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方证有没有理论?不是由后人说,而是由张仲景本人说。
第一方桂枝汤之理不用说了,因为张仲景说过了是“营弱卫强”。就说说“胃中干燥”吧。第203条曰:“……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张仲景能看得见“津液还入胃中”吗?肯定不能。如果他能看得见,又何必费话“当问小便日几行”,“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呢?
“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津液还入胃中,这个津液是什么呢?是水吗?如果是水的话,当为饮水入胃中,那样的话,饮水就可以通大便了,还用得着“津液还入胃中”吗?。这个“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就是推理,也就是理论认识。这个理论认识是用来指导临床实践的。
第58条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是说“凡病”,经汗吐下后,达到阴阳自和者,必自愈。那么是不是“凡病”,只要汗吐下就可以了呢?这个肯定不是的,第23条曰:“……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为什么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呢?第38条曰:“……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第110条曰:“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一作二日内烧瓦熨背大汗出,火气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此条“足下恶风”是什么道理呢?张仲景说没说这个道理呢?当然说了,许多没有说道理的方证条文,都在有关条文中说过了。想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就要“寻余所集”(《伤寒论》序),前后互参。“足下恶风”的道理,与“汗多亡阳,遂虚,恶风”是一样的。“足心必热”,就是由足下恶风,津液亡失,转为谷气下流,津液行于足下了。
第111条曰:“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此条“太阳病中风”,是桂枝汤证,医者不是以桂枝汤发汗祛邪,而是以火劫发汗,邪风加火热,两阳相熏灼。“两阳”是什么呢?一是营弱卫强之卫阳,二是火劫之阳。这个“两阳”是指有余之阳。“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这个阳盛,明确是阳气有余。阳气有余,则“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上为衄血,下为小便难,结果成为“阴阳俱虚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伤寒论背后究竟有没有理论支撑?下一篇:从汉代讳训制度,看伤寒论序及伤寒论成书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