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8702|回复: 66

[其他] 槐杏医话(三十八)方证对应不为经方所独有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12-10 15: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方证对应为经方强调,为所重视,为所具鲜明之特点,当无不妥无疑义。然不为经方所独有。

         方证之基础乃药证。一药可为方,其药证便是方证。多药合方,指证可治之病证,乃为方证。

         何为辨证论治?间而言之,即中医寻找方证对应关系之过程。广义论之,方证对应是一切中医效验之基础。

        何为证?中医言有之内必形之外。内者,内之病,外者,外之候,症候,症候群——证也。

        治病必求于本,本者,病本也。然方所对,方所治,证也。必证对病本,方可期效。以此观之,方证对应之本质,乃为方病对应。

        无论何方,可愈某病或已愈某病,皆可视之为方病对应或方证对应。其若不应,何以治病?

           方证对应,其道一,其格严。方病对应,其道众,其格宽。例若祛邪之图,可汗可吐可下可泻等,择其数者之一,用方以对,可祛其邪。然此法之外,可否另选一法,亦能祛邪?比若痰饮,表汗可祛之,上吐可祛之,二便可祛之。若有三医各执一法各用一方而治同一病,皆效,则病证一,何以方则三?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既言主之,则意为其他方不为首选。而又言肾气丸亦主之,何意然哉?仲景用主之二字,要求甚严。按理既有二选之余地,则不当用。以是观之,方证对应存在不唯一性。方证对应可保疗效之期,也当知或可用他方亦能如期,不惟此方。何以出现多方对应一证?概因多方皆对其病也。只要方病对应,必然方证对应,无论何方。如某病经方能治,他方亦能治,则能言经方方证对应效如桴鼓,他方不能言之?方证对应是一切中医治病的基本准则以及确保疗效之基础,不为经方所独有。

          中医治病,理法方药,缺一不可。理者,医理也,于医理可通,乃通往罗马之大方向。法者,治法也,乃到达之路线规则。方者,方剂也,乃到达之工具。药者,乃配备之武器兵员。

         欲知病本,必辩其证。辩一病可得一证,亦可得诸证。辩一病可于此时得一证,亦可于彼时得另一证。辩一病可知曾得某证,亦可知将得某证。此虽证可不一,而病则一,治病奈何?欲治病本,何方以对?实不可执方证对应之一端而概言效如桴鼓矣!此即方证对应之局限,非有是证用是药而必效。所以然者,高手之明,明于辩知最近病本之证,切中肯綮之证。低手之不明,看似方证亦然对应,实质未对要害之证。更有其病其证同而因人异时异境异之不同,治之方之不同。岂只方证对应之一端而可从天下之病事?辨证论治而非见证论治。习从方证入手者,常陷见证论治之泥沼而难以自拔,往往按图索骥,见某证而用某方,貌似方证对应,实则证未明辨。此非方证对应是过,而乃医理不明,证未明辨,套方以对,焉得其效!医理也,为医者,不可不先明!此尤习从方证入手者铭记之。知有甚者视内经为无物,学仲景即可,可,不为甚可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此痰湿饮治则。观药证方证中药物方剂之功效描述,多既为药物方剂之功效,又为中医之治法。例如麻黄发汗解表,即使麻黄之功效,又乃中医治法之汗法,附子补阳温中,既是附子之功效,又乃中医治法之温法。四君子汤益气健脾,既是四君子汤之功效,又是中医治法之补法。顺之当然,逆之则不必然。发汗非只麻黄,补阳温中非只附子,益气健脾非只四君子。一般而言,证定而治法亦定。或亦有证难定而治法可定。比如痰饮瘀血等多致怪病,杂病,疑病,实难以证概括,然祛痰化饮,活血化瘀之治法可定。此非方证对应,而乃方法对应。方证功效描述的本质含义,其实就是中医治病的办法,方证就是方法。有法就有方,无法无有方。当以法定方,不妥以方定法,当以法测方,也可以方测法。多见法定一类方,而方定一种法。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此法定,而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皆主之。而论苓桂术甘汤之方则必定温药和之,当从小便去之之治法为一。

          是以观之,临床之用方证,实质更是方法之用。而符合治法之方剂,具有不唯一性。若此病可辩为一证,其治法可定为一法,而可用之方剂仍可以不定一方,此即方证对应之不唯一性。亦可如此思之:若治病所需有效成分(中医不论此点,但治病必然是因为有化学成分与机体发生反应而起作用)是否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药物组合或反应同样能够得到?中医草药成千上万,有多少可能的途径获得相同的有效成分?当然,能简单快捷取得,更好,但须知这个途径不是唯一。恰如经方能治病,但不是只有经方能治病。经方用药,经方用方,比之自然界药物种类繁多,更多可能的组合如何?概言
         
         能穷尽治疗天下一切病之有效成分,不得轻易下此结论矣!诚然,善用经方治病,功已属大矣。

         从理得法,从法定方,从方组药。证在何处?证寓法中,证寓方中。法中有方,方中有法,证中有方,方中有证。法,证,方,外则各有其表,内则一统于病。一方可治异病之同证,异方用治同病之异证,皆因理有异同,法有异同。更有同病同证同理同法,竟可以不同方而皆愈之,真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矣,何必定方证对应之唯一?

             中医治病,虽门派众多,各有侧重,然更多殊途同归!何也?若皆得效,必于医理可通。最不妥以己通而岐人之通。一味草药,气死名医,名医何气之有哉?人有知治病之有效成分可简而得之,名医不知也!或可言,对某些疾病,不用经方,亦能简而治之,经方医不知也,或知而不用也。以小可体会,若完带汤,痛泻药方之用,经方不如也(只一家之言)。同理,经方能简而治之者,非经方家不知也,或知而不用也。近来屡用经方治疗颈椎病,面瘫,三叉交神经痛,腰腿痛等,明显感觉效果好于其他方,此亦真实感悟也!然总须方证对应,不应亦难取效。方证对应乃中医共遵之准则,非经方所独有也。




上一篇:我们为什么成不了高手?
下一篇:推广经方任重而道远

62

主题

1387

积分

5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针药并用,内外合治,

Rank: 4

积分
1387
QQ
发表于 2011-12-10 15: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对应乃中医共遵之准则,非经方所独有也。

此话值得强调!
大愿力成就人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4df4b0100dlbb.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1-12-10 17: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s:180] 哈哈,时方也有方证对应,只不过没有经方严谨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1-12-10 18: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严谨,是好事,也可变为僵化。事物皆有两面性。有些人强调灵活,却过于随意,不够严谨。所以,既要严谨,又要具有合理的灵活性,这很难,但是必须。

最终的关键,是处方是否合理,是否合证。有此两合,大多有效。即使效不显,也不致大错。

经方是处方之楷模,学医者必精。精之后,临证可以灵活,不必死守原方。大凡古来高手,都是如此。时方,也属于经方,是经方之后来变化了的形式,不必把所谓“时方”排斥在经方之外。说到底,合乎中医治法原理的通用古方,都是经方。经方之外,则有民间验方,不必合乎法理,有效也有不效。经方则必合法,追求必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1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039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12-10 18: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曾说过“方证就是用方的经验”,无论是哪个医家,使用这个方,都会有他所认为的关键点。
传承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12-10 20: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医是理法的医学,不是经验医学。经验承载着理法,理法涵容着经验,用方的经验不逃乎辨证论治的理法框架。辨体论治必须是从属于辨证论治之下的,临床诊病中,不能把辨体论治无限地拔高,方证,药证这样的理说也应是这样,她们必须从属在辨证论治之下。

槐杏朋友好文章,好见解,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12-10 20: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理法是经得住重复,是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的,而经验是容易湮灭,是不容易重复的。学习中医要特别重视理法下的经验,要挖掘经验内的理法,不能够为了经验而经验,这样的经验在传承中是要走样的,是要失真的,是不能够得到真正的继承的。

伤寒杂病论仅仅是经验医学的集成吗?绝不是如此,“道”法自然,是仲圣著书济世的理法。这个道理,一般头脑相对清醒的中医学人都是知道的。日本的汉方学说缺少这个中医的理法根基,无源之水,无本枝末,中医本来的这棵千古参天大树能在异域得到传承和发展吗?崇末而忘本,不是中医学人应有的学习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12-10 20: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所谓的中医学人怀疑中医的理法,以为这个中医的理法是凭空臆造乱想出来的,所以要废理存药,只要懂用药的经验就够了,其实啊,我深为这样的中医学人感到悲哀,中医的理法是天然的存在啊,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时时刻刻不离开她啊,中医理法就像饥来吃饭,寒来穿衣一样,就像你我刚生下娘胎来要哭,要吃奶一样,就像风雨晦暝,阴晴圆缺一样,树木向上长,流水向下淌一样。。。。。。。

中医理法与你我须臾不离,与生活须臾不离,她不依你的意志而转移,天然自在,法在其中,理在其中啊。。。。。。

中医很简单,中医很深奥。中医很深奥,中医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3539

积分

87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39
发表于 2011-12-10 21: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殊途同归。
济舟堂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21: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和子先生解析。有理法,才有方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21: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gugu) 的帖子

方证就是用方的经验!关键就是一个用字,亦说明方证亦即方法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21: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高山) 的帖子

合乎中医治法原理的通用古方,都是经方。同此观点,不认为经方主要是指仲景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21: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方也有方证对应,只不过没有经方严谨 。目前临床典型的六经病证真的难以遇见。呵呵,看来现代人生起病来也不似古人般严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0 21: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楼主的医案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1-12-10 22: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的证是指的客观的病理变化。在方证所指的证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具有唯一性,任凭理论上作何解释,有多少个辨证系统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说,其解释仍然是一个,至于对这个证的治疗,可以有多途,比如一个白虎汤证,可以用针刺放血,可以有白虎汤,可以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可以吃西瓜,可以用温病理论解释半天,我并不是说温病理论不好,但方证只要掌握住这个状态就可以了。如果从理法方药的角度去做也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证与治法是一对多的关系,对于每一个证与治法之间,必然是方证对应的,这是楼主的本意。但各家有各家识证的方法,方证只是强调可以通过这个使学者快速达到对证的把握。这与具体的医生的思维方式特点及立论观点有关。
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还有一个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即把对具体病人的病情把握及处方与客观的证相混淆。比如一个虚人的麻黄汤证,李东垣氏有麻黄人参芍药汤来治疗,我觉得这应该是处理的具体处方,而不是方证,如果从方证来运用,应当是先用小建中汤,再用麻黄汤。所以方证的掌握是基础,在此之上再分析具体的病人,然后酌定出处方,所以处方与证之间是不一样的,所以严格来说,现在的所谓辨证论治是对数个共存的客观的证的具体的对治,它是松散的数个不完全的证的联盟,当然这是正确的前提之下,而且其用药亦不甚讲求精确性,甚至有时不讲先后次第,更有甚者,对诊断过程毫无定见,是一堆药的堆砌。而且,现在的临床上最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所谓的医生对传统的各辨证系统运用根本无法达到熟练的程度,甚至连入门都没有,为使学生快速达到识证之目的,才有了方证的提出。
方证不是死的,要想用活中医,楼主肯定发现,必须下死功夫,必须对那个背后存在却言语永远不能完全表达清楚的证在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一个永远不断深化的过程。方证就是用药和方来界定它。
辨证论治的界定如果不从有固定物质基础的(药物组成剂量服法等)方药上来界定,那它的精确性永远也达不到方证对“证”的界定的高度。
所以方证是一种治学方法,不是仅指伤寒杂病论的方子。如果把藿香的药证象仲景对桂枝的了解那样搞得那么清楚,那该多好。仲景的这种治学思路才是最具永恒性的,也是使方证和药证成为永远的开放体系的方法。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1-12-10 22: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槐杏于2011-12-10 21:11发表的  :
时方也有方证对应,只不过没有经方严谨 。目前临床典型的六经病证真的难以遇见。呵呵,看来现代人生起病来也不似古人般严谨了。
开个玩笑,在我眼里,病人都是按六经病走的。没有别的意思。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1-12-10 22: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6楼和子于2011-12-10 20:24发表的  :
中医理法是经得住重复,是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的,而经验是容易湮灭,是不容易重复的。

经验是什么,不能重复(不容易重复)是否还能称之为经验。经验的来源是什么。我们不能把经验的另一释义经历与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相混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1-12-10 22: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起源就是来自民间经验,经验上升到理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段,因此中医严格说是经验医学,理法自仲景集后进入“春秋战国”五花八门,至今说不出个规范道道,如果说先有理法后有经验怕是很难找出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1-12-10 22: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槐杏兄说的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22: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辨证论治的界定如果不从有固定物质基础的(药物组成剂量服法等)方药上来界定,那它的精确性永远也达不到方证对“证”的界定的高度。
物质基础的层面上来界定?中医可从物质基础的层面上来界定吗?韩国说看见经络了,呵呵,真的看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2-10 23: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三个常见错误术语:是六病不是六经,是二纲六变不是八纲,是辨病脉症并治不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明朝人提出的,谈谈可以,写书挣稿费也可以,无对病真方,给你个白血病,你辨辨看看疗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1-12-11 07: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槐杏于2011-12-10 22:58发表的  :
辨证论治的界定如果不从有固定物质基础的(药物组成剂量服法等)方药上来界定,那它的精确性永远也达不到方证对“证”的界定的高度。
物质基础的层面上来界定?中医可从物质基础的层面上来界定吗?韩国说看见经络了,呵呵,真的看见了!
我的意思是 以有定无。槐杏兄是善于思考者。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09: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0楼(841294898) 的帖子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证,症不明还是笔误?中医若可不辩证而治病,恐唯先生般,真能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09: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是 以有定无。槐杏兄是善于思考者
中医思维及理论,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天地之始,乃无中生有。中医对脏腑经络生理病理的认识和把握,基本上都是以无定有。若要以有定无,则就是西医研究的方法了,比如解剖定位,比如药物组方的确切成分,作用机理,系统组织器官分子生化等等。说中医要在规范,量化,严谨等方面达到精确的,其本身就不是中医的思维方式。桂枝汤中桂枝用10克和15克区别在哪里?比如某人阳虚,阳虚的程度可以用量化指标来描述?比如得效,病人觉得好转,好转的程度可以量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09: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辨证论治,明朝人提出的,谈谈可以,写书挣稿费也可以。
下句不说:用来看病则不可以?
辨证论治不能作为临床准则?正是如雷贯耳!先生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09: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3楼(十世遗风) 的帖子

兄弟过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1-12-11 1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7楼(xiaozheng) 的帖子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1-12-11 11: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那么公认的“普遍规律”或称“真理”必定也适用于中医的理论认知和临床实践。中医的理论不可能凌驾于“普遍规律”之上,也不可能游离于“普遍规律”之外。自以为参透玄机,实则漏洞百出。最简单的一点:文字经不起推敲。那么大人们要表达的“思想”叫人如何去接受。无意于扫诸位的“兴”,但“经验”二字会那么浅薄吗?文章千古事,不宜慎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1-12-11 11: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以无定有,我则反行之,不是西医的。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1-12-11 14: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的学问未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做学问还是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开始。特别对初学者来说……。画鬼易而画人难,因为鬼看不见可任人想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12-11 17: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中医学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否定与自我否定

“天下的学问未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做学问还是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开始。特别对初学者来说……。画鬼易而画人难,因为鬼看不见可任人想象……。 ”


上面引来黄煌老师的回帖,关于这句回帖,和子以为黄煌老师作为一位引人向上,诲人不倦的师者,上面的回帖是欠妥当和有不足的,和子不揣浅陋,下面这样来比喻和补充不知是否可行?

天下学问未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做学问还是要从看得见摸得着,品尝得到的地方开始。特别是对初学中医者来说,在这个基础上去感知,去体悟,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中医学问深浅两易,这好比画形易而画神难,因为形在眼前而神在眼后,形在感知而神在心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12-11 17: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小珍朋友:

中医的“理法方药”犹如释家的“空色”不二,这个不能有前后左右高下的分判,有了这个分判便有偏执,有了偏执便有了主观唯心的我执,有了我执,眼界便缩小在我执的范围了,便容易处处以我为中心,便容易自觉不自觉地易生痴狂了,这个痴狂的病症表现便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我者对,逆我者错,顺我者人,逆我者鬼了。。。。。。。小珍朋友你看,这个“我执”的病是多么的厉害哦。

中医理法不是我人臆造的,她是天然的存在的,她在看得见摸得着品尝得着的物质世界里存在,她也在看不见摸不着品尝不着的物质世界里依然不依人我意志而永恒存在,有如是物便有如是理,有如是经验便有如是理,不是我们在经验里,经验上去创造一个理法来套这个经验,而是在这个经验里去发现那个原本与经验一同存在的理法。记住,去发现,去探索这个理法,然后深明感悟掌握住这个理法,又用这个理法去主动再感知,再探究这个经验,这个深邃的物质世界,这是一个自觉与不自觉的反复学问,反复问学的学习过程,永远没有止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12-11 17: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我要在这个医事小言的版块里发一个主题,主要针对黄煌老师在中医药证,方证研究上的和子个人以为的在研学方法上的两个最根本的硬伤,仅是个人不成熟的肤浅意见,也仅供大家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1-12-11 20: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游戏,永无止境。
中医的理法,不是天然存在的!中医的理法,是善于思考的人类发明的、创造的,相当一部分是臆造的。歧出百家,各以为是,虽经千百年反复辩难,至今不能一统,由此可知臆造者多。
理论家多而易,临床家少而难。
以有定无?以无定有?鸡生蛋耶?蛋生鸡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一叶障目,永世沉沦。
此论当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22: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家多而易,临床家少而难。果真如此?那一定是理论家不切实际,临床家不讲道理了吧?说说临床家吧,恐怕楼上一定是临床家的,请问你看病讲不讲道理?你看病用方难道没有道理可讲?你的道理是从哪里来的?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导,你能说出道理吗?请你避开一切中医基础理论,说说你的治病依据和开方理由。可能吗?中医术语,中医的基本概念等,难以避免吧。这些不会都和中医理论无关吧?中医教育,首先需要启蒙。就算传统的师带徒,也必然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中医思维理念和理论的灌输与传承。我师善治湿,常常来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或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至今念念不忘。这样的理法教育,远比教会你用一个苓桂术甘汤方证意义深远的多!所以,对初学者而言,可以由方证入手,同时,也不可忽视理法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1-12-11 22: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1楼和子于2011-12-11 17:38发表的  :
回小珍朋友:

中医的“理法方药”犹如释家的“空色”不二,这个不能有前后左右高下的分判,有了这个分判便有偏执,有了偏执便有了主观唯心的我执,有了我执,眼界便缩小在我执的范围了,便容易处处以我为中心,便容易自觉不自觉地易生痴狂了,这个痴狂的病症表现便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我者对,逆我者错,顺我者人,逆我者鬼了。。。。。。。小珍朋友你看,这个“我执”的病是多么的厉害哦。

中医理法不是我人臆造的,她是天然的存在的,她在看得见摸得着品尝得着的物质世界里存在,她也在看不见摸不着品尝不着的物质世界里依然不依人我意志而永恒存在,有如是物便有如是理,有如是经验便有如是理,不是我们在经验里,经验上去创造一个理法来套这个经验,而是在这个经验里去发现那个原本与经验一同存在的理法。记住,去发现,去探索这个理法,然后深明感悟掌握住这个理法,又用这个理法去主动再感知,再探究这个经验,这个深邃的物质世界,这是一个自觉与不自觉的反复学问,反复问学的学习过程,永远没有止境。

   
  各谈各的,何必扯上其它,实无必要,从第二段开始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1-12-11 22: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3楼r109于2011-12-11 20:39发表的  :
文字游戏,永无止境。
中医的理法,不是天然存在的!中医的理法,是善于思考的人类发明的、创造的,相当一部分是臆造的。歧出百家,各以为是,虽经千百年反复辩难,至今不能一统,由此可知臆造者多。
理论家多而易,临床家少而难。
以有定无?以无定有?鸡生蛋耶?蛋生鸡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一叶障目,永世沉沦。
此论当休!

   说的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1-12-11 22: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帖在此,对楼主多有冒犯,见谅!对楼主的学识十分佩服。我不是“家”,我是个劣质的匠[s:180] 。我所说的理论家,是指“所谓的‘理论家’”。在这个论坛上,“理论家”还少吗?此主题的跟帖中,有“心得”的理论还少吗?常识性错误还少吗?中医的理法必然存在,理法指导方药也是必须的。没人否认理法的存在。但所有的“理法”都是天然正确的吗?恐怕未必。举个例子,中医“治未病”,千秋万代,永远正确,没人能否定。但它的价值何在?养生。幌子。骗子用它来吹出虚幻的巨大泡沫,最终受损的是中医自身。
空谈理论无益,臆造理论无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8: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科技的东西,被骗子和强盗,战争狂人,专制主义者掌握,那就是危害人类。何况中医治未病,养生?又比如你的祖国被窃国之贼占据了,你就可以不爱你的祖国?空谈理论无益,臆造理论无聊。请先生慎用此类语句。本人是体制外中医,生活费没保障。也对坑蒙拐骗深恶痛绝。如果是空谈家,早就饿死。本文只是善意提醒,提醒那些方证入手的学习者也要补补理法的课。也想提醒方证对应的概念必须广义的去理解。何以在先生眼里变成空谈理论臆造理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0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2-12 15: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然总须方证对应,不应亦难取效。方证对应乃中医共遵之准则,非经方所独有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1-12-12 21: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要学理论也可以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入。总不能说禅宗也要天天读佛经,或禅宗天天持咒,他们各有侧重。有些人根性是要学习理论的,有些学理论是不合适的,但有些确实又可以学习点理论,六祖不识字,照样开悟,难道非要他学习文字和知识吗。有时学习理论反而是一种障碍,尤其对于不适合学习理论的人来说,简直是毒害。绕上十年八年,害人一辈子。
当然从学习理论中受益,便说要学习理论,可以的,而且我知道也是一片善意。但是若由此而纠正或又陷入无边的虚空之中,给刚刚有一点实证气息的中医又来个玄之又玄,那情况便不妙了。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修行之路难,倡导忍辱的佛学尚且要来个派别的纷争,更何况中医。但是,真正要是到了至境,确是殊途而同归。
所以与其辩,倒不如引导,随其根性而导入中医各派,大家和而不同。偏要来指责禅宗的不是,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大藏经如此之众,而虚云老和尚独推崇《楞严》,而其成就也非凡。但试问从文字禅入手者,有几人成就。
一门深入,有时是最最重要的,但是要实证。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12: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对应的确是实证的代表。但提请注意:强调重视方证对应,并作为入门手筋或不二法门,都可以。但一定要有根。跟在何处?虽然,我们不能确切的知道,日本汉方渐渐衰弱的真正原因,却可以引起我们的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本文的提出:方证对应不为经方所独有,是中医共遵之准则,其实也是一种反思,就是希望方证对应的跟植在中医理论的大基础上。经方医学是否可能独立于中医基础理论之外?我的观点:如果认为可以,不再需要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且只要大力推行方证主义就能继承中医,振兴中医,是否非常有可能走入死胡同?方证主义的未来在哪里?是否满足于初级培训班的上好教材?方证对应是入门捷径,但更是高级辨证法。从更高层次去把握和推广方证对应是经方医学未来发展的新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12-13 12: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察哈尔朋友多了解些佛学知识,对于禅宗,建议你多参参明师,有一本介绍禅宗历史的基础学本“禅宗源流论”希望朋友看看,在这个了解的基础上之后,再认真细致地读读这之类经论。

和子不懂佛学,更不懂禅宗,愿与朋友一起去学习了解并进而向上。朋友上面关于禅宗的言论要谨言慎语,这个经方论坛里肯定有许多懂佛学的,他们要是看见了我们两个白痴在这里打糊乱说什么佛学啊,禅宗啊什么的,肯定要哈哈大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12-13 12: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子上面说的是真真切切的真心话,真实话,希望察哈尔朋友千万不要误会错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1-12-13 17: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顾这一段经历的过程中,杨先生强调,学习中医,一定要从临床入手,因为中医的理论原本是由临床现象的倒推,往往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推到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去,甚至推到周易、佛教中去了。从抽象的理论入手,往往越聪明的头脑越容易陷下去,找不着头绪。在这一点上,杨先生认同黄煌老师的观点,“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开始”。杨先生自己正是在和陈会心老师的并肩战斗中,由陈会心老师手把手带教出来的,临床之所见所闻与《伤寒论》中质朴的描述互相印证,皆能落到实处,如此很快入门。《伤寒论》言辞质朴,而《内经》则辞藻华丽,就如同历史中的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的骈文固然华美,但其成就却远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下。"
------引自思玥〈几载迂回后,重闻大道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1-12-13 17: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想到中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流派和争鸣,对这些争鸣的学习,不应当是给自己的头脑套上一条又一条理论枷锁的过程。而应当是将纷纭的理论不断解套的过程。理论背后,必有事实;事实背后,必有真理。拨开纷纭的理论外壳,还原其背后的临床现象,并进而探寻其本后的真理,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

--------同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12-13 18: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r109朋友

朋友先前的回帖有些情绪化,那个时候和子给你回帖,你肯定是抵触与厌恶的,和子再好的说辞你都会认为是错的,回帖浪费我的精神,也对你丝毫无益。刚刚看了你两个帖子,私以为你相对冷静了,或许这时和子的回帖对你有些启发,所以提一点我私人的看法,供你在学习体悟中医的过程中参考。和子的不足,欢迎朋友指正,我们两个后学一起进步可好?

你的引文漏洞很大,下面我约说说,不知你以为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12-13 18: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有人类以前,太阳一样升落,月亮一样圆缺,星星也一样在那里明亮闪烁,寒热温凉也一样存在于这块大地,有狂风,有冰雪,有草枯草青,有花开花落,有先于人类的生灵生长壮老已的生灭变化,万物吐故纳新,升降出入,神机化灭。已有人类以后,这个依然,人类消亡以后,这个还依然,至少星星还是一样明亮闪烁,太阳还是一样炙热,月亮还是一样圆缺。天地万物各自自然存在的特性与变化现象规律依然是存在的,独立不改的。这个不以你我是否发现她,她才存在,也不以你我没发现她而不存在。

这个道理,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你给她讲道理,她们都是知道的,和子不相信,一名成年医者,她们不知道这个道理。取类比像,人属自然,中医源于自然。源于独立不改的自然法则。朋友你以为呢?做人不能忘掉根本,譬如,你我之身因于父母,父母之身因于祖辈,祖辈之身又因于哪里呢,当然是这个自然天地了,忘掉了天地自然之道,便是忘掉了为人地根本,为中医的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12-13 18: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细说上面的道理,言语会很多很多,点到为止吧。

你的引文,那个作者的一个“推”字,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她认识问题的层面了,用那样的层面思维认识中医,自然会有谬论的,这个不足为怪,希望朋友能有一双慧眼。

那思什么写文章的作者思维也有问题,司马相如与司马迁是两个不同领域里的杰出人物,既然领域不同,怎么具有可比性呢?怎么可以来相提并论呢?相如辞赋烁古耀今,子虚赋,上林赋,美人赋,哀二世赋,大人赋,长门赋,琴歌等等,不知朋友是否读过?和子正准备学习呢?

朋友读书一定要有自己的眼光,不要什么都跟着别人去了才好。所以说,和子说你引来的两位作者,她们的思维可能都还有点问题。当然也可能是和子的思维脑壳有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12-13 19: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就是言天地自然物我的法则,伤寒就是言这个法则下的运用。内经主要是体,伤寒主要是用,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体用一如,不可分离。怎么现在的中医学人要有这么固执的偏执心呢?怎么现在的师者不能用圆融的学问观点来指点教授初学后学者呢?呜呼,如之奈何。

和子脑壳太笨,和子未入中医之门,但努力向那个圆融的方向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8 05:59 , Processed in 0.12545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