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8810|回复: 153

食谷欲呕属阳明,但见一证探病理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3-1-6 18: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第243条曰:“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食谷欲呕,多为胃液虚寒,胃不纳谷的反应。健康人的胃中不会有水饮停蓄,因为饮水入胃,胃液会及时将水饮消化(气化)为津液而进入血液循环,以营养人体。代谢过的血液(津液)会从血管里滤出,变成尿液而排出体外。所以健康人的胃中不会蓄积饮入之水。人体内正常的体液是液晶状态,而水液不是液晶状态,这个认识已经得到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印证。当胃中虚寒时(虚是胃液虚),就给水饮留出了停蓄的空间,这个空间应是胃内肌肉脉络(毛细血管)中的空间,肌肉脉络中津液空虚,水饮自然就浸渍到肌肉脉络中,于是又影响了血液循环,使饮入胃中的水液不能被消化(气化)吸收而变为津液,出现类似“水不沾流,走于肠间”的病理现象。走于肠间的水液蓄积过多,就会浸渍大肠,而出现腹泻。“水不沾流,走于肠间”,是张仲景将人体遇到外寒所发生的病理现象,作出的精妙阐释。寒水不能沾附于流动的血液上,于是走于肠间,停蓄于胃肠中。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寒水之邪占据了胃内空间,胃液虚则不能消化(气化)停蓄在胃内的水饮,严重者则不能受纳食物,表现为食谷欲呕。所以“食谷欲呕,属阳明也”,是属于胃液(胃气)虚寒。“食谷欲呕,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胃液虚寒,食谷欲呕者,服吴茱萸汤,不会“得汤反剧”。那么“得汤反剧者”,就属于上焦胸胁膈间有热结,可与小柴胡汤,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呕吐得止。
    从此条可以看出,仲景“但见一证便是”,也有看不清楚的时候。世上没有不需要辨证的“神医”。所以仲景大论各篇均名为“辨某某病脉证并治”。

评分

参与人数 2得分 10 收起 理由
黎小裕 + 5 优秀文章,支持!
李小荣 + 15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从一段有趣的英文谈“辨证论治”
下一篇:谈随证治之辨证论治的原创思维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3-1-6 19: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辩证不是不要辨识病机,方证是辩证的继续,是辩证的尖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45

积分

62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5
QQ
发表于 2013-1-6 20: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其实是人体水液代谢假说的模型,用来解释五苓散更为合适。跟胡希恕先生讲五苓散异曲同工,只是胡老把这里的津液叫做水,不能吸收的水叫做废水。
  仲圣言食谷欲呕,而不言饮水欲呕,当有所指,尽管水液代谢严重时,也可以出现食谷欲呕,但此处的重点应该不是水液代谢方面,寒重不能腐熟才是重点。当然,与水液代谢也并非无关,如干呕吐涎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44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6 21: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汤反剧,属上焦也,并不等于就是属小柴胡汤证,更多的是小半夏汤证,而小半夏汤与吴茱萸汤的区别,从本条得汤反剧可以略知一二。
伤寒为经,本草为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22: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王成果 的帖子

王成果:    这其实是人体水液代谢假说的模型,用来解释五苓散更为合适。跟胡希恕先生讲五苓散异曲同工,只是胡老把这里的津液叫做水,不能吸收的水叫做废水。
  仲圣言食谷欲 .. (2013-01-06 20:57) 
五苓散证不应是虚寒水气,而应是虚热水气,不然不会“汗出而渴”、“烦渴”、“热多欲饮水”。
气不行则为水,血不利亦为水。水液代谢问题是最常出现的问题。寒邪伤人,一定会出现病理产物,如果没有病理产物,人体就不会出现病态反应。这个病理产物是什么呢?《金匮要略》有论:“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22: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青木青木 的帖子

青木青木:得汤反剧,属上焦也,并不等于就是属小柴胡汤证,更多的是小半夏汤证,而小半夏汤与吴茱萸汤的区别,从本条得汤反剧可以略知一二。 (2013-01-06 21:47) 
小半夏汤证是心下有支饮,恐不属于上焦。而且心下有寒饮,服吴茱萸汤也不应呕吐反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8727

积分

130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727
发表于 2013-1-6 23: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属脾胃一属肝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45

积分

62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5
QQ
发表于 2013-1-7 11: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所说的水不沾流,其原因是单指寒邪伤表所致,还是即包括寒伤人表也包括寒伤人里,亦或是泛指的水液代谢的异常。水不沾流的水,是一般意义上的饮入的水,还是泛指水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64

积分

355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64
发表于 2013-1-7 13: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光靠自己悟可能学的太慢了,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邪气伤表或伤里,不论是外感还是内伤所引起的,其所导致的病理性产物“水气”,都会影响血液运行而出现病理表现。比如头疼、头晕、咳嗽、肢体疼痛、肢体沉重、呕吐、腹泻等等。
为什么喝水过多会发生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就是因为“水不沾流”,人体血液运行不过来,消化不了,水又不会自己流出来。人体内的消化道、泌尿系,不是自来水管道,装进去水,就能流出来。水在人体内需要得到“气化”才能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45

积分

62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5
QQ
发表于 2013-1-7 15: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水不沾流,走于肠间”,是张仲景将人体遇到外寒所发生的病理现象,作出的精妙阐释。”
又说“邪气伤表或伤里,不论是外感还是内伤所引起的,其所导致的病理性产物“水气”,都会影响血液运行而出现病理表现。”,此处的邪气是广义的还是指寒邪?楼主不同意用水不沾流解释五苓散,显然是限定水不沾流是虚寒,那么大量喝热水会导致“水不沾流吗”?楼主可以给出“水不沾流”一个明确的概念吗?我觉得楼主对于水不沾流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是总感觉还需要再深入和完善。

如果病人肾功能没有问题,喝过多的水,不会因为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是因为排出过多的钠离子,导致细胞水肿,先出问题的是脑细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9: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邪气是广义的,不只是限定于寒邪。当然外感寒邪致病是最常见的。我有说过不同意用“水不沾流”解释五苓散证的水气了么?我只是说五苓散证水气属于虚热,并没有“限定水不沾流是虚寒”。热水冷水都是水,都不是液晶状态的体液。何况热水冷水喝到人体内,都要被人体的温度综合为不热不冷的水,而且主要还是要被人体器官“气化”为津液才能起作用。喝水过度首先出现的应该是水肿,而不应是排出过多的钠离子。如果是因为排出过多的钠离子的原因造成的水肿,那么是不是说在水里加上钠离子就可以过度饮水了呢?过度饮水不仅能够造成脑细胞出问题,还能造成肺细胞,心细胞、肝细胞、肾细胞等等全身各处的细胞出问题。比如喝水过度会出现腹满腹痛,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会出现头晕目眩,会出现心悸心率不齐,会出现小便不利小便难等等。《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第244条“太阳病,……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第329条:“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可见,渴欲饮水者,在一定的病证条件下,少少与饮之,是治法的要求,更不用说,脾胃虚寒口不渴者,若过度饮水,所带来的危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141

积分

26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让我们一起成长

Rank: 4

积分
1141
发表于 2013-1-7 19: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水液之解释!
慈悲藏心底,百草亦有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141

积分

26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让我们一起成长

Rank: 4

积分
1141
发表于 2013-1-7 19: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wqpzm 的帖子

wqpzm:一属脾胃一属肝胆 (2013-01-06 23:15) 
嗯,一句道破!
慈悲藏心底,百草亦有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45

积分

62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5
QQ
发表于 2013-1-7 21: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水不沾流完全可以区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水不沾流是指水液代谢的异常,狭义的水不沾流是金匮所指。
  楼主既然要结合现代医学,就应该深入的了解一下现代医学关于水中毒的内容,水肿与钠离子丢失过多,孰因孰果?肾功能正常者,会因过度饮水肾衰吗?脑细胞是不是对水中毒最为敏感?我说过其他的不受影响吗?其实不是我说过没有,是现代医学的定论。五苓散是虚热,热水冷水喝到人体内,都要被人体的温度综合为不热不冷的水,为什么要用暖水?用冷水调服五苓散或者服五苓散后多饮冷水您认为有效吗?
  楼主动辄引用大量的经典原文,我不觉得有太大的意义,我的问题,您哪一个是正面的回答?您引用71、329,我对过量饮水带来危害有异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23: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合现代医学的目的,是为中医服务的,而不是全面接受现代医学观点。过度喝热水或冷水,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与五苓散证多饮暖水,以令汗出,就不是一个话题。
    我们说的就是过度饮水,不过度怎么能有危害呢?急性肾衰病人,不就是某种病因突然致病的吗?为什么同样的病因,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病状呢?比如说外感寒邪,就有得肺病,得心病,得脑病,得肝病,得肾病以及得其他病的不同呢?还不就是人的体质状态不同,邪犯虚处吗?您认为过度饮水不会造成肾衰,我认为会,这是见解不同,没有必要一定要说服哪个。
    您的问题我哪一个没有作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不再讨论了吧,气氛已经不大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8 16: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师,把手机打开,有人找。
使用经方,我看好了很多病,也没看好很多病,看不好的病肯定不知原因,这不是一个简单方证对应搞得定的。
如果不能从病理生理解读伤寒,提高疗效妄谈。李师临床疗效之好不是一般人能了解。
各玩各的,论坛不是名利场,文章也是各取所需,至少研究伤寒我只佩服李师和黄煌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45

积分

62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5
QQ
发表于 2013-1-8 20: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以经解经的方法,结合230和243这两个条文来看,首选的应该是小柴胡汤,胡希恕先生也是这么讲的。
甚至有可能243描述的食谷欲呕,得吴茱萸汤反而加剧的例子,就是230条。230条可能就是对这个误治病人的进一步的描述和治疗。如果用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去反推此时的病理,上焦不通,津液不下,胃气不和,那么我们对津液的概念及小柴胡的功能的认识,恐怕又会百家争鸣了,或许有些概念是伤寒论所特有的,跟后世的含义并不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23: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在专业表现上的个性特点,这是他人很难学来的,也没有必要学得和别人一模一样。张仲景就是张仲景,一千年一万年以后,也不会再有第二个张仲景。比如侯宝林、马三立,相声界能找出第二个侯宝林、马三立这样的形象和神象的演员吗?你可以在专业成绩上超过他,但是你很难做到在专业表现手法上和他一模一样。说白了,这是天性,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天性,包括对专业工作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所以就出现了认识上的不同,于是说的多,分歧就多。在这一点上,张仲景也是典范,他的《伤寒论》就是点到为止,值得效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00: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友,柴胡证在胸胁,故有胸胁苦满。
栀子生姜豆豉汤为水热在胸膈,但不会大便难,大便难与生姜必不利,因为生姜趋势向上而且伤血。
小柴胡汤用生姜,又有半夏降气,人参甘草大枣补气血,故既能散上焦水热,又助肠道津液,大便能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45

积分

62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5
QQ
发表于 2013-1-9 11: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世对概念的理解,多少会有些偏差,张仲景当时说的上焦是什么,是不是跟内
经相同,我们谁也不能确定,但张仲景自己不可能对同一概念的论述自相矛盾,
我们不妨把上焦的概念,只限定在仲景书上,仲景关于上焦的论述,伤寒论上有
两处,就是230和243条,金匮要略上我找到了七处。
243条所描述的食谷欲呕,服吴茱萸汤反而加剧者,至少说明不是上焦有寒,那
么去掉上焦有寒的、上焦阳虚的,张仲景对上焦的描写,就剩下了下面几个:
1、热在上焦,但所论两条均与肺痿有关,也就是说,仲景论述的上焦有热,影
响的多是肺,症状多为咳。
2、上焦竭: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
,不能消谷,故能噫耳。噫与呕有相似的地方,不能排除。
3、根据230条,反推出的“上焦不通”。
所以,243条的在上焦,首先考虑是上焦不通,其次考虑是上焦竭的重症。能使
上焦得通的,仲景论述的,就是小柴胡汤。
243条给出的信息,只是一个“食谷欲呕”,结合230条,可能这个病人的胸胁满
、舌上白苔,迷惑了仲景,因为“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而白苔仲景可
能认为是寒象,从整个书来看,仲景似乎不太擅长舌诊,仓促选择了吴茱萸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45

积分

62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5
QQ
发表于 2013-1-9 15: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仲景书中关于舌的论述少的可怜,多是后人的发挥,伤寒论上提到的舌苔,就四种:1、脏结的舌上白苔滑者,2、脏结的舌上苔滑者3、栀子豉汤的舌上苔者4、小柴胡的舌上白苔者。金匮要略提到的就一种:舌上如苔者。
仲景并没有根据舌苔颜色辨别阳明的方法。与舌诊相关的也就是:舌萎、舌不得前、口伤烂赤、舌燥、舌上燥等。
230条如果舌苔黄,有用大柴胡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1: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李老师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人体实在太复杂了。但对于某个具体的症状,只要深入下去还是有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观点统一的。
 (2013-01-09 12:28) 
  “有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观点统一”,只是有这个可能,也只能是在同一个界面上看问题的人之间讨论,才能有这个可能。界面不同,那就无从讨论。比如“盲人摸象”,各摸各的,怎么讨论呢?
  如果有这个可能,那我们就尽量摸的全面一些吧。
    食谷欲呕,是说食物入胃就想呕吐,再与“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相联系,可知这是虚寒胃逆。虚寒胃逆者,呕吐后,胸膈虚,邪犯胸膈,故呕吐后,反而胸满。如果是实热胃逆,呕吐后邪气得减,胸满亦应当得减,临证几遇呕而发热的柴胡证患者,亦无胸满。
  呕而发热,是呕吐后,无胸满,但是发热不解,这还是肝气实,肝强犯胃,所以表现为呕而发热,这与吴茱萸汤证“呕而胸满者”不同。
  食谷欲呕,得吴茱萸汤“食谷欲呕”反剧者,有如266条“干呕不能食,……与小柴胡汤。”食谷欲呕,是还能食,但是食后欲呕,应属胃寒,虚寒则能受食,但食后激动寒气,寒气上逆则欲呕。而肝气实热扰胃,使胃气上逆,则呕不能食。再联系97条“……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那么得吴茱萸汤食谷欲呕反剧者,也应是柴胡证。胃气壅热,也可致吐,如“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这是胃气壅热“食已”即吐,就是吃玩饭后即吐,而不是一吃饭就想呕(食谷欲呕)的胃寒证,也不是干呕不能食的肝热证。若胃实到不能进食的大承气汤证的状态,则腹满痛、不大便的表现就应该为主了。因为胃热者当能进食,“食已即吐”也是能进食。如果胃实热到不能进食的程度,就是燥结太甚了,如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栀子豉汤证也不会胸满。因为栀子豉汤证是虚热。如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375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64

积分

355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64
发表于 2013-1-10 21: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邪气是广义的,不只是限定于寒邪。当然外感寒邪致病是最常见的。我有说过不同意用“水不沾流”解释五苓散证的水气了么?我只是说五苓散证水气属于虚热,并没有“限定水不沾流是虚寒”。 .. (2013-01-07 19:15) 
西学中很难抛弃西医的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06: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备急千金要方》吴茱萸汤方有五
一、吴茱萸汤:治产后虚羸,盗汗,啬啬恶寒方。
吴茱萸三两,以清酒三升渍一宿,煮如蚁鼻沸,减得二升许,半分之顿服一升,日再,间日再作服。亦治产后腹中疾痛。
二、吴茱萸汤: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肿,或寒,或下痢,气息绵欲绝,产后益剧,皆主之方。
吴茱萸(二两) 防风 桔梗 干姜 甘草 细辛 当归(各十二铢) 干地黄(十八铢)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
三、吴茱萸汤:治寒冷腹中痛方。
当归(二两) 桂心 甘草 人参(各一两) 生姜(五两) 半夏 小麦(各一升) 吴茱萸(二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亦治产后虚冷。
四、吴茱萸汤:治久寒胸胁逆满,不得食方。
吴茱萸 半夏 小麦(各一升) 甘草 人参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二十枚) 上八味 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五、吴茱萸汤:治胸中积冷,心嘈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痛方。
吴萸(三两) 半夏(四两) 人参 桂心(各二两) 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 大枣(二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从孙真人吴茱萸汤五方所治疗的病症来看,吴茱萸汤适用于胸、胁、腹虚寒证。从孙真人吴茱萸汤的治法来看,与张仲景是同一条思路。从《千金》吴茱萸汤的变法应用,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金匮》:“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的病理原因,明确张仲景“但见一证便是”的深刻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5 09: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喝水过多会发生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就是因为“水不沾流”,人体血液运行不过来,消化不了,水又不会自己流出来。人体内的消化道、泌尿系,不是自来水管道,装进去水,就能流出来。水在人体内需要得到“气化”才能运行。
何以气化?水无阳气不化。观苓桂术甘汤何药为阳,而得化水之阳气?啥桂枝而谁属?是否桂枝在桂枝汤即损阳在苓桂术甘汤为温阳?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桂枝不温阳乎?请李老师解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5 09: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非阳明虚寒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5 11: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另一帖中见先生对桂枝汤的解读:桂枝汤是攻邪补正,通阳补阴。桂枝损阳,于理存疑。可见先生自己的认识也在改变。通阳可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1: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李老师,太佩服你了! (2013-01-15 07:24) 
我很佩服你。我已经是花甲老人了,而你正值年富力强。以你的思维方法和钻研精神,对《伤寒论》“见病知源”的理解和各方证的应用,一定会有系统性的认识,期待你的学术成果。30年前,我对《伤寒论》是一窍不通,30年后,才感觉刚刚入门。愿我们共同学习,为继承、发扬张仲景留传下来的中医方证医学,一起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1: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槐杏先生:
解惑不敢,解惑最终还是自己解的。学术问题见解不同,这很正常。不可能形成中医理论全方位的统一认识。
气化,应是气血正常的交通运化。寒热虚实都可以造成气化失常。中医在治疗上帮助人体气化功能达到正常,简要的说,还是那句老话:“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苓桂术甘汤证是实证,桂枝的基本作用还是泻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5 12: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杏兄,如果还认为桂枝不是损阳药物,那你没有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3: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有余都是邪。有余者当攻,不足者当补。不能把过强之阳看成是正常生命活动之阳。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身体疼痛,是邪气在表,攻表后,若不瘥,为什么不继续攻表呢?因为脉反沉,里阳不足,攻表必伤里,当以救里为急。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与上条相似,身体疼痛,是邪气在表,为什么不先攻表呢?因为下利腹胀满,里阳不足,所以当先温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5 16: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十世遗风 的帖子

十世遗风:杏兄,如果还认为桂枝不是损阳药物,那你没有进步。 (2013-01-15 12:22) 
若此认识乃标准答案,则谢谢兄弟明示,争取进步。然认识必须与实践相合。未与平时所用体会相合,则认识难以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5 16: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还坚持认为阳明有虚寒证。此处所论述即阳明虚寒之病理,不知是否还是没有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5 16: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姑且认为桂枝损阳,也只是损局部之阳,相对多余之阳,(郁滞不通而有相对有余)而不损整体之阳。整体之阳有余,或身体为阳性体质,非桂枝所能损,麻黄羌独等或可。整体之阳不足,或身体为阴性体质,非桂枝所能补,附子细辛干姜等或可。桂枝解肌,阳旺卫密则加麻黄,有麻黄汤,阳虚卫疏则加附子,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温通之药,必有阳气郁滞,借其温散之性而通。似交通拥堵一处有百辆汽车,经疏导而通行。设阳气得通,和于营阴,表面看郁阳消散,拥堵之汽车已然不见,阳气受损,实际上如百辆汽车未有损也,阳气已随营阴周流,不再郁滞。本质上来讲,桂枝并未损阳。桂枝泻实,也是泻局部郁滞之实,而非整体之实。实之本意非指阳有余,而指阳有郁滞。若无郁滞则无此类阳有余。谈一点不进步的看法吧。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5 16: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好似热情的交通疏导员,职责乃尽快疏导交通,岂有损毁减少车辆数量之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131

积分

414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31
发表于 2013-1-15 17: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几句题外话。

关于《伤寒论》的各篇标题,汉代原本是否有标题或标题为何不得而知。“辩某某病脉证并治”应该是宋代校书者定的。

康平本 标题是“辩某某病”
唐本伤寒论  标题是“某某病状第N”
宋淳化本伤寒论 标题是“辩某某病形证”,其他还有“证候”、“形候”
宋本伤寒论  标题是“辩某某病脉证并治”
同是宋本的金匮玉函经。标题是“辩某某病形证治”,也与宋本伤寒论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7: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从上两条连读,可以看出,阳明少阳证,具有“颇欲吐,躁烦,脉数急”的特点。那么吴茱萸汤证与颇欲吐(有点想吐)、躁烦还算沾边,与脉数急不沾边。虚寒证寒郁发热时可以有脉数,但不会有脉数急。急应是急紧,虚寒证不会有脉急紧出现。这虽然是微小处,但鉴别点往往在微小之处。
    若以为阳明证也有虚寒证,这就给读《伤寒论》带来了困惑。
    “204.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虚寒证能攻之么?
    “237.阳明证,……宜抵当汤下之。”
  我们读到的阳明证,都是攻之。
  
  交通拥堵,是会由多种情况造成的。比如说驾驶人阳气过强、横冲直闯,撞毁汽车、撞死、撞伤路人,已经造成了车辆毁损,形成了交通拥堵。那么交通执法人,依法将肇事人强行制服,以疏导交通,这应属于损其阳气吧?
  
  至于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这是哲学问题。辨证法认为,局部不协调是绝对的,整体协调是相对的。局部与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离开整体的局部,也没有离开局部的整体。整体是通过局部表现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5 22: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为何不属太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45

积分

62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5
QQ
发表于 2013-1-15 22: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关于经络学说与伤寒论的配合,吴茱萸汤又是一个典范。尽管多数人否定,但我把经络辩证视为确定病位的很好工具。
吴茱萸汤能治胸满、头痛什么道理?各有各的说法,例如胡希恕说胃有停饮, .. (2013-01-15 21:38) 
我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不拘巅顶痛,遵胡老经验,左侧偏头痛,用之屡效。
只要胃(疼、呕、吐清涎等)和头(头痛、头晕、耳鸣等)同时有症状,偏寒性的,都可以用。
呕吐而胸满当然可以用,但胸满有时不好把握,目前我还没有碰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45

积分

62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5
QQ
发表于 2013-1-15 22: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概念性的东西,没有什么好争论的,跟着李老师的思路走下去,损阳的结论也很顺畅,但从另外的角度去理解,别扭的很,甚至是谬误,李老师的理解,对于他及其追随者或者临床思路相近者来说,是理解运用经方的利器,但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又成了包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有关吴茱萸汤证有三条,一条为属阳明,一条为少阴病,一条为系在厥阴。为什么呢?学者都有自己的解读,各随己见,都正确,无需争论。由此想起了两个凡是:凡是伟人说过的话,你照着念就对,照着办就好。由此更加感觉邓小平的伟大,小平同志说:“不争论”。
        “得化水之阳气,舍桂枝而谁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桂枝只是催化剂,而不是能够直接化水为气的药物,更不是唯一能够化水为气的药物。桂枝是催化剂,大黄也是催化剂,一切治疗药物,都只是催化剂。桂枝能够祛邪而化气,大黄也能够祛邪而化气,一切治疗药物,都能够祛邪而化气。对于人体造成危害的“水邪”,不是只要温化就可以了。治留饮不只有苓桂术甘汤,还有甘遂半夏汤、十枣汤、木防己汤、厚朴大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等。这些方药里,寒凉之药也有的是啊。“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句话,如果这样写:“病寒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行不行呢?
        伤寒论方药,用好了是宝,用坏了是害。
        阳气越多越好吗?阳气过多就变成阳邪了,真理与谬误的分界,有时就差那么一点点。可谓求真难,争真难,由求真到争真更难。所以,我们应该谨记圣人的教诲:非其人勿传,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争论,就是得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6 09: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先生本文之立论是建立在水饮不得气化的基础上的。水饮之祛除,非气化之一途,攻下逐水,泻肺利水等等皆可。文中可以看出,因阳明寒饮,当然主治以温,化气行水为主,此文中论证。以其他方法来反证,是自相矛盾。不再纠葛。阳气多而成邪并郁滞,已非桂枝汤所能。阳邪成郁逆,恐为四逆散所治了。邪与实,有时是指邪与实本身,有时指造成邪与实的病理原因。就桂枝汤而言,桂枝所治,是造成阳气郁滞的病理原因,而不是局部阳气有余。损阳只是表面现象。实质是是通阳,使本该和调于营阴的阳气不浮越,造成损阳的假象。桂枝汤证时,阳气本身并未增加,只是未归本位。所以治之解肌和营。四逆散则不尽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3: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槐杏先生,我觉得我们的思维方法不同,所以永远争论不清。
  “气化”是正常的生命活动,当有邪气伤害人体时,就妨碍了人体正常的“气化”功能,只有祛除邪气,才能恢复正常的“气化”功能。桂枝证的病理原因,就是“卫气强,营气弱”,因而影响了人体的气化功能,所以出现了桂枝证的病理状态,解决的办法,就是损强益弱,损卫阳、益荣阴,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怎么就纠结这么久呢?
  桂枝证与四逆散证从病位到病性都不相同,又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再来先生,桂枝祛除的是卫强之阳,不是浮散无根的虚阳。卫阳强并不是里阳强,白虎汤证里阳强盛,已经阳热耗阴了,若再用桂枝损表部津液,不是里部阴血更虚了吗?里热不就更盛了吗,怎么能不毙呢?不能把阴和阳看成是孤立地、静止地、不变地东西。阴和阳,气和血,是异名而同类的东西。
    如果不能这样思考问题,我秉持“不争论”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6 14: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证的病理原因,就是“卫气强,营气弱”。这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病理原因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营卫郁滞,营卫不和。桂枝芍药是一散一收之用,而非一损一补之用。平时得桂枝汤证者,多为阳气较弱之人(阳虚者自汗出),营阴相对来说反而不弱。(阳旺之人易得麻黄汤证,阳强乃密)。对此体质下药,难道继续损阳,继续补营?此非犯虚虚实实之戒?所以桂枝汤并非损阳益营,而是散郁阳,收自汗之治。与补损无涉。若言补损,岂有阳本不足而损之,阴无不足而补之之理?我不是一定要纠结于此。此问题一日不得明辨,则如哽在喉,不吐不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16 15: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桂枝加桂汤,是否因须更损其阳而加桂?何以作奔豚?乃下焦寒水之气得心阳虚之机而上冲。若桂枝损阳,加桂岂非寒者更寒之?如何解释桂枝合甘草而能温补心阳而使君火明下焦水气安得其居不上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6: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先生
  吴茱萸汤证不是死证。但是如果误治或者治坏,有可能变成死证。
  309条和243条,是有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关联,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比食谷欲呕之病情要重了许多。
  中焦有热,当能消谷引食,不应食谷欲呕变剧。
  食谷欲呕应是中上焦有寒。
  122条应是发汗致虚,客热与胃中虚冷同时存在的并列关系。122条可与吴茱萸汤。胃中虚冷,断不可以清热。    221条是三阳合病,治在少阳,不得汗下。
  最后一条不象是仲景语气。
  
  槐杏先生
治病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补虚泻实,和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表现也是补虚泄实是一样的道理。我是按照这个道理思维,而你却不认可这个道理,所以我说,我们的思维方法不同,争执不会有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7: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槐兄啊,桂枝损阳,我和你说过,大陈小陈都信,你不信;白虎汤属少阳方,你也不信;阳明证无寒症,你更不信。
呵呵,那还是相信自己吧。
我只问一个问题,桂枝汤如属阳虚,阳虚在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3-1-16 17: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十世遗风 的帖子

十世遗风:李师,把手机打开,有人找。
使用经方,我看好了很多病,也没看好很多病,看不好的病肯定不知原因,这不是一个简单方证对应搞得定的。
如果不能从病理生理解读伤寒,提高疗效妄谈。李师 .. (2013-01-08 16:18) 
哈哈能让过兄佩服的人不多啊。不过我佩服过兄。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8: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李老师
122条能否理解为胃中虚冷,客阳上逆造成的胃冷、胸热,吴茱萸汤加黄连可以吗?
膈气虚您是怎么定义的 (2013-01-16 16:31) 
  确定胃中虚冷,就须先温胃祛寒。这和身体疼痛、下利清谷,当先温里,得清便自调,里寒已去,才可攻表,是一样的道理。胃中虚冷,一定会宿谷不化,不会是寒热错杂的病机,不可以清热。寒热错杂证一定不会宿谷不化。比如泻心汤证肠鸣腹泻并吐,属于寒热错杂,虽然可见吐利,但是不会有宿谷不化。
膈气虚,膈就是胸膈和胁膈了。膈气虚,应是膈间的正气虚,也就是膈间的津液和血液虚,寒邪才能乘虚而客于膈间。寒邪是以“水气”的形态存在的。当然热邪也是以“水气”的形态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7 04:05 , Processed in 0.23789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