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医经典教学现状与教改初探
吕光耀单丽娟胡 浩
百度百科给经典的解释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单称为“经”。
中医经典不仅仅意味着传统的四大经典读物,在当前形势下,对经典的认识应当扩大到所有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对中医的进步和发展起过重要推动作用、影响力深远、且被大家公认、能够促进中医学学习的著作。孙思邈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张仲景、王叔和……等诸部经方”[1]。国医大师周仲瑛[2]也说:“学习经典是掌握中医仁术的必由之路,而对经典领悟能力的提高,又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考察古今中医大家,无一不是素谙经典而取得卓越成绩的。
1 中医院校经典学习现状
分析中医药学的学术特点和优秀临床人才成长的规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必须抓好两个必要环节——熟读经典和临床实践。“注重经典,突出临床”,已经成为目前中医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临床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新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方案的战略性举措,有专家学者指出:“注重经典,突出临床”将成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3]。纵观全国中医院校经典课程的教育,自高等中医院校成立以来,其教学时数和地位总的趋势逐渐下降,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在逐降降低。笔者在新疆医科大学资助下进行的一项关于中医经典的调查发现中医经典的学习前景不容乐观。
1.1 现行的中医高等教育不能满足中医经典的教学需要
对经典及其教育的漠视和经典教育逐渐被边缘化成为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随之而来的是以现代中医学者的理解编制而成的教材,在教师的讲解中,逐渐脱离经典原义而被误解,不足以作为广大中医学生学习的根本。另一方面,现代医学的强烈冲击也影响着中医大学生对中医经典的兴趣和学习。中医院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据全国政协委员朱世增调研发现,某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培养计划中,中医专业的课时仅占33.86%,西医课时则占39.38%,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占26.76%。据笔者所知,全国的中医院校课程安排基本如此。中医院校需要合理设置中医、西医教学课时比,并且加大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教学的力度,主次分明,争取以“经”为本来学习中医,如方有执[4]所言:“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以求之。”如此方有可能溯本求源,悟得中医真谛。
1.2 学校学到的中医知识在初期临床实践中无用武之地
学校学到的中医知识在初期临床实践中用不上或者无用武之地,工作初期主要使用的是现代医学知识,临床工作中现代医学知识不过关是不可能拿下工作的,医疗安全被各用人单位当作首要任务。每当毕业生求职时就会发现,西医医院需要的是西医院校毕业的毕业生,而中医医院也在大量吸纳西医人才。“中医是使命,西医是生命”这句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话,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中医目前生存的尴尬局面。如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顺利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在工作初期不被西医同化,而且对中医有兴趣,热爱中医,值得用心去思考。
2 对策
上述情况的出现绝非偶然,要想彻底扭转这种局面,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改革教学大纲,强调中医教育的特殊性
纵观历史,各大医家莫不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5]或者“博极医源,精勤不倦”[1],熟读四大经典、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濒湖脉学等仍然是打好中医基本功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由于中医教育的特殊性,其考试内容应适当倾向于方药歌赋的背诵以及经典原文理解等,改革现有的教学大纲,改变考核方式,加大对中医经典的考试,必将促进中医大学生对中医的学习。观《名老中医之路》各位大家的成长之道,几乎书中所有的老中医都是练背书的“童子功”出身,尤其是张仲景的著作无一例外都认为要熟记熟背。正如岳美中教授所云,熟读伤寒金匮,方能在临床应用时[6]:“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熟能生巧,别有会心”。现有教学大纲却对此强调不足,有些教材需要背诵的部分内容经常变动,不利于师生的传与授。以中医方剂学的方歌为例,目前统编教材《方剂学》已经进入第8版的编写中了,虽然历年来主要的方剂选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可是每一版的教材方歌都在发生变化,教材变,方歌就变。弄得学生和老师背诵的方歌不一致,有的老师经历了5版、6版、7版的教材更新,到最后自己会背的方歌却没有几个。因为每到考试方歌时,一天下来,上百个学生背诵方歌的声音早就搅混了老师早先背诵的更早版本的方歌。为此,笔者建议应当以《汤头歌诀》、《增辑汤头歌诀》、《伤寒方歌括》、《金匮方歌括》等为依据,选取公认合适的方剂歌诀,固定下来以供学生学习。教材可以变,但方歌不能变。
2.2 实行推广中医经典诵读工程
这一在中医学习中地位非常重要的传统学习方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古人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在临证时为悟的出现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实际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没有对中医经典知识的强化记忆和存储,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临床技能的提高,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3 强化对中医经典的认识,重新定义中医经典的概念
中医学的核心内容是以四大经典为代表的中医著作,其构建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奠定了后世中医发展的方向。迄今为止,反复研习中医经典仍然是学习中医的重要方法之一。
笔者认为,中医经典不但应该涵盖传统的中医经典内容,还应该包括后世医家在医学实践和学习中总结提炼而出的便于学习的一些传统学习资料,诸如汤头歌诀、药性赋、药性总义、濒湖脉学等等。
学科特征的不同决定了中西医教育中所用教材和指导思想的不同:中医尊崇经典,西医崇尚创新;中医奉不易的经典为圭臬,西医尊最新的知识为指南。
在中医药大学开展中医经典背诵活动的意义在于经典的不可替代性,将其融会贯通,方可在临证时运用自如,这是古往今来多数名老中医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若想在中医界占得一席之地,经典背诵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3 展望
重视经典,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重视,也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实施。目前国内有部分中医院校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强调中医经典背诵的重要性:讲座、竞赛、考试,等等,但是这些活动却使中医经典诵读变成一个常规的教学和考试活动。因此,改变目前的专业考试制度,将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相关的经典材料予以提炼,结合各门课程的现行教学大纲,在全国范围内召集、聘请相关专业懂教学、临床经验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集体会诊,制订一个系统的、可操作的且能够与现有教学大纲相辅相成的教学计划,将中医经典背诵的内容正式纳入教学大纲的考核范围,强制推广中医经典诵读工程,而且还要将医学教育,尤其是中医学教育当作精英教育来做,培养忠于中医事业的中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孙思邀.千金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 叶放,金妙文,王志英,等.周仲瑛教授学术成就撷英[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6):273-277.
[3] 李赛美,朱章志,蔡文就.博士研究生《伤寒论》课程教学改革新探[J].中医药学刊,2004,22(12):2172-2173.
[4]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240.
[5] 刘渡舟.伤寒论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
[6] 周凤梧,张奇文,丛林.名老中医之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
上一篇:一例法半夏中毒下一篇:中医的关键问题,不在教材,而在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