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客观认识伤寒论的“方证对应” 伤寒论的方证,有些是简略的,不一定完全对应。 我们看一下,伤寒论关于麻黄汤的条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这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麻黄汤八症”。还有没有其它症状的内容呢? 我们再查阅一下,将麻黄汤的条文罗列一下。还有以下几条: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脉浮而数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2)。 脉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46)。 没有太多有关症状的论述了。 那么,表邪侵犯人体,只是“八症”这么多吗? 再个23条,关于桂枝麻黄各半汤。取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半量。症状会是“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简单的,打喷嚏、流鼻水……。这些呢? 如果认为,这人家其实之前有提到,不必重复提及。行。 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2) 十枣汤会是这些症状吗? 类似,伤寒中风,有柴胡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四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真的可以吗? 当然,在某些疾病中,一些症状可以用于确诊某疾病的,可以说是必见症,临证时可以直接抓住该特征症而针对疾病用方,这可能就是专病专方专药的由来。 以黄疸证治为例,不论其为阴黄阳黄,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其所治方药大多不离茵陈,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茵陈四逆汤、栀子柏皮汤加茵陈,由此可见茵陈为退黄要药,黄疸这一疾病即为茵陈的主治依据。
中医强调的方证对应,很多人往往理解,就是“症状”与“方药”的对号入座。不思辨病因病机,盲目根据条文说的症状来用方,这固然没有大的问题。然而,不全面。 传统中医一般认为,辨病机、识证候、立治法、处方药,即“理法方药”一体,以理统法,以法统方,以方统药,这是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过程。 证,原为“證”、“証”字,在《说文解字》中前者训为“告也”,后者训为“谏也”,“今俗以証为證验字”,有证据、证明、验证义。 所以,“证”字,当贯穿中医辨证论治过程,是用以“证据、证明、验证”—— 辨病机、识证候、立治法、处方药,即“理法方药”这四个过程。
总之,大家对伤寒论的方证,要知道有些症状,是简略的,与方药不一定完全对应。客观认识到这一点,就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