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9644|回复: 39

[推荐] 推荐一本书《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复制链接]

70

主题

2223

积分

698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23
发表于 2017-11-7 17: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这是今年刚出版的增订本,新增了好多内容】,作者:张文选。


图片_0~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10 收起 理由
gugu + 10 感谢您!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轉載】 破解无癌村秘方 功臣是味常见药
下一篇:医苑杂谈 一一二 灵魂到底有没有?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7-11-7 18: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推荐,先收藏,有需要时再进一步关注。
  可能在春夏秋三季温病方用得比较多,春天的风热感冒、夏天的暑湿感冒、秋天的秋燥。
  另外听说温病派用药轻灵,善治虚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7-11-7 19: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从本论坛下载了,有书更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7-11-7 23: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yzr 于 2017-11-8 17:00 编辑

张文选先生的《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确实好,  谢谢推荐!

张文选先生讲方证  摘抄自张文选先生《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是中医的核心,其核心中的核心是这些经典中蕴含的方证理论与辨方证论治的方法。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辩证是一种基本的辩证方法,它只能确定疾病大体的浅深层次`病机阶段或脏腑部位,方证是疾病在各经各阶段的最具体的病变形式,基于方证理论的辨方证论治方法是一种高层次的终端性的辨证方法,它能够使辨证的思维深入到方证与药证的层次。例如,通过六经辨证,确定出某患者的病变在太阳,但要进一步辨识方证,才能确定患者的临床表现是麻黄汤证,还是桂枝汤证,或者是葛根汤证,甚至要具体分析有没有麻黄证,桂枝证,葛根证,才能具体的处方用药。

辨证论治方法着重强调的是“证”。何为“证”?现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为:“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关于辨证,通行的认识是;“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症。”可见,“证”不是症状和体征本身,而是由“辨”得到的抽象的概念,是医生主观思维的结果,因此,证的可靠性则完全由医生的辨证水平所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对同一个患者如果同时由两个医生进行辨证时,所得出的“证”的结果往往不同,甚至会截然相反。这就说明,“证”不是客观的,“证”不一定能够反应疾病的本质。

辨方证论治体系着重强调的是方证,方证的“证”是指方的适应证。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教授在“方证相对论”一文中指出:“方与证,乃是伤寒论的核心。”证,“简而言之,凡人之疾病,反映体之内外上下,以及各种痛痒,各种异常现象,一些蛛丝马迹,都可以称之为证,证,就是证明,客观存在,而领事物之先”。能够反应疾病本质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症状和体征,是“方证”而不是证。辨方证能够抓住疾病的本质,能够具体地揭示病机的细微变化,能够避免医者的主观臆测,减少主观失误,提高临床辨证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辨方证的方是前人久经使用而历验不爽的效方,法度严谨,疗效可以重复。辨证论治的方,没有严格的要求,比较松散,加减变化随意,疗效难以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7-11-8 08: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摘抄,基本上这本书就可以放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2223

积分

698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2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08: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2223

积分

698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2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08: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syzr 发表于 2017-11-7 23:45
张文选先生的《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确实好,  谢谢推荐!

张文选先生讲方证  摘抄自张文选先生《温病方证 ...

感谢你补充了这么多内容,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

积分

18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12
发表于 2017-11-8 08: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17-11-8 10: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买了一本,还没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7-11-8 11: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11-8 08:14
看了摘抄,基本上这本书就可以放弃了

  个人看法:
  作者把“思辨抽象的病机(证)”转化为“辨识形象的体征(方证)”,以便于普通医师更容易学习、掌握、和使用,可使中医临床诊治更加规范。
  对于多数常见病、多发病来说,可以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提高疗效,减少误诊。
  但也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方证随想”,比如见到“有时间规律的症状”就判定是“柴胡曲线”,这种情况就失去了“辨识方证”所谓的“客观存在性”。
  二是“非典难中”,少数没有典型症状或者症状很复杂的疑难病,不易辨识清楚其究竟符合哪些方证。(“方证”的优势在于抓“主证”,它所概括的是应用一个方子需见的“主要的、典型的”体征,如果把“方证”拟得“过全过细”则失去了“简捷易用”的特性,不同“方证”之间的“交集”搞大了反而容易产生混乱和混淆。
  
  辨明“古方的证机”和“患者的病机”,是现代临床拓展运用经典古方的基础
  刘渡舟先生除了《方证相对论》一文,还有篇文章叫《见证知机论》,这个“知机”就是指“辨明病机”。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刘渡舟先生怎么认识“辨方证”与“辨病机”之间的关系:
  张仲景书中有几个重点要掌握的,一个是辨证论治

  学《伤寒论》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伤寒论》?除了辨证论治,还有没有了呢?到这儿就停止了吗?不知道的话,就困难了。

  这第二个就是辨证知机辨证论治是讲处百病的,很多疾病,我凭辨证论治就能治好。辨证知机,通过辨证知道病机。机者,事物之先兆也,是事物刚发生,表露在外有那么一点痕迹,这一点情况抓住了,我就知道它如何如何。辨证知机者,决死生也

  当大夫看病,不能忙活了半天的辨证论治,刚一出门病人就死了,那是你这大夫没医术。
  为什么张仲景《伤寒论》序开头就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张仲景就是告诉你《伤寒论》不完全是讲辨证论治的,那辨证知机也是奥妙的,现在不研究这个行吗?

  好,辨证论治是讲六经的,辨证知机是讲五脏的,记住了,这是口传。见什么证,见什么脉,然后按五行生克之理,琢磨这病有没有危险,什么时候会出现危险。

  治伤寒杂病,辨证知机在于五脏,辨证论治在于六经,这要分开了所以在《伤寒论》里要学辨证知机,就得看他的平脉篇、辨脉篇。春脉弦,如果不弦了,没有胃气了,就危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1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721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7-11-8 11: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书,史欣德老师推荐过。
传承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7-11-8 16: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本帖最后由 syzr 于 2017-11-8 16:35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1-8 11:20
  个人看法:
  作者把“思辨抽象的病机(证)”转化为“辨识形象的体征(方证)”,以便于普通医师 ...

张文选先生讲方证  摘自《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辨方证论治强调以经典原著的原始方证为依具。要求医者必须熟谙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的原文,掌握其中的方与证的相关的规律,方证效应的规律以及辨识方证的思路。例如五苓散证, 《伤寒论》第71条,73条,74条,156条,386条不仅论述了五苓散的适应证,阐明了此方证与茯苓甘草汤证,泻心汤证,理中丸证的鉴别,而且阐发了五苓散方证的效应“多饮暖水,汗出愈”,即强调五苓散是汗剂,其效应是汗出愈。医者只有真正掌握了仲景原著五苓散方证理论,才能在临床上准确的应用此方。辨证论治者不同,它不一定强调熟读 《伤寒论》原文,不一定要求按照 《伤寒论》方证使用五苓散。同样是用五苓散,前者着眼于“小便不利,口渴,烦,脉浮”等五苓散证,既可将之用于水肿,更可以将之用于腹泻,呕吐,眩晕,心痞,郁证,霍乱,颠眩等病症,而且,在方证效应方面,着眼于汗出愈。传统辨证论治则将之作为利水剂,主要用于水肿,多从辨水肿的水湿内停证为着眼点使用该方。辨方证论治有深厚的理论为依托 ,有前人已经建立的规范可遵循,它充分吸取了古人的经验,是借助前人的经验而用方治病。辨证论治则是根据中药学方剂学的一般理论用方治病。两种体系辨证用方的思路截然不同,其起点与要求有高低之别,成功与获效的几率更有大小之异。

经方临床家胡希恕先生在《经方传真》中提出, 《伤寒论》有桂枝证,柴胡证,是以方名证的范例。“辨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是辨证的尖端”。刘渡舟先生提出“ 《伤寒论》既有辨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辨证知机的奥妙。两个层次,则有高下之分,精粗之别。”(《刘渡舟医学全集》)所谓“辨证知机”,就是辨方证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7-11-8 16: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本帖最后由 syzr 于 2017-11-8 18:16 编辑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11-8 08:14
看了摘抄,基本上这本书就可以放弃了

仲景的药证、方证之外,后世医家的药证、方证研究是零星和散在的。唯张文选教授提出温病方证和辨温病方证论治体系的概念和设想,并出版了《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一书,梳理了近百首温病方的方证,其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结合临床经验。

《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一书提出了温病的方证理论体系,把100首温病方以方类证,分为31类,先论方的结构特点,后论证的特征,再论临床应用。全书打破了既往以9种温病及三焦卫气营血为纲的框架,突出方证体系,以方为纲,以证为目的论述温病的辨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7-11-8 17: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袁桢 发表于 2017-11-8 08:48
感谢你补充了这么多内容,辛苦了。

不辛苦,阅读此书乐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7-11-8 19: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syzr 发表于 2017-11-8 16:26
张文选先生讲方证  摘自《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辨方证论治强调以经典原著的原始方证为依具。要求医者必 ...
张文选先生讲方证  摘自《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辨方证论治强调以经典原著的原始方证为依具。要求医者必须熟谙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的原文,掌握其中的方与证的相关的规律,方证效应的规律以及辨识方证的思路。例如五苓散证, 《伤寒论》第71条,73条,74条,156条,386条不仅论述了五苓散的适应证,阐明了此方证与茯苓甘草汤证,泻心汤证,理中丸证的鉴别,而且阐发了五苓散方证的效应“多饮暖水,汗出愈”,即强调五苓散是汗剂,其效应是汗出愈。医者只有真正掌握了仲景原著五苓散方证理论,才能在临床上准确的应用此方。辨证论治者不同,它不一定强调熟读 《伤寒论》原文,不一定要求按照 《伤寒论》方证使用五苓散。同样是用五苓散,前者着眼于“小便不利,口渴,烦,脉浮”等五苓散证,既可将之用于水肿,更可以将之用于腹泻,呕吐,眩晕,心下痞,郁证,霍乱,颠眩等病症,而且,在方证效应方面,着眼于汗出愈。传统辨证论治则将之作为利水剂,主要用于水肿,多从辨水肿的水湿内停证为着眼点使用该方。辨方证论治有深厚的理论为依托 ,有前人已经建立的规范可遵循,它充分吸取了古人的经验,是借助前人的经验而用方治病。辨证论治则是根据中药学方剂学的一般理论用方治病。两种体系辨证用方的思路截然不同,其起点与要求有高低之别,成功与获效的几率更有大小之异。

经方临床家胡希恕先生在《经方传真》中提出, 《伤寒论》有桂枝证,柴胡证,是以方名证的范例。“辨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是辨证的尖端”。刘渡舟先生提出“ 《伤寒论》既有辨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辨证知机的奥妙。两个层次,则有高下之分,精粗之别。”(《刘渡舟医学全集》)所谓“辨证知机”,就是辨方证的方法。

  说“传统辨证论治则将之[五苓散]作为利水剂,主要用于水肿,多从辨水肿的水湿内停证为着眼点使用该方”是对“辨证论治”的曲解,将“辨证论治”矮化为“按症状用药”。
  所谓“辨证知机”,就是辨方证的方法。->把两者的“递进关系、层次高下”弄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7-11-8 19: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syzr 发表于 2017-11-8 16:37
仲景的药证、方证之外,后世医家的药证、方证研究是零星和散在的。唯张文选教授提出温病方证和辨温病方证 ...
  仲景的药证、方证之外,后世医家的药证、方证研究是零星和火烧火燎散在的。唯张文选教授提出温病方证和辨温病方证论治体系的概念和设想,并出版了《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一书,梳理了近百首温病方的方证,其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结合临床经验。
  《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一书提出了温病的方证理论体系,把100首温病方以方类证,分为31类,先论方的结构特点,后论证的特征,再论临床应用。全书打破了既往以9种温病及三焦卫气营血为纲的框架,突出方证体系,以方为纲,以证为目的论述温病的辨治.

  我觉得,张教授做了很有意义的开拓,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温病方在临床上的准确使用有很大的促进。

  “辨方证”的优势在于精确(所谓“尖端”)和规范。
  而“辨病机”对于“认识疾病本质、把握治疗方向、制定治疗策略”三方面的指导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7-11-8 19: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读的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7-11-8 21: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1-8 19:36
  我觉得,张教授做了很有意义的开拓,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温病方在临床上的准确使用有很大的促进。

...


我觉得,张教授做了很有意义的开拓,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温病方在临床上的准确使用有很大的促进。

  “辨方证”的优势在于精确(所谓“尖端”)和规范。
  而“辨病机”对于“认识疾病本质、把握治疗方向、制定治疗策略”三方面的指导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您前两段说的很好, 我很赞同您的观点 。

“方证辨证”其实内寓病机,不是对号入座这么简单!当然也不是“套方”。但是,我们慣常所说的“病机”,并不能还原“经方”。
黄仕沛《经方方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

对病机我同意黄仕沛老师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7-11-8 23: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1-8 19:34
  说“传统辨证论治则将之[五苓散]作为利水剂,主要用于水肿,多从辨水肿的水湿内停证为着眼点使用 ...
说“传统辨证论治则将之[五苓散]作为利水剂,主要用于水肿,多从辨水肿的水湿内停证为着眼点使用该方”是对“辨证论治”的曲解,将“辨证论治”矮化为“按症状用药”。

为了说明两种体系辨证用方的思路不同, 张文选教授举的例子可能不够准确, 但他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
根据中药学方剂学的一般理论辨证论治, 着眼于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辨证是医生主观思维的结果, 治病用方比较松散,加减变化随意,疗效难以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7-11-9 16: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7-11-9 18:58 编辑
syzr 发表于 2017-11-8 23:56
为了说明两种体系辨证用方的思路不同, 张文选教授举的例子可能不够准确, 但他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
根据 ...
  “方证辨证”其实内寓病机,不是对号入座这么简单!当然也不是“套方”。但是,我们慣常所说的“病机”,并不能还原“经方”。(黄仕沛《经方方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
  对病机我同意黄仕沛老师的观点
  为了说明两种体系辨证用方的思路不同, 张文选教授举的例子可能不够准确, 但他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
  根据中药学方剂学的一般理论辨证论治, 着眼于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辨证是医生主观思维的结果, 治病用方比较松散,加减变化随意,疗效难以重复。

 “辨方证”与“辨病机”并不是对立的,不属“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二选一”,也不存在“无前提条件的绝对优劣之分”。
  能明显辨出属于何种方证的,具有“某方证”典型症状和脉象表现的疾病,当然以方证辨证为主,以求“精准用药“,对病靶实现“精确打击”(可谓之“尖端”),从而获得“桴鼓之效”。
  而对于症状和脉象不典型,难以辨明属于何种方证的疾病,就要综合分析各种症状及脉象舌象,找出其内在的“病机”,从而指导选择“证机”最为近似经方,再进一步根据“兼带症状、急迫标症”做加减(如有“药证”优先考虑,没有对应药证的,按副症的病机选药),这才能实现经方的拓展运用,应对现代社会的复杂疾病,解决当今临床的实际问题。
  “辨方证”与“辨病机”有各自的长处和适用情况,恰当的结合起来,两条腿走路,才能提高临床辨证用药的准确性和疗效。
  个人看法,仅作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7-11-9 19: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syzr 发表于 2017-11-8 21:43
您前两段说的很好, 我很赞同您的观点 。
  “方证辨证”其实内寓病机,不是对号入座这么简单!当然也不是“套方”。但是,我们慣常所说的“病机”,并不能还原“经方”。黄仕沛《经方方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
  对病机我同意黄仕沛老师的观点。
  黄仕沛老师说得好,方证背后确实暗含病机,“辨病机”就是要“抽提”经方方证的“证机”,以应用于“病机”与之相对的患者,从而指导经方在现代临床上的拓展运用。
  “方证有限”而“新病无穷”,进一步细化到“药证”是精确运用经方的一个拓展方向,解析经方方证的“证机”是另一个拓展的方向,而与现代医学的“辨病”和“药理”相结合又是一个拓展方向。
  “辨方证药证”与“辨现代疾病”相结合的例子(摘自黄煌教授《经方的魅力》{经方杂谈}):
  [四逆散]治疗多为平滑肌疾病。不管是胃肠病,还是血管病、支气管病乃至子宫疾病,共同的病理解剖学属性都是平滑肌病变。平滑机的收缩与舒张极易受情绪影响,很容易出现痉挛状态,这种痉挛状态的反复发作,与柴胡证“往来”的特征相一致。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骨胳肌病变,只不过不是治疗的主流罢了。从上述治疗的疾病范围来看,也还是以内脏疾病为重点的。
  [木防己汤]是一张易遭冷落之方,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太多重视。根据《金匮要略》的条文记载,结合支饮特点,可知木防己汤证实质是全身重度液潴留。这种情况,多见于慢性心肾功能的衰竭。但肾衰晚期多有呕呃等关格之证,而且“下之”后病情会有所缓解。故本方证侧重于心脏衰竭。“得之数十日”,可知非急性心衰;“其人喘满”即是心源性哮喘;“心下痞坚”是回心血流减少造成的肝瘀血;“面色黧黑”,慢性缺氧面容,如为肾衰,当为黄胖浮肿貌。“实者三日复发”,心衰每遇诱因极易复发。脉沉紧也是用方重要参考。脉不浮,可知非越婢汤证;沉而非弦,不是十枣汤证;沉紧,在此处提示血管顺应性差,心脏泵血的外周阻力大。而急性心衰则多脉微欲绝。
麻杏石甘汤主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这段经文太简略,不能深入理解本方。试想肺心病心衰也会汗出而喘无大热,能用麻杏石甘汤吗?显然不行!这里的喘是支气管痉挛的哮喘,此汗出也多局限于头部,无大热者,提示感染性疾病中毒症状不严重,而过敏性疾病多无大热。据此,可以认为麻杏石甘汤的经典主治是支气管哮喘。
本方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已远远超出经典条文,例如治疗过敏性鼻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花粉症、荨麻疹、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这些疾病连同支气管哮喘都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至于一些感染性疾病,也或多或少地有过敏因素的参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阻断过敏介质的释放,减缓过敏症状。基于临床治疗的病种特征和药理结论,可以认为麻杏石甘汤是“Ⅰ型变态反应的拮抗剂”。这种称谓,为本方的临床运用指出了主要方向,也不至于被“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束缚了思路。经方的运用应当突破条文,破译古典证,建立新的方证体系,这样,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下面这几张截图取自仝小林教授的演讲《关于经方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7-11-9 2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1-9 16:48
 “辨方证”与“辨病机”并不是对立的,不属“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二选一”,也不存在“无前提条件 ...

我赞同您的观点, “辨方证”与“辨病机”并不是对立的。辨方证辨的是患者的状态,状态可用一组脉证或证候或病机描述,方证内寓病机。
例如《金匮要略》的痰饮篇里面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就是这个方证内的病机。辨这个方证就需要辨病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7-11-11 09: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1-8 11:20
  个人看法:
  作者把“思辨抽象的病机(证)”转化为“辨识形象的体征(方证)”,以便于普通医师 ...

你读的现代人的中医书太多了,对我来说是在浪费时间
现代无大师,他们的书最好不要读。

伤寒和温病的统一,已经有人做了框架,是在六经、八纲、六气基础上的,这才是中医的大统。
寒温的统一绝对不在方证!
方证连伤寒论都统一不了,还统一寒温!

张仲景用整本书去写伤寒,最后就被搞成了方证!就这本事还去统寒温!从方证的角度做工作去统寒温,这种书有什么可看的!
哪请问:什么是伤寒?就是脉浮紧无汗恶寒体痛吗?    这是一个方证能解决的了的!!
再问:张仲景说“虽不能尽愈诸疾,孰可见病之源”,靠什么?靠方证呀!
再问:温病里面一直在讨论在营、在卫、在气、在血,是在说方证吗!

虽然《伤寒论》是“方书之祖”,而方证却走的是“重方轻术”的路,和仲景正好相反!

有人说,仁者见仁,你按照你的学吧。我只是仁兄:少看现在人写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7-11-11 13: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11-11 09:11
你读的现代人的中医书太多了,对我来说是在浪费时间
现代无大师,他们的书最好不要读。
你读的现代人的中医书太多了,对我来说是在浪费时间
现代无大师,他们的书最好不要读。

伤寒和温病的统一,已经有人做了框架,是在六经、八纲、六气基础上的,这才是中医的大统。
寒温的统一绝对不在方证!
方证连伤寒论都统一不了,还统一寒温!

张仲景用整本书去写伤寒,最后就被搞成了方证!就这本事还去统寒温!从方证的角度做工作去统寒温,这种书有什么可看的!
哪请问:什么是伤寒?就是脉浮紧无汗恶寒体痛吗?    这是一个方证能解决的了的!!
再问:张仲景说“虽不能尽愈诸疾,孰可见病之源”,靠什么?靠方证呀!
再问:温病里面一直在讨论在营、在卫、在气、在血,是在说方证吗!

虽然《伤寒论》是“方书之祖”,而方证却走的是“重方轻术”的路,和仲景正好相反!

有人说,仁者见仁,你按照你的学吧。我只是仁兄:少看现在人写的书。

  谢谢老师提醒。

  “虽然《伤寒论》是“方书之祖”,而方证却走的是“重方轻术”的路,和仲景正好相反!”

  同意您的看法,我也觉得仲景的《伤寒》、《金匮》是“以方传术,方术并重”,“特例(方证药证)”与“辨治规律”并重。

  伤寒和温病的统一,已经有人做了框架,是在六经、八纲、六气基础上的,这才是中医的大统。

  刘渡舟先生认为六经的实质是经络,伤寒论包含气化,我很赞同,至于中医辨证的总纲“八纲”就勿用多说了。

  有两点我解释一下:
  一、我不想也没有能力统一寒温,只想首先通过病因辨析,分清一个疾病是“伤于寒邪、伤于温邪、还是情志内伤”,然后分别按“伤寒、温病、杂病”来辨证施治就可以了,各自的经典方药在病机符合时可以互相借用。
  二、古人的医理方药(包括仲景的伤寒经方)本意是什么,本用治何病,我要首先研习,但并不拘泥于此,我更关心这些理论和方药今天怎么用,关注当代的大家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和方药来治今病,他们的有效理论及经验我学习,他们的无效尝试和解析我抛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7-11-11 17: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想张文选教授编著《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一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统一寒温”,而应该是为了让广大临床医生和中医爱好者,能够更加简捷、准确的使用这些高效的温病方,来辨治常见的杂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7-11-11 23: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11-11 09:11
你读的现代人的中医书太多了,对我来说是在浪费时间
现代无大师,他们的书最好不要读。

讲的真好,总算是来了清醒的人。
中医从春秋战国基本上已经成了体系,基本上完备了,后代其实基本上一直锦上添花。倘若方证学说正确的话,2000年的时间里早就写出来,也无关现代人什么事了。要知道治病是刚需,无论现代古代,都是要面对,尤其是古代交通不便,倘若有完备的方证对应,早就写出了,还要医生干什么。如果方证有用,早就编程软件了,还要人辩证干什么。
   伤寒和温病的统一等等,不是这个过程有多难,而是压根儿就行不通。
   一个五苓散都解释不通的人,或是解释的面目全非的人,谈什么中医?“要求医者必须熟谙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的原文,掌握其中的方与证的相关的规律,方证效应的规律以及辨识方证的思路。例如五苓散证”
    我就想说了:水气篇那么方子,那么多水肿的怎么不都改成五苓散。用于腹泻的二阳合病的葛根汤,呕吐的半夏,眩晕小半夏茯苓,心下痞泻心汤,都可以改成五苓散,难道这些证随意的组合都可以用五苓散。
    前一阵子,几乎小柴胡可以包打天下,现在五苓散几乎是万病之方了!
看现代版的书籍,你们会发现很容易读,但是你看一万本,基本上还是原地踏步,这些书籍基本上都是症状反复的啰嗦来啰嗦去,你们闭上眼睛,你会发现他们什么都没讲。你同样看不懂古代的书籍,就是说你看这些书籍对你中医没有实质的提升。相反,你若是直接从伤寒十书,明清名医著作开始(不拘对象,其实那个名家都可以),尽管前期很难很难,但是你会越看越有神韵,中医整体的辩证自然会越清晰,在看这些现代人写的,全是小儿科的胡扯,甚至都可以说比那些养生书籍差不多(诸如治病必求本之类的)
     其实我就不明白到了,讲方证的这类人,难道你们自己就不觉得累么,这条道路上,开始还好,没有涉及到很多症状,等到涉及病情一多,问题一复杂,尤其是那些模棱两可的症状,根本方证用不上不上来,无非是选取几个类似的做个排列组合。用不上的就全部舍弃,这类人的著作基本从没有讨论脉象的细节辩证,病情的标本辩证,也不敢把伤寒论的中相似的症状的不同方剂加以严谨的比较(尤其是这点,最直接的特点)
      现在我是不敢和这些名家书籍对骂了,不过有你qianliang780526打前锋,我就说了这几点。这类名人的书籍有时候真的惹不起,再加上中医就是现在这么现状,也不是你能改变的。如果有人开骂了,你接着上,我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7-11-12 18: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songtao 发表于 2017-11-11 23:46
讲的真好,总算是来了清醒的人。
中医从春秋战国基本上已经成了体系,基本上完备了,后代其实基本上一直 ...

呵呵呵,我也是没忍住!
以后也不冲了!
你最近好像忍耐力也下降了,呵呵呵。

看到杏林还能聊一下,所以多嘴了几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98

积分

531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98
发表于 2017-11-13 09: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用公式a+x=b读书,书中说什么理a+我不知道啥x=是否能提高临床疗效b。以此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一读。仁者见仁的核心正在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1

积分

37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7-11-13 17: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张教授做了很有意义的开拓,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温病方在临床上的准确使用有很大的促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7-11-13 21: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11-12 18:33
呵呵呵,我也是没忍住!
以后也不冲了!
你最近好像忍耐力也下降了,呵呵呵。
看到杏林还能聊一下,所以多嘴了几句。

  承蒙钱老师错爱。
  我是坚定支持诊病要“辨方证”与“辨病机”并重的,遇到具有典型方证的患者,也宜再用病机辨证来进行“复核”。

  上面宋老师说得对:需要“把伤寒论的中相似的症状的不同方剂加以严谨的比较”。
  “以方类证”(比如把[大柴胡汤]的几条“方证”提到一起来比对、辨其异同)、“以证类方”(比如把所以治“心下痞”的经方集中起来比对、辨其异同)都是深入研习伤寒医理、治法、药理的重要方法。
  还有就是比较一类方子(如柴胡类方)“药物加减”与其“方证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明晰伤寒的病理、治法、药理之间的内在关系。
  另外还要研究经方的药材、剂量、剂型、煎服方法等。

  “方证化”实际上是用疾病的“常见症状”和“易患体质”,来对此疾病的“核心病机”或者“病机群”,进行“打包封装”,从而实现辨证的简捷化、直观化、易学化,实现“学习经方”的“低成本”、和“临床运用”的“高效率”。
  换个角度说,它可以实现对临床医师“辨证准确性”的“兜底”,较好的避免常见病的误诊和经方的乱用。
  就正如刘渡舟先生在《方证相对论》中说的一样(注意联系前后语境,不可断章取义):
  凡是学习《伤寒论》需要讲求方法,然后得其门而入,才能做到登堂入室,事半而功倍。因此,对学习来讲,就有远近之分,难易之别了。……《伤寒论》这堵墙很厚,怎样才能穿入?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不遗余力地为之上下求索。…… 我从“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两个“本”字中悟出了中医是有学派之分的,张仲景乃是神农学派的传人,所以,要想穿入《伤寒论》这堵墙,必须从方证的大门而入

  而刘老在提出{辨证知机}的观点时说:
  “辨证论治是讲处百病的,很多疾病,我凭辨证论治就能治好。辨证知机,通过辨证知道病机。机者,事物之先兆也,是事物刚发生,表露在外有那么一点痕迹,这一点情况抓住了,我就知道它如何如何。辨证知机者,决死生也。”

  也就是说,方证只是《伤寒论》的大门而已,基础而已,学习捷径而已,“万里杏途”的第一步而已。
  入了伤寒之门,能否进一步明伤寒之理,以至百病皆通之境,还需要深入的研习、实践、反思、再研习、再实践、再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2017-11-13 23: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谢谢老师推荐,先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7-11-15 1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1-13 21:43
  承蒙钱老师错爱。
  我是坚定支持诊病要“辨方证”与“辨病机”并重的,遇到具有典型方证的患者, ...

咱们已经不是一条路,你按照你的思路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7-11-16 11: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11-15 12:39
咱们已经不是一条路,你按照你的思路走吧。

  总之在我看来,伤寒的理法通则,正是在这些“久经实践检验”的“方证特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善用“方证辨证”并不违背经方医学的整体的辨治法则,在应对“典型病症”时,享用方证辨识的简捷、高效、精准,何乐而不为。
  不拒小溪,方成大海,何况“方证”是经方医学的基础和一条干流,中医学历来都是在“兼包并蓄”发展完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7-11-17 20: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推荐一本书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7-11-17 20:17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11-16 11:56
  总之在我看来,伤寒的理法通则,正是在这些“久经实践检验”的“方证特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

有些问题不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比如论及朱丹溪的泻火补阴,不管对与错,也有其可取之处,不管近代的火神派如何对与错,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你所谓的那些“方证辨证”不过是曲解了“辩证知机”,所谓的方证辩证,直接的所就是机械教条的辩证,至于所谓的“简捷、高效、精准”这些都是纸面上看似高效,实际极其低效,中医教育五十年来,一直就是这种方证辩证,结果呢。
     有些问题,不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而是“南辕北辙”的问题。就是本论坛,算是中医界高手比较多得,讨论的内容不外乎太阳经桂枝类方,泄心类方,阳明经的承气,少阳的柴胡,三阴的四逆汤,在不过就是《金匮要略》建中,温经汤,,而后就是一些杂方,诸如五苓散,所谓的方证辩证不过就是这些方剂倒腾来倒腾去,柴胡方的辩证文章多得我看的都快吐了。论及条文以及整体疾病的病症,不过是在太阳经还可以稍微辩证说点内容,阳明承气可以谈及一点,少阳就不说了,治愈三阴的整体辩证根本说不上来。这就是你说的“简捷、高效、精准,何乐而不为”与其说这些“褒义之词”,不如说取了点《伤寒论》的皮毛,然后简单的阐述几句,就是所谓的中医的“辨证施治”了。伤寒论也就是这些方剂还算简单,我要是在《千金方》随便找个方剂,可以说难道一批人。
     什么叫做好书,简单高效是对治病的病人而言,而不是学习的过程,这个不要搞错。一本书极易的读懂,肯定不是什么好书,或者说在理论上肯定是浅显无知的。什么是好书,如果讲了五苓散,我要知道其与小半夏茯苓汤区别是什么,与防己茯苓汤,苓桂术甘汤区别是什么,与文蛤散的区别是什么,与枳术汤,的区别是什么,假如我现在有一个病人全身水肿,脉象是24种脉象中的任意一种,不同的脉象对应同样病人,该如何分析呢?这样才可以举一反三!我该用哪一个类似方剂而改动呢?这样的书籍才是好书,比如朱丹溪有本《病因脉治》同一病不同脉如何辩证,这样才是好书,因为这样会帮助你思考中医辩证知机的过程。
       这个不是“兼包并蓄”问题,而是“南辕北辙”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7-12-4 21: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问题不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比如论及朱丹溪的泻火补阴,不管对与错,也有其可取之处,不管近代的火神派如何对与错,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你所谓的那些“方证辨证”不过是曲解了“辩证知机”,所谓的方证辩证,直接的所就是机械教条的辩证,至于所谓的“简捷、高效、精准”这些都是纸面上看似高效,实际极其低效,中医教育五十年来,一直就是这种方证辩证,结果呢。
     有些问题,不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而是“南辕北辙”的问题。就是本论坛,算是中医界高手比较多得,讨论的内容不外乎太阳经桂枝类方,泄心类方,阳明经的承气,少阳的柴胡,三阴的四逆汤,在不过就是《金匮要略》建中,温经汤,,而后就是一些杂方,诸如五苓散,所谓的方证辩证不过就是这些方剂倒腾来倒腾去,柴胡方的辩证文章多得我看的都快吐了。论及条文以及整体疾病的病症,不过是在太阳经还可以稍微辩证说点内容,阳明承气可以谈及一点,少阳就不说了,治愈三阴的整体辩证根本说不上来。这就是你说的“简捷、高效、精准,何乐而不为”与其说这些“褒义之词”,不如说取了点《伤寒论》的皮毛,然后简单的阐述几句,就是所谓的中医的“辨证施治”了。伤寒论也就是这些方剂还算简单,我要是在《千金方》随便找个方剂,可以说难道一批人。
     什么叫做好书,简单高效是对治病的病人而言,而不是学习的过程,这个不要搞错。一本书极易的读懂,肯定不是什么好书,或者说在理论上肯定是浅显无知的。什么是好书,如果讲了五苓散,我要知道其与小半夏茯苓汤区别是什么,与防己茯苓汤,苓桂术甘汤区别是什么,与文蛤散的区别是什么,与枳术汤,的区别是什么,假如我现在有一个病人全身水肿,脉象是24种脉象中的任意一种,不同的脉象对应同样病人,该如何分析呢?这样才可以举一反三!我该用哪一个类似方剂而改动呢?这样的书籍才是好书,比如朱丹溪有本《病因脉治》同一病不同脉如何辩证,这样才是好书,因为这样会帮助你思考中医辩证知机的过程。
       这个不是“兼包并蓄”问题,而是“南辕北辙”的问题!

  《伤寒杂病论》既是“方书之祖”,又是“中医临床的基石”,还是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中医典籍。
  她之所以被各种流派公推为“中医经典”,正是因为她的“包容”与“博大”,能满足不同层面的医家甚至票友的需求:
  求方者,可以辨其方证药证
  求法者,可以析其病机治则
  求理者,可以究其病因病理

  中医是门实践科学,前人反复验证过的精确用药的经验不用,仅靠“辩证知机、理论分析,用一般规律来指导具体用药”就够了吗?
  现代医学的理论够严谨、够精微了吧?
  然而西医研制一种新药,为什么不是仅仅从理论上说明其“有效成分、代谢途径、功效机理”就行了呢?为什么要经过多年的“动物试验、人体试验、临床试验”,确定其“量效关系、毒副作用”,证明其“安全可靠”之后才能批准生产销售呢?
  精于理论的现代医学,尚且如此重视“实证”啊!
  所以说,理论与临床结合,病机与方证并重,才是提高疗效、发展中医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74

积分

499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4
发表于 2018-10-10 22: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先生是位埋头做学问的人,书很朴实,读起来受益非浅,说实话,近年的中医书真的很少见到这么高质量的。

楼上的朋友也许不认可方证,但要知道方=证=人三角关系是客观存在,病机是主观推断,如果能把方证人掌握好了,处方就更有把握了,病机推测就不一定,所以本论坛一贯主张实证,不推荐用病机推测处方,就是这个道理。中医流派本多,如果您有更好的案例,可以多分享,没有必要过多的务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042

积分

373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2
发表于 2019-11-4 11:40:07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本逊 发表于 2018-10-10 22:00
张先生是位埋头做学问的人,书很朴实,读起来受益非浅,说实话,近年的中医书真的很少见到这么高质量的。

...

说的好啊,学经方要多认识客观规律,少一些主观臆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5

积分

54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5
发表于 2020-7-3 19: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文选老师的《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叶天士用经方》至少是近10年少有的好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积分

81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4-6-1 11: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卷有益,温病的相关书籍未必就不可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积分

6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0
发表于 2024-8-14 15: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推荐,先收藏,有需要时再进一步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00:54 , Processed in 0.20033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