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572|回复: 5

脉与气的思考(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9 10: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内外合一,唯脉唯气
荀子认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孟子也感悟到“体,气之充也。”这种认识“至道在微,变化无穷”,何以“孰知其原”呢?
气在古文字中有三种写法:气、氣、炁。
气:许慎《说文•气部》:气,云气也。象形。此气,指云气、空气。
氣:许慎《说文•米部》:馈客之刍也。此氣,指食物之气,和呼吸之气。
炁:是魏晋以后炼丹的神仙家造的字,本义指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也是生命本有的一种潜能,所以叫作先天一炁,或元始祖炁。      
从“气”的文字的推衍,可知气的涵义有两种:一为自然之气,即大气;二是生命之
气,即生机。两者密不可分,且生命之气依赖于自然之气。大气压的恒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篇报道称,大气压快速下降可以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研究者分析了自1993年~1996年德克萨斯的1327名心肌梗死和839名卒中患者,观察大气压与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在秋冬季节,大气压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大气压的下降,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而非卒中的发病率会增加。这种相关性尤其在秋冬季节明显。大气压是自然之气的一部分,大气压可以流动,人体的血压随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的变化引动人体能量的变化反映于血压和脉率与脉形,所以脉象有“春弦、夏钩、秋毛、冬石”四季的变化。
自然之气除大气外,还包含了天地间无形的能量或地球南北极的磁力。《黄帝内经
以大量的编幅阐述了五运六气的感应之道,这种感应性皆属无形的能,在中医都名为“气”。香港《文汇报》报道,日本“大气离子地震预测研究会e-PISCO”资深地质学家弘源海声称从大气中离子的浓度可以预测地震。因为大气离子平常埋在地底2至3米,在大地震前,震央释放巨大压力,导致地层龟裂,这时离子就会趁隙排出,浓度因此也异常增加。这种离子的能量聚变就是大自然之气的变化。
气是运动不息的功能态,大气的存在只能在对比中感受,大气成分可以用仪器检测,但肉眼看不见,风、雨、雷、电四者自然现象的风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并不否认它的存在。风因大气的运动而存在,所以叫风气。人体的血液 因气的作用而循环,所以叫血气。《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强调的是肉体的原始构造;《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强调的是肉体的功能态,只有肌肉组织与功能的结合,才具备生命的特征,故《灵枢•本藏》强调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气首先是物质的,然后才是意识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过来为物质服务。现代科技中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特性,被认为是能量场的变化,可以认为是气的另一种表述。对有机体而言,气是自然界能量场与生命活性物质能量综合变化的总称。生命活性物质包括有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水等等,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都离不开气的运动。认识中医,理解中医当从解剖“气”的生成及变化方式入手,认识了气了解了气的基本内涵,对生、老、病、亡即生命的本质及生命的现象就会有一个全新的感悟,对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脉法、中药的性味等等,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如中药的使用价值并不是唯成分论,单味中药在复方中的作用与其单纯的生物碱成分并不完全划等号,中药处方疗效的优劣在于方证对应,起决定因素的关键在于针对症候的君臣佐使、四气五味的配伍是否合理。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生命是由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水等构成,生命物质的变化
即新陈代谢过称是一个能量场的变化过程。生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能量转换及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不仅仅与营养物质、激素、胰岛素等相关、与构成自然界的大气、磁场及居住环境等也相关。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呢?脉象就是这种新陈代谢的能量场变化的外在表现,也即人体气机的变化。各个脏器的能量聚集与释放有一定的规律,生理条件下能量聚集与释放是恒定的,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 “脏腑气机”。而在病理条件下,能量聚集与释放必定不平衡,增强或减弱的反应,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 “脏腑气机失调”。包含有自然之气和生命之气的能量聚集与释放所构成的生物磁场而呈现的信息波或信息流,通过心率或心律反应到动脉 血管的波动,即气的变化,就是脉象,所以把脉就是“把气”,从脉象推测脏腑的气机而预知疾病的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说:“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上一篇:台湾JT老师的 JT傷寒論筆記(DOC格式)
下一篇:脉与气的思考(七)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2-29 11: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部分是可以理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4-26 21: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恕愚直言,楼主引用了这么多经典,为什么不多谈些体会与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得一

积分
0
发表于 2010-4-26 21: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江湖医侠) 的帖子

脉与气无非是体和用的关系,脉为体,气的升降出入聚散交合为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85

积分

7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85
发表于 2010-4-28 23: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踩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0

积分

39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30
发表于 2010-7-12 14: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6:50 , Processed in 0.30862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