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金匮真是非常奇怪的书,譬如,即便是众方之祖的桂枝汤一方,无数中医人天天在用,但多少学验俱丰的中医到老仍是疑惑重重,便是最好的明证。
关于桂枝汤,疑惑恐怕主要在于为什么用芍药,至少早期我的疑惑是如此。桂枝汤的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以及或潜或显的气上冲证。
印象中,关于桂枝汤,读过这么几种解释:
1 加芍药是因为表虚,有的人也说营阴虚。出汗的,丧失水分,则表虚。不出汗的,水分没丧失的,属表实。这种解释,大概来源于伤寒论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不过,伤寒论第53条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 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因此,如果将这三条联系起来看,那么,95条所谓的“荣弱卫强”,只是荣卫相比较的说法。荣气本身是和的,没病。之所以卫气看起来比较强,导致汗出,是因为“外有邪风”“外不谐”。
所以,这样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2 加芍药使静脉扩张,促使静脉回流。
这种解释,显然是参考了现代生理学的一种解释。最早大概我看的是台湾jt叔叔的网文,好像叫“药势”的。后来在倪海厦的文章中也看到过,好像本站的黄煌老师也这样说过。jt叔叔文章不错,颇具迷惑性,但解释主观随意性太大,想象成分太多。
那么,这种解释能站得住脚吗?静脉和动脉相比,管壁薄,弹性小,静脉的流动,不是靠血压,与动脉根本不同。人体中,有70%的血液在静脉中。这些是常识。基于这样的常识,简单来说,没什么药物能促使静脉回流。如果白芍扩张了静脉,使其血量进一步加大,则动脉中的血量就要减少。又如何治感冒,以及其他病呢?
所以,这种解释不合理。
3 加芍药是为了止痛、治痛。
这种解释,前几天在娄绍昆先生的“解构桂枝汤”中刚读到。文中说,芍药甘草汤,不仅治腹痛如神,即使其他身上的各种痛,也都有效。如此,可以推出,桂枝汤加芍药甘草基,是为了治痛,桂枝证有头痛证。另外,这种解释大概参考了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等方证,后三方,腹痛是其主证之一。
这种解释能站得住脚吗?伤寒中,有痛的证非常多,麻黄汤就有痛,理中汤有痛,风湿诸方相当痛,结胸很痛,这些痛都没有用芍药。因此,说芍药具有治痛之能而桂枝汤中加入,不免泛泛而论,难以站住脚。而方证学派向来强调方药的严谨性,与这种泛泛而论的格调相反。所以,这种解构的解释,非常牵强。
待续。 |
上一篇:解构娄绍昆先生2013年广州经方会议发言之悖论一:下一篇:再谈仓公“火齐”及上古医疗三大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