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579|回复: 30

伤寒中风析疑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12-1 18: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之“中风”所述,有太阳中风、阳明中风、少阳中风、太阴中风、少阴中风、厥阴中风、伤寒中风、妇人中风等八种。中风之词是指病证;中风前面之词是指时辰。如太阳中风,是指在太阳的时辰上得了中风;伤寒中风,是指在伤寒的时辰上得了中风;妇人中风,虽然不指时辰,但仍然与时间有关系,是指在月经期间得了中风。故中风所论,不是盖指太阳中风。在不同的时辰上得中风,其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

如,“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脉浮而紧,是表有阳邪,若下之,为什么不得结胸病呢?笔者认为,口苦、咽干、腹满,是阳明中风的主要症状。口苦、咽干,是少阳热邪上熏官窍的主要见证;微喘,亦是少阳热邪上扰胸肺的表现;腹满,是少阳热邪干扰胃肠。若其证“腹满”是阳明证的表现,就不应出现“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邪客少阳,故发热;邪扰太阳,故恶寒;正邪分争,病势趋外,故脉浮而紧。阳明中风之脉浮而紧,与太阳伤寒之脉浮紧,脉象虽然相同,但是证状不同,最明显的不同是,阳明中风,没有头项强痛、体痛、骨节疼痛等太阳证的典型表现,说明阳明中风,不是病邪在表,故若下之,不得结胸病。
脉浮而紧者,还有如,“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
故,脉浮紧、恶寒而同时兼见头项强痛、身体疼痛者,才是太阳伤寒证。若仅见脉浮紧、恶寒,而没有头痛、体痛者,就不能确诊为太阳伤寒。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应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证候。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中风,阳邪郁滞,耳目亦属于少阳位,少阳气郁化火,上犯耳目,则耳聋目赤;热郁胸膈,则胸中满而烦。少阳位居半表半里,吐下不及病位,反伤津血,伤津则悸,伤血则惊。
少阳中风,耳聋、目赤、胸满而烦,亦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证候。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四肢烦疼,为邪气在表,阳气亢奋,正邪分争,故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指脉象浮取微,沉取涩;阳脉微是邪气却,阴脉涩是阴血亏,脉长者,是正气来复之脉象。正复邪却,故为欲愈。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是阳气亢热;阴脉涩,是阴血不足。故太阴中风,亦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证候。

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热与血结,亦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证候,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亦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证候。

综合辨析,伤寒论所述之各种中风证,其共同的性质,皆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15 收起 理由
黎小裕 + 5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雍乾 + 10 受教!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太阳病与太阳时的联系
下一篇:如何理解互结,如湿热,水热互结?

4

主题

0

积分

1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2-1 20: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相应可以推出可以用相同的治法来解决问题了?

另外,各个时辰对应北京时间该如何看?比如阳明中风,是阳明胃经还是阳明大肠经?这两个时间完全不同。

伤寒六经辨证,我还是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因为它和十二经经络学说相冲突了。而经络学说却能很完美解释许多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21: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在想总结中风,师兄就出文章了。
阳明中风之腹满是邪热壅气,非胃家实,故下之伤津液腹更满。
阳明中风可以用大柴胡汤加石膏麦冬,师兄以为妥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22: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此岸彼岸) 的帖子

三部六病,是以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之病位解伤寒,与以经络解伤寒,路数不同。
各个时辰对应时间,当以六病欲解时为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23: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十世遗风) 的帖子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是邪客少阳;“腹满微喘”,为热扰阳明;“发热恶寒”,乃邪趋太阳。此属三阳合病,法当治在少阳。能辨为柴胡证,师弟法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71

积分

138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师仲景方证 &

Rank: 3Rank: 3

积分
571
QQ
发表于 2010-12-2 06: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部六病,是以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之病位解伤寒,与以经络解伤寒,路数不同。】
百家有百家的伤寒论、,不管是那种解释伤寒的方法,能不能理解为,只是一种分析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如阳明中风,按照时间用药,是不是比现在通行一天两次,或者三次服药,祛除疾病要好地快,还能减少用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7: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四海承风) 的帖子

作为辩证方法,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等,都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个学说。这种学说,是在临床实践上不断地发展起来,又要在指导临床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下去。三部六病,也是这样的一个学说。
我所了解的三部六病学说,自公开发表迄今,只有三十年的发展史,还没有发现按照时间用药的规律性,当然个别病证除外,如“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这类病证除外。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按照每服用药一两等于3克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对于外感发热性疾病的治疗,通常是一剂知,二剂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71

积分

138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师仲景方证 &

Rank: 3Rank: 3

积分
571
QQ
发表于 2010-12-2 07: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您的解答。是啊,如果按照时间服药,有时候,就不是很如法了,在可能的时候,我想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1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2-2 09: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解答比较完满!
还有问:
由您推出的“综合辨析,伤寒论所述之各种中风证,其共同的性质,皆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这个结论,我们是否可以推出这样的几个结论:
1、只要得过感冒的人,都存在“阴血不足”的情况?也就是说大多人都会出现阴血不足的时候。

2、既然它们的共性特点是阴血不足,阳气亢胜,那么,它们在治疗上也应该有共性的药物?但上述几种中风所用药,我看不出有明显共性来,还请明示。

3、您认为阳气亢热对应现代医学哪一种发热:是细菌毒素发热?还是身体某种功能异常发热?

4、太阳伤寒,我认为无法推出“阴血不足,阳气亢胜的结论。它的病机,我认为是体表毛孔调节系统受干扰,处于不正常化,和阴血无关。只需要振奋阳气就解决,没有补阴血的原理在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13: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声明,这是讨论,不是定论;讨论的内容是“中风”,不是所有的“感冒”。关于“伤寒中风”之“伤寒”,我认为是指“伤寒时辰”,而不是指“太阳伤寒”。
太阳中风之与桂枝汤,补血药是芍药大枣。阳明中风之与小柴胡汤,补血药是人参大枣。关于“伤寒中风”之谓,在此声明:由于本人体力有限,所以不能一一作答,敬请海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1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2-2 15: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中医理论贯穿确是一件费精力事情,我再慢慢想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093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Rank: 4

积分
1093
QQ
发表于 2010-12-6 16: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猜测性的东东比较多,实际的临床经验有点少。说遇到过的更实在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0: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具有厥热胜复表现的病证,是伤寒病,我见过多例。
“伤寒病”是一个病种,而不是指“太阳伤寒”。伤寒病的特点是厥热胜复,伤寒病的规律是以五日为期,即厥五日,热亦五日,若第六日不厥者,当自愈。
若厥六日,热亦六日,第七八九日反持续厥并下利而能食者,恐为邪气盛、中气除。
若发热四日、厥反三日,第四日至第七日但热不厥者,为阳复太过,热伤阴络,必便脓血。
伤寒论中有病有方的条文,都是从临证中总结出来的。尽管这些方证条文只有一百余条,但是后人也不可能全能遇见到。所以说,伤寒论是以方传法,目的是教人见病知源。
我每天接诊最多不过10人,大部分时间用来研究伤寒论的方法论,企盼得遇良师益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4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2-6 20: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看都像说梦话,三阴三阳都成时辰了,感情汉代的老百姓白天晚上都不要睡觉,否则可弄不清楚是嘛时候中的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0: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093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Rank: 4

积分
1093
QQ
发表于 2010-12-9 17: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点与论据的问题,一般数十个论据才能推导出一个论点。
但是,先生的论点很多,论据,没有看到。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20: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有心,论据皆出自伤寒论。
“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一云消中)食以索饼。……”
“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341.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以上四条,哪条是论点,哪条是论据呢?“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是指两种病,那么“伤寒病,…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既不是七日愈,也不是六日愈,而是五日自愈,故有理由认为,伤寒病,是区别于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的另外一个病种。
论据可以推导论点,反过来,论据也可以证明论点。也就是说,重要的论据,一、二条就足以支持论点。比如少阴病证,有“脉微细,但欲寐”两个证据,就能够确定为少阴病证。因为“脉微细,但欲寐”,是其他病证所没有的、而少阴病证所独有的脉证。同理,厥热五日,设六日不厥者自愈,是伤寒病所独有的证状,是张仲景发现的具有规律性的一个病种,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
伤寒论中的方证条文,就是严谨的病案,有鲜明的论点,也有确切的论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093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Rank: 4

积分
1093
QQ
发表于 2010-12-10 09: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四条,哪条是论点,哪条是论据呢?“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是指两种病,那么“伤寒病,…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既不是七日愈,也不是六日愈,而是五日自愈,故有理由认为,伤寒病,是区别于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的另外一个病种。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希望看到实践记录,然后才有可能进行推导。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262

积分

83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62
QQ
发表于 2010-12-10 09: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读伤寒论10几年了,本人理解,楼主所提如下。

太阳中风,也就是太阳病提纲再加中风症状,既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提纲所主症状,也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中风症状。

少阳中风也就是少阳病提纲再加中风症状。既有口苦咽干目眩,少阳病提纲所主症状。也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中风症状。
往下以此类推。并无难解之处,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12: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兰洪喜1于2010-12-10 09:40发表的  :
个人读伤寒论10几年了,本人理解,楼主所提如下。

太阳中风,也就是太阳病提纲再加中风症状,既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提纲所主症状,也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中风症状。

少阳中风也就是少阳病提纲再加中风症状。既有口苦咽干目眩,少阳病提纲所主症状。也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中风症状。
.......
按此推论,那么阳明中风,就是既有阳明病提纲之“胃家实”症状,“也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中风症状”。
然原文是“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阳明中风是脉浮而紧,而不是脉缓;脉“浮而紧”同时“发热、恶寒”,也应当无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262

积分

83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62
QQ
发表于 2010-12-11 08: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提纲就是胃家实一句
阳明中风应该是
胃肠道有积滞,又有外感太阳
当属阳明,太阳并病



阳明转归有3条途径
有太阳阳明
少阳阳明
正阳阳明

阳明中风当属,太阳未罢,涉及阳明,属于一经未罢,出现另一经征候之并病
,、
也就是太阳阳明之前的状态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06: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风脉证,汗出、恶风、脉缓是其常,无汗、恶寒、脉紧是其变。

学习伤寒论,需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一切唯伤寒论方证为是,不可变化逾越;一是一切唯实战验证为是,无现代临床验证者不信。伤寒论是一部方法论,其方证所述,不可能囊括一切疾病的症状;现代临床验证,也不可能人人都能验证伤寒论中全部方证。伤寒论方证,是为立法而用。方证是伤寒论的躯体,方法是伤寒论的灵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3: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刺期门穴之义,与刺风池、风府同义,都是疏泄邪气,以利祛邪外出,而避免用药徒伤正气。

143与144条所述之病证,同为妇人中风,热入血室,为什么经水适来者,当刺期门?而经水适断者,小柴胡汤主之呢?经水适来者,邪有出路,之所以当刺期门,是因为邪结较重,而发谵语,故刺期门,以疏泄其邪,以利邪出。经水适断者,邪无出路,故与小柴胡汤发泄其邪。经水适来者,若与小柴胡汤,恐过伤其血。以145条为证,“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143条是经水适来,胸胁下满,谵语不分昼夜,其邪结较重,故当刺期门;145条是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无胸胁下满,其邪结较轻,故不要犯其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684

积分

114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

Rank: 1

积分
684
QQ
发表于 2011-3-15 23: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文章!我也一直试图从原著中找到关于伤寒和中风的真实含义,可惜资质驽钝,一直未果。楼主此番言论令在下大开眼界。只是关于中风若属阴血不足的话大青龙汤条文作何解释呢?
吹尽狂沙始到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1: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3楼(水云) 的帖子

刚看到,迟复为歉!
是说此条吗:“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我是这样认识的:太阳中风,脉当浮缓。为什么脉浮紧呢?还是那句话,中风脉证,汗出、恶风、脉缓是其常,无汗、恶寒、脉紧是其变。
桂枝证,服桂枝汤啜粥覆被可令汗出也是其常,不过也有不汗出的,如“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如果服桂枝汤,不汗出而反烦不解者,不是应用“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的方法,而形成了其阳热不得汗出而泄,桂枝又助其阳热,就有可能由脉浮缓而转变成脉浮紧;表郁不得解,反而郁滞更重,故表现为发热、恶寒、身疼痛;表郁过重而犯里,则出现烦躁,这种证候,应与大青龙汤。如果服桂枝汤,出现“发热、恶寒、身疼痛、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与大青龙汤。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7-10 10: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阳明中风,没有头项强痛、体痛、骨节疼痛等太阳证的典型表现,说明阳明中风,不是病邪在表,故若下之,不得结胸病。
此病不在表不可发汗,此病也不能下,那是否此病可以考虑为少阳病,需用少阳方和解之,此病名为阳明中风,而实际其实是因为阳明时辰中风或者是因为有胃家实所以才叫阳明中风的,是吗?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应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证候。老师,这里的口苦,咽干是少阳证还是阳明证呢,仲景为何不叫少阳中风呢,或者阳明少阳中风?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7-10 1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亦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证候。

综合辨析,伤寒论所述之各种中风证,其共同的性质,皆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
李老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不是各种中风证基本可以考虑的方子有小柴胡汤,桂枝加芍药汤,或者是柴胡桂枝汤呢?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245

积分

12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45
发表于 2012-7-10 15: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综合辨析,伤寒论所述之各种中风证,其共同的性质,皆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

---李老师这句概括的很好。把中风跟阴血不足连在一起来解读,似乎跟我的理解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如何把李老师这观点融入自身,还得慢慢琢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3: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中风有189和231两条,都可与小柴胡汤,因为都有腹满,而又都不能攻下,因为都有外证,所以只能与柴胡汤解之。病曰阳明中风,应该有阳明腹满,又有外证发热恶寒脉浮而紧和脉弦浮大不得汗,应先解其外证,所以可与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证的病理是血虚于下、阳盛于上,而阳明中风腹满就是血虚,脉浮紧大就是阳盛。
口苦、咽干、目眩属少阳。但是腹满于下、热浮于上,也可以出现口苦咽干,也就是说阳明热邪上壅者,也可以出现口苦咽干。咽干者为血虚,不可发汗,脉浮者有外证,不可下,权宜之,可与小柴胡汤。
此本是阳明中风,病位在腹,腹满里热上壅,出现风证,表现为口苦咽干脉浮大。少阳中风,病位在胸胁,胸胁满半表半里热上熏,出现风证,表现为耳聋、目赤、心烦。阳明中风与少阳中风,病位不同,病症表现特点亦不同。
各种中风,基本方就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7-11 10: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阳明中风有189和231两条,都可与小柴胡汤,因为都有腹满,而又都不能攻下,因为都有外证,所以只能与柴胡汤解之。病曰阳明中风,应该有阳明腹满,又有外证发热恶寒脉浮而紧和脉弦浮大不得 .. (2012-07-10 23:03) 
好的,多谢李老师热心指导,另外还有问题是阳明热邪上壅者,也可以出现口苦咽干。这个阳明热邪导致的口苦咽干可否单纯用白虎汤来清热呢,还是用小柴胡汤加石膏呢?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4: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黎小裕 的帖子

黎小裕:好的,多谢李老师热心指导,另外还有问题是阳明热邪上壅者,也可以出现口苦咽干。这个阳明热邪导致的口苦咽干可否单纯用白虎汤来清热呢,还是用小柴胡汤加石膏呢? (2012-07-11 10:20) 
白虎汤是用于清少阳实热,对于腹满身重,口不仁、面垢,以湿热实证为特征者,可与白虎汤。腹满属阳明,身重属太阳,口不仁面垢属少阳,三阳合病,治在少阳。但是少阳实热白虎汤证没有咽干,因为咽干是虚证,而白虎汤证是实证。白虎加人参汤证是血虚阳热证,但是白虎加人参汤证是汗出过多,血虚于心,而不是血虚于腹,该证有口燥而没有腹满,不是下虚上热,所以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不适用于189和231条之阳明中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1:16 , Processed in 0.11390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