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289|回复: 3

伤寒两地书(第62条)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积分

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6-7 23: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发汗后,营卫受伤,肢体失去所养,故而身疼痛。桂枝汤调和营卫,加芍药养血和营,生姜辛温发散,温通经脉,人参补气补血,如此身疼得除。
问:人参为那个品种之人参?又云伤寒论人参即今之党参者,对否?伤寒论人参之用法,似多在汗下之后,(如第26条,白虎加人参汤)取其补气生津之效,当专题讨论之。
                                                   




上一篇:伤寒两地书(第60、61条)
下一篇:孙曼之老师丹溪医案评析系列(45)
一阴一阳之谓道,乐天知命故不忧。

12

主题

0

积分

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23: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关于张仲景时代所用的人参,究竟是不是后世所用的人参?明清以来意见不一。近年来,祝之友先生在其所著《伤寒论药物古今变异与应用研究》一书中对于这一问题的结论比较可信,录之于次,仅供参考:   
        经本草文献考证﹐ 《伤寒论》方葯中之人參应为党参﹒有一点加以补充說明﹐《別录》在人參項載:“如人形有神﹐生上党及辽东。”后世本草称之为上党人参,古时上党产人參是肯定的。正如《中年本草》載迷:党參之名始見于清代《本草从新》﹐谓:“按古本草云:参须上党者佳﹐今真党參久已难得……”此处说的真党參系指山西上党的五加科人參﹐由于该地區的五加科人參逐漸減少乃至绝迹﹐后人遂用其他药材形态类似人參的伪品充之﹐并沿用了“上党人參”的名称。显然“上党人參不只是专指上党所产人參而言﹐应是人參和党參的统称。雷氏《中药學》載:党參“因山西上党者最有名﹐故名党參”﹐也較为含混。因此说源于《本草从新》。明.卢子頤论及人參:“出上党者﹐形故黄白﹐狀如防風﹐坚润而甘。”应是对党參的描述。高氏《中葯學》提法較为客观: “党參之名始載于《本草从新》。”并指出: “人參、党參古时不分。凡古今成方之用人參者﹐每以党參代之﹐但党參虽能补脾肺之气﹐益血生津﹐然不如人參能大补元气﹐助葯力亦較人參为弱”。所以轻证和慢性疾病﹐可以党參代人參用。如重症急症仍用人參为宜。”谢宗万研究员说得更为清楚:“因原出山西上党﹐而根形如參﹐故名。”并明确指出:“古代上党除生长上党人參﹐尚有党參出产。此种党參在五加科的上党人參日趨減少乃至絕迹的情況下﹐最初冒名頂替﹐而后直到清代才逐漸独立为新的葯材品种。”                  
       考历代医葯和本草文敵及党參和人參的具体临床效应以及张仲景汤方用葯意图﹐所用“人參”应是現今之党參。(见原书p16-17,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我的看法,这个结论还是可信的。上党原产的五加科人参在张仲景时代已经被党参所代替。《伤寒论》里面人参的剂量大多在二、三两左右,与其他药味大致一样,正是说明了不可能是五加科人参,而是温补力量较弱的党参。
                                          
                                                                                                                                              孙曼之
一阴一阳之谓道,乐天知命故不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6-11 20: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可信,但临床可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8-8-14 14: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你喽

楼主,恭喜你哦,祝你尿酸不正常
喝水医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2:29 , Processed in 0.06513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