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556|回复: 0

《伤寒杂病论》的核心理念是“方证相应”

[复制链接]

241

主题

2036

积分

77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036
发表于 2016-9-13 09: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杂病论》的核心理念是“方证相应”,疗效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学习、研究经方,要紧紧抓住“方证相应”这个核心理念,从辩方证、辩病机入手,深刻领悟其辩治规律,掌握扎实的方证辩别基本功,对每一不同病症的辩证、选方、遣药诸程序都要了然于胸,临症时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1、先谈经方的辩证程序:
刘志杰先生说,经方的辩证方法就是先辩病,再辩证,最后辩方证而定方。
——在杂病中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过程。如病见“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独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的“痉病”, 临床只要见到此表现的都可称之为“痉病”。
经方所说的“病”,是指六经特定的提纲病。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临床上只要见到脉浮,头痛或项强,恶寒发热的,都可称之为“太阳病”。以此类推。
——是指疾病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的病理概括。
经方的证是指在一经病(或杂病某一病)中,又根据不同的系列病情表现,分出数种类型,我们管这种细分出来的疾病类型叫做“证”。
如“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太阳中风证”。
或杂病中既有“痉病”表现,又见“发热无汗,反恶寒”的,名为“刚痉证”等。余此类推。
——是一个证的系列症状。如组成太阳中风的发热症、恶风症、汗出症等,或杂病“刚痉”的系列症状,如项强抽搐症、无汗症、恶寒症等。
反过来说,即若干个“症”组成一个特定的症侯群叫“证”。
一个病人,可有一个“证”或多个“证”,按照六经病的总纲或杂病某一病的证型分类明确的归属区分开来,最后按“方证相应”关系来敲定处方。[14]
2、再谈何谓方证?
何谓方证?证,是证据。黄煌教授认为,方证就是有效而且安全的使用该方的证据。方证可以看作是由症状和体征构成的诊断单元,方证显示的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反应状态。桂枝汤、麻黄汤等经典古方方证,就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疾病反应模式。方证概念应包含三个问题,即:⑴、某方的治疗靶点针对哪些疾病(病)?⑵、适应哪些症状体征或症侯群(证)?⑶、针对何种体质?指出:经方中,有的是对病的方,只要病对,就用是方;有的是针对人的方,也就是调理体质的方,只要是这种体质,就用这张经方。所以,弄清经方的方证,特别是弄清该方方证是哪一种疾病或哪一类疾病,还是哪一种体质状态,十分关键。用经方,关键是找准靶点,对证了,四两能拔千斤![15]
也就是说,你开的处方和选用的药物必须与你所对治的疾病证侯相对应,才能达到显著的疗效。这和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是一个道理,细菌感染要用抗生素,血糖高要用降糖药,结核病要用抗结核药。
先按辩证程序辩清证侯后,再使用对证的方剂去治疗。所谓对证方剂,说的就是“方证”。如麻黄汤证的“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脉浮紧”,就是麻黄汤对治的证侯;柴胡汤证“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就是小柴胡汤的对治证侯;胸痹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脉沉迟,关脉小紧弦”就是栝楼薤白白酒汤对治的证侯。体质证:如久病之人,形体消瘦干枯,动辄气喘心慌,大便干结,就是炙甘草汤的体质证侯;体壮面潮红而油光,腹部充实,易鼻衄、烦躁便秘,舌质暗苔黄燥,血脂、血粘、血压偏高,就是三黄泻心汤的体质证侯等。每一个特定的方剂,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证侯或特定的体质状态。如此,“方证相应”效果就会立竿见影。反之,“方证不相应”就会无效,甚至使病情加重。
中医所辩的“证”,是病人在病程中反映在临床上的症侯群或体质状态。不管是“肝炎”“胃炎”或“类风湿”,任何疾病,都因病人的个体差异而反应出相应的症侯表现,中医把这些全部症状搜集起来,用“证”的概念去系统归纳,每一个特定的“证”,必然要由系列的“症状”所组成,也就是说,一个“证”是一个特定的症侯群或特定的体质状态。每个“证”有严格的判断依据和标准,一旦这个“证”得到成立和确认,根据方证相应原则,其主治的有效方剂也就得到足够的证据予以确认,从而完成一个严谨而科学规范的辩证施治全过程。[16]
方证是中医的规范,是中医学的灵魂!学习《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功夫,重在掌握各个方证。辩方证是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的继续,是更具体、更进一步的辩证,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关键就在于方证的辩别是否正确。故近代经方大家胡希恕说:“辩方证,是辩证的尖端”。 [17]
3、三谈何谓“方证相应”?
所谓“方证相应”,包含有“方证”和“相应”两个含义。黄煌教授认为,方证有主证、兼证、类证之分。主证即反映方证本质的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如桂枝汤证的自汗、脉缓弱;麻黄汤证的无汗、脉浮紧等。临床上无论何种病,都有其核心主证,辩清主“证”,有针对性的选方用药。先贤喻嘉言曾说过:“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并强调“有是病即用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选方用药有着明确的指征与目的,而这个指征就是“证”。“相应”指相互呼应之义。方与证的关系是相对应的,正如张志明先生所说:有是证,用是方,证以方名,方为证立,方随证转,两者浑然一体。[18] “方证相应”是探讨临床处方用药规律的学问,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黄煌教授认为,方证,是古代识人与识病的抓手,也是临床认证选方的金标准。一个古方剂,有严格的治疗范围,仲景叫做“脉证”。就是说,必须要见到相应的症状或症侯群,以及相应的脉象,才能用相对应的固定方剂去对治。用仲景的话是 “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这就是“方证相应”。方证相应是取效的前提和条件,也是经方派中医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方证相应”所包含的另一层含义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发生同样的症侯(方证),可采用相同的方药去治疗。换句话说:即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症侯反映的方证相同,其治疗所选方药就会相同。“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由于不同的体质状态,出现的症侯(方证)不同,就要用不同的方药去治疗。临床上采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所凭借的依据是仍然是方证。由此可见,中医辩证论治选方遣药所凭借的依据和靶点都是“证”而不是“病”。也就是说,不管什么病,只要出现相同的方证,就可用相同的方药去治疗;反之,疾病相同,其表现的方证不相同,就要选用不同的方药去治疗。所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所反映的真实内涵依然是“方证相应”。
4、四谈掌握经方药症是把握临床随证加减用药、提高疗效的基本条件。
何谓药症?黄煌教授认为:药症是经方的用药指征和证据,是用药经验的概括与提炼,药症对应是取效的关键。经方的药症是严谨的,有是症,则用是药,临床上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者方能用柴胡;见无汗而喘、身肿小便不利者才能用麻黄。加药或减药,都依临床指征的变化而变化,决不能随意加减。以桂枝汤为例,证见汗出、恶风、脉浮者用之。若汗多不止、伴恶寒关节疼者加附子;兼喘者加厚朴杏仁;兼项背强者加葛根;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重芍药生姜加人参;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者桂加量等。每味药的所加所减皆有根有据,经方依据药症加减方能更适合临床病情的需要,从而发挥最佳疗效。正如喻嘉言所说“有是病则用是药,证千变,药亦千变”。不管是千变万化,药症始终是应变的准绳。[19]
结语:从以上“方证相应”的核心理念看出,仲景临症时运用直观形象的传统思维方法,依据八纲、六经理论,注重总结经方方证的辩治规律,制订规范而严格的辩证法则,方剂配伍严谨,临床采用“方证相应”的手段,“有是证,用是方”,方剂加减要与药症相应,一般不超过两味,法度森严!应用准确得当,可达到“一剂知,两剂已” 的显著效果,且经得重复验证。
当代经方大家冯世纶说:“经方之源,始于方证,它既属基础理论,亦属临床证治。[20]因此,认识方证,是学好《伤寒》、《金匮》、认清六经实质的关键”。





上一篇:《伤寒杂病论》的源流和传承
下一篇:生姜泻心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0例报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0:29 , Processed in 0.18184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