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24|回复: 11

伤寒研究之小柴胡汤方证与病机再认识

[复制链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9-6 15: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研究之小柴胡汤方证与病机再认识


          自从学习中医以来,读历代注家对小柴胡的解释,多认为小柴胡汤就是属于少阳病,因此小柴胡汤证就等同于少阳证,之前对于这个观点我也深信不疑。然而自从丁亥年夏受业于孙曼之老师,才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其间和孙老师反复辩难,最后验之临床,才发现自己之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与仲景原意是如此的遥远。特别是曾经深受某位现代经方大师的影响,以为“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这个辨证方法使我在临床辨证中屡屡犯错。而在现实和网络中和很多朋友交流,大多数人都认为小柴胡汤证毫无疑问就是少阳证,而类似的看法还有麻黄汤和桂枝汤就是属于太阳,承气汤证就是属于阳明,事实上,这些都是很值得磋商的。假如不能对这个问题正本溯源的再认识,特别是对《伤寒论》中如小柴胡汤、桂枝汤等常用方剂的再认识,不能从根本上分析其辨证要领及其应用的本质,不仅大大缩小了这些方剂的用法,而且也不符合审证求因与辨证施治的精神。
本文拟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小柴胡汤证的病因病机与适应证问题:
1.小柴胡汤的病机分析
2.小柴胡汤的方义分析
3.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4.小柴胡汤和少阳证的区别

1.小柴胡汤的病机分析
综观伤寒论全文,小柴胡汤最早出现于第37条,而真正详细说明小柴胡汤症状的是第96条,紧接着的第97条则介绍了小柴胡汤的病机。而在介绍小柴胡汤之前,在第95条张仲景先介绍了桂枝汤证。对于这样的安排和顺序,我以前百思不得其解,而后随着学习的深入,才逐渐体会到张仲景别有深意。

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太阳中风,风为阳邪,阳性急而动,若侵犯人体,则必先与卫气相合,抟结为一,两阳两搏,荣阴势不能与其相敌,而有发热汗出。内经云:阳加于阴则为汗。是以桂枝汤证的病机为荣弱卫强。

而第96条说的是太阳伤寒五六日或者太阳中风,均可导致小柴胡汤证的形成。卫阳不能司于外,荣阴不能守于内,则腠理大泄,邪气乘虚而入,正气与之相搏,而结于胁下。正气与邪气相争,而有“往来寒热,休做有时”。其理与疟疾相似,而程度不及。

《素问·疟论》云: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又云: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寒则伤阳,寒邪入里则为水饮,是以“嘿嘿不欲饮食”。

《内经》病机十九条云: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由此可见,小柴胡汤的病机为荣卫具弱,而桂枝汤为卫强荣弱。 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心主血以行营,肺主气以布卫,心肺居上焦,上焦者,受阳而出气,以温分肉,养骨节,通腠理,今荣卫具病,上焦不通也,是所谓邪高;上焦不通,则中焦不化,阳郁于内而不出,不通则痛,是以“脏腑相连,其痛必下”;热郁于内,与水饮相搏,而“做呕”。所以伤寒论第97条又云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由上可知,小柴胡汤的病机为正气不足,营卫具弱,以至于上焦不通,中焦不化。是以《伤寒论》第230条云: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那么,从病机上分析,小柴胡汤当为扶正气以益营卫,开通上焦,助化中焦,清透郁热,行散水饮。

2,小柴胡汤的方义分析

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柴胡汤方解:上焦不通,中焦不行,而郁热内生,水饮不化。是以柴胡为君,黄芩助之,由里达外,清透中焦郁而不发之热,神农本草云:柴胡,味苦平,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臣之以半夏燥湿下气止呕,以去中焦之水饮,与黄芩生姜为伍,共成辛开苦降之势。此四药升降相因,寒热相成,是以“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正气不足,营卫具弱,是以更用人参大枣甘草生气益血,以补不足,助正驱邪。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热盛之象,是以去半夏之燥,人参之补,而加入栝楼实以润肺而豁痰下气;若渴者,为热盛伤津,是以去半夏之燥,加人参与栝楼根以生津而益营;若腹中痛者,是为木郁克土,脾土受损,是以去黄芩之寒,而加芍药以泻肝助营;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此为水饮凌心,是以去黄芩之苦寒,而加茯苓以淡渗通阳;若不渴、外有微热者,表未解也,当去人参之补,复加桂枝三两,温覆以取汗,汗出则愈;若咳者,是水饮浸肺,肺气不宣,是以去人参大枣之补,与生姜之散,而加干姜以温化水阴,五味子以收敛肺气。

3,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以上第96与第97条,已经详辨于上,兹不赘。

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按:伤寒四五日,为正气将复,内热渐生。胁下满者,上焦不通也,手足温者而渴者,热陷中焦土位也,当予小柴胡半夏人参天花粉,以益气生津。

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按:阳脉涩者,阳气不能通于表也,阴脉弦者,阳气不能升发之相,弦应肝木,木病则传土,当腹中急疼。是先用小建中,表里双解,达邪解郁,培补中土。若不解者,里有郁热也,当用小柴胡黄芩加芍药汤主之。

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按:第103条为太阳中风,过经十余日而不解,郁热内生,当内外双解,表里两清,法当以大青龙加减,医者不知,但见其热而下之,而有邪陷热郁之症,故以小柴胡,提邪外出为先。第104条和第144条的病机基和第103条基本相同,皆为邪陷之症,然第104条与第103条一样,同样因于误下所致,而144条则为妇人经水适来,气血奔腾于下,血室空虚,郁热乘机内陷。另:第103条与第104病机基本一样,其区别一为中风,一为伤寒,此为承接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按:表寒不解,而热复结于内,阳郁而不行之症,故用小柴胡汤解郁提邪透表,若热结成实则当用大柴胡汤。

以上皆属于太阳经病也。

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第229、230条和第231条,皆为阳明病,《阳明篇》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实者,胃家邪实也。第229条,发潮热,可知里热已深,然热则消耗津液,大便当燥,小便当赤涩,今反大便溏,小便自可,则可知此热为郁热也;胸满胁满,为实,上焦不通也,是当治以泄热降气,用小柴胡透解郁热,和畅三焦。第230条,上焦不通,是以中焦不化,而有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第231条为阳明中风,风善动变,今入于里,动变则克害脾胃,郁而不行则化热,是以可见“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脾虚则生湿,湿热相搏,而有“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此湿郁不解,内热滋生,三焦不畅,是用当小柴胡提热外出,畅通三焦。

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按: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今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是以用小柴胡扶正以驱邪。
上一条为少阳病感受外邪后的少阳感邪证。“本太阳病”者,是指本来意义上的太阳病,包括中风与伤寒,以区别于全书中风意义上的“太阳病”。

第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按:此条见于厥阴篇,厥阴病呕而发热者,属于伏热有由少阳转出之机,故以小柴胡汤和胃化饮,提邪外出。

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第394条: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按:第37条和第394条皆表解后而尚有余热未尽,故以用小柴胡提邪外出,和畅荣卫。

4,小柴胡汤和少阳证的区别

少阳为小阳,为弱阳,传经至此,正气已见衰相,再传则从阳证变为阴证。少阳者,主一身气机之升降,升而不能升,宣泄不及则郁而化热,故而口苦;火热薰灼肺金,当降而不能降,是以咽干;正气已衰,升降失常,遂发目眩。是以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因而少阳之治,当复其升降,培其正气,而汗吐下法皆不可用,小柴胡正合其法。

太阳主开,阳明司合,少阳为枢。少阳主气机之升降,然气机升降太过不及,并非皆为少阳病,因为少阳病代表伤寒或中风的一个阶段,他具有自己的特征-----少阳本证的口苦、咽干、目眩和少阳传变证的寒热往来、胁满干呕等。少阳为胆腑和三焦所主,胆腑应春生之气,其气温升,升则太阳开;三焦应秋收之气,其气平降,降则阳明合。是以,病在太阳,或因于气机不升;病在阳明,或起于气机不降,其皆可以小柴胡汤和之,或以小柴胡加减而化之,这些《伤寒论》中已经做出了非常精彩的演示,不在赘述。

总之,小柴胡汤的功能是和胃化饮,升提郁热外出,是以三阳病很多情况下都可用小柴胡汤,而并不限于少阳。如果把小柴胡汤只限于少阳证,则将大大局限其在临床中的辨证和运用范围。


学生见浅识短,文中定有错谬,还请海内同道多多指点,先谢谢了。




上一篇:柴胡干姜汤与五苓散的渴病机有什么不同
下一篇:《金匮要略》温经汤证注释质疑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8-9-6 22: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同意楼主的观点。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4: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沙丘沙于2008-09-06 22:56发表的  :
基本上同意楼主的观点。
感谢,还请您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10-7 12: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以来对小柴胡汤的认识不是很透彻,经过前辈的上述讲解豁然开朗,由衷的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4519

积分

21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药医不死病 佛度有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19
QQ
发表于 2008-10-9 14: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英锋的《小柴胡汤类方证治分类研究》一书写得很详细。刘英锋,男,汉族,1960年2月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医研究所所长,附属医院副院长,江西省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全国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分会委员,江西省中药药品评审专家库专家成员,国家科技部专家库中医专家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库专家成员,国家中管局中医药科技咨询与评审专家库专家成员。

自1983年留校工作以来,曾先后为本科生或硕士生讲授过中医经典(内经、金匮、伤寒)、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实验学等多门中医骨干课程,曾获院级教学优秀奖和优秀教师称号。1987年开起,师承于江西中医泰斗、原名义院长姚荷生先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深得姚老先生的言传身教,擅长脉学诊断,专攻中医证候分类及鉴别诊断,进而致力于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化研究。在中医脉学研究上,提出脉诊操作的标准化方法和脉症不符的处理原则;在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上,提出了统一中医辨证纲领的系统分类框架;对疑难杂症注重远近内外合因、证病分步结合的诊治思路,尤其对疑难发热、变态反应性疾病和部分不明原因的奇病杂症有独到的中医疗效。2001年开始攻读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基础专业博士,师从当代伤寒名家熊曼琪、陈瑞春两位教授,主攻中医经方治疗疑难病症方向。

陈瑞春老说刘刘英锋是他平生最得意的学生。
读书与治病,时合时离。古法与今方,有因有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876

积分

270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76
发表于 2008-10-9 14: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4楼还能提供  刘英锋的《小柴胡汤类方证治分类研究》一书  的电子版?外面还能买得到啊?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4519

积分

21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药医不死病 佛度有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19
QQ
发表于 2008-10-9 14: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本但不知道怎么弄上去
读书与治病,时合时离。古法与今方,有因有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5: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写了个柴胡类方的帖子,还请大家指点:
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289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5: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柴胡类方还需要更详细的鉴别,例如大柴胡是否真的能用于表证明显的病例等等,有时间定当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39

积分

17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2-2-15 17: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744

积分

32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44
发表于 2012-7-29 10: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乃大作也,解开了我很多的疑问,外面的书都说小柴胡汤为和法,何以却又得汗解,今日一读,豁然开朗啊,如能再深入探讨一下柴胡的药性与运用就更妙了

顺便提个问,柴胡汤与泻心汤是否一个对子,一升一降,调整气机的两大法门,望楼主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36

积分

127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6
QQ
发表于 2013-11-7 17: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不管什么病只要把握“郁 热 虚”,就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4 01:41 , Processed in 0.15320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