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群里面有位网友提出了个问题:十八反是谁?在什么年代?最先提出来的?张仲景写《伤寒论》的的时候,十八反就已经作为当时医生的普遍认识了吗?大陷胸汤里不用甘草,而用白蜜?
并且他引用了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的一段话:“大结胸证病位偏高的证候,这个证候它的临床表现上有胸痛,有短气,有汗出,有项亦强如柔痉状,由于水热邪气结的部位偏高,所以你要用大黄、芒硝、甘遂、葶苈子、杏仁来泻热逐水的话,使这个水饮邪气通过大便、通过小便排出体外,那你必须要想办法使这个药物作用和缓,使药效时间延长,这就必须用甘缓。可是在大陷胸丸里头,用甘草作甘缓的药可以不可以呢?显然不可以,因为它里头有甘遂,“藻戟遂芫俱战草”,你违反了十八反,所以这个时候他用了白蜜二合和这个药一起来服,用白蜜的甘缓,来驾驭这些泻热逐水破结的药,这就叫“泻下逐水,峻药缓攻”。”我还看到过许多当代名家有这个认识的。
那么具体是不是这样呢?对于名家们用“十八反”来解释不用甘草用白蜜的问题,其实也无可厚非,也讲得通。但是我经过一番探究后还是想提出个不同的观点:
我们首先来看看甘草和白蜜的药性:
本经云:甘草“气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 ,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白蜜“主心腹邪气,诸惊痫,安五脏,补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接下来再来看看结胸证的症状: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如柔痉状,什么是柔痉呢?柔痉为痉病的一种。出《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并治》。多因感受风湿之邪所致。症见身热汗出,颈项强急,头摇口噤,手足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脉沉迟等。
从前面可以看出白蜜主心腹邪气,诸惊痫。而结胸证,邪在胸间,又有颈项强急,头摇口噤,手足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类似惊痫的症状,那么仲景在大陷胸丸里用白蜜也就不无道理了。
那么十八反是谁?在什么年代?最先提出来的?
五代后蜀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 ”之名,盖源于此。自从金元时期医学家张子和将中药“十八反”编为歌诀以来,先后的《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本草书广为传抄,高校教材、中药专业书籍均将十八反列为中药处方的配伍禁忌,沿袭至今,被写进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取得了法律上的地位。
以上内容参考了《本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南风窗》等书。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三叉神经痛和麻黄汤及太阳穴刺血下一篇:胸脘空洞感、心悸短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