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26|回复: 2

[内科] 全网首次正确理解肝脾传病和情绪疾病诊疗原则的文章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96

积分

43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96
发表于 2025-1-9 10: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zxk2024 于 2025-1-10 17:10 编辑

读书读到金匮要略第一段关于肝脾同病的治疗原则的时候,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文如下: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正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我揣摩了许久,用过多家的学说进行过解读,包括脏腑辩证、五行辩证、汤液经法,思虑了许久,终有所得,正所谓寤寐思之,终有所得。不想藏私,发出来与大家共享,有什么想法可以一起探讨。
以下治疗原则,请结合图片理解:
一、情绪只有亢进的情况,而没有不足的情况
二、五脏所各自主之的情绪,只要过度亢进了,就会各伤主脏
三、情绪过度亢进了,首伤本主脏,其次伤所克之脏,如肝病传伤脾脏,余脏准此。脏实证则传,虚则不传也。
四、情志亢进所导致的主脏之病,在治疗上,首治本脏,其次同时当“实”所克之它脏。如见肝之病,治肝实脾同步进行,余脏准此。
五、在用"治肝实脾"的原则治病的同时,情绪疗法,必不可少。
       ①喜伤心,(狂)喜过度致病,用恐(吓)的办法,如范进中举案
       ②思伤脾,思(虑)过度,用激怒的办法
       ③忧伤肺,忧(伤)过度,用(逗)喜的办法
       ④怒伤肝,(愤)怒过度,用忧(虑)之的办法
       ⑤恐伤肾,恐(怖)过度,用做思想开解工作、加强信心的办法
六、本脏强、传脏亦强的人,情绪即使过度亢进了,也不会致病。比如,脾土天生强健、肾水足的人,即使过度用脑思虑过度,也不会生病。





4A1380167AD3DB8D20473981D0549332.jpg




上一篇:抢救急性心衰老人医案
下一篇:中医治流感医案

241

主题

1956

积分

319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56
发表于 2025-1-21 12: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脏腑学说,其理论是有一些不足的。

所以,在《金匮要略》第十一章,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14条,“脾死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因为无法牵强对仗,所以宋官也感叹,补注(臣亿等:详五藏各有中风中寒,今脾只载中风,肾中风、中寒俱不载者,以古文简乱极多,去古既远,无它可以补缀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96

积分

43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96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10: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xk2024 于 2025-1-22 11:02 编辑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5-1-21 12:00
五行脏腑学说,其理论是有一些不足的。

所以,在《金匮要略》第十一章,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14条,“ ...

感谢参入讨论
脾只载中风,肾中风、中寒俱不载者,以古文简乱极多,去古既远,无它可以补缀也。
从这句话应该得不出五行脏腑学说理论不足的结论。
这句话并没有怀疑五行脏腑学说理论,而是说,因为汉代以前的书是竹简,一旦时间久远,简牍就会散乱了,会导致简牍顺序错乱、简牍遗失。所以宋林亿隐含意思是说,可能脾肾可能应该也有中风中寒对仗工整的论述,现在我们见不到,可能是因为遗失了吧。
另见序中,林亿有言: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臣奇先校定《伤寒论》。。。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
注意是蠹简,又是散采其他方书补充了《金匮玉函要略方》。这样修修补补的校正,难免有不完整的情况出现。所以,宋林亿见到文中对仗不工整的论述,难免有以上的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2 10:39 , Processed in 0.21340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