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患者许某,女,66岁。初诊时间,2011-6-9-8.20
患者自诉:昨天下午腹泻一次,夜间水泻三次色黄,0时前后恶寒甚,覆被2条(测体温39.4℃),后微有汗,心烦不眠,口渴欲饮,今晨腹泻一次。不呕,小便少、色黄,头不痛,腹不痛,晨起时不恶寒,无汗。刻诊体温39℃,舌暗红降、苔少,脉数微浮右尺沉弦,心率108次/分。
辨证:阴血不足、下焦水热互结证(少阴少阳合证)
治法:育阴清热利尿(清利少阳,滋补少阴)
方药:猪苓汤方
处方: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10g,2剂水煎服,日服1剂。
煎服法:每剂药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渣,再放入阿胶置火上溶化,分三次温服。
医嘱:不要服其它退热药,因为此病本为血不足,发汗会伤血,恐延误病情。
下午5点电话联系,病人家属告知,上午10点半服药前腹泻一次,下午腹泻一次,下午测体温37.5℃,不想吃饭。
6月10日上午病人电话告知:昨夜无大便。今晨大便一次较稠,测体温36.9℃,精神好转,想吃饭了。患者说:“没有想到好的这么快。”
嘱咐其将第二剂药服完。有什么情况随时联系。
病案分析
夜间恶寒发热、下利、心烦不眠、渴欲饮水,此为病在血分(亦可认为是少阴病)。恶寒发热,无头痛、鼻塞或肢体疼痛,则其病位不在表部,故其下利属里。里部病证,若为阳明病证,则不当恶寒,且阳明证下利稀水,当为量少色青。若为太阴病证,不当有心烦口渴。故此证下利心烦,当为热在少阳。尿少尿黄而口渴欲饮,为下焦有热,热与水结。下焦热与水结、小便不利者,亦有病在气分之五苓散证。而此证为病在血分,必属猪苓汤证。其病机为少阴血弱,血行不利。血行不利,则变为水邪。水邪停蓄下焦,阻遏气机,与血弱之热互结,故郁而发热。发热是正邪分争的表现。正与邪争,欲祛邪出外。然下焦水与热结于膀胱,邪热不得从小便出,故而下利从大便而出。因其人素体血弱,复下利又伤阴血,下利伤血,其人血更不足。血虚则热,故虽下利,而阴阳不得和,其病不得解。
此证病理机制为,本为少阴血弱,血弱而郁,郁而气强,故表现为少阳发热(少阴发热的特点为下利清谷,恶寒踡卧)。少阳不可汗、下,故以滑石清利下焦湿热,阿胶滋补少阴血弱,猪苓、茯苓、泽泻清利下焦蓄水。此育阴清热利水之法,乃为顺其病势而治。此治法,使少阴血弱得补,膀胱蓄水得利,少阳郁热得清,则邪去正安,阴阳得和,其病得解。
《伤寒论》之猪苓汤证是下利六七日,表现为少阴不足,心烦、不得眠者,以猪苓汤主之。而此病案,是在下利当日,表现为心烦不得眠,是否为猪苓汤证呢?要点在于:小便不利,下利而渴,此渴为少阴不足合少阳郁热之渴,故有心烦不得眠之见证。若为厥阴之渴,则为汗出而渴之五苓散证。五苓散证的特异证是“消渴”、“烦渴”、“水入则吐”,其病在气分,热在厥阴,故口渴甚。猪苓汤证的特异证是“渴欲饮水”、“心烦、不得眠”,其病在血分,累及少阳,故口渴不甚。猪苓汤证血虚而热,虚热扰心,故而“心烦、不得眠”。所以,不论是下利一日,还是下利多日,只要出现下利而渴,小便不利,无汗或汗出不多并心烦不得眠者,就是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是猪苓汤证的特有证。这也是“但见一证便是”,与他证区别的要领。
猪苓汤证之下利病证的转归,难以由自下利而使其阴得平(说难以,是说不是绝对不能达到阴阳自和。亦有此猪苓汤证患者,在自下利十余日后,而下利自止。这是笔者曾目睹一位病此证者,西中都医治不效,但发热退,而下利、心烦不寐不解。病人干脆停药不治,下利反而日见轻缓,后得自愈),其病得解;此证更容易由下利而日伤其阴,阴损及阳,而变为阴阳两虚之少阴病证。
此病证之所以也可以认为是少阴病,是从得病时间上来认定的。少阴病的病时是“从子至寅上”。此患者也是在夜间0时前后发热恶寒甚,病时属少阴。患者虽然是在阳明时开始腹泻,但是开始腹泻时,并没有发热恶寒的显著表现,其发热恶寒的时辰是在少阴时,故可称之为少阴病。
少阴病猪苓汤证与阳明病猪苓汤证的不同点是,少阴病猪苓汤证主要表现为“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伤寒论》第319条);阳明病猪苓汤证主要表现为“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伤寒论》第223条)。猪苓汤证在不同病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脉证,应是古之医家临床观察所得,这给六病辨证,提供了又一条思路。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下一篇:关于学习《伤寒论》所遇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