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865|回复: 9

浅析张有章《伤寒借治论》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发表于 2013-11-20 19: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杨秀敏)
       张有章, 民国时期医家, 又称文希先生, 具体出生年月不祥。曾著有《伤寒借治论》、《唯识诠医篇》、《伤寒论讲义》。曾在京师融会中西医学讲习所主讲伤寒论, 讲义中渗透西医相关内容, 包括生理学与外科手术疗法, 妇科儿科眼科牙科等, 分析透彻, 可见医学学术水平在当时颇高, 值得后人学习, 但查阅相关书籍,有关此人介绍甚少, 《伤寒借治论》为孤本存世, 今人知者、见者极少。《伤寒借治论》于1927 年出版。分目录、卷首、自序、尹序、贺序、凡例、病案几部分。该书分上下卷, 载桂枝加附子汤治少腹痛证论、小青龙汤治目赤如朱证论等13 首经方50 例验案。
       1.《伤寒借治论》著书之因
         张氏习医二十余载, 亲自诊治过的患者数以万计。其利用闲暇之余, 就平生采用经方治疗病例, 凡属借用伤寒论诸方获效者详细记录, 命名曰《伤寒借治论》, 其用意主要有4 点:
       1.1 宁慎毋妄之意也 世医开方治病, 其能治病者“盖必深通医理, 始可治病又必善用医方乃能疗病”。但“医之所病者, 病方少”, 在遣方用药之时, 必定思前想后, 结果未必尽善尽美。故“世传之方, 无虑千万, 求其能明阴阳造化之理, 浮沉升降之旨, 要唯《内经》十二方,《伤寒论》一百十三方, 《金匮要略》二百四十三方”故谨慎的记载经方所治之案, 不妄用方理不明之方。
      1.2  用简御繁之术也 万物虽多, 其理却简。正如“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再重为六十四卦。由六十四卦以观天下之万事。汉字虽之数虽万有余, 简而概之不过六书而已: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以此演变“遂出而文字之行辗转互通不虞”。正如《素问-阴阳离合论》有曰:“ 阴阳者, 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 万之大不可胜数, 然其要一也。”医理亦如此, “疾病之生纵之万变病象所见不外六经, 扼其六经之方治其万变之病操此之术以简御繁, 亦即提纲挈领之法也”。故以伤寒六经为纲领来认识疾病, 为纳繁于简之法。
1.3   以还古心之旧也    古之医者, 其方书经验传承较为困难, 故上古方书多久失其传, “仅《汉书-艺文志》载有《汤液经》出于商伊尹, 而皇甫谧称仲景论伊尹汤液经为十数卷, 可知《伤寒论》乃伊尹之遗方也。又可知伊尹之遗方本非专治伤寒也, 而仲景因著《伤寒论》集而存之, 以著其用推而演之, 以尽其变则为仲景之借用也”。由此“推之伊尹制方原包括治百病, 仲景借用乃以专治伤寒, 抑六经诸证病情万变”仲景《伤寒论原序》亦曰“虽未能尽愈诸病, 庶可以见病知源”“是故仲景借用伊尹之方乃穷伊尹之变也, 吾辈借用仲景之方乃复伊尹之旧也”。以其能还原古方之意,为今世所用。
        1.4 矫今医之陋也    世医对于经方, 多有偏颇, “或曰古人之方不可以治今病者有之; 或曰伤寒之方不可以治杂病者有之; 或曰古人与今人体质强弱不同, 故伤寒方剂不可治今人病证者有之; 或曰黄河以北无伤寒病, 故伤寒之方切不可用之北方者有之, 谬说流传莫止”。如此以来, 经方之意必定难以被传承, 实为一大陋习。为矫此陋, 张氏著此书。
        2 《伤寒借治论》著作特点
     2.1 病案完善精当 张氏就平生曾借用《伤寒论》中诸方治病获痊者, 记录以成书定名为《伤寒借治论》。病案中标明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时间、地点、职务、治病经过等, 使病案完整, 有据可查。
      2.2 所选病案各不相同 张氏平生经治之证较多,但仅以借用伤寒之方而有效验者汇集以成。书中所载经方治疗各种病证, 包括内、外、妇、儿、眼科、口腔、耳鼻喉各科。凡用时方而治愈者不录用; 伤寒方悉如原证者不录用; 伤寒一方同治一症虽治愈数人只录其一; 伤寒方前人已言能治某病, 仿用之而效验亦不录。故病案虽多, 无重复累赘之感, 给人以奇妙之意。
      2.3 溯源求本, 治学严谨 历览古今医案皆只详记证治, 每于用方之意隐而不宣。张氏所载每方之中医案以叙述其证候, 然后辨证分析。善于运用《内经》的思想去解释伤寒 , 明确选方用药目的。
     2.4 析理述方, 启医家之难明 书中所载每一方中必祥搜博引, 务求明切, 使医者有理可循。足可以显示出张氏对《伤寒论》研究的实事求是, 不断创新的精神, 此亦正是继承了仲景的治学精神。

    2.5 善用伤寒原方治病, 选温药为多等特点 特主温药为多, 原思矫正喜用清凉。是以《伤寒论》一百十三方内温药独多者, 主张师仲景之意。得君臣佐使之宜, 不容增减, 用除宿痼。
       3 张有章医案赏析

    3.1  借乌梅丸治眩晕证论    陈廉刚幼孤而鲜兄弟, 母溺爱之, 年方十五, 忽患眩晕, 日夜伏床, 不敢转侧, 动辄欲吐而烦, 其母忧之, 广延医治。言肝言肾言风言火言虚言实, 言人人殊, 图治数月, 方药杂投, 迄无一应。延余诊时, 适一老医马姓在座, 见其案云, 诊得尺虚关弦, 病在肝肾。然肝火之上, 缘乘脑髓之虚, 髓根于肾, 法当补肾生精。精足则脑髓充, 脑髓充则肝火戢,以六味地黄汤主之, 略与辨论, 倨傲迈伦。余知彼不识症, 不欲与争而去, 病家听其言颇成理, 服至三剂, 眩晕大剧。复延余往, 治以乌梅丸, 越三日而愈。

     按: 乌梅丸证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用治蛔厥证, 上热下寒证, 症见“静而复时烦者, 须臾复止, 得食而呕。”厥阴乃阴气最少、阴尽阳生、阴中有阳之意。《伤寒论》乌梅丸证具有症状上寒热并见、病机上本虚标实的特点, 体现了厥阴为病的基本特征, 与患者之症有几分类似。但用方之理在于病机符合。病案中患者脉见尺虚关弦, 则可知其肝盛而肾虚, 故此处之眩晕为肾水不能涵养肝木而肝之阳气上亢所致。不敢转侧, 动辄欲吐而烦为动则风木之脏阳气愈动所致。患者用六味地黄汤反剧, 则知阴寒相加不利, 下焦肾当温。其吐当为肾阳不能温补脾阳, 为火不暖土之意。故张氏用乌梅丸, 乃取乌梅收敛上亢之肝阳, 当归补肝血以利敛肝阴, 黄连清上亢之火。附子、细辛温肾阳, 人参、干姜、蜀椒温补中焦, 黄柏以防温肾过亢。方证相对, 定能药到病除。

      3.2 借小柴胡汤治偏头痛证论    巳未由奉抵京, 寓城东北隅之梯子胡同, 与易浚家先生比邻而居。常相过从, 乃知先生素有偏头痛病, 月数发, 发则往来寒热, 面赤不欲食, 脉象弦数。问治于余, 余以小柴胡治之而愈。未几复发, 服前方又愈, 先生因虑此方, 不能除根, 嘱再易方。余曰: 否, 果能接服多剂, 必能除也,近与晤谈, 并不闻及。
        按: 少阳居六经传遍之枢机, 人身之表; 腠理为营卫枢机, 人身之里; 三焦实脏腑之总管, 惟少阳内主三焦, 外主腠理, 少阳之气游行三焦, 而司一身腠理之开合。血弱气虚, 腠理开发, 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 邪正分争而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症。此乃寒邪逆于少阳之经, 寒热互结而成之偏头痛也。盖以寒入于内, 相火被郁, 邪气稽留, 郁结既久。热气内发, 与寒相争, 开阖不利, 故寒热往来。邪随其经, 乃攻于头矣。痛在额之两侧者, 胆足少阳之脉上抵头角, 三焦手少阳之脉上出耳角, 少阳经病, 故额之两侧痛也。脉象弦数者, 弦则为少阳之郁, 数则为少阳之热。面色赤者, 相火逆于上也。不欲食胆木之火逆于胃土也, 故用小柴胡汤, 专以疏少阳之经气, 清少阳之热,兼以和阳明之中土。经气得治, 头痛自愈。患者愈后复发, 缘于方虽对证, 但量所未及, 故邪未祛尽, 复又结聚。再服则多服数剂, 使邪得以尽除而病愈。
zhang1.jpg
zhang3.jpg
zhang2.jpg
zhang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20 收起 理由
黄煌 + 20 非常好的资料!又一位近代经方家!谢谢楼主!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新安伤寒名家—汪莲石传
下一篇:岭南现代伤寒名家—何志雄教授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20: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借治论》在民国十六年首次刊行,发行者即是京师融会中西医学讲习所( 所址:北京东四牌楼十一条十八号) ,当时在北京、武昌、上海、天津各大书坊均有出售。然此书现在市面少见,北京中医药大学仅有1 部,作为珍品收藏。整部《伤寒借治论》都是记载张氏的经方验案,之所以起名为“借用”,张氏在《伤寒借治论》自序中作了说明:“窃尝考之上古方书久失其传,仅汉书艺文志载有汤液经出于商伊尹,而皇甫谧称张仲景论伊尹汤液经为十数卷,可知伤寒论乃伊尹之遗方也,又可知伊尹之遗方非专治伤寒也,而张仲景因著伤寒论,集而存之以著其用,推而演之以尽其变,则属张仲景之借用也。”张氏在这里重点是想说明伤寒论中的经方非专治伤寒方,张仲景著《伤寒论》的目的更是希望能扩展经方应用。《伤寒借治论》分上下卷,记载13 首经方50 例验案。下面举例说明张氏扩大经方应用的经验。

       1 桂枝加附子汤治少腹痛      戊申奉委以征葠税赴石柱。甫抵旅店。日薄暮。歇未定,微闻有人呻痛,声惨,询之旅店,知为东邻,郝奉五之妻,患少腹痛也。方问答间,寿五适至,因谓余曰,拙妻身受此病,已历三年。每于病将作时,必恶寒遗溺,辄数日而痛不衰,经医无数,卒是少效。今蒙存问,如知医而以捄世为念者,能不一行救之呼,往为诊之。尺脉沉迟而细,乃以桂枝加附子汤温之,数剂而瘥(《伤寒借治论》卷上)。

       按语:桂枝加附子汤见《伤寒论》20 条,用于治疗过汗引起的阳虚漏汗表未解证,临床表现为汗出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张氏以此方治疗少腹疼痛3 年,数剂而愈,是抓住了“每于病将作时,必恶寒遗溺,尺脉沉迟而细”辨证眼目。恶寒是表阳虚;遗尿乃少阴之里阳受伤,太阳膀胱府失于温煦,气化无力,失于固摄;尺脉沉迟而细亦为少阴阳虚之象。膀胱位于下焦少腹,今少阴阳虚寒水之气交凝于下焦,经气运行不畅,则少腹痛。治用桂枝加附子汤调和营卫,复阳固表,其中桂枝汤调和肌表之营卫;炮附子温肾阳,助桂枝固表阳,表阳固则恶寒止;肾阳复气化有主则遗尿可除;方中芍药又可和里,缓急解腹痛。其方与病机丝丝相扣,故数剂而愈。
      2 小柴胡汤治瘰疠     邻妇年二十许,性暴戾,初患瘰疠,余见之,许为治,不信,盖以此证中医治者或寡也。久之,两耳前后及颈侧如累累然。往基督教医院,剖而取之,全愈始归。未几又发,复往取之,如是者三,旋取旋发,欲委不治,而顋日庞,颈日肿,形体渐瘦,月事不下,寒热往来,饮食日减,病势危急,又难悉听自然,乃复乞诊。其脉弦且紧,遂以小柴胡汤治之。伸伏明之火郁,而遂畅达之生机,撰与经合,仅服十剂悉愈。虽然,人言西医手术最精,较之中医方药之妙为何如耶(《伤寒借治论》卷上)
      按语: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上头角,下耳后,至肩入缺盆,邪犯少阳,肝胆气机不利,胆火炼津为痰,肝气挟痰火壅滞胆经,则两耳前后及颈侧如累累然。邪犯少阳,正邪交争,则见往来寒热。其脉弦且紧,亦为少阳之脉象。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肝胆之气机,清泻少阳之火,使邪热得清,痰火得消,而获起死回生之效。相比之下,那种“剖而取之”、“旋取旋发”的治疗方法,犹如斩草留根一样,贻患无穷。由此而见,只有谨守病机,对症下药,方为治本之法。
       3 理中汤治脏燥   顶耀南,与余交久。信之亦深,其室人有一疾,发辄哭泣狂呼。但云心中难受。询其状,则又非痛,非悸,非惊,且非怔悸与奔豚也。数发历时始已。已时饮食起居若平人,顶屡嘱诊,余往之。望其色,则两颧赤红。切其脉,则见弦数,问其证,则曰食后喜睡,大便干燥。顶邀余饮,其室人犹频献茶,旋见连作欠欤,即倚于床,顶谓余曰: 疾作矣,刹那果竟狂呼,旋又欠欤,顶又谓余曰:将已矣。余曰:平时疾作疾已,先时必呵欠呼? 顶曰:然。因即望闻切三者合参之,乃知证为脏躁。理中汤颇为中与,竟以愈之(《伤寒借治论》卷下)。

      按语: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运用理中汤主要是治疗太阴脏虚寒证,临证所见或是“自利不渴”,或是“寒多不用水”的霍乱,或是“大病差后,喜唾,久
不了了”。脏躁之病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以方测证,甘草生用泻心火、养胃阴,生津缓急; 小麦养肺津,舒肝郁,又能养心血;大枣养脾,补气补津液,故甘麦大枣汤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肝之功,所治之脏躁,其证当属肝郁化火,伤阴耗液,心脾两虚,病机的关键在于阴液不足。本案患者两颧赤红,大便干燥,脉弦数似是肝郁化火,阴液不足;然食后喜睡,劳作之后发病,发作前必呵欠,数症又与肝郁化火,阴液不足不符,这里必然有着寒热真假的问题。清代医家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云:“食方已,即困倦欲卧,脾气弱,不胜食气也。”本案患者“食后喜睡,劳作之后发病”,正是脾家虚寒之征。脾家虚寒,清阳不升,心失所养,故食后喜睡;劳作耗气,阳虚更甚,虚阳上越,扰于心神故见心中难受,甚则哭泣狂呼,浮于颜面,故见两颧赤红;脾虚运化失司,津液不布,故大便干燥;其脉弦数乃真寒假热之象。故张氏用理中汤治疗本案的脏躁是取其甘温补益脾土,使脾阳恢复,清阳得升,心神得养,津液得布,则诸证悉除。
        4 真武汤治盗汗    谷宜春,由患伤寒,治不得法,因成盗汗,每至夜,将就寝必恶寒。及熟睡则汗出,汗出乃寤。复觉发热心悸,更医多人,咸谓阴虚。治已三年,病仍不除,神色痿白,足亦微肿。来乞余治,诊得浮弱之脉,竟以真武汤治之愈(《伤寒借治论》卷下)。

       按语:盗汗者,寐而汗出,寤而渐收是也。庸工只识阴虚盗汗,而不知阳虚亦可盗汗耳,今之此案,是一验也。《景岳全书》云:“人之寐寤,总由卫气出入,卫气者,阳气也,人于寐时,则卫气入于阴分,此时非阳虚于表而何? 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然则阴阳有异,何以辨之? 曰:但察其有火无火,则或阴或阳自可知矣。盖有火而汗出者,以火盛灼阴,阴虚可知也;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知斯二者,则汗出之要无余义,而治法亦可得纲领矣。”此案本为伤寒治不得法而成盗汗。太阳与少阴相为表里,故发汗伤阳,每多导致少阴阳虚。夜晚为阴气用事,少阴阳虚不能温煦肌肤,故至夜就寝时必恶寒;人于寐时,则卫气入于阴分,已虚之阳不能固摄阴液,故汗出; 肾阳被伤,虚阳外越,故患者发热。肾为水脏主水,当少阴肾阳不足时,无力主水,水液不得排泄,积聚并泛滥表里。其心悸为水气上凌于心;足微肿为水气外溢于下肢。其神色痿白、脉浮弱亦为少阴阳虚之象。故综合判断,此乃少阴阳虚水泛之证,故投真武汤治之,三年之顽疾竟愈。        
           5 当归四逆汤治腰痛    戌申余游宽甸,馆于逆旗,旗主人王某,昼夜呻吟。问之,答曰:“患腰痛也,已数年矣,秋冬为甚,春秋稍减,此时节交白露,故疾作矣。”余为诊之,脉弦紧微涩,以当归四逆汤治之而愈。嗣后,凡腰痛者,王授以此方悉获愈。独其戚腰痛,治不愈,王复就问,余曰:“斯邑也,环衢皆山,盛夏不暑,故腰痛者独多,此因寒故耳。因同则验,因异则否,勿执一以区之(《伤寒借治论》卷下)。”
        按语:本案腰痛,张氏因时、因地、因脉而诊为厥阴寒凝所致,可谓独树一帜。因时者,病发于秋,秋属金令,肝属木,至金之时,必有伐木之弊,故肝病复不愈甚于秋,此因金克木也;因地者,其邑环周皆山,虽盛夏不暑,可见寒湿偏重,此地气使然也;因脉者,弦主肝脉,紧主寒,微主阳气虚,涩主血脉阻滞。《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今阳虚寒凝,血滞于肝脉,故病发腰痛。当归四逆汤为厥阴寒凝之主方,具有养血通脉、温经散寒之功,其证见于《伤寒论》351 条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本案腰痛虽与《伤寒论》之当归四逆汤证相差甚远,但病机相似与之,可以借用之,故服之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059

积分

998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守拙

Rank: 8Rank: 8

积分
6059
QQ
发表于 2013-11-20 22: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不知体育人先生能否上传《伤寒借治论》或其中经方应用和医案部分?谢谢!
莫道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3-11-21 10: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资料!又一位近代经方家!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3-11-21 12: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武汤治盗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0

积分

22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1-21 20: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资料就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20: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z2543 的帖子

sz2543:有资料就传一下 (2013-11-21 20:16) 
找不到《伤寒借治论》,只有这些医案片花。[s: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2447

积分

22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447
QQ
发表于 2013-11-22 19: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留下脚印,以便时常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09

积分

62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独游于天地之间,而不

Rank: 2

积分
409
发表于 2013-11-24 10: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有章有 《伤寒论讲义》传世
鼹鼠饮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09

积分

62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独游于天地之间,而不

Rank: 2

积分
409
发表于 2013-11-24 10: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人可以上传
鼹鼠饮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3:35 , Processed in 0.080461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