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antianbaiyun 于 2016-3-29 14:44 编辑
杨轶:漫谈《伤寒论》学习之路(四)-20160316黄煌经方国际村 整理:黄煌经方国际村志愿者 杨轶,全科中医师,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先后到北京西苑医院、上海龙华医院及广东省中医院进修,现在辽宁省锦州市行医。研习仲景《伤寒论》20余年,眼光独到,临床经验分富。 2016年3月16日 昨天谈到乌附剂的应用就不能不谈谈火神派,我就谈谈对于火神派的思考吧。自从李可老先生显于世后,火神派一下子火了起来,全国的中医莫不兴奋以为找到了仲景秘法,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学习火神派经验。这期间系统的学习了吴佩衡医案、范中林医案、祝味菊的火神师门问答录等书籍,其中自己也服用附子,最大量到了四十克,也曾服用过生附子,还曾经把附子半夏同用,除了自己用也给患者用,前面那个失败的病例只是用大量附子干姜的一个例子,这些病人有有效的,也有没有效的,时间久了,我就慢慢思考火神派的神奇是否有些夸大其词呢?于是买了本火神三书认真的学习一遍。这本书写得既有附子扶阳,也有龟板养阴,还有石膏清热,可谓观点中正。我突然认识到仲景立法处方乃是对症应用,所谓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哪里要先有个贵阳抑阴的思想在里面呢? 走过这段弯路以后,我又回到了方证对应上面来了,这期间读到了一本好书,就是徐灵胎先生的伤寒论类方,这本江苏出版社出版的只有八十二页的小册子,我连续读了两遍,忽然间茅塞大开,伤寒论的学习提高了一大步。我觉得一本好书是凝聚了作者一生的心血,才可以流传万世的,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最好老老实实下功夫,不能急于出名东摘西抄胡编乱造写书。李可老先生首推伤寒的,当我回到方证对应的路上以后,又一次遇到了受益终生的好书就是汤本求真先生的《皇汉医学》,汤本先生以西医硕学之士,因为长女患疫夭折,愤而废西医学习中医,终成一代宗师,他的书乃一生心血所结,大家应该认真学习的。有了这两本书的引导,我慢慢认识到方证对应是学习伤寒论入门的不二法门,在这里我要大声疾呼同道同道们搽亮眼睛,不为旁门杂学所惑,努力学习方证对应吧!我还要重申一点,反思火神派不是否定它的价值,也不是否定李可老先生的实际水平,但是我要说明的是我们做中医,特别是现在的医疗环境安全是第一位的,李可老先生的经验是他多年实践所得,他自己能熟练应用,但是后来者未必会用,如果盲目效仿会出事故的。 大家晚上好,继续我的分享。首先谈下肢浮肿治疗的经验和教训,当我初学金匮要略的时候,,即遇到一个老年男性患者每天下午以后双腿浮肿起消退,请我治疗。我认为是下肢静脉回流不好,用了防己茯苓汤原方,一周后浮肿基本消退了。这个偶然的病例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于是我认真的学习了三遍金匮要略讲义,随着行医时间的增加,对于这个处方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为了增加疗效,我也加入冬瓜皮似乎效果更好。可是也有无效的病例,有个女患者自述下肢浮肿求诊,我没有多想就开了防己茯苓汤加冬瓜皮,一周后没有效果。还有个女患者,慢性肾炎多年下肢浮肿,我也用这个处方,不但无效反而肿胀更厉害了。还有个吉林的患者,慕名求诊也是双下肢浮肿,我用这个处方三剂不但无效,反而肿胀更厉害,后来患者到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就诊诊断为脊髓的一种病变。我这个名字记不清了,但是是脊髓出了问题,有些患者疗效很稳定,为啥都是下肢浮肿的症状有的有效有的没有效呢?我找不到原因,这个答案直到我一二年到上海龙华医院进修遇到陈以平先生才慢慢解开,一二年我已经毕业二十年了,年龄也已经四十四岁了,可是对于中医的热爱没有丝毫减少。为了提高自己,我决定再次闭关苦学,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我四月九号来到了上海龙华医院进修半年,在这家医院的特诊楼,我遇到了肾病专家陈以平先生,这是一位气质优雅涵养绝佳的长者,我不知道如何表达我对陈先生无私解惑的感激之情,总之,在陈先生的诊室我看到了不少下肢浮肿的患者,于是请教先生我在治疗中无效的病例,陈先生的解答是有些水肿是由于患者血液中蛋白低造成的,所以治疗的时候要用固涩蛋白流失和补充蛋白的方法治疗单纯利水是不行的,大家看到这段话有何感触呢?我的感触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多么重要啊。如果没有这次进修可能再过数年我还是不知道这个原因,龙华医院的学习还认识几位有水平的前辈,以后再慢慢和大家分享。一二年的进修还遇到一个徐小圃先生的孙女是个西医专家也会用中药,这是一个内分泌的西医专家,有一次她查房我混了进去,刚好遇到一个患者是甲减,也有下肢浮肿,我的思路又一次开阔了许多,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学习伤寒论有了基础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出来走走。现在我再遇到下肢浮肿的患者,不会只开防己茯苓汤了。 接下来我在谈谈头晕的治疗体会吧。有很长时间对于头晕的治疗,我是按照中医内科学的分型用药的,也有疗效,自从学习了伤寒杂病论以后,我的思路慢慢转变了,开始的转变来源于一个病例,有个七十岁的患者自述头晕目眩伴有欲呕,我先后用了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等处方无效,就在我黔驴技穷的时候,忽然想到为何不试试苓桂术甘汤呢?也就是这个灵感使我的思路一下子大开,患者用了十天完全好了,从这以后我慢慢开始应用经方治疗头晕了。曾经应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当归芍药散、小半夏加茯苓汤、八味丸等处方或合方或单方应用往往有效。关于苓桂剂的应用刘渡舟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论述大家可以看看,好了就到这里明天见。今天我还有时间和大家交流希望多提宝贵意见,行医十年和二十年体会不同,我的看法如果中医说的少阳症发热很明显为何一定要加参姜枣呢?有个最近看过的患者,是个十一岁的女孩发烧不退,她的母亲也自学中医而且有些体会用了麻杏石甘汤一剂发热不但没退反而把要吐出来了,我建议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加石膏连翘,孩子母亲忘了加姜枣一剂发热也退下来了,这个病例如何解释呢?仲景只是给后人指示路径示人规矩,如果墨守陈规如何创新和发展呢?有个中医曾经说治疗发烧咳嗽感冒麻杏石甘汤有效,荆防败毒散也有效,止嗽散也有效,有啥差别?我回答说同样治病用十味药和用五味药甚至四味药治疗痊愈,你以为哪个中医更高明?该人含笑而退,用药之道一味为上二味次之,古人说的多好啊,所以我开处方尽量用减法,如果小柴胡汤减到只用柴胡黄芩甘草半夏就可以有效,不是对于仲景之学最好的继承与发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