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第2条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是在太阳时辰上发病,即在巳午未时辰上发病,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这些症状,就叫作太阳中风。此条脉缓,省略了浮字,因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太阳病证提纲,太阳之为病,就是太阳病证,脉浮是太阳病证必具有的脉象。太阳病证,也就是太阳证。如48条:“二阳并病,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
12条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中风,就是太阳病中风,如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邪风,也就是太阳病中风,即荣弱卫强,发热汗出者,就是太阳中风。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都是太阳中风,那为什么95条是宜桂枝汤,而12条和13条是桂枝汤主之呢?因为12条具有太阳病中风的特异表现翕翕发热(面热如醉),13条具有太阳病中风的特异表现头痛,95条和其他诸条都没有翕翕发热或头痛,只有发热汗出恶寒或恶风,或身体疼痛,所以12条和13条是桂枝汤主之,95条和其他诸条是宜桂枝汤或可与桂枝汤。
95条曰“荣弱卫强”,就是12条曰“阳浮而阴弱”,即卫强就是阳浮,阴弱就是荣弱。阳浮是寸脉浮,阴弱是尺脉弱。尺脉弱就是荣气弱,如50条曰:“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尺中迟为荣血少,可以佐证阴弱者为尺脉弱;又如第6条曰“脉阴阳俱浮”,阴脉浮就是尺脉浮,也佐证了阴弱就是尺脉弱。寸脉浮而不弱,就是“阳脉实”,如245条曰:“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阳脉浮而不弱,是人体集中血液到表部,抗御表邪入里的本能表现。阳脉浮而不弱,就是阳脉实,也就是卫气强。卫气强为气上冲,抗御表邪入里。气上冲而阳脉实,则动脉血管压力增强,血浆渗出增多,脉外津液即增多,脉中血液即减少,则为荣弱卫强。荣气,是脉中的血液,卫气是脉外的津液。如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即行在脉中的是荣气,行在脉外的是卫气。荣弱卫强的原理是,荣气弱,吸附卫气的能力弱,则血浆渗出增多,卫气增强。卫气强,升发能力强,则能开启汗孔,以汗泄出。荣弱卫强者,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血浆(津液)增多,而毛细血管静脉端组织液(津液)回入脉中的不增多,脉外的卫气(组织液)就会越来越多,当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汗出,即经曰“荣弱卫强,故使汗出”。卫气强则开启汗孔的能力强,荣气弱则吸附卫气的能力弱,所以荣弱卫强,故使汗出。不论常自汗出,还是时自汗出,都是荣弱卫强的表现。如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3条曰卫气不谐,54条曰卫气不和,都是卫气强的意思。卫气强,则荣气相对为弱,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荣少卫多,交通失调,即为荣卫不和。解决的办法是,与桂枝汤复发其汗,桂枝泄卫强,芍药补荣弱,使卫不强,荣不弱,荣气则正常渗出脉外,卫气亦正常渗入脉中,荣卫正常交通,即为荣卫和。荣卫和则自汗出得止,其病即愈。
现代医学证明,富含氧气的血浆(荣气)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变为卫气),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分、等代谢废物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变为荣气)。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维持着动态平衡(荣卫气谐和),是保证血浆与组织液含量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在伤寒发热的情况下,毛细血管动脉端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增多,组织液即增多(卫气强),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静脉端并没有增多(荣气弱),这就是荣弱卫强的状态,人体就会自汗出。这种状态反应在寸口脉上,就是浮缓。脉浮是气上冲的表现,气上冲则动脉压力增强,故脉浮。寸口脉寸实而尺虚,也是气上冲的反应,气上冲则寸脉实。寸脉实而尺脉虚者,就可与桂枝汤。假如脉寸尺皆实而无汗、体痛、呕逆者,就可与麻黄汤。脉寸尺皆实,就是脉阴阳俱紧,即荣卫俱强。如第3条,脉阴阳俱紧者,应为血浆渗出的多,组织液回流的也多,就是荣卫俱强的状态,人体就不出汗。
总之,太阳中风的状态,是人体血液尚足,能够集中血液到身体表部,以抗御表邪入里,则表现为脉浮缓。假如血液不足,若遭遇外邪袭表时,人体就没有足够的血液集中到表部,脉就不能浮起,或寸脉不能充实,表邪就会很快入里,表现为呕吐腹泻不能食,或精神萎靡。如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上一篇:医苑杂谈 一七三 B超 13超下一篇:给玄学正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