。温病手少阴热多寒少,病本为热,如何以伤寒足少阴病本为寒寒多热少的诊治规律来涵盖?足厥阴以寒厥为病本,手厥阴以高热神昏乃至迅速危及生命 .. (2014-05-04 16:58)
是啊! 但很多人看溫病書思路就被其鉗制住了,這也是現實情形。

如果沒有臟陰虛,應該是不會有三陰熱病。治臟陰虛的主藥之一是生地黃和一些味
質潤重之藥。地黃入肝腎和下焦各處要遠遠超過入上焦,上焦的問題主要應該是靠
氣分藥。所謂"高熱神昏"等上焦問題,被葉吳等說成是熱在手厥陰心包絡,但是實
際是否病根真在手厥陰心包,這是大問題,大可質疑,我看很多就是陽明燥熱邪氣
上薰。一些可以是大腦缺津液(腦膜炎等,經方家重用葛根),也可以是邪氣(如煤氣
中毒、山嵐瘴氣等),或多或少和陽明氣分有重要關係。有些逆傳之包的問題,恐怕
是出於誤治。

觀溫病家治高熱危病的溫病三寶丹,主要的藥基本都是氣重之氣分藥,蓋取其銳氣
清邪氣,味厚重之血分藥,幾乎沒有。將其歸類為陽明熱燥等邪氣上蒸,導致神昏,
未嘗不可。對臟陰枯竭的三陰病,這些三寶丹只能暫時急救,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還必須有生地等味重之血分藥合氣分藥並用。

另一方面,如果經方家診斷正確,一樣能治高熱危重之病,並非只有溫病家能治。
以前紹派經方家在這方面療效不遜溫病家。胡希恕對經方家不能治溫病一說是痛斥
不讓,估計他治過這類問題。溫病家治溫病,擅長在用猛藥、毒藥和稀罕藥上,理
論上亮點並不多。但如今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這溫病三寶丹,很多地方被
禁用,其中的好些主幹成份也被禁用,依賴此等藥的溫病家,遇到高熱危重病該如
何是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3: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很多就是陽明燥熱邪氣
上薰。一些可以是大腦缺津液(腦膜炎等,經方家重用葛根),也可以是邪氣(如煤氣
中毒、山嵐瘴氣等),或多或少和陽明氣分有重要關係。有些逆傳之包的問題,恐怕
是出於誤治。

温邪致病重,重在热毒入营血。阳明气分可以达到或解释这个程度?三焦热毒炽盛这个是温病说法。阳明清下治法,的确可借治,但中药及方剂清气凉血自当有别,这个不必借伤寒与温病之别,就能加以说明。较多清药,气营皆入。可以这样说:抛开药物方剂因其具有的特定有效成分伤寒温病皆可治皆能治这个出发点,如果说足厥阴肝经疾病的诊治规律已涵盖手厥阴病的诊治规律,那么请在伤寒论里多找一些符合手厥阴心包(脑)的条文方剂例证。足厥阴病特点在厥,在阴阳气不相顺接,在胜复。手厥阴病必然存在,手厥阴病特点如何?犹如手足少阴,足少阴伤于寒为病,病本寒必水多也。手少阴伤于温为病,病本热必火多也。所以伤寒论六经辩证中,足少阴肾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手少阴则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何以水亏?少阴心火亢盛为主因。虽然治法可以互推互成,但从疾病发生转归的一般规律看,足少阴病中何时何能涵盖这个心火亢盛导致水亏?可以请熟读伤寒的先生们找找,以资佐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21: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盘再底一下概率多大?303只是足影响手而导致手病,仍不是手本病也。胡老不一定用三宝,白虎承气有机会之说法,已显伤寒家对手三阴经病一无绝对敢涵盖,二无足够临床底气。本不是同一类病,何必硬要一统之?方证方病对应,途经不止一条。手三阴经病能更容易在温病诊治体系中找对应,为何别扭地在伤寒中找对应?本人喜用完带场,得心应手,容易找对应,肝郁脾虚湿盛下注,硬要在伤寒里找个对应方剂,不知是哪一个?别家也有长处,却来一句我也不见得不会治,所以我能治天下病!天下病辩证不出六经?某些家连经络脏腑都可以否了与伤寒六经的内在关系,真值得玩味一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21: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先生先大盘呀。对!前列腺过度充血肿大导致功能异常。有阴襄潮湿瘙痒尿频急数治与妇人同,完带汤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6 23: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我看很多就是陽明燥熱邪氣
上薰。一些可以是大腦缺津液(腦膜炎等,經方家重用葛根),也可以是邪氣(如煤氣
中毒、山嵐瘴氣等),或多或少和陽明氣分有重要關係。有些逆傳之包的問題,恐怕
是 .. (2014-05-05 13:58) 
如果腑不偏熱,臟不陰虛,恐怕不大會有熱病。 我見的熱病多太陽發熱,少陽、陽
明火上炎,都從三陽治,影響神志的多是少陽和陽明。手少陰陰虛是會有心火,我
是以補陰、疏肝、通營為主,梔子豉湯、天冬、知母等清上為輔助。師兄說的心火
上亢,首先是否是真的手少陰,用什麼藥有效?

手厥陰病如何導致神昏大有可追問處。如今確定的各類心臟病人發病時,頭腦都是
清楚的,雖人很難受,但神志不昏。如果是熱入心包經導致神昏,我們可以試試把
熱袋長期放在膻中一帶,這是心包絡的宮城,看看是否會神昏? 我即使心窩口熱得
難受,也毫無神昏的感覺。但是如果把熱袋放在頭上,情況就不一樣了,可以很快
影響神志。所以愚見,神昏主要在熱入大腦或大腦缺津血。頭為至陽之地,手足六
陽所過,如果供血髓正常,則神昏治當腑氣。如果血髓不正常,一是血髓不足,則
治多在足少陰,除非心臟病不能正常跳動,但此多屬寒病﹔二是血中有熱毒,入腦
之熱毒必是陽毒,走上者屬陽故,亦治在氣分。這就是為什麼三寶丹多是氣分藥,
犀角、麝香、冰片等等,都是很強的氣分藥。血分病用氣分藥,這理論上的不一致,
有待自圓其說。

另一方面,說陽明熱造成神昏,這個傷寒論中屢說,臨床也多見,應屬通常情形。
況且,陽明脈過心包絡。所以,即使真是熱入心包導致神昏,也不能排除陽明熱氣
上燻心包絡的可能。有個簡單的神昏實驗是喝酒,馬上氣沖頭面,進而神昏,病都
在陽分。陽明清熱法,並非只有下治法,白虎、陷胸、梔子豉等類湯,都是典型治
上焦熱的,麻杏甘石、越婢湯也是對付陽明熱,只是針對不太盛之熱。

師兄似乎把不在傷寒論中的內容,就歸六經之外,這一點愚十分不解。傷寒論所及,
也就是六經之冰山一角,遠非六經全體。其實關鍵還是如何定義六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7 00: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大盘要注意急跌。
后世依然在长周期的下跌中。
很多个股的股价会跌倒完全无法想象。 (2014-05-06 21:08) 
天朝的股市背後有黑手操縱,股民多虧。"楊百萬入場,楊白勞出場",呵呵。我是不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7 00: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关于手厥阴病,伤寒家认识上是有问题。
手太阴至足阳明为顺传,用攻下法,伤寒论就是这么写的。
至于热入膀胱,可以认为稍稍带点逆传,但也是用桃核承气汤攻下。
叶天士确实伟大,看出一 .. (2014-05-05 15:41)
葉天士偉大,所以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跟從他的人,不敢大劑量用石膏,治熱病豈
不成跛腳? 美國佛羅裡達州處熱帶,極為濕熱,跟海南差不多,人家倪海廈從來不
用三寶丹,治熱病主要就是靠石膏,不也一樣治嗎? 聽他弟子說他治熱病幾乎是十
拿十穩,不但治好,而且很快,治熱病他也一樣敢跟溫病家叫板。中國有幾處能濕熱
過海南? 倪海廈也還不是經方中最厲害的。

總之,我雖然也欣賞葉天士,但對其說法不無顧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0: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森先生的问题可以归纳成:伤寒六经定义是什么;伤寒气分药,方可治温病,血分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经方中医能擅长治温病。结论可能是:伤寒六经本来涵盖温病手三阴经;伤寒药方可以代替温病用药;中医只要伤寒即可。
关于六经定义,显然本人难以给出好的答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考虑:一,伤寒条文中反应出,仲景是否针灸高手?这个就不必一一列举。善针灸者不明经络是不可能的。二,仲景所依据的经络理论是有所传承的还是自己独创?或者简单说,他的针灸基于的理论与内经经络学说没有任何关系?结论是,仲景六经概念与内经经络没有任何关系的前提是仲景针灸基于的理论与内经经络学说无关。如果要否定这个,那就请红森先生先去考证吧,反正本人否定不了。三,先生也是临床家。若针药并用者,经分十二经,恐病不能不分十二经。一本伤寒论,所谓六经,很显然侧重点在足部六经。这个不须我论证。四:不恶寒为温病,仲景知温病,而且知道鉴别。除此一条,还有多少条文是讲温病辩治规律的?知有此一类不同于伤寒的疾病而没有下文,说明下文中所论不包括温病。这是一般逻辑。
关于伤寒气分用药用方可以治温病,尤其基于此认为温病主要就是阳明气分病,所以伤寒六经就能涵盖十二经病。这个逻辑通的牵强。阳明也是三焦之一部分,阳明热本质是三焦热又当作何解?治当然可以通过清阳明来清三焦,但病的辩识却不能三焦热等同于阳明热。反之,温病辩治体系中也有用伤寒方,治同辩不同。也不能以同样的逻辑认为温病涵盖了伤寒。治病用药用方的基础要素是药物所含的有效成分。任何辩证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到这些有效成分与疾病病症的对应关系,而且各种辩证体系对疾病与药物的对应关系各具特色与优缺点。取得疗效所运用的药,方也可以各具特色也可能有相互交叉,但这种互通性并不能从本质上用来作为一种辩证体系涵盖另一种辩证体系的证据。我用西药挂水治疗经常结合中医思维和中医辩证,甚至在中医辩证思维指导下用西药,比如抗病毒药就有类似中医解表的作用。这样的体会有很多。方证对应的结果可以是单一的,但方证对应的过程以及对疾病本质的辩证认识可以不尽相同,甚至可以是目前难以解释的。所以用伤寒阳明气分用药用方可治温病来证明在疾病辨识乃至辩证体系上说,伤寒体系可以涵盖温病体系,显然是苍白无力的。又伤寒是临床圣书,但伤寒理论并不违背中医基础理论,对于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经络认知,对于药性药方的基本认识,别的辩证体系要遵守,伤寒论同样遵守。这种共同遵守的基础决定了药物方剂的交叉使用,却不能完全否定证可以一致,证的来源病的本可以不一致。
伤寒家能看温病。伤寒家能成温病高手。这个问题更容易回答:一味草药气死名医。什么温病家伤寒家,都是草药医,能简便迅速不别扭不牵强地找到对病的药就是本事。所以用这个来说明伤寒温病不必两分更是不值一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0: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血髓不足,則
治多在足少陰,除非心臟病不能正常跳動,但此多屬寒病。
这一句可以作为佐证你的矛盾:治在足少阴,但要补肾水,补精益髓,是吧?伤寒论里论足少阴病主要还是温阳补肾吧?那是属于寒病,这个也是说到点子上,因为一伤于寒,一伤于温。
二是血中有熱毒,入腦
之熱毒必是陽毒,走上者屬陽故,亦治在氣分。這就是為什麼三寶丹多是氣分藥,
犀角、麝香、冰片等等,都是很強的氣分藥。血分病用氣分藥,這理論上的不一致,
有待自圓其說。
入脑之热毒必是阳毒,走上者属阳故也。这样说还不如说这个是伤于温邪阳邪才导致的,不是阴邪寒邪造成的。
伤寒论里何经疾病可以导致这种阳毒热毒?你的答案肯定是阳明病。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实是也。有太阳阳明少阳阳正阳阳明。明确告知,阳明病的来源以及原因。伤寒温病同样气分热,性质究竟是否相同?是否用药用方同就证明其来源性质就必然相同?从温病传变迅速,伤寒相对容缓来看,绝不相同!伤寒阳明病有热毒入脑否?伤寒气分治之得当,死者必少。温病气分即使治之得当也未必死者能少,为何?关键在于邪气性质决定的疾病性质不同。从整体来看,我的看法是温病是快死病,伤寒是慢死病。很多急性病死者伤于温,很多慢性病死者伤于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7 14: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一是血髓不足,則
治多在足少陰,除非心臟病不能正常跳動,但此多屬寒病。
这一句可以作为佐证你的矛盾:治在足少阴,但要补肾水,补精益髓,是吧?伤寒论里论足少阴病主要还是温阳补肾 .. (2014-05-07 10:57)
一、髓血不足,不一定都是寒,熱燥傷陰一樣可以傷髓血,所以臟陰虛,一律都需要
用生地來補骨髓。

二、入腦說陽毒比較廣義,能包括溫邪,但陽毒可以不止都是溫邪,燥邪也是陽毒,
不一定有明顯的溫熱。

傷寒論中說的導致神志不清的(如譫語鄭聲),以陽明燥邪為多。但三陽病或三陰病或
誤治之中,凡傷津都可以引起神昏譫語,其邪主要是陽明燥邪,各類傷津導致燥邪
無制故。

少陽篇的婦人病,譫語見鬼等症狀,經文歸在少陽,熱入血室,但多少跟陽明還是
有關係,少陽木火之邪能傳病於陽明土金(剋也)。類似傷津六經病中都有,主要都
由熱燥或汗下不當傷津液而來,其主因乃是陽明燥邪。

說到陽明病,可以有兩種: 一是指陽明經腑所統之部位的病症,主要在陽明篇,有
在經之寒熱病,有在腑之寒、熱、實等多種病,胃家實僅其一類。﹔另一是指陽明
燥邪產生之病,傷寒論中六經篇各處都有,凡傷津,多可以責燥邪為病因。這兩種
陽明病傷寒論都有。

傷寒、溫病同樣气分熱,區別主要從症狀上看,而不是從原始病因去制定框框。如
果氣分熱相同,而兼症不同,那麼可以用同樣治氣分熱之方,加不同藥味或合方針
對不同的兼症。這是粗略大概的方向,不一定最好,細節要具體分析了。試想,傷
寒發汗後,若過汗,而病人素體陰虛腑熱,那麼病情完全可以從傷寒,發展成陽明
熱證,因為疾病是可以變化的。此以寒隨汗去,津虧生熱故。而由傷寒發展來的白
虎湯證,和溫病來的白虎湯證,只要證相同,一樣可以用白虎湯。如果症狀不完全
相同,或兼症不同,那麼就要相應調整。原則上還是對證下藥,而不一定是照病因
下藥,因為病因可能已經不在了。

傷寒溫病死得快慢難說,更多時候病是寒熱夾雜,目前死人最多的還是大青龍湯證。
倪海廈跟他的弟子說,陽明病可以不死人。在他的體系裡,純熱的病,他都括在陽
明病裡,他說陽明病可以不死人,等於說他治熱病可以不死人。聽一個內部消息說,
他的診所每年石膏用量是在噸這個量級。他說的當然不一定都對,但肯定有參考價
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7 14: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如果在佛罗里达治发热用石膏十拿九稳,那我肯定倪海厦胡说八道。
2012年8月全美爆发西尼罗河病毒感染,德克萨斯州位于病毒爆发的中心,死亡上百人。
患者头痛、发烧,同日本乙型脑炎属同 .. (2014-05-07 13:33)
這裡說他用石膏,是省略說,顯然不是只用石膏一味藥,沒人那麼用,起碼得白虎類。

美日各地死於熱病的,我可以肯定沒有經過倪海廈治療,甚至沒接受中醫治療。實際上,倪海廈好像是2012年初去世的,2012年八月
事扯不上他,2010年以後他就比較少出診,主要傳授人紀系列的東東。他的二個弟子是我朋友,現是在美開業中醫,所以我多少知道一些內部情況,他的醫案可信度挺高,不妨參考一下,有價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7 14: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红森先生的问题可以归纳成:伤寒六经定义是什么;伤寒气分药,方可治温病,血分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经方中医能擅长治温病。结论可能是:伤寒六经本来涵盖温病手三阴经;伤寒药方可以代 .. (2014-05-07 10:23) 
師兄這些幾乎都是誤會愚意。

藥或方能否用傷寒或溫病,主要在對症下藥,並不能說傷寒論中的方一定能治或一
定不能治溫病。有誰規定過傷寒氣分藥和溫病氣分藥我不知道,我是沒有這樣去規
定。

我可沒有忽略血分藥,如果傷到臟陰,怎麼可以不用血分藥? 我是少不了生地、赤
芍、丹皮、紫浮萍(透營用)等藥。

我覺得師兄好象認定說傷寒只能是六經,六經只能是傷寒,溫病就不能用六經。 我
認為即使傷寒論沒說六經溫病,也不能就斷定溫病就在六經之外。另外,說傷寒論
是立論於足經,這個我不同意。傷寒論的六經起碼應該包括十二經和十二臟腑,我
認同六經為表裡六層的說法。吳瑭的三焦辨證是分上中下,和裡外六層沒有互含關
係,吳瑭說的三焦病不能包括陽明病,陽明病也不能包括三焦病。其實傷寒論還是
覆蓋了一些溫病,太陽中暍就是太陽溫病,篇在金匱,本傷寒論的一部分。

我開始有點感覺難以溝通清楚,還沒找到合適的辦法。六經用於溫病,四聖懸樞是
我看到最有體系的,可能師兄看看,比較容易明白我的意思。這個話題,先到此為
止,將來有機會再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5: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紅森 的帖子

紅森:一、髓血不足,不一定都是寒,熱燥傷陰一樣可以傷髓血,所以臟陰虛,一律都需要
用生地來補骨髓。

二、入腦說陽毒比較廣義,能包括溫邪,但陽毒可以不止都是溫邪,燥邪也是陽毒,
....... (2014-05-07 14:08) 
。而由傷寒發展來的白
虎湯證,和溫病來的白虎湯證,只要證相同,一樣可以用白虎湯。如果症狀不完全
相同,或兼症不同,那麼就要相應調整。原則上還是對證下藥,而不一定是照病因
下藥,因為病因可能已經不在了。
  这段话就是为经方派抹黑。或者为中医抹黑。原则上对证治疗,病因就不需要去管它了。因为按你的说法病因早就不存在了方证对应就是对证治疗么?中医就是对证治疗么?落实到具体治疗上,任何辩证任何医学体系都要方证对应,这个没有错。错在只要见证治证,而不需要追究病因病机。遇到温病,特别是严重的瘟疫,出现白虎汤证,可以用白虎汤来治,你敢肯定病因已经不存在了?细菌或病毒的原始病因已经彻底没有了?这个就是温病和伤寒的不同。可以同样是白虎汤证,用白虎汤,伤寒可以可以说到阳明已无原始病因(寒),温病则原始病因继续存在(温邪,疫气)。伤寒阳明气分是伤寒疾病过程中寒邪因某种原因转变成热邪,可以通过清下愈病的一种转轨。温病阳明气分是温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放在这样的对比体系中看,就能知道不同来源的白虎汤证,本质绝对不同。
  西医循证医学也要讲病因病机,也分对证对病。咱中医就沦落到只要见证治证,只要可用白虎汤,就不必问病因来源了?先生之言差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7 15: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而由傷寒發展來的白
虎湯證,和溫病來的白虎湯證,只要證相同,一樣可以用白虎湯。如果症狀不完全
相同,或兼症不同,那麼就要相應調整。原則上還是對證下藥,而不一定是照病因
下藥, .. (2014-05-07 15:16) 
師兄歇歇吧,各走各路,好自為之,有啥好激動的?

什麼溫病的大青龍湯證,流感傳染來的大青龍湯證,傷寒來的大青龍湯證,我都用
大青龍湯都能治好,奇怪嗎? 萬友生老先生也這麼說,雖然他的看法我不是100%贊
成,這一點上我贊成。更何況病因千差萬別,人人不一,不從證入手,都去尋枝摘
葉,還有完沒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9: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如先生所说歇了吧。今先生悟性甚好,转专这行还不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7 22: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研究温病学也需要一字一意。
温邪化热由卫分传入气分,症见大热大汗烦渴,喘息鼻煽,舌苔黄燥,脉洪大者,宜用白虎汤。
若热邪逆传心包,内闭神思,而见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舌绛脉细数 .. (2014-05-07 17:39) 
在歐美許多國家,三寶丹被禁用,遇到"神昏譫語或舌蹇肢厥",難道溫病家就束手無
策了?

我認為: 首先,人們遇到這樣的病,並非只有三寶丹可用,經方家也不是只有白虎石膏類可
用。次則,用六經辨證,只要是藥證合,一樣可以用三寶丹,只是在六經體系裡,可能
不叫逆傳心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7 22: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关于系统问题,无论四圣心源还是寒热统一的万友生,基本都属于边缘派。
当代温病最顶尖的当属蒲辅周、高辉远这一支。
蒲辅周称作热病国手,已世人皆知。
徒弟高辉远在北京305医院当中医科 .. (2014-05-07 18:14) 
四聖心源不是熱病專著,不能算數。四聖懸樞才是熱病、疫病的專著。各家有各家的
辦法,都看看可以避開視野的死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4-5-8 04: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清代当叶天士提出“逆传心包”的概念,引起当时医家的高度关注。
因为在伤寒的六经系统内,只有顺传没有逆传。
伤寒神昏谵语类,都是顺传至阳明后才导致的,而且速度相对缓慢。
治法只有 .. (2014-05-07 22:28)
傷寒六經病也是逆傳,逆傳故病,順傳則不病。人體客氣六步,運行的順傳次第是:
厥陰風木(一陰)、少陰君火(二陰)、太陰溼土(三陰)、少陽相火(一陽)、陽明燥金
(二陽)、太陽寒水(三陽),再傳厥陰。反過來由太陽傳入陽明少陽等,為逆傳,即
病也。葉天士說的由太陰傳厥陰,的確也是逆傳,只是這應該不是葉天士的發明,
原本和傷寒論太陰病傳少陰、厥陰一樣,只是他突出手經,傷寒論手足皆然。

傷寒論沒有"逐穢開竅"之詞,但熱病的治則不是沒有。我覺得主要是學仲景的治則,
有關熱病神昏譫語等病,傷寒論的說法歸結起來是這類病主要來自亡津血,我的理
解是燥邪攻腦,對不對,可再商議。如果治療中避免亡津血,及時補充津血,人體
自己有一套排污濁之系統,能正常工作,愚見這是根本,並不很需要人為介入"逐穢
開竅"。如果已經傷津血導致神昏譫語,則一邊補充津血,一邊用芳香氣強之藥來開
竅,用三寶丹或類似治法,都無妨。但畢竟這是標急治標之法,本法還是補充津血。

葉天士比較出名的治則是透法,實際透法應視為是汗法的特殊延伸,把營分熱邪從
皮膚透出。雖不說為汗法,實際還是要有微似汗出,乃能引熱邪出表。只是熱病的
汗法,不用麻桂類的汗法,原因一是營分熱不出,一是忌諱衛分汗出亡津液。大致
原則是將營分熱,引出體表,血分熱用下法排出體外。

如今熱病不多,寒病或寒熱夾雜的病倒很多,可能是夏天過用冷氣。多數熱病情形,
如果補充津血足了,外加通營透表藥(赤芍、丹皮、紫浮萍、荊芥等),不需要麻桂,
就可以有微似汗出。痘病、疹病、疫病等可以考慮加升麻、天冬、紫蘇等。濕濁加
去濕和芳香化濁藥,中藥裡頭,這類藥不少可以選用。茯苓、藿香、蒼朮很好用,
苡仁、白豆蔻我也常用。用藥上我不排斥溫病方藥或其他時方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7:57 , Processed in 0.204761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