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445|回复: 49

[医疗法规] 经方方证的理论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3-10-11 18: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何证用何方,是张仲景总结先人的临床经验,加上自己凭脉辨证而建立起来的基本规范。这个基本规范,也是基本法则。不学习这个规范,不遵守这个法则,就难以取得中医药的疗效。然而,规范的建立,是有理论支撑的,经方方证的确立,是有理论基础的。没有理论的支撑,就没有三阴病和三阳病等系列经方。伤寒论“证”的含义有两个,一是症状,一是证候。症状是脉证的具体表现。证候是对脉证的本质认识。经方方证的理论就是对经方方证的本质揭示。
        比如,对于某脉证之具体病症,要随证治之。而这个随证治之是有法可依的。随证治之不可违法,也就是说“随证治之”必须在“以法治之”的前提下进行。如,“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此条太阳病外证未解,是表证未解,表证未解而脉浮弱者,就是营弱卫强的病机,当与桂枝汤法发汗解外。凡脉浮缓、脉浮弱、脉洪大而阳明、少阳证不见者,皆为营弱卫强之脉象,皆可与桂枝汤。如“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一日脉静者,是邪气在表,法当攻表。而伤寒一日脉数急者,就是邪气传里,法当攻里。“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则仍然是邪气在表,仍当攻表,不可攻里。
        邪气在表者法当攻表,然表证有表实、表虚、表热、表寒的不同,所以攻表之法,也就有桂枝汤法,麻黄汤法,葛根汤法,桂枝加瓜蒌汤法,桂枝加黄芪汤法等法中之法。这些汤法的变化都是建立在脉证之变化的基础上的,而脉证的变化就是病机的变化。认识病机的变化就是认识理论。理论是建立在病机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基础上的。
        实际上,方证和脉证是形象的东西,病机和理论是抽象的东西。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认知,而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以认知。经方方证的学习,不是难以认知方证,而是难以认知病机。病机所在就是方证的本质所在。只有认知病机,才能以法治之,才能不犯原则性错误。
        日本汉方重方证而轻病机,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挽救汉方的衰落。我们不能走日本的路,不能只重视方证而轻视理论。没有理论的学术是没有发展前途的。经方方证和经方理论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易于被现代人接受,才能展示出其非凡性和正确性。
        张仲景是经方的集大成者,是医学圣人,具有洞察秋毫的脉证识别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辨能力,具有高超的诊疗技术,为了活人之术不至失传,写成千古经典之作《伤寒论》,使中国医学这颗璀璨的明珠永放光芒。
        经方久经历史变故而不灭,张仲景居功至伟。《伤寒论》把人体划为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三部,把病证分为阴阳六证,把病机立为寒热虚实四性,对三阴三阳六病证的变化,既有治法的概括,又有疾病的预见,是系统的理论和具体的病证紧密结合的经典之作。
    千年以来之中医大家都是《伤寒论》的学习者和阐释者,却没有人能够讲清楚《伤寒论》,这就是《伤寒论》的超人之处。以前的千年医学史证明了《伤寒论》的非凡和正确,以后的千年医学史将继续证明《伤寒论》的非凡和正确。重视《伤寒论》的理论研究,将理论与方证紧密结合,会更有利于经方医学的发展。




上一篇:斗火盘冰——做名医不难,做明医难上加难
下一篇:国庆山区行记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3-10-11 19: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先学方证,这样临床上就会治疗简单的病了,病机这东西慢慢领悟,不要求初学者掌握地很深!如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者,此汗出和桂枝汤这汗出,一个是热逼汗出一个是,皮表卫气虚汗出,初学者能这样界别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深入!当然这不是对一个合格经方家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3-10-11 19: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证”的含义有两个,一是症状,一是证候。症状是脉证的具体表现。证候是对脉证的本质认识。经方方证的理论就是对经方方证的本质揭示。”

优秀文章!

一个合理的病机就应该囊括疾病的部位及性质。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52

积分

134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52
发表于 2013-10-11 23: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方证和脉证是形象的东西,病机和理论是抽象的东西。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认知,而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以认知。经方方证的学习,不是难以认知方证,而是难以认知病机。病机所在就是方证的本质所在。只有认知病机,才能以法治之,才能不犯原则性错误。

-------------------------------------------------------------------------------------------
李国栋老师这篇文章水平非常高,对伤寒论做出了非常精辟的总结 。

我医学实在是业余,但是从中国传统哲学上理解,老子说“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佛家所谓“不可执着于相”,就是指导方向,必须向前进一步用总结归纳的方法总结伤寒理论,才能扎扎实实的发展和进步。

方证者表象也,必须能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中医才能有实质上的进步和发展。再能达到稳定的治疗效果。汉代以后,中医的兴盛不就是有伤寒论这样的理论巨著支撑吗?

个人认为,方证对应绝对不是中医的最高境界,那么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就是在方证,病理,药理烂熟于胸时,经过伤寒学习的系统训练之后,执无相,也就是无方证,无病理药理,而运用之妙,存乎于一心,用时没有不符合方证,没有不符合病理药理,但是绝不执着与他,就像倪海厦老师说的,开出处方,天成。这样一来,尽享方证病理药理之宜,又不受到他们的限制,才可能突破,做到游刃有余。

这才是符合中国文化的中医之最高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09

积分

62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独游于天地之间,而不

Rank: 2

积分
409
发表于 2013-10-12 00: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先生是一再告诫不能机械方—症对应。要求必须明白条文之理,方理,药理。

仲景的理论是现象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必须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解释,它还应该包含一定的错综性,它涉及一种系统的错综关系,而且要证实或推翻他都不是件容易事。

所以,理论内核也是矛盾统一。

光是通晓理论,要落于实践,有一段遥远的路要走。

想起思玥博士的一句话:理论背后是事实,事实背后是真理。
然而理论和真理直接,有实践隔着,两者无法直接等于。
若不然中医各家理论,孰是孰非,实在让人莫衷一是。

横岭侧峰皆是山!
鼹鼠饮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4722

积分

449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722
QQ
发表于 2013-10-12 07: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背后是何病机,这也是我们初学者最困惑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0-12 10: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xiangwu 的帖子

xiangwu:    实际上,方证和脉证是形象的东西,病机和理论是抽象的东西。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认知,而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以认知。经方方证的学习,不是难以认知方证,而是难以认知病机 .. (2013-10-11 23:13) 
严重赞同其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4237

积分

193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237
发表于 2013-10-12 10: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本于内经
尤其是热论
方舟子曾经洋洋得意的说,说他现在的知识比古代的智者高明的多了。我只能说不能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人,就是另外一类白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44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0-12 11: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背后,有其严格的病机内涵。但明了病机,并不等于就能很好的治好疾病,还要娴熟的方证思维,二者不可割裂而是互相支持的。而仲景书,以方证条文来论说,病机隐含其中,藏而不显,需要经方学者去深入分析领悟。另外,不要总把伤寒论是本于内经这种无聊的话反复来说事,伤寒论自有其成熟的理法方药体系,和内经无关。
伤寒为经,本草为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2 12: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指导下的方证对应,是中医未来。
有人问我,你说的是哪种理论?我也有理论。
在三部六病框架下,细致的对多个专病研究,年年月月、周周日日,超高疗效才能不负李师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0-12 13: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总把伤寒论是本于内经这种无聊的话反复来说事,伤寒论自有其成熟的理法方药体系,和内经无关。
先生何方专家,出此狂言?你先把伤寒论里有关针灸条文一一否定掉与内经的关系再来说话。又有你同类,言凡是涉及经络穴位针灸条文都是他人伪造添作,非伤寒原文。先生如果也借此说,那就请割掉这部分,看看留下来的伤寒是什么样子!和内经无关的论调正是不讲病机病理的罪魁祸首。有种你连阴阳寒热表里虚实都不讲,就承认你与内经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0

积分

30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0
发表于 2013-10-12 14: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xiangwu 的帖子

xiangwu:    实际上,方证和脉证是形象的东西,病机和理论是抽象的东西。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认知,而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以认知。经方方证的学习,不是难以认知方证,而是难以认知病机 .. (2013-10-11 23:13) 
自己臆想的!你到了那个地步就什么都明白了。方证绝对是正确的方向,只是我们没有达到熟练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0

积分

30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0
发表于 2013-10-12 14: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去方证而重理论,你试试!看你几年能成为一个中医!不要讨论这个问题。黄煌老师走过弯路,学习过徐灵胎以后,他明白了。因为徐灵胎毕其一生用于理论学习,最后的结局还是落实到方证上。多看看书,少些空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0-12 14: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探究涉及经络穴位针灸条文,你能明显认识到它们是融合在整个伤寒论体系中的,根本无法割裂。伪作之说能成立吗?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欲。此针法治疗与传变的关系
反烦不解者,先刺风府、风池,却与桂枝汤则愈。此针法治疗与汤药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和实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此温针与坏病的关系,不能用桂枝的告诫。后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大法则。温针也是致逆之一种。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又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微数之脉,慎不可灸。
烧针令其汗,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暂列以上有关条文,看看仲景是否针灸高手,是否熟知经络穴位针灸主治乃至误治救逆!
内经本意主要为针灸治疗而阐述中医基本理论,不意而成整个中医之基础理论。仲景无此基本理论修养乎?如果要割裂伤寒与内经的内在关系,不禁要问,仲景这种有关经络穴位针灸治疗救逆的中医基本理论修养从何而得?也是自成体系?仲景汤剂方有传承,有发挥,不必说。那这个的传承有来自何处?或者是自创?从仲景娴熟运用针灸来治疗以及就你来看,可以肯定他借鉴的是当时比较成熟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并结合运用到伤寒的治疗和救逆中来,如同汤剂方等的借鉴和发挥。目前证据尚不能否定仲景在经络穴位针灸等方面没有借鉴内经基本知识和理论。也无证据表明仲景这方面另有传承。除非经络穴位针灸等是自成,确与内经等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传承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0-12 14: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念思求经旨?!仲景既是方家,又是经家。此一点可明。经旨指何?不是仅仅方旨!仲景不同与一般方家,关键在于思求经旨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0-12 17: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句话叫做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还有就是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然,疏知没有污泥之提供营养何来莲之纯清可爱?不妨用一盆清水养莲试试,看看能娇羞惹怜几多时光。内经的确鱼目混杂,泥沙金子俱下。仲景就是善淘金者。热病,伤寒,六经等概念的发挥运用,经络穴位针灸的配合运用,无不体现出仲景的中医基础理论修养。极大地纠正了当时方家不求经旨的时弊。可见当时各承家技,唯方是务的流毒至深。想如果不是这样,仲景同于当时方家,没有认识到这种弊端的危害,何有不求经旨之点睛之语于序言之中?显然,伤寒书不同于方家之传,必在经旨之求,此必与内经等阐述的中医基础理论有关。而不是什么汤液经法就能一应以承。伤寒书绝不仅仅是一本方家传承之书。思考目前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制造技术失传。为何?有很多民间中医技术失传,为何?传术不传理或没理可传是一个重要原因。打个家传秘方的例子,可能传到后来只知要用那些药来配伍,能治什么病症,却不一定知道为何要这样配伍的道理。一旦某个药配不到了,不知道也没办法找到替代药,只好失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13-10-12 18: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真理掌握在李国栋,今在来,槐杏,十世遗风,天医星,夜雨十年灯等好同志,好医生,好先生等人手中。论坛总版主黄煌先生的日本古方思想已见逐步松动转化,这于此中医经方论坛是大好事哦。


哈哈,向坚持真理的同志们致敬,问好。大家还要继续努力,多大度包容,把那些呆板顽固的思想和偏见分子都转化过来,团结在自己的身边就功莫大焉了。


开个玩笑,心情舒畅,大肚能容,红尘万事。俺不便透露真容,俺在隐蔽战线给坚持真理的同志们打气助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31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1
发表于 2013-10-12 23: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尽情发挥,好不热闹!议论很多,不乏精辟高深,我就不凑热闹了,对各位高见亦不妄加评论。

最近我在做一件事,就是系统地把《伤寒论》从头至尾细读一遍。只读原文,不看注家。

我边读边想,边思考,边发挥。在思考中,在发挥中,许多原先在其他经典中得来的知识、要义,纷纷蹦出来,犹如百鸟朝凤。当然,更多的是《伤寒论》自身体系的论点,上下前后相互印证,尤其贴切。

我把思考、发挥出来的心得体会,写在相关条文之下。然后我再把我写的文字与前贤注家相对照,发现有些与注家发挥一致,有些不一致。那些不一致的东西,或前贤为优,或我见独到。

此一来我发现,我居然也成了一家。人说敝帚自珍,我今就是。我把这个“注本”自己藏着,可能永远都不会向外人展示。

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是注家,关键是我们在作注前,都已经懂得了多少东西。这是我们治学的底蕴和前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23: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风子 的帖子

槐风子:呵呵,真理掌握在李国栋,今在来,槐杏,十世遗风,天医星,夜雨十年灯等好同志,好医生,好先生等人手中。论坛总版主黄煌先生的日本古方思想已见逐步松动转化,这于此中医经方论坛是大 .. (2013-10-12 18:50) 
在专业论坛,提出论题、论点和论据,认真进行讨论,这是每一个学者都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讨论问题,应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碰撞,不应是人与人之间的碰撞。论坛是学习交流的园地,每一个网友都应该自觉营造和维护一个好的学术讨论氛围,杜绝乌烟瘴气的人身攻击。所以,槐风子先生指名道姓的做法很不妥,这样很容易破坏学术讨论氛围,开这样的玩笑不合适,还请先生加以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5

积分

408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5
发表于 2013-10-13 01: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国庆节前我在一个帖子里,曾经用甘草做例子,从淮南子书中的主肉,联想张仲景应用甘草的逻辑。
早于张仲景五百多年的西汉,国家就有专职的本草教授,整个两汉所有的医师,大家都是学习同 .. (2013-10-12 14:51) 
西汉政府有专职本草教授?

史料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07: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探源》:“据现存文献考证,最早以“本草”两字代称药学的,是在西汉晚期。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早在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就有了“本草待诏”的官职。《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五年(公元5年),朝廷曾征召天下通晓天文、历算、方术、本草的教授者来京师。可见,本草学当时已成为一门与方术截然分开的独立学科,通晓本草的学者也决非个别人。”
地址:http://www.feedtrade.com.cn/tech/biotech/200908/310523.html

《我国最早的本草古籍》:“本草”一名,据赵璞珊氏考证最早见于《汉书•平帝记》,书中说:元始五年“徵天下通知…… 方术、本草……教授者,遣诣京师。”另外《汉书.楼护传》也记载:“护少随父为医长安,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地址:http://zhuanti.01ny.cn/yyj9/7607.shtml

《本草学导论》:“中药学是本草学的延续和发展。本草学与中医学是同一个医学体系,同一个理论体系,同一种认识模式。”
地址:http://www.docin.com/p-674416263.html

按:自西医药学进入中国以来,对中医药学“废医存药”的喊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污蔑和否定中医理论的目的,就是废除中医。
如“彻底抛弃那些以原始迷信为基础的中医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伪治疗方法,同时把那些有实用价值的中医经验纳入到现代科学医学的研究视野中来加以研究提炼,并使其溶入到现代医学中,直至最终让中医这一门落后的原始医学寿终正寝。这样,我们国家的医疗治愈率就将会从90%提高到95%”原文链接: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3/10/14/05/439.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0-13 10: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不便透露真容,俺在隐蔽战线给坚持真理的同志们打气助威。

不必揭穿或没有必要揭穿你的真面目。但可以明确指出你对本论坛是不怀好意的。我们之间的争论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交流氛围,而你的出发点根本不在交流本身。所以要参与请先更正。伤寒有真理,但对伤寒的解读恐怕暂时没有真理。况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理论当然重要,但实践出真知也没有人能否定。打个比方,某人可以对伤寒论理解不是很透彻,却并不妨碍他能够把伤寒某方或某几方运用得淋漓尽致。这样基于实践而对伤寒论的发挥和解读,谁能说它不是更接近于真理?这样的理结合在实践里面,更有说服力。从临床来看,我赞成这样的观点,与其穷尽全部之理而不得,不如但求局部而得真。又如本人喜欢李东垣学说,但不求甚解,至今对阴火的理解不甚了了。不过我用升阳益胃汤治病范围之广,加减之灵活,疗效之可靠,相信源自于对其理论接近真实的理解。否则根本不可能。所以不求其全,但求其真,即此意也。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海。重视理论指导的同时,并不妨碍从点滴实践做起。二者从来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45

积分

62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45
QQ
发表于 2013-10-13 11: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排斥方证的,往往对方证并没有认真深入的研究和验证,排斥理论的,或者理论本身有问题,或者没有把理论学好,方法本身都来自临床实践,无需排斥和质疑,大致善于形象思维、观察力强者,适于体质方证的学习和运用,善于逻辑思维者,适合理论的研究和运用,两种方法都有高手,是不争的事实,有能力的可以融会贯通。临证久了,心里自然有杆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13-10-13 11: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有真理,但对伤寒的解读恐怕暂时没有真理。"槐杏的这句话恐怕有些问题:

这样解读重写你看可好:“伤寒有真理,但某些人对伤寒的解读恐怕暂时偏离了真理。”

正气与邪气在我人病位上相互交织即离变化所呈现的当下病性病势的状态是经方方证后的病机,这个病机也是经方方证后理论呈现的一个概称,标志。伤寒是理事圆融一体的,打成两截的看法是不妥当的。

从正气与邪气,从扶正驱邪的治疗理论角度来解读伤寒难道不是真理?从病因的疾病发生学来解读伤寒难道不是真理?从我人免疫应答学来解读伤寒难道不是真理?真理不是唯一,真理也有她的多样性,从不同的觉度来认识真理,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完整地来了识真理,但我们却是在真理中,或在其一个部分,或接近其一个整体。

从如上来理解真理,理解经方伤寒后的解读,槐杏会修改你的言辞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5

积分

408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5
发表于 2013-10-13 11: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汉书·平帝纪》记录了西汉平帝五年(公元5年)宣布的最后一道政令:“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锺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 .. (2013-10-13 07:35) 
“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锺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


原来是这条史料,解读是有问题的。

“本草”二字未必是书名,否则前面那些是否都是书名?

这句话应该是朝廷征求两类人,一类是“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锺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者,大概就是所谓的精“术”者;一类是能“教授”《五经》、《论语》、《孝经》、《尔雅》等经典者,大概就是所谓的明“道”者,并没有表明招这些人来是为了“教授”后学,前者我看政府大多是取其有“用”,后者倒最有可能是为了“一异经”,就是为了讨论统一对经典的认识或解释,汉代政府的文化统一政策的体现。

第一类中方术、本草排最后,我看招来大多还是为皇家服务而已,所谓“本草待诏”之类。

因为征召的这些人按规定大多没有乘坐公务“传车”的资格,所以皇帝特地发诏准许(官府给“传书”——“通行证”),给予路途交通、通关、住宿、饮食的方便。

“早于张仲景五百多年的西汉,国家就有专职的本草教授”。这话还真把我吓了一跳。两汉也就四百来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13-10-13 11: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槐杏的这句话我们再来看看:

“况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理论当然重要,但实践出真知也没有人能否定。”


槐先生的这句话要成立,必须要有此话语的先决条件,否则,我是可以完全否定你的说辞的,为什么呢?譬如:


真理有不同的概念层次,绝对的真理是天然的存在,她无需实践来检验,这个我不与槐先生说。但相对的真理则是有条件而成立的,实践也必须要在一定的条件要求下才能检验所谓的真理。就说物理的一个“失重”现象,吧,是否失重的现象,条件必不可少。同时实践要有正确的方法路径才能达到“真知”。于迷宫里盲目地乱撞乱实践能有出路吗?也许幸中,那也是不知所以的。实践本身也已经有方法论涵蕴于其中了,实践是有目的的,有条件的,有方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13-10-13 12: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实践而实践,是把实践与理论打成了两截,这样的实践是出不了真知的,当然更惶论以这样的实践来检验真理,而且以其为唯一的标准了?

槐先生以为如何?当然不比拟于自然大道而自己独出心裁,臆想空想妄想所谓的“理论”,这个也是极端谬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13-10-13 12: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今实验室里用小白鼠实践来研究中医症候,这样的实践能检验中医的理论吗?这样的实验室实践能出真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13-10-13 13: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了一篇黄教授的文章,讲了方证与病机一体两面的说辞,这样的说辞非常圆融具智。中医讲理论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理体一如”。真正地理论是有其物质本体的,理论是对这个物质本体变化现象的概称,理论真知不一定来源于所谓的实践,而是多来源于我人对物质本体变化现象的主观觉受认识。

譬如说病机,她实际上是各种“气”的各种病理性变化现象状态的概称。这个“气”是中医病机理论称谓的物质基础。“气”的变化现象在自然界中是可见的,她的变化可以比拟于我人中各种物质基础之气的变化。气的变化运动状态可以直观形象地执简驾繁,复杂的我人病机变化也是可以执简驾繁,形象可拟的。。。。。。

总之对病机,对中医理论一定要有“理体一如”的客观认识,理体在实践之先,这个要细细体会才有所获。对方证的认识要多有对各种病证的“破象思维”才好,这个“象”有外在之象与内在之象,有象象,无象象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13-10-13 13: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构成背后的原理说到底就是来源于内经,来源于内经“理体一如”的理论支持,掌握了这个“理体一如”的方法论,我们自己可以创立经方的,也许组方用药与仲圣有别,但我们中医后来子孙却是与仲圣心心相印,一脉相承的。

割裂伤寒与内经根本的联系,是会害了经方的,害了不具眼的后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13-10-13 13: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中医初学者,爱好者。学习中医首要具备正知正见,这个正知正见从哪里来,就要从具正知正见的老师们从内经,伤寒中引导而来。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0-13 13: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风子 的帖子

槐风子:"伤寒有真理,但对伤寒的解读恐怕暂时没有真理。"槐杏的这句话恐怕有些问题:

这样解读重写你看可好:“伤寒有真理,但某些人对伤寒的解读恐怕暂时偏离了真理。”

正气与邪气在我 .. (2013-10-13 11:36) 
你这样表达更贴切。但我重点是想说,任何对伤寒有解读者,不要自以为真理。也不是真理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去探究。正因为多角度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所以有难求其全,通过局部的,甚至一药一方的实践探索或能求其真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要说明自据真理,更需自据实践或同道佐证。当然,某些领悟或独到见解的确可以暂时不被实践所证实,可以不为大家接受,甚至备受质疑。中医思维不仅仅是逻辑思维。中医是理事融为一体的医术,更是一门治病救人的艺术。艺术需要灵感,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就是基于自身实践,基于自身感悟,创造性的提出一些暂时未能被实践全部验证的假设。可以通过自己来继续验证,也可以让他人继续验证。上帝粒子的存在,本来就是一个假设或预言,现在被找到并验证。这里必须看到理论先行性。没有这种先行性的指导,实践也将失去方向。诺奖推迟公布此奖,据说是因为没有考虑那些实际寻找粒子者的缘故。没有他们坚持不懈的苦苦追寻,如何才能得到上帝粒子?反之,如果没有成功验证呢?历史长河中没有被验证或证伪的理论举不胜数。但即便如此,从来也不能否认这种理论先行的重要性甚至决定性。所以努力实践者不要生气,理论提出者也不必自以为已经真理在握。常常听管理类营销类课程提出首先要有先进的理念这种说法。实践能够验证或证伪理论并能促进理论的发展。但带给世界进步的永远是理论的最终突破。目前西医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这个就是理念的转变。中医呢?中医本来就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我们继续完善,让他们去转吧。但如果咱不能完善,人家转型成功,咱就完了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0-13 14: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风子 的帖子

槐风子:槐杏的这句话我们再来看看:

“况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理论当然重要,但实践出真知也没有人能否定。”


....... (2013-10-13 11:57) 
对某些问题,后发帖子中有进一步说明。苯环在梦中灵现,浮力在澡盆里领悟,请问这些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什么条件规范下得到的? 生活中很多来自于灵感或为了有目的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导致很多发明创造,有些最后甚至导致了相关专业方向上的理论突破,这个又但作何解释?类似的例子有很多,不需要一一列举。比如用某药,用某方,比如阿司匹林不断被发现的新用途。会不会在无意或并无主观使用目的并无相关理论依据的情况下,使用药物,结果意外发现了药物的新用途?甚至有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临床医生或研究人员会从药物的副作用中寻找药物的新用途。比如牛蒡子不能用于虚寒便溏患者,反过来可以理解咽喉肿痛实热便秘当然用之更好。理论来自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又可以用来指导实践。神农尝百草,为何要尝?我们现在的中医在不尝的情况下也能认识和使用中药?为何?我们不尝,是因为前人尝了,前人用了发现问题不断修正,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中药学理论。你掌握了就能用来指导临床。而我们用了又会不断发现新问题。比如经别人提出,自己使用和体会,桂枝补阳,基本成疑。桂枝甘草汤大补心阳之说这样的理论有待重新审视。如果能够得到更多人验证和认识,那么就会造成理论的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0-13 14: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风子 的帖子

槐风子:经方构成背后的原理说到底就是来源于内经,来源于内经“理体一如”的理论支持,掌握了这个“理体一如”的方法论,我们自己可以创立经方的,也许组方用药与仲圣有别,但我们中医后来子孙 .. (2013-10-13 13:15) 
废话少说,同意此说:割裂伤寒与内经根本的联系,是会害了经方的,害了不具(慧)眼的后学的
加一个字是否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3-10-13 16: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1

愤怒
1

无聊

   为什么要愤怒呢,这篇文章招惹你了?不同看法摆在明面,何必发怒,气坏身体。
  此文俺本人并不赞同楼主所言,偏颇。看看了事,只是一种说法,与自己不同的东西多了。想跟帖谈谈就来两句。或重启炉灶发文。觉得无聊就别看,何必自找伤身之气呢。
  以前俺也用,现在觉得可笑,建议管理者取消这种无益的感受显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13-10-13 18: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慧”字太早吧。

先要有明亮的,清晰事物表象变化的肉眼,而后可以谈破五蕴的天眼,再能有明心见的“慧眼
”的。我等凡夫俗子先把肉眼练好再说吧,槐先生以为如何?

关于实践证伪理论的问题,实践二字的多义性我举示出来就会明白了。有许多学子就是害在“实践证伪”的问题上,从而怀疑排斥乃至否认中医的理论。

“实践”包括以下数种实践活动:

1:思想意识性的实践活动
2:肢体运动式的实践活动
3:一过性的实践活动
4,连续性的实践活动
5:多维度复合的实践活动
6:单一的实践性活动
7:我人内证式的实践活动
8:社会大众参与性的实践活动
9:有条件限制的相对封闭的实践活动
10:无条件的开放式的实践活动
11:有无目的性的实践性活动
。。。。。。

下面举例关于五行类属,五色入五脏理论,实践证伪的谬误:

有中医初学认为:五色入五脏补益之说是乱说,中医理论简直乱弹琴,譬如,色白入肺,砒霜色白入肺,能补肺吗?你尝一点点试试,定要让你回老家的。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中医理论纯粹是乱搞。哎,民族医学,还是存药废医废理论的好,理论要回归到现代医学中来才是对的,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13-10-13 18: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暂不指正这位初学中医的弟弟妹妹用“实践证伪”的方法对中医理论的误解。先请槐先生是否于此来给出初学弟弟妹妹们一个解答,也许你的解答与我心心相印,那我就省了以后的笔墨。。。。。。

槐先生先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9: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第45条有没有讲理论呢?“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是不是讲理论呢?为什么“宜桂枝汤”,不宜麻黄汤呢?先发汗不解,脉浮者仍当发汗,而反下之,伤阴气了,所以宜桂枝汤,这就是隐含的理论。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第49条是不是讲理论了呢?牢记桂枝汤证“荣弱卫强”的病机,弄明桂枝汤法,就奠定了弄明三阴三阳六病证的理论基础。
桂枝汤法是最基本的调和阴阳法。说《伤寒论》没有理论,那可真是小觑桂枝汤法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病状由阳转阴、由实变虚,这些病状的脉证表现《伤寒论》都一一列出,没有阴阳学说的基本理论,怎么能有三阴三阳的经典之作呢?
经方方证一定要学好,经方原理一定要明了,才能做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否则的话,一听说《伤寒论》有理论,就有人“愤怒”,就有人“无聊”,愤怒无聊《伤寒论》理论的人,迟早会把经方医学推进西方医学的怀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13-10-13 20: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方证一定要学好,经方原理一定要明了,才能做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否则的话,一听说《伤寒论》有理论,就有人“愤怒”,就有人“无聊”,愤怒无聊《伤寒论》理论的人,迟早会把经方医学推进西方医学的怀抱。"

这样的说辞圆融无碍,老婆心切,忧心深远,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0-14 10: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贪懒,把那边回帖搬过来再发挥,权当心心相印一回。肉麻的本性也好改一改了,某人!:
打个有趣的比方来说事:一人在北半球根据五行生克脏腑关系理论(比如培土疏木,泻南补北等)开个方子疗效很好。因有事去南半球,带药前往,在南半球服用,效果也没明显变化。但是,五行生克理论在南半球是否还说得通?南方属火,北方属水,这个相反的呀,怎么能行?泻南补北变成泻北补南了,怎么能行?按照五行生克理论的说法,中医理论只能在北半球指导临床,而南半球不行。因为南半球北方属火,南方属水。但事实并非如此啊,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看待理论以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呢?对理论本身的理解,也有机械与灵活的区别。虽然借助方位四季变化等途径来解释脏腑关系,但是此种脏腑关系并不因方位四季的变化而改变。比如南半球来说南方近南极当属寒属水北方近赤道,最热处当属热属火。但南半球用中医理论时不会把肾主寒主水当南,心主热主火当北。要是回过来讨论五行生克理论,是否还正确适用?又,若中国古人生于南半球,中医理论出于南半球,则在五行生克理论中,肯定定南主水,北主火。而且同样适用于北半球。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中医基础理论不是都可以用来实证的。但基于此指导的实践却可以得到实证。这一点都不能明白,如何谈中医理论?很多理论仅仅具有符号学意义,虽对实践有指导意义但其本身未必能得到实证。这个本身就是中医特点。比如肾主水属北,它的符号学意义就是形象的指出肾的生理病理特征与水的关系,以及认识之初即理论产生之初人们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比如一篇美文之美,体现在描述北方大雪之美。这个在北半球人眼里很自然。南半球人看此美文,是否会有同样的大雪之美?显然,美的本身与大雪是否在北方才有无关,是因大雪本身之美才美。南半球人不会认为作者扯淡,北方那来大雪?(当然越过赤道的北方,或达到一定海拔也可有)。就如把中药带南半球去服用,有效还依然有效,是它本身有效,与南北无关。又比如和子,或称其他什么的。他的符号学意义会在其观点语气习惯等方面体现出来,很多人一看便知。每当论坛上出现此类情况,人们就马上指向和子。这个就是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但是,却不能肯定这个就是和子,所以未必能实证。如果那一天槐疯子自己说我就是和子,或者被有心人抓住证据,证明他就是和子,这个就是实践验证。所以随便和子穿什么马甲,只要他的符号学意义没变,那对揭穿和子马甲真面目总是有指导意义的,虽然暂时不能证实,或根本没必要证实。比如槐疯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14: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贪懒,把那边回帖搬过来再发挥,权当心心相印一回。肉麻的本性也好改一改了,某人!:
打个有趣的比方来说事:一人在北半球根据五行生克脏腑关系理论(比如培土疏木,泻南补北等)开个方 .. (2013-10-14 10:32) 
拿和子作比喻确有形神之妙。是不是和子也没必要证实。和子的顽强精神值得学习。
所谓机械方证和机械理论是一样的东西,都不能知常达变。比如小柴胡汤方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证,就是对小柴胡汤的方证认识。而小柴胡汤证的病机是“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如果仅仅限于知道小柴胡汤方的病证,而不了解小柴胡汤证的病机,那么小柴胡汤方就不能治疗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之病证,因为148条之病证没有小柴胡汤方的四证。为什么可与小柴胡汤呢?张仲景明言此病证其病位是半在里半在外,其病性是阳微结。而小柴胡汤证的病位就是半在里半在外,如往来寒热之往来寒时就是病邪退外时,往来热时就是病邪入里时,胸胁苦满就是病邪欲入胃肠之里但还未入,入胃肠之里就会腹满;病邪将要离表但还没有离表,胸胁有胸腔,胸腔有肺,肺主呼吸,与表相连。嘿嘿不欲饮食,也是病邪还没有入胃肠之里,病邪入胃肠之里将不能饮食。心烦喜呕是阳热结滞。从小柴胡汤方的四证,反应出其病位是半在里半在外,其病性是阳结。故小柴胡汤证的病机与148条的病机相类,所以可与小柴胡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0-14 14: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可找找100条的小柴胡汤的方证在哪里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这里用主之,是非常肯定的小柴胡见证。希望凤凰台主人等解答(听先生言,有注伤寒,不妨弄一点出来分享分享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3-10-14 14: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添把火,说说153条(李国栋先生所指148条,半表半里网介也称148条)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53)
       本条简化为: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可与小柴胡汤。(153)
      此再设少阳期举个别例以示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微恶寒”必要详审是无间的还是有时恶寒一阵即罢,若属后者,乃往来寒热之变态,与身热恶风(101)同,确定了这个热型。“心下满”而不说满痛,当是“心下硬满”(210)“心下急”(106)“心下痞硬”(170)“胁下硬满”“胁下痞满”(267.98)类证,作为胁下满,热是正确地。问闻诊记录上常常有这样的笔下差,心下弄成胁下,或反之,其实胁下心下差距不大。“头汗出”是小柴胡汤的偶然证(152,221)“不欲食”小柴胡的必然证,(267)“大便硬”(218.220)谵语潮热大便硬是小承气汤证,间出于少阳柴胡证群,为兼见证,可勿须顾虑。从上一系列的少阳证群看,“手足冷”无阴证可稽,当参白虎汤条(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此手足冷料不是一直线的冷,似应间现手足微汗出,可能当临床时正值汗出手足转冷。“脉细”(37)“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这样由个别到一般的联系起来,本证与小柴胡汤,无復可疑处。

     瞎联系,不足之处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3-10-14 17: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经方的理论到底是什么?伤寒论的理论基础我认为是由营卫学说构建的。
张仲景对于《内经》营气、卫气、营卫生会、五十营、卫气失常、卫气行等篇做了大量研究。
可以说内经奠定了营卫学说 .. (2013-10-14 15:19) 
是的。望你另开一帖详细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3-10-14 18: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经方的理论到底是什么?伤寒论的理论基础我认为是由营卫学说构建的。
张仲景对于《内经》营气、卫气、营卫生会、五十营、卫气失常、卫气行等篇做了大量研究。
可以说内经奠定了营卫学说 .. (2013-10-14 15:19)
以愚之见!营为人体骨骼肌,卫是人体皮肤!桂枝皮肤奏理由于卫气弱而开放(抗邪力量不足)至外邪进入,由于太阳病三焦还是通的,所以卫表之气不足以胃气来支援。三焦通所以能顺利到达肌部,所以胃气外泄,胃气本弱所以不可攻下,若下之卫气欲出不出(形成抵抗)积在心下则成虚痞!桂枝汤以桂枝生姜去在肌部之邪,以芍药收外散之胃气。由于皮部本身就不虚所以不用麻黄(自然会跑出去)!以人参,大枣,甘草补消耗之胃气,如此营卫和。麻黄汤卫气足则皮肤闭邪在皮肤,皮肤奏理不开所以要用麻黄开皮肤奏理,以桂枝引邪到肌部。以杏仁增加人体一气周流,像扫地一样,把垃圾全扫到一起,以甘草和胃(起治末病作用),麻黄桂枝各半由于皮部奏理不是很虚,所以卫气欲出不去,形成对流所以作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3-10-14 18: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类方子用得好治疗脊柱病效果可是刚刚的!因为脊柱病都有肌肉僵硬痛,解肌就是解肌啊!伤寒方用其实很好用理论也很好理解,不要把理论搞得太复杂!只要临床上多总结,伤寒论是咱手中的宝刀!快刀斩乱麻,实在让人兴奋!用伤寒方感觉如同李逵手拿着重斧,一斧下去立见伤亡!用时方如同剑客手中的剑,技巧性太强!对于我这性子的人更喜欢伤寒方!也更喜欢治疗急性期毛病,最好西医没处理过的,若处理过的毛病,病机又杂,每个病机的症状又不重,用药要平和,又顾着顾那我头都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5 01: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理论的首先是注重方证,注重临床,正因为败案发现自己理论修养不够。
讲方证的也有理论,但讲的不完全是一个理。
孰是孰非,很难辨别,那以临床来验证。一个医家不能尽愈其病,这样给人口实,理论对了为何临床不对?甚至怀疑张仲景也可能理论不对。
什么方治什么病,一学就会;但用了有效的就发医案了,那也有无效案,就不说了。但务实医家,有了败案,就去研究理论了。
所以,讲理论的会有市场,讲方证的更有市场。
不管何种理论,最后都要落实到方、到药!所以方证派永远没有错!
日本,方证研究搞得最好,那为何还要取消中医?
不要诡辩,中国搞方正研究比日本好。
所以废除阴阳,大搞方证研究,死路一条。虽能治愈二三成病人,别忘了西医也有此疗效,中医没有生存的必要。
学习理论,进步慢,但很踏实;学习方证,进步快,但马上遇到瓶颈。
我学习方证,也学习理论。你选择哪个?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52

积分

134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52
发表于 2013-10-15 02: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太热闹了。只是水平最高的一贴了。学习了。

我也来插一句,我实在看不出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将方证和理论对立起来。就如中国的书法,形神兼具才是上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94

积分

110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94
发表于 2016-6-24 10: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方方证的理论

伤寒论初学者到此学习[s:1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

积分

813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2
发表于 2016-6-25 18: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认为伤寒论是一个体系,内经又是一个体系。伤寒论不讲什么“”培土疏木,泻南补北“,就是现在个中医教学讲阴阳五行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7:51 , Processed in 0.130697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