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20|回复: 10

麻黄升麻汤随笔

[复制链接]

84

主题

1977

积分

23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77
QQ
发表于 2016-1-1 13: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麻黄升麻汤随笔

一、原文助读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357
【释】伤寒六、七天,表证尚未解除,误用泻下重剂而成坏病:因虚其里,故腹泻不止;因邪热不得外解而上攻,因致咽喉不爽利,吐脓血;邪热内陷、郁而不能达表,故寸脉沉而迟、摸不到尺部的脉搏;手足发凉也系热厥而非寒厥。证属内热郁厥,寒热错杂,虚实互见。若单治其寒则助其热,单治其热又增其寒,欲补其虚必实其实,欲泻其实则虚其虚,故说“难治”,只能随证用药,宜用本方治疗。
【按】此条恐非仲景原样条文。仲景为文,即言难治,或不出治法方药,或言“与之”某剂,而未见先言难治,又以“主之”示以肯定治法。不过,据医家适证用方治验可知,本条所述麻黄升麻汤证可信。
二、辨证要点

上热下寒证见咽喉不利、唾脓血,手足厥逆,腹泻不止,或发热恶寒、无汗,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者。
李翰卿先生说:“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得病久暂、治疗经过,以及饮食之喜冷、喜热,脉搏之有力、无力,全面细心分析,肯定属于上热下寒、热多寒少之证方可试用”。本方不单治上述证候,因其内含麻黄汤、当归四逆汤、白虎汤、甘姜苓术汤诸方义及合并证,证情尚可扩展,宜参照各方证而活用之,方为妥当。
(二)组成服法

麻黄1.53,升麻1.53,当归34.5,黄芩34.5,玉竹34.5,知母34.5,生石膏34.5,炙甘草34.5,桂枝34.5克,芍药34.5,干姜34.5,白术34.5,茯苓34.5,天门冬34.5。以水三茶杯,煎半茶杯,去滓温服,汗出即愈。
以上剂量及煎服法为李翰卿先生推荐。此推荐剂量与《伤寒论》所载剂量有所不同,主要是适当缩小了麻黄、升麻与其余药物的悬殊配比,提高了后者在方中份量。
三、用药大意

麻黄、升麻、桂枝疏散内郁之热,也能发汗解表;干姜、白术、茯苓、甘草温中利水以止泻;黄苓、知母、石膏清上焦郁热;白芍、当归、玉竹、天冬益血滋津。本方以发越内陷郁热为主,药后可使汗出邪而病解。故此为表里不和,上热下寒的治剂。方中升麻主解百毒,辟温疾、瘴邪,为治咽喉肿痛的要药。
四、医案选例

案一,谢某,男,38岁。初诊于198956日。
素患肺结核,常服抗结核药,病情控制平稳。上周感冒,咽喉红肿疼痛,咽部溃疡而有脓点,服抗生素后,咽痛好转,但增泻痢频作,日三四行,肠鸣腹痛,而手足厥冷,胸闷咳嗽,痰黄量多,舌淡边红苔薄腻,脉寸浮滑,尺迟无力。辨为阳气内郁,肺热脾寒,虚实互呈。选用麻黄升麻汤。
麻黄8克,升麻4克,白芍、天冬、黄芩、知母、生石膏、玉竹、当归各2克,干姜、桂枝、白术、茯苓各4克,炙甘草2克。
上方服用3剂,咽痛止,咳嗽轻,胸满除,腹泻减少,腹痛止,效不更方,继服上方14剂病愈。(张长恩·《伤寒论临证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9
案二,高某,男,38岁,农民。患者素有脾虚便溏(慢性肠炎),去年曾因潮热盗汗,经拍诊断为肺结核。今感冒10日,初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后渐有胸闷、咳嗽、痰多色黄。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闷喘咳,痰稠黄,带血丝,口渴不欲多饮,咽痛烦躁,肠鸣腹痛,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舌尖稍红,脉寸浮小滑,关尺迟弱。证属表里同病,宜表里同治,用麻黄升麻汤,外可解太阴寒邪,内可清阳明之热,下可温太阴之寒,又配有养肺阴之品,实为恰当。
麻黄、桂枝、白术、茯苓各8克,知母、黄芩、干姜、天冬、玉竹、白芍、炙甘草各6克,升麻、当归各3克,生石膏20克。
水煎服,1剂后全身漐漐汗出,2剂后表邪尽解,3剂后诸证悉平,再以金水六君与汤善后。(张玉明医案)
案三,陆中行室(妻),年20余。腊月中旬患咳嗽,过半月,病势少减。后又重,日复咳倍前,自汗体倦,咽喉干痛,至除夕,忽微恶寒发热,明日转为腹自利,手足厥冷,咽痛异常。又三日则咳唾脓血。张(张路玉)诊其脉,轻取微数,寻之则仍不数,扣似动而软,尺部略重则无,审其脉证,寒热难分,颇似仲景厥阴例中麻黄升麻汤证。盖始本冬温,所伤原不为重,故咳至半月渐减,乃免力支持岁事,过于劳役,伤其脾肺之气,故咳复甚前,至夜忽憎寒发热,来日遂自利厥逆者,当是病中体疏、复感寒邪之故。热邪既伤于内,寒邪复加于外,寒闭热邪,不得外散,势必内奔而为自利、唾脓血也。虽伤寒大下后,与伤热后自利不同,而寒热错杂则一也。遂与麻黄升麻汤,服一剂,肢体微汗,手足温暖,自利即止。明日诊之,脉亦向和,嗣后与异功、生脉合服数剂而安。(〈清〉俞震·《古今医案按》,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年版)案四,李某,曾二次患喉痰,一次患溏泄,治之愈。今复患寒热病,历十余日不退,邀余诊,切脉未竟,已下利二次。头痛、腹痛、骨节痛,喉头尽白而腐,吐脓样痰挟血。六脉浮中两按皆无,重按亦微缓,不能辨其至数,口渴需水,小便少,两足少阴脉似有似无,诊毕无法立方,且不明其病理,连拟排脓汤、黄连阿胶汤、苦酒汤、皆不惬意;复拟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终觉未妥;又改拟小柴胡汤加减,以求稳妥。继因雨阻 ,宿于李家,然沉思还得寐,复讯李父,病人曾出汗几次?曰:始终无汗。曾服下剂否?曰:曾服泻盐三次,而至水泻频仍,脉忽变阴。余曰:得之矣,此麻黄升麻症也。病人脉弱易动,素有喉痰,是下寒上热体质。新患太阳伤寒而误下,表邪不退,外热内陷,触动喉痰旧疾,故喉间白腐,脓血交并。脾虚湿重之体,复因大下而成水泻,水走大肠,故小便不利。上焦热甚,故口渴。表邪未退,故寒热头痛,骨节痛各症仍在。热闭于内,故四肢厥冷。大下之后,气血奔集于里,故阳脉沉弱,水液趋于下部,故阴脉亦闭歇。本方组织,有桂枝汤加麻黄,所以解表发汗;用黄芩、知母、石膏以消炎清热,兼生津液;有苓、术、干姜化水利小便,所以止利;用当归助其行血通脉;用升麻解咽喉之毒;用玉竹以祛脓血;用天冬以清利痰脓。明日即可照服此方。李终疑脉有败征,恐不胜麻桂之温,欲加高丽参。余曰:脉沉弱肢冷,是阳郁,非阳虚也。加参转虑製消炎解毒之肘,不如不用,经方以不加减为贵也。后果服之而愈。(熊寥笙·《伤寒名案选新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10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经方名词解释
下一篇:腹痛经方

59

主题

1043

积分

183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3
发表于 2016-1-1 17: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太小 可以编辑放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043

积分

183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3
发表于 2016-1-1 17: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难治”与“主之”四见


377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78.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瘅。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病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043

积分

183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3
发表于 2016-1-1 18: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柯琴论此方非仲景方的出发点是“下部脉不至”,认为描述的是极危险的症状(快死了),才有了后来此非仲景方的议论。


后世医家,尤其是近现代的,几乎都不关注什么是秦汉医家所谓的“下部脉不至”,或者根本不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043

积分

183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3
发表于 2016-1-1 18: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部脉”即是仲景批评“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之趺阳脉(足背动脉),
“下部脉不至”就是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表明“胃气绝”。趺阳脉法古人常用于“决死生”。疾病比较危重的情况下,医家会直接去触诊趺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1977

积分

23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7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19: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容以学 的帖子

容以学:“下部脉”即是仲景批评“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之趺阳脉(足背动脉),
“下部脉不至”就是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表明“胃气绝”。趺阳脉法古人常用于“决死生”。疾病比较危重的情况下 .. (2016-01-01 18:20) 
有见地,谢谢你的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823

积分

57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823
发表于 2016-1-6 19: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有据,这是应有的严谨治学态度[s:18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16-5-8 17: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量山人 于 2016-5-12 16:30 编辑

竟然连仲景都以为难治,真的比较复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019

积分

99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19
发表于 2016-5-20 05: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历史的局限,古代的医疗水平的确不如现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16-5-25 18: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升麻汤是久经考验的有效方剂。其中机理值得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6-9-27 16: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方子上看,麻黄升麻汤是一个太阳阳明太阴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0:32 , Processed in 0.07859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