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已有 190 次阅读 2009-2-20 05:55 ||关键词:中医 伤寒 六经
解读伤寒论,有多种的途径可以入手,自然也包括从文字训诂释义的角度。但个人认为,解读医学的著作,更重要的是从医理的角度入手。任何文字的训诂释义,不应违背医理。违背医理,假设不是后来者读错了,那么,就是原著者在理论构成或理论表达上出现了错误。需要更改的是原有的理论表达和误读,而不是医理。
如果伤寒论的六病,仅仅是六经的病变,是以经络为主的病变,那么,理论上来说,似乎可以以针刺为主要治疗手段,就应当能解决之。而临床的事实,则似乎不是这样的。
如果伤寒论的六病,是以经络为主的病变,那么,其传递应当是严格的依照经络循行的路径进行,而临床上的实际所见,也不是这样的。传统的中医对此解释为循经传,表里传,越经传,循经传中,又有两种说法,一是从太阳至阳明至少阳至太阴至少阴至厥阴,一是从太阳至少阳至阳明至太阳至厥阴至少阴,坦率的说,这种解释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有时是一种理论上的自洽的产物,是不够严谨的。
从逻辑上讲,伤寒论的病证中,伤寒是病的概念,是指机体受了风寒所引发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病变;而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则是证的概念,是伤寒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病理概括。这种病理概括,包含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病位,一个是病性。在病位上,大体分三大层次,表、半表半里、里,这已不是经络所能涵盖的了,事实上是以体表与脏腑定病位为主的了。
至于太阳证中,又分太阳经证,太阳腑证,太阳经证中,又可分为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等,彼此的关系,是总证与分证的关系,分开来为太阳诸分证,合起来为太阳总证,而不能称作是病和证的关系。其它六经证与各经下分证亦是同样的关系。
《伤寒论》强调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具体的言,在伤寒论中,强调的是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以发热为主的一类病症,通常可见于普通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胆囊炎、盆腔炎等,及传染性疾病,如麻疹、流脑、SRAS等。这二类病,从总体上言,有着不同的病因病机,从而有着不同的诊治规律。在张仲景时代,还不能区分出这两类病症的不同,笼统的称之为伤寒病,而后来者在病症的诊治的实践中,发现用伤寒论的方法,有许多的发热性疾病,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事实上就是将后一类的发热性疾病,即一些烈性的传染病,从全部的发热性疾病中分离出来,和普通感染性疾病区分出来,这就是温病学说产生的客观背景。反过来,我们似乎可以说,狭义的伤寒,则是以处理普通感染性疾病(各系统感染)为主(从六经证的临床表现的描述来看),六经辨证的实质,似乎就是反映了各系统感染的不同类型,与不同发展阶段。
伤寒论在处理诊治临床疾病时,是有着一定的适应范围的。所谓的伤寒钤百病,这是将伤寒论的作用过于放大了,同时也是将临床病症诊治的复杂性过于简单化了。
另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伤寒与温热病的分开诊治(寒温之分),是客观疾病种类的不同而产生的客观要求,是学术上的进步。而目前中医学术界有一些呼声,试图将寒温统一,则似乎是“真理再向前迈进了一小步了”。
又,方证学说的缺陷,在于忽略了(未充分强调)疾病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临床诊治过程中,对于疾病的认识,其病因、病机、转归预后,对医者,对病人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不能充分认识掌握病人疾病的病因、病机、转归预后,不能算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
上一篇:请教《伤寒论》学术考古的三大问题 下一篇:从猪苓汤个案辨其病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