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141|回复: 34

[其他]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8-4-27 21: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此以宋本《伤寒论》为蓝本,解析《伤寒论》曰“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宋本《伤寒论》,是以搜集到的多种版本的《伤寒论》,经过对比、整理而成文的。以180条为例:“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一作寒)是也。”此条“一作寒”,就是保留了某版本“阳明之为病,胃家寒是也”的原貌,反映出《伤寒论》此条有“胃家实”和“胃家寒”的不同版本。这是宋本尊重历史原本的态度。有人猜测说宋本作了很多修改,但是从宋本原文看,很多条文都保留了例如“一作汗出”、“一作紧”、“一作目眶痛”等反映多种不同版本的原文,证明宋本是尊重原文的。
中医理论之阴阳的基本定义为:阳属实、属热,阴属虚、属寒。从阴阳基本定义出发,阳明之为病,应为胃家实,而不应为胃家寒。阳明病证是实热证,必为胃家实。如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237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宜抵当汤下之。”实者当攻,虚者当补,经曰阳病证,必为实证。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说“阳明之为病”,就是阳明证。阳明之为病,把“阳明”和“病”分开,是因为“阳明”一词不仅有病证(病性)之意,还有病时和病位之意。如244条:“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此条阳明是指病证(病性);再如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此条阳明是指病时;又如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此条阳明是指病位。
97条曰:“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185条曰:“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转属阳明则渴,则汗出,而渴为热,汗出亦为热,故阳明为热证。“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汤证之食谷欲呕属阳明,是病位属阳明,而不是病性属阳明。如果是病性虚寒属阳明,那《伤寒论》就不能看了,因为像这样自相矛盾的条文太多了。
阳明证为胃肠实热,与之相反,太阴证为胃肠虚寒。如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这个属太阴,就是病性属太阴。太阴虚寒,故下利而不渴。如果不是虚寒,则下利者必渴。少阴虚寒下利而渴者,其证小便色白。阳明下利而渴者,小便色黄。
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这个属太阴,是病位属太阴,而不是病性属太阴。因为太阴证是脏有寒,脏有寒者法当温补,不应加芍药凉之,更不应加大黄攻之。
阳明证必为实热证,而阳明病却有虚寒证,如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194条:“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为什么阳明病有虚寒证,而阳明证为实热证呢?这是因为阳明病具有发病的时间因素,而阳明证没有发病的时间因素。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间出现胃肠实热证,都是阳明证。而在阳明时得病者,就称为阳明病,无论是实热证还是虚寒证,只要是在阳明时辰上发病,就称为阳明病。如下列条文:
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阳明病,为什么会有外证恶寒未解呢?如果是太阳与阳明合病或并病,则不应称为阳明病。
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阳明病,为什么会有四逆汤证呢?
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225条,不要以为是王叔和弄错了,误把四逆汤证的条文,编排到阳明篇了。王叔和再怎么误编,也不会把四逆汤证和承气汤证弄错。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王叔和是尊重《伤寒论》原文的,并没有在条文编排顺序上作过移动。当然不排除对原简散乱所作的整理,但是并没有谁发现王叔和有根据自己的见解而调整《伤寒论》原文的证据。
如果说阳明病有经病和腑病的不同,那么阳明病小柴胡汤证、阳明病桂枝汤证、阳明病麻黄汤证是阳明经病吗?所以,如果不从发病时间的角度考虑问题,《伤寒论》很多条文都难以理解,不只是阳明病的问题,其他“六病”都有如此问题。如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温病就说温病吧,为什么要冠名曰太阳病?太阳病证邪热在表,没有入里,本为不渴,那么“太阳病发热而渴”就不是太阳病证,为什么要称之为太阳病?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此条曰:“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隐含了太阳病有里证。如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证属阳明。再如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抵当汤证属阳明,为什么冠以太阳病呢?若不从发病的时间上考虑,就很难理解。如203条:“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阳明病证忌发汗,如218条:“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203条之“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若是阳明病证,则只会使病情加重,不可能病瘥。
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266和279条曰“本太阳病”,才是太阳本证,即“太阳之为病”。279条之“属太阴”,是属太阴病位,而不是属太阴病性。太阴病位属于腹,阳明病位属于心下,故279条“腹满时痛者属太阴”,是说病位属太阴,而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是说病位属阳明。
如果不从发病时间上考虑,少阴病之许多条文同样很难理解。如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如果此条是说少阴病证脉微者不可发汗,那少阴病证脉不微者,就可以发汗吗?少阴病证为体内虚寒,绝对不可发汗。再如310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少阴病证虚寒下利,怎么能与猪肤汤主之呢?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医家多解释为少阴病急下证是少阴转属阳明,这个反差也太大了,少阴之心肾虚寒而转属为阳明之胃肠实热者,有谁在临床上见过?厥阴寒热错杂之表寒里热或上寒下热者,才具有虚寒转为实热的机能。如341条:“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367条:“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而少阴之体内虚寒者,不具有转为胃家实热的机能。
少阴病证没有自愈的条文,也没有少阴虚寒转为阳明实热的条文。287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此条曰少阴病,应是在少阴时辰上发病,并不是少阴病证。假如是少阴病证,则由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变为脉暴微,不可能为欲解。因为少阴病证法当急温之,如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少阴病证为水气入内,侵犯心肾,法当脉沉,故与附子温心肾。如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条如果不是脉沉,则可与桂枝加附子汤。若脉不沉则不是少阴病证。如《金匮要略》曰:“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少阴病证脉沉微者,不可能为欲愈。故287条是在少阴时辰上发病,并不是少阴证,脉必不沉,才会表现为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290条:“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此条是在少阴时辰上发病为中风证,而不是少阴证。中风之脉为阳强而阴弱,阳强为表实。此条是阳微而阴浮(强),脉阳微是表部邪气微,阴浮是里部正气复,正复必邪却,故为欲愈。
发病时辰不同,病证特点亦不同。如阳明病承气汤证无下利,少阴病承气汤证无潮热。阳明病桂枝汤证汗出多,如208、234条;太阳病桂枝汤证汗出不多,太阳病桂枝汤本证没有汗出多的条文。阳明病麻黄汤证没有恶风寒,如232、235条;太阳病麻黄汤证多为恶风寒。阳明病吴茱萸汤证表现为“食谷欲呕”而无下利,亦无手足冷和烦躁;少阴病吴茱萸汤证表现为“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厥阴病吴茱萸汤证表现为“干呕吐涎沫,头痛”。从发病时间上所具有的病证特点而加以鉴别,更有助于临床辨证施治。如病人在午夜(少阴病)呕吐多、手足冷、特别烦躁,在黎明前(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又在白天食谷欲呕,则为吴茱萸汤证无疑,不存在“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假如没有见“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也没有见“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但见“食谷欲呕”,则有可能出现“得汤反剧”。二十年前我曾遇见一位病人一吃饭就想吐,口不渴,脉弦,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与吴茱萸汤,病人一服就出现呕吐,随即告诉我“这药劲儿真大”。方改为柴胡汤加栀子,其气乃平。
太阳病,是在太阳时辰上发病,这是臧东来先生发现的打开《伤寒论》之门的秘匙。东来先生说:《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应为或“巳”发热,即太阳病,或巳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巳至未时,天之气盛在上,人之气盛在头,天人相感,则脉浮、头项强痛。或未发热,若是没有发热,那就和恶寒、体痛、呕逆、脉浮紧等,没有了必然的联系。或巳发热,或未发热,为第9条埋下了伏笔。即第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是说需要了解太阳病的时间段,是从巳至未上,而不是说,太阳病证欲解除时,是从巳至未上。在太阳时辰上发病,不论什么病证,都称之为太阳病。
“六病”各自的提纲证,包含了“六病”各自的病时、病位、病性和病证的典型表现。医者诊病,必然要问及何时得病,诊其病在何部,并依据脉证表现而辨别其病为寒热虚实之何种性质。“六病证”如果没有发病的时间,而只有特定的病愈时间,则既不符合《伤寒论》原文,也不符合临床实际。《伤寒论》原文,“六病证”没有一条是在其特定的时辰上病愈的,却有阳明病证在阳明时辰上发病的条文,如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临床所见,“六病证”其病愈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六病”欲解时,若为“六病”欲解除时,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上一篇:常须识别桂枝汤证的变化
下一篇:《伤寒论》合病是病时相合

10

主题

148

积分

54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48
发表于 2018-4-28 06:31:47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到教育,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8-4-28 08: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经”是什么?这是最本质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106

积分

769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106
发表于 2018-4-28 08: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本是好,就是排版太糟糕,看不爽快,要是排版能改善,不仅易读,或连非议都会减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8-4-28 09: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答疑解惑,受益非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发表于 2018-4-28 13:15:32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码字辛苦了。

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0

积分

34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40
发表于 2018-4-28 14:22:35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34

积分

135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4
发表于 2018-4-28 17: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师高论,拜读罢,真有石破天惊、醍醐灌顶之感!原来不解之处,用李师论解之,势如破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4-28 21: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同意的只有“属阳明”有时是指病位在上腹部,“属太阴”有时是指病位在下腹部。这也应当成为共识。

说六病跟发病时辰有关,文字上比较牵强,对“或巳发热”、“欲解”的理解,不太有说服力。最关键的是,何时发病是否能决定病情的某些性质?跟怎样治疗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伤寒论中似乎毫无说明,如果对临床治疗没有什么参考价值,那么知道何时发病又有何意义?

据我的研究,伤寒论中冠以“少阴病”而实非少阴病的条文,有些跟咽喉有关,像310、311、312、313、320、321条,有些跟心烦有关,如287、303、319,这两种情况都跟足少阴肾经有关,《灵枢·经脉》:“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这说明伤寒论的内容受到了医经派的影响。还有些跟四逆有关,如309、318条,实际上是说四逆散证、吴茱萸汤证容易误判为少阴病。六病其他病却非其病的情况,也可以此类推,即找出相关经脉所对应的症状,看是否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06: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定疾病性质的是脉证,不是发病时间。但是从发病时间上能看出某些特点,如果发病时间以及病证特点和某某病证吻合,就能借以确定为某某病证。
经曰:“日哺所发热者,属阳明也。”就是说明“日晡所”这个时间段发病者,属于阳明时辰发病。
《伤寒论》作为病案记录有没有发病时间,先不说。先说说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此条没有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有谁在临床上见过?或者见过这样的病案?
临床所见,麻黄汤证病者脉阴阳俱紧,恶寒甚则发热甚,恶寒微则发热微,没有发热则就没有恶寒并身体疼痛等。如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条为什么不说“太阳证,头痛……”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既然是二阳并病,为什么不说太阳病罢,却说太阳证罢?
再者,有谁在临床上见过少阴证,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痛,口干燥者,宜大承气汤的病情,或见过这样的病案?
少阴病证为手足冷、脉沉虚;阳明病证为手足热、脉沉实。如经曰:“脉沉实者,以下解之。”由少阴虚寒证转为阳明实热证,会有这样的机能吗?
以上归纳为三个问题:
一、没有发热者,会出现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吗?
二、少阴虚寒证,有转为阳明实热证的机能吗?假如有,那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有急温之的必要吗?
三、阳明病(证),欲解除时,从申至戌上;少阴病(证),欲解除时,从子至寅上。这样的条文有意义吗?比如太阳病(证),欲解除时,从巳至未上。那太阳病(证)桂枝汤的服法,有这样的体现吗?“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从太阳病(证)桂枝汤证的服法上,看不出太阳病(证)欲解除时,是“从巳至未上”。《伤寒论》398条中没有1条“六病(证)”欲解除时,是在“六病”时辰上。还有,既然阳明病(证)欲解除时,是从申至戌上,那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这不是阳明病(证)从申酉戌上发病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07: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病时间和某些病证关系密切,如太阳温病,太阳痉病,太阳中暍。假如病人在巳午未时辰上发病为“发热而渴,不恶寒”,就可以确诊为温病;在巳午未时辰上发病为“身体强,气上冲,脉反沉迟”,就可以确诊为痉病;在巳午未时辰上发病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就可以确诊为中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4-29 13: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8-4-29 13:07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4-29 06:48
决定疾病性质的是脉证,不是发病时间。但是从发病时间上能看出某些特点,如果发病时间以及病证特点和某某病 ...

1、“日晡所发热”是阳明病发热的特点,并不是说日晡时发热是阳明病的开始,也不是说阳明病从日晡所发热后就一直发热。
2、“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这是说太阳病可以同时有发热、恶寒,也可以先恶寒后发热,即:未发热时已是太阳病。这在临床十分常见,李老师说“没有发热则没有恶寒”是不对的。当然,当太阳病发展到有体痛时,往往是伴有发热的。
3、48条:“二阳并病……若太阳病证不罢者……”,所谓“太阳证”只是“太阳病的证据”而已,太阳病和太阳证并不是不同体系的概念。
4、如果甲病人从傍晚开始“发热而渴,不恶寒”,如果乙病人从傍晚开始“身体强,气上冲,脉反沉迟”,如果丙病人从傍晚开始“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该如何诊断?如果诊断并无不同,强调巳午未发病又有什么意义?
5、通常病情都有个渐进的过程,比如渴与不渴之间很难有个分界点。“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如果一个病人北京时间上午9点时说自己口渴,那么要算太阳病还是少阳病?如果这个病人身在北京,那么当地时间还没到9点(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当地时间),那他必然是少阳病了?想想这些细节就知道不合理,也没有可操作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4: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coorus 发表于 2018-4-29 13:03
1、“日晡所发热”是阳明病发热的特点,并不是说日晡时发热是阳明病的开始,也不是说阳明病从日晡所发热后 ...

1、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是说汗出发热已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是说“日晡所”这个时间段属阳明。“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是说日晡所发热,脉实者为阳明证,宜大承气汤下之;日晡所发热,脉浮虚(不实)者为太阳证,宜桂枝汤发汗。日晡所发热者,并不都是阳明证。日晡所发热,原文有240条的太阳证,还有104条的柴胡证。如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
2、太阳证没有先恶寒而后发热者。恶寒的表现是增衣覆被或近火取暖,其恶寒不能解除。恶寒不是畏寒。畏寒是增衣覆被或近火取暖,其畏寒能够解除。凡增衣覆被或近火取暖,其畏寒能够解除者,就发不起来热。凡增衣覆被或近火取暖,其恶寒不能解除者,是已经发热了。恶寒和发热是同时出现的。恶寒轻则发热轻,恶寒重则发热重。如果不相信这一点,可以去发热门诊证实。
3、假如太阳病和太阳证是同一个概念,那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就应直接写成“太阳病未解,不可下也”,“外证”就是多余的了。如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条明确说明“太阳病”有外证也有里证。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25条“太阳病”是里证。106条“热结膀胱”之“少腹急结”和125条少腹硬满的部位是一致的,都属于“热结膀胱”。热结膀胱不是太阳证。如《金匮要略》曰:“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金匮要略》此条“少腹坚痛”就是“热结膀胱”,而原文明说“无太阳证”,就是此“热结膀胱”者无太阳证,故宜大承气汤。这和《伤寒论》曰:“太阳病,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是一个意思,即太阳病和太阳证不是一个概念。
4、10楼已经说了“决定疾病性质的是脉证,不是发病时间”。但是发病时间不同,其病证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5、时间介于少阳时辰与太阳时辰之间,就是少阳与太阳合病。操作性并不难。

感谢先生参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7: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曰“合病”,应为病时相合,而不是病证相合。假如是病证相合,则很难理解。如下列条文: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假如是太阳与阳明合证,那自下利就是阳明证了,阳明证自下利者必有燥屎,葛根汤主之合适吗?必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乃可攻之。如106条。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此条和32条一样,假如是太阳与阳明合证,宜麻黄汤,不可理解。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假如是阳明与少阳合证,法当大柴胡汤一类,怎么能宜大承气汤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7: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太阳与少阳合病,如果是病证相合,表有邪气而与黄芩汤清里,恐引表邪入里,这样的治法,与理不符。若太阳表证未解而兼少阳证者,可表里双解,如葛根芩连汤法、柴胡桂枝汤法等。太阳与少阳合病,与黄芩汤,必为无太阳证,那就只能是病时相合,而不是病证相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65

积分

170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65
发表于 2018-4-29 20: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果说阳明病有经病和腑病的不同,那么阳明病小柴胡汤证、阳明病桂枝汤证、阳明病麻黄汤证是阳明经病吗?李老师这个问题问的好,其实伤寒论如果不结合内经,是没有好的答案的,我来解答下吧,伤寒论讲的是六气为病,不应该是六经病,太阳之为病,说的意思是太阳寒水导致的疾病就是太阳病,如果学习了五运六气,那么上面的问题就容易解答了,为何阳明病会有少阳证的小柴胡汤,太阳证的桂枝汤和麻黄汤,还有少阴证的四逆汤,因为主气是不变的,客气是轮转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病都是有六个证,因此阳明病是有六个证的,也就是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因此学习内经的五运六气是打开伤寒论的一把

.--.
/.-. '----------.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4-29 21: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8-4-29 21:43 编辑

继续与李老师商榷。

1、104条的“日晡所发潮热”,是以柴胡加芒硝汤中的芒硝去治疗的,正是李老师所谓的阳明证。240条与桂枝汤乃是因脉浮虚而先解表再治里,桂枝汤不是用来治“日晡所发热”的。这两条都是有阳明证的。(因为太阳病、阳明病的概念我们不共许,所以暂时就称太阳证、阳明证吧,不至于误会,下同。)

2、感冒初期的情况,可以有轻微恶寒(取暖不解),而量体温却还正常,不久后开始发烧,这种情况我本人就有体验,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体验,及时服解表药的话,甚至可能不发热而愈。临床还有遇寒加重的病,可以通过解表治愈,而这类表证几乎从不发热。

3、44条是有可下的里证,因此需要先解外而已,36条也是这个意思,否则突然说不可下干啥?这条并不需要把“太阳病”作时辰理解才能说通。106条是太阳证转属阳明证的例子,125条的情况同106条,这两条也并不需要把“太阳病”作时辰理解才能说通。

4、再次强调,既然发病时间与诊治无关,“六病时辰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5、请问三阳合病是怎样相合?阳明少阳合病又是怎样相合?按“六病时辰论”去理解皆无法想象。并病又是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23: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8-4-30 12:01 编辑

1、104条曰:“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此本为柴胡证,柴胡证为气上逆,所以下之以不得利,柴胡证用下法是错误的,应以解上焦为法。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引少阳之邪入里,所以才有了“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的方法,以解由于误治而入里之邪气。
240条原文曰:“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这是两种情况,不可混淆。假如有阳明里实,不可能为脉浮虚。仲师之所以曰“脉浮虚”,就是与阳明证之“脉实”相互对比,勿令误也。桂枝汤证也有如疟状定时发热的表现,如54条。240条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脉浮虚者就是桂枝汤证。脉浮虚者必无阳明里证。
2、感冒初期轻微恶寒者,只要增衣覆被,取暖不解,必为发热者。这个问题就不争论了吧,因为这不是争论的问题。凡为“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必为发热者。假如不发热,就不会表现为“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我在发热门诊工作了十年,没有见过一例“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不是发热者,恶寒轻则发热轻,恶寒重则发热重。您不认同,那也没有办法。
3、106条可不是“太阳证转属阳明证的例子”。太阳证转属阳明者,原文48条说的很清楚,如48条:“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106条是类同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条是太阳随其六七日表部经界行尽,因而入里。106条是太阳之邪还没有到六七日随其经尽之期,先以入里,为表里并病,而不是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导致的二阳并病。
4、“六病时辰”,不应是“六病”欲解除时,而应是“六病”发病时。因为“六病时辰”若为该病证欲解除时,那就真没有意义了。240条就包含了阳明证在阳明时辰上发病的例子。假如是“阳明证欲解除时,从申至戌上”,那240条岂不是仲师自打脸了?
5、《金匮要略》曰:“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越,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这个大承气汤证是阳明证,表现为日晡所再倍发热,至夜即愈。“至夜即愈”,是至夜间发热即解。三阳合病也是白天发热,“至夜即愈”。阳明少阳合病也是这样,即日晡所阳明时辰上与早上少阳时辰上发热,至夜和中午缓解。至于并病是什么意思,原文48条已有论述。

再次感谢先生参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30 12: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附子333 发表于 2018-4-28 06:31
受到教育,多谢!

多谢勉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30 12: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pk2002b 发表于 2018-4-28 08:26
文章本是好,就是排版太糟糕,看不爽快,要是排版能改善,不仅易读,或连非议都会减少
...

感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30 12: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rst39583 发表于 2018-4-28 09:02
答疑解惑,受益非浅!

多谢勉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30 12: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罗罗育儿 发表于 2018-4-28 13:15
码字辛苦了。

不容易。

感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30 12: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感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30 12: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zhangmujing 发表于 2018-4-28 17:43
李师高论,拜读罢,真有石破天惊、醍醐灌顶之感!原来不解之处,用李师论解之,势如破竹!
...

多谢勉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30 12: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百嘉中医 发表于 2018-4-29 20:05
果说阳明病有经病和腑病的不同,那么阳明病小柴胡汤证、阳明病桂枝汤证、阳明病麻黄汤证是阳明经病吗?李老 ...

感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发表于 2018-4-30 15:18:24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五运六气绕不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4-30 17: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240条脉浮虚者必无里实,这点是我前面搞错了,谢李老师为我指出。但李老师的其他论述尚难说服我,也没有回答清楚我的问题,只好先存疑了。无论如何,李老师的文章总是能引起我对伤寒论的再思考,十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4-30 17: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罗罗育儿 发表于 2018-4-30 15:18
看来五运六气绕不过去。

绕进去也就出不来了{:1_9:},千古埋人处,一众颟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30 18: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coorus 发表于 2018-4-30 17:26
240条脉浮虚者必无里实,这点是我前面搞错了,谢李老师为我指出。但李老师的其他论述尚难说服我,也没有回 ...

很欣赏你对于学术问题存疑的态度。“读书贵在存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17年前刘绍武老师把这句话赠给我,我就带着存疑的态度,研习经典,参考教材,结合临床,逐步认识到:理论一定要具有规范的操作性,才能称得上理论。有一些人把中医理论吹的神乎其神,其实是自欺欺人。也有一些人蔑视中医理论,认为《伤寒论》没有理论。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利于中医生存的。殊途同归,神吹中医理论和蔑视中医理论,其结果都是毁坏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发表于 2018-4-30 21:16:35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有时间是一定要去学的,这只是时间问题。

温病学派不用桂附,相当于中医已然阉割了自己的两枚蛋蛋,男不男女不女了。

现今人再叫嚣否定五行阴阳,否定五运六气,就相当于再次叫嚣挖掉自己仅存的一个小鸡鸡,离死不远了,可怜虫啊可怜虫。人妖都算不上了。

哎,好痛,看到我都感觉到痛。中医原来真是死在自己人手上,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694

积分

315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94
发表于 2018-5-1 11:22:15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论坛以来,李师此贴最为振聋发聩。我读伤寒第一天起,就执着的认为,从文字表达角度看,所谓六经病是张仲景直接观察到的。不需要辨认。提纲证是为了进一步解释病理变化的,不是界定六经病的依据。事实上也不成立。如果以主时,部位来看,这就是比较直观观察结果。时,位也是易经最重视的东西。伤寒论处处有时,处处有位,但是没有理论指导,容易被忽略过去。惜字如金的大师能干那种如此浪费的事情?王叔和一代大家,且离张仲景时代那么近,编次会搞得乱到平常人都看得出来?用脚想都知道不可能。需要再读伤寒论n遍了。感谢李师,长路漫漫,上下求索,精神难能可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65

积分

170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65
发表于 2018-5-1 15: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罗罗育儿 发表于 2018-4-30 21:16
五运六气有时间是一定要去学的,这只是时间问题。

温病学派不用桂附,相当于中医已然阉割了自己的两枚蛋蛋 ...

说的很到位,我大学的时候学伤寒论基本看不明白,后来解读伤寒论的医家太多,以至于不知道谁讲的是真理,再后来学习了内经,学习了五运六气后,再看伤寒论,再结合临床,发现了李国栋老师这篇文章中讲的问题,原来病下面有证,而且是六证,现在天天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伤寒论用于临床,而且指导了300多位临床医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694

积分

315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94
发表于 2018-5-1 15:53:09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嘉中医 发表于 2018-5-1 15:37
说的很到位,我大学的时候学伤寒论基本看不明白,后来解读伤寒论的医家太多,以至于不知道谁讲的是真理, ...

高人呐。关注您很久了。请问能否推荐一部五运六气讲解的比较好的入门书籍?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65

积分

170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65
发表于 2018-5-2 19: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海豹飞船 发表于 2018-5-1 15:53
高人呐。关注您很久了。请问能否推荐一部五运六气讲解的比较好的入门书籍?非常感谢。
...

入门的网上很多,主要是学会五运六气的基本推算就行,如果实战的话,需要我来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14
发表于 2018-5-2 21: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浅析阳明病和阳明证的不同点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4-29 14:35
1、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是说汗出发热已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是说“日晡 ...

  古人的思想远比我们想象的深邃。
  中医经典奥妙无穷,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去解读,会发现和获得不同的实用价值。
  感谢李师为我们开启《伤寒学》的“时间之窗”,这个课题复杂,先收藏此帖,慢慢研习领悟。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物质和生命的存在形式。
  中国人本以“宇宙”代指一切(最早出自《庄子》),“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现在用世界来代指一切,是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世”指时间(前世、今世、来世),“界”指空间。

  有人说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是一部天文气象医学,{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时间气象医学。
  《伤寒论》作为中医的临床经典,也理当重视时间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人体经络运行的“子午流注”,针灸取穴“灵龟八法”都是对疾病时间规律的重视和运用。

  “决定疾病性质的是脉证,不是发病时间”。但是发病时间不同,其病证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赞同李师这个观点,“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伤寒学的辨治原则,但了解发病时间对证候及预后的影响对诊治疾病是有帮助的。
  与“理->法->方->药”一步步精准细化同理,时间地域与疾病之间是“大规律、大概率”的关系,可以起“定向”的参考作用,脉象与证候则进一步“定性”,最终实现方药的“定量”。

  根据人体阴阳盛衰、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来“顺时用药、顺势用药”对疾病的治疗,提高效果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想起CCTV《中华医药》栏目原来播出过一期节目{中医药在欧洲},里面讲了一个按“发病时间”(不是传统的按就诊时间)来取穴治疗郁证的验案,给人以启发:
  【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主席 朱勉生】我自己呢就,可以讲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时空针灸治疗穴,那么就使针灸的疗效大大提高,所以我的诊所这些疑难病人,应该讲是看不完。
  【解说】中国古代,有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通过特殊手段计算得出所取穴位的针灸方法,朱勉生在法国行医的过程中,对这种时间的内涵有了新的思考。
  【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主席 朱勉生】一个法航的一个高级职员,她有一天早上从戴高乐机场出来的时候,后边一辆追车把她撞到高速公路外边去了,她本人没什么损伤受什么伤,但是撞她车的那个年轻人却成了植物人,她就非常担心这个年轻人的生死,所以她就要喘不过气来,也哭不出来。
  【解说】当她找到朱勉生时,医生提出个看似奇怪的要求。
  【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主席 朱勉生】我说你把你撞车的时间告诉我,她把她撞车的时间告诉我,当时呢正好就是足临泣,按照灵龟八法是足临泣这个穴位,我把足临泣这个穴位扎上去了,这就是个时间穴位, 这不是就诊时穴,而是这个事故发生的这个把她的气血打乱了的那个时间穴位,我就组合了一个空间穴位,根据她的症状组合了,叫做九宫穴位是在胸腹部,因为她的症状是在胸部和腹部,呼吸透不过气来,等我出来再回去的时候,她的眼泪,把枕头都淋湿了,而且她在胸胁好像有木头堵塞的感觉完全消失了。
  【解说】时空针灸让朱勉生名声大振,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它的根在传统中医甚至传统中国哲学思想之中。
  【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主席 朱勉生】就是说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它是一个,好像是一个线性的,但是在这个线性运动里头,它有一种环状的循环,就是说经络敏感性它是有周期性的,周期性是生命的特点,那么我在这个直线运动里面,在这个环圈里边,啪,这一点给破坏了,我现在再回到这个点去拨乱反正,这不就是从本来治吗?
  【解说】朱勉生来法国之前,跟随中国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学习多年,中医传统理论功底深厚,1997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随后在巴黎这个当代时尚之都,从事的古老中医的教学和治疗工作,两者形成鲜明对照,然而她却有自己的看法。
  【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主席 朱勉生】中医真正的效力就是在它最尊重传统的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发挥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23:30 , Processed in 0.11686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